首页 / 正文

卷四百六十六 列传二百五十三

  徐用仪 许景澄 袁昶 立山 联元

  徐用仪,字筱云,浙江海盐人。由副贡生入赀为主事,官刑部。咸丰九年,举顺天乡试。同治初,充军机章京,兼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累迁鸿胪寺少卿,以忧归。光绪三年,起太仆寺少卿,迁大理寺卿,直军机如故。擢工部侍郎,始罢直。旋充总理衙门大臣,历兵部、吏部侍郎,授军机大臣。二十年,加太子少保。日朝构衅,举朝争议和战,枢臣孙毓汶被劾罢,翁同龢继入,主战益力。用仪论事与同龢忤,遂出枢廷,并解总署事。二十四年,皇太后再训政,复直总署,乃密荐太常寺卿袁昶。会许景澄奉使还,被命同入署。

  二十六年,拳祸起。先是上以行新政为中外所推,而储嗣久虚。载漪既用事,阴谋废立,虑外人为梗,闻拳民有神勇,仇西教,欲倚以集事,召入京,遂纵恣不可制。用仪请严禁遏,不听。俄戕德使克林德,用仪骇曰:“祸始此矣!”言于庆亲王奕劻,厚敛之。各国兵舰至津沽,诏廷臣集议和战。用仪、景澄、昶及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并言:“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而载漪等主战甚力,在廷大臣率依违不决。用仪以太后命诣使馆议缓兵,当事者益目为奸邪。

  景澄、昶先被害,用仪知不免,意气自如。七月既望,遽发拳匪捕之于家,拥至庄王邸。用仪不置辩,第曰:“天降奇祸,死固分耳!”遂与立山、联元同弃市。越三日,联军入京,而两宫西狩。十二月,诏湔雪,复故官。宣统元年,追谥忠愍。浙人祠之西湖,与景澄、昶并称“三忠”。

  许景澄,字竹筼,嘉兴人。同治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明习时事,大学士文祥以使才荐。光绪六年,诏使日本,遭父忧,未行。服阕,补侍讲。法越之役,条上筹备事宜,上褒纳。十年,出使法德意和奥五国大臣,兼摄比国使务。时海军初创,从德国购造铁舰,未就。景澄躬历船厂,钩稽辑上外国师船表。又言海军宜定屯埠胶州湾,设铁甲炮船大沽口。转侍读,母忧归。

  十六年,充出使俄德奥和四国大臣,累迁至内阁学士。先是俄兵游猎,常越界,侵及帕米尔地,景澄争之,俄援旧议定界起乌什别里山,自此而南属中国,其西南属俄。俄人则欲以萨雷阔勒为界。相持三载,俄始允改议,其帕界未定以前,各不进兵,以保和好。因着帕米尔图说、西北边界地名考证,为他日界约备。擢工部侍郎。是时俄、德迫日人还辽东,景澄曰:“俄谋自便,德图偿报,事故从此多矣!”疏请分遣两使,从之。

  二十三年,调充德国使臣。会俄建西比利亚铁道,谋自黑龙江达海参崴,朝议拒之,乃更名商办,许中国投赀五百万,所谓东清铁路公司也。诏景澄综其事,力阻路线南溢,稽察运船毋漏税。已而俄人索租旅顺,充头等公使,会驻俄使臣杨儒定议俄都。事竣,移疾归,召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礼部侍郎。调吏部,充大学堂总教习、管学大臣。意大利索我三门湾,景澄抗言争之,事乃寝。

  未几,拳祸作,景澄召见时,历陈兵衅不可启,春秋之义,不杀行人,围攻使馆,实背公法。太后闻之动容,而载漪等斥为邪说。联军偪近畿,景澄等遂坐主和弃市。宣统元年,追谥文肃。

  袁昶,字爽秋,桐庐人。从刘熙载读,博通掌故。光绪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十八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诫僚属,抑胥吏,多所兴革;扩中江书院斋舍,课以实学;建尊经阁,购书数万卷;汰常关耗费岁万八千金,悉还诸公;定专条,纳新关穀米出口税,岁羡数十万;督修芜湖西南滨江圩堤,自大关亭至鲁港,延袤十二里;更穿筑新缕堤三百七十丈,自是蓄泄有资,田庐完固,民歌诵之。

