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十二

永乐十三年三月己亥朔  命秦王志堩靖江王佐敬冠  上御奉天殿试礼部选中举人洪英等三百四十九人及前科未廷举人刘进等二人制策曰朕为帝王之治本之于道德而见之于事功德为政治之本事功著敬治之效是故民俗之厚在于教化吏治之举在于严课试士风之振在于兴学校人才之得在于慎选举刑狱之平在于谨法律是数者皆为治之先务唐虞三代之盛率由于此而其道德之所施事功之所成亦必有其要者矣三代而下论治之盛者曰汉曰唐曰宋举其概而论之渊默清净则躬履俭朴矣约己治人则力于善矣恭俭仁恕则修己无矣其所以为教化者何如举殿而察以六条考善最而差以九等著能否而辨以三科其所以为课试者何如表章六经而劝学兴礼锐情经术而文治勃兴讲学多闻而崇儒重道其所以为兴学校者何如四科四行之辟六科四事之选三经十科之制其所以为选举者何如作三章九章以明其禁为律令格式以准其法定刑统编敕以新其制其所以为法律者何如夫循名而实可见究迹而治可推即道德以较夫事功其高下优劣盖亦有可辨者矣朕祇奉  天命统承  太祖高皇帝洪业临阼以来夙夜孜孜以图至治亦惟取法于唐虞三代舍汉唐宋而不为矣然于是数者犹未臻其效子诸生抱经济之学博古以知今明体而适用其敷陈当否疏其所以化成于天下者若何而可以臻夫唐虞三代之盛其详著于篇朕将亲览焉

○辛丑  复工部右侍郎许廓山东布政司右参议魏瑛官先是廓等坐事罚随军迤北馈运至是俱复其职

○壬寅  上御奉天殿阅举人对策擢陈循为第一赐循等三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贵州布政司右布政使蒋廷瓒率所属宣慰司府州县官并头目耆民来朝贡马百匹黄腊千斤水银四百三十斤朱砂三十五斤谢恩以新设贵州郡县也  命朱棨为行在旗手卫指挥同知食禄不视事棨故尚书浚次子  上念浚藩邸旧人故录用其子

○癸巳

○赐进士陈循冠服银带余赐钞各五锭俱赐宴于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  上以礼部会试下第举人中或有学问可取者命翰林院再试之得朱瑛等二十四人并赐冠带给教谕俸送国子监进学以待后科  增设北京承运库副使二员广备广盈二库副使各一员  是日  皇太子遣御史巡视畿内有暴路骸骨者督郡县瘗之

○甲辰  上御奉天殿进士陈循等上表谢恩

  ○丙午

○广西武宣来宾平乐桂平等县蛮贼平先是广西都指挥使司奏武宣等县蛮贼胡通四梁公荡蒙哥物陆扶宽等聚众劫掠焚五州寨巡检司势益猖獗  上命广西都指挥同知葛森率广西诸卫兵及所属土兵讨之森督庆远等卫指挥使彭举等发军官军土兵万九千人捣贼巢穴斩胡通四等及贼党七百人悉还所掠人口

○丁未

○贵州布政司右布政使蒋廷瓒言去年北征班师诏至思南府婺川县闻大岩山有声连呼万岁者三咸谓  皇上恩威加山川效灵之徵礼部尚书吕震请率群臣上表贺  上曰人臣事君当以道阿谀取容非贤人君子所为呼噪山谷之间空虚之声相应理固有之岂是异事布政司官不察以为祥尔为国大臣不能辨正其非又欲进表媚朕非君子事君之道遂已  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昇遣兄杨孟庄等贡马贺平胡赐钞币遣还

○己酉

○大同镇守左都督朱荣言大同右卫及定边卫城池当边境冲要其忙牛岭兔毛河赤山榆杨口东胜诸处城垣低薄无濠堑宜急修筑从之

○辛亥

○山西解州言硝池水溢溢决豁口等处流入盐池盖由姚暹渠涑水河并流水道淤塞乞发民修治从之

○甲寅

○撒马儿罕所部失里湾回回者马力丁打剌罕等来朝贡马赐赉有差

○丁巳

○修北京城垣  命第一甲进士陈循为翰林院修撰李贞陈景著为编修仍命同纂修性理大全等第二甲第三甲进士洪瑛王翱林文禾告宋魁陈镛曾弘林遒节胡靓章文昭严珊金关王瑛郑珞袁璞周崇厚习侃郑雍言牟伦吕棠张益黄仲芳廖谟宋琰朱曰永范琮黄瓛陈文璧高谷张坚沈旸及原习译书王懋姚昇胡清方勉林超曹义龚英时永彭麟应陈坤奇李芳叶頴王士华吴绍生丁毅石玉黎民张逊万完周贵连智王谕樊敩王麟戴觐许彬徐景安石庆郑猷李冠禄周安谢晖为翰林院庶给事擢史常王达刘进徐琦夏忠为行人余命于诸司观政

○琉球国故山南王汪应祖世子他鲁每遣使邬是佳结制等贡方物先是应祖为兄达勃期所弑各寨官舍兵诛达勃期推他鲁每摄国事至是表请袭爵赐邬是佳结制等钞有差

○戊午

○封楚王第三女为兴宁郡主第四女为祁阳郡主

○爪哇国西王杨惟西沙遣使亚烈沙麻耶等奉表谢赐赉恩并贡西马及方物杨惟西沙乃都马板所更名也使还复赐王彩币表里  山东按察司佥事晏璧坐事谪戍保安卫

○庚申  命行在工部建进士题名碑于北京国子监命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杨荣撰记  命都督同知汪浩督造海船

○甲子  命葛隆为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以楚王女兴宁郡主配之隆留守左卫指挥使能之子  命交阯三江府知府熊宗鲁为交阯布政司右参议宗鲁先为江西布政司参议坐事落职随征交阯能招抚夷民遂授三江府知府又坐事罢于工部监督输作至是事完宥而用之

○乙丑

○以杨绅为北京道监察御史绅先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坐事谪戍边至是有荐其才者故复召用

猜你喜欢
  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欧阳修
  鉴识第二十六·浦起龙
  第十六回 灭梁朝因骄思逸 册刘后以妾为妻·蔡东藩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蔡东藩
  附·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庚申夷氛纪略·佚名
  卷七十八·佚名
  七六四 谕《总目提要》并黄签考证书成时俱着列于四库全书之首·佚名
  绎史卷二十九·马骕
  卷二十一·佚名
  李玉传·张廷玉
  第三十九章 重建中枢,绥靖两湖·李宗仁
  卷十六·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 地理第三·徐时栋

    徐国地方五百里,是在今为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凤阳,与其泗州。泗州之北八十里,有古徐城焉。淮水在其南。其东南有涞水。济水迳其北。其西北有徐陂,历涧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淮。其北三十二里,则徐君葬焉。是有延陵季子挂剑之台

  •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御题郝经续後汉书·郝经

    御题郝经续後汉书 身充信使被拘留两国恰逢奸计投【元太祖既立欲与宋修好王文统素忌郝经有重名请遣经乃以经充国信使至宋告即位且徵前日请和之议文统复隂属李璮潜师侵宋欲假手害经经至宿州遣副使

  • 卷一百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八宋 宋敏求 编政事营缮建玉华宫於宜君县凤皇谷诏玉华宫成曲赦宜君县制停修金仙玉真两观诏停修大明宫诏大明宫成放免囚徒制改明堂为乾元殿诏兴庆宫成御朝德音禁约上关内诸州断屠酤诏关

  • 卷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钦定大清通礼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一吉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家祀典孔明有大祀有中祀有羣祀殊事合敬周礼所谓以吉礼事邦国之神于是乎备焉谨详其仪着于篇南郊冬日至大祀天于圜丘之礼先