  胶州事起,下诏求言,昶条列时政二万馀言,以:“德突据胶湾,其祸急而小;俄自西北至东北,与我壤地相错,蒙喀四十八部将折入异域,其祸纡而大。宜及今预练劲旅,痛革吉、奉华靡风习。自顷兵力不能议战,要不可不议守。我朝八旗初制,文武不分途,京外不分途,人皆兵,官皆将,故人才盛,国势强。承平日久,文法繁密,诸臣救过之不暇,于是相率为乡愿,而举国之人才靡矣!金田洪、杨之乱,其始一小民耳,犹穷全国之力仅而克之,况诸国互肆蚕食之心,有不乘吾敝而攻吾之短者哉?夫敌国外患,为殷忧启圣之资。苟得其人,毋拘以文法,则理财、练兵、防海、交邻之策,可次第就理。”上亲书其纲要于册,下中外大臣议行。二十四年,迁陕西按察使,未到官,擢江宁布政使,调直隶。未几,内召,以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授光禄寺卿,转太常寺卿。时财用匮,议整釐税。昶极言釐金名病商,实病民,不可议增。

  义和团起山东,屠戮外国教士。昶与许景澄相善,廷询时,陈奏皆忼慨,上执景澄手而泣。昶连上二疏,力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皆不报。复与景澄合上第三疏,严劾酿乱大臣,未及奏,已被祸,疏稿为世称诵。追谥忠节,江南人祠之芜湖。

  昶尝慨士鲜实学,辑农桑、兵、医、舆地、治术、掌故诸书,为渐西村丛刻。

  立山,字豫甫,土默特氏,蒙古正黄旗人。光绪五年,以员外郎出监苏州织造,历四任乃得代。论修南苑工,赐二品服。累迁奉宸苑卿、总管内务府大臣、正白旗汉军副都统、户部侍郎。二十年,加太子少保。盗窃宁寿宫物,坐失察,镌职留任。二十六年,擢户部尚书。立山久典内廷,同列嫉其宠眷。会拳祸起,联军至天津,廷臣集议御前。载漪盛推拳民可用,立山适在侧,太后谓:“汝言如何?”立山曰:“拳民虽无他,然其术多不验。”载漪怒曰:“用其心耳,奚问术?立山必与外人通,请以立山退外兵!”立山曰:“首言战者载漪也!臣主和,又不谙外事,不足任。”载漪益仇之,因其宅邻教堂,乃中以蜚语,谓藏匿外人,竟论死。宣统元年,追谥忠贞。

  联元,字仙蘅,崔佳氏,满洲镶红旗人。同治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侍讲。大考,左迁中允,再陟侍讲。以京察,出知安徽太平府,调安庆。两荐卓异,署滁和道,迁广东惠潮嘉道。汕头者,通商要衢也,奸人倚英领事为民暴,联元裁以法,良善获安。二十四年,擢安徽按察使,入觐,改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又明年,补内阁学士。拳民仇西教,载漪、刚毅助之,势益横,日夜围攻使馆,不能下。大臣负清望者徐桐、崇绮,皆谓:“民气可用。”联元与崇绮争论帝前,谓:“民气可用,匪气不可用。”联军既陷大沽,载漪等犹壹意主战。联元谓:“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胜,况八强国乎?傥战而败,如宗庙何?”载漪斥其言不祥,七月十七日,斩西市。昭雪后,予谥文直。顺天府奏请立山、联元合祠宣武门外,而联元祖居宝坻,更于其地建专祠焉。

  论曰:清代优礼廷臣,罕有诛罚。拳祸既起,忠谏大臣骈首就戮,岂独非帝意哉?观用仪诸人所论事势利害,昭昭如此,乃终不能回当轴之听,何其昧焉?世传大节,并号“五忠”,不数日而遂昭雪,允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毕沅
  蕉窗雨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梁本)·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九·佚名
  第三七六禀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一二二○九--一○·佚名
  七六八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遵旨查办王仲儒《西斋集》情形折·佚名
  世家卷第七 高丽史七·郑麟趾
  钦定元史语解卷八·佚名
  史记集解卷四十四·裴骃
  ·上徐松龛中丞治洋匪议·丁曰健
  ·再上孔兵备书·丁曰健
  宋纪三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戊辰、428)·司马光
  卷五十二·雍正
  68.张骞通西域·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二○·魏庆之

      禅 林   酸馅气   唐诗僧中叶以后,其名字班班,为时所称者甚多;然诗皆不传。如“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数联,仅见文士所录而已。陵迟至贯休、齐己之徒,其诗虽存,然无足言矣。中间惟皎然最为杰出,故其诗十卷独全,亦无