  • 十九年·佚名

    (辛巳)十九年大明崇祯十三年春正月1月2日○戊寅,時以逃還者刷送,人心洶擾。上下敎于八道以諭之曰:予以薄德,忝爲一國臣民之主,有安養庇覆之責,而智昧於經濟,誠薄於撫字,徭役繁興,邑里愁苦,蓋已久矣。天道不佑,災厄相踵,民遂大困,亂靡

  • 卷八 檀弓上第三·郑玄

    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具,葬之器用。子柳,鲁叔仲皮之子,子硕兄。○硕音石。)子柳曰:“何以哉?”(言无其财。)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粥,谓嫁之也。妾贱,取之曰买。○鬻,本又作“粥”,音育,卖也,注同。)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

  • 序·姚际恒

    序                            王笃余髫龄就外傅张筱原师,首以毛诗训。渐长,稍解字义,每读蓼莪、风雨诸章,辄有所感,欲歌欲泣,不能自已。而于他诗虽习诵而仍无所悟。窃以为诗之感人,或然或不然

  • 杂论第六十·桓宽

    【题解】本篇是桓宽说明自己编述此书的原因和对辩论的看法。犹如今人所写的&ldquo;编后记&rdquo;或&ldquo;后序&rdquo;。桓宽的倾向性是很鲜明的。他对贤良、文学倍加赞赏,说他们&ldquo;智者赞其虑,仁者明其施,勇者见其

  • 叹法师品第十六·佚名

    於是天帝释则取天华已散佛上。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吾以奉受此微妙经。答曰:是故拘翼蒙此经恩。天阿须伦不兴战斗。於是文殊师利。欲以开化无数百千人民之众。使立德本。前白佛言:如来至真等正觉。本发道意而讽诵此大法之本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长者贤护品第一之四复次佛告诸长者言。一切法无观无不观。何以故。离生住灭故。一切法无转无作。离心意识故。一切法系属于缘。自性无力故。又诸长者。眼者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八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八卷无常品第八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所言无常复有几种 因上凡夫虚妄起生灭见。非诸圣人。谓外道凡夫不得如实。而起无常生灭妄见。故说无常。圣人得如实理。应不起无常生灭妄见。世尊何故

  • 卷第三·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菩萨机缘 文殊师利。在灵山会上诸佛集处。见一女子近佛坐入於三昧。文殊白佛。云何此女得近佛坐。佛云。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

  • 象田即念禪師語錄卷四·佚名

    門人本致輯山居詩煙水倦南尋,茆菴搆北林,道同山並見,靜與竹俱深。逐日寧辭影,安心在息陰,夕陽棲鳥定,課罷磬聲沉。空山誰作伴?身與影為雙,積雪留深壑,孤煙度遠江。機忘獰虎善,念息毒龍降,一種平懷久,真成寂滅幢。幻寄千峰裏,隨緣度

  •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鲁迅

    本书收录:厦门通信〔1〕 厦门通信(二)〔1〕 《阿Q正传》的成因〔1〕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1〕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1〕 厦门通信(三)〔1〕海上通信

  • 齐乘·于钦

    山东地方志。元于钦(1284—1333)纂修。六卷。钦字思容,益都(今属山东)人。官国子助教,兵部侍郎,益都路总管。山东,古齐地。古称诸侯国史为“乘”,因以名志。钦曾周览齐地山川,考诸经史,遍访乡老而纂是书初稿,后经其子

  • 肇论·僧肇

    佛学论文集。东晋僧肇著。一卷(或作三卷)。其中心是论述并发展般若、三论空的中道思想。首篇为《宗本义》,从缘生无性谈实相,概括全书大旨。后载四篇论文:一、《物不迁论》,论述了其“即动而求静”的动静观。认为“求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