  • ●邯郸记目录·汤显祖

    第一齣 标引第二齣 行田第三齣 度世第四齣 入梦第五齣 招贤第六齣 赠试第七齣 夺元第八齣 骄宴第九齣 虏动第十齣 外补第十一齣 凿郏第十二齣 边急第十三齣 望幸第十四齣 东巡第十五齣 西谍第十六齣 

  • 第四折·关汉卿

    (外扮寇莱公领从人上)(寇莱公云)三千礼乐唐虞治,万卷诗书孔孟传。老夫寇莱公是也。奉圣人的命,开放举场。今有头名状元是陈良佐,问其缘故,乃汉陈平之后。他父曾为前朝相国,早年弃世。有母亲冯氏大贤,治家有法,教子有方。因陈良

  • 提要·令狐楚

    《御览诗》一卷,一名《唐歌诗》,一名《选进集》,一名《元和御览》,唐令狐楚编。楚字谷士,宜州华原人,贞元七年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后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授右拾遗,官至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于

  • 东汉会要卷十九·徐天麟

    职官一总叙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所以补复残缺及身未改而四海从风中国安乐者也昔周公作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天顺二年六月丁巳朔赐周府辅国中尉同铧诰命冠服○云丘王羙堣妃张氏薨妃兵马副指挥贵之女正统六年册封至是薨讣闻遣中官致祭命有司营葬○六科十三道交章劾奏泰宁侯陈泾奸懒不朝诈疾文过已尝劾奏荷蒙宽贷今者不能感恩改

  • 第一二疏天运(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一一一○七-八·佚名

    竹北一保联庄绅董彭殿华等,请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疏文(注)具疏词,竹北一保联庄绅董彭殿华、詹鹏材、曾捷胜、彭世和、陈四和、郑献瑞、曾永发、官九和、陈义生、陈源顺、锺逢源、刘长和、刘正记、陈

  • 原序·萧常

    续後汉书原序 曹氏代汉名禅实簒特新莽之流亚丕登坛自形舜禹之言固不敢欺其心矣今向千载人之好恶岂复相沿而苏轼记王彭之说以为涂巷谈三国时事儿童听者闻刘败则颦蹙曹败则称快遂谓君子小人之泽百

  •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一 六书略三·纪昀

    六书略 【三】谐声五假借六○谐声五(臣)等谨按谐声一曰形声郑志谓触声成字不可胜举是也然郑志所列诸字仍各分主子母引类载之则义例滋多而莫可统纪实 则谐声之最易见者无过许慎说文原注从某某声是则谐声之法毋庸别起类例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三·阿桂

    八月甲申上谕军机大臣曰军阿桂已赴日隆即日筹辨収勦金川之事虽现在各省所调兵力不为不盛但分路进勦需兵尚多不可不寛为筹备湖北湖南两省原调过兵五千此次又续调兵四千陜甘两省前后共调过兵二万四千不知各该省现兵除

  • 强练传·令狐德棻

    当时有个叫强练的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名字。魏国时有个人叫李顺兴,平时有时说话,有时沉默,好预言未来之事,当时号称李练。人们认为强练类似李练,所以也叫他“练”。强练高大强壮,与平常人不一样。神情恍惚,没

  •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佚名

    【提要】 谋略的特点在于用迂回曲折、轻松快捷的方式就可达到目的。司马?的目的就是让阴姬当王后,为此目的如果直接上书君王要求让阴姬当王后,那么不仅阴姬当不了王后,而且会惹怒竞争者江姬,更使君王怀疑司马喜是否存有私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吏部文选清吏司官制三盛京官盛京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侍郎各一人正二品所属郎中员外郎主事品级与在京部院同【堂司官均满员惟刑部有汉军堂主事一人蒙古主事二人汉司狱一人】户部属司三郎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九·陆世仪

    诸儒类[周至唐宋]道统云者言道在已而天下宗之已因得为道之统而统天下之道以归于一也尧舜而下厯禹汤文武皆君师道合若周公已为臣道然负扆而朝成王之治皆周公为之至于孔子始以匹夫为万世师而万世之道统归之然所谓君师道

  • 论语卷三·朱熹

    宋 朱子 集注公冶长第五〈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妻去声下同缧力追反绁息列反O公冶长孔子弟子妻为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三○)第四分世记经阎浮提州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俱利窟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众比丘于食后集讲堂上议言。诸贤。未曾有也。今此天地何由而败。何由

  • 闻一多诗集·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诗

  • 五王经·佚名

    佛说五王经,一卷,失译。佛对五王说世间之八苦。五王同出家。五王共相友善,四王各说世乐,惟普安王说出世乐,因引四王见佛,佛为说世间八苦,遂同出家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