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朝小史卷十八 弘光纪

○龙江浮木 

帝以崇祯皇之变,诸臣迎立于南都旧内、工部估工修造,忽龙江关涌起楩楠大木数百,适资其用,臣民咸以为天授。 

○马蹄金 

帝在位,内阁马士英权势震耀,仕路争以贿赂幸进俱登要津。初犹馈银,既而银数太多,不足为重,争以黄金投献。江南金价腾贵,有至十五六两白银始易一两者,相率号马蹄金。 

○南中复书 

阁部史可法复燕京书,其辞曰:南国得接好音,某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今倥偬之际,忽奉琬琰之章,真不啻从天而降也。讽诵再三,殷殷至意,若以逆贼尚稽天诛,烦贵国忧,某且感且愧,惧左右不察,谓南中臣民,偷安江左,竟忘君父之怨,敬为大国一详陈之。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至有三月十九日之事。某待罪南枢,救援无及,师次淮上,凶问遂成,地坼天崩,山枯海泣。嗟乎!人孰无君,至肆某于市朝,以为泄泄之戒,亦奚足谢先皇帝于地下哉?尔时南中臣民,哀恸如丧考妣,无不拊膺切齿,欲悉东南之甲立剪凶仇。而二三老臣,谓国破君亡,宗社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今上非他,神宗之孙光宗犹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名正言顺,天与人归。五月朔日,驾临南都,万姓夹道欢呼,□闻数里,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推让再三,仅□监国。迨臣民伏阙屡请,始以十五日正位南都。从前凤集河清,瑞应非一,即告庙之日,紫云如盖,祝文升霄,万目共瞻,欢传盛事,大江涌出楠梓数十万颗,助修宫殿,是岂非天意也哉?越数日,遂命某视师江北,刻日西征。忽传我大将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贼,大国入都,为我先皇帝后发丧成礼,扫清宫阙,抚辑群黎,且免薙发之令,示不忘本朝,此等举动,振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望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乎?谨于八月薄治筐篚,遣使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是以王师既发,复次江淮,乃辱明诲,引春秋大义,来相诘责。善哉乎推言之,然此又为列国君薨,世子应立,有贼不讨,不忍死其君者立说耳。若夫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宫皇子,惨变非常,而犹拘牵不即位之说,坐昧大一统之义。中原鼎沸,仓猝出师,将何以维系人心,号召忠义?昆阳纲目,踵事春秋,其间特书,如莽移汉祚,光武中兴,丕废山阳,昭烈践祚,怀愍□国,晋元嗣基,徽钦蒙尘,宋高缵统,是皆于国仇未剪之日,亟正位号。纲目未尝斥为自立,卒以正统与之。甚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灵武,议者疵之,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复旧物也。本朝传世十六,正统相承,自冠带之族,继绝存亡,仁恩遐被。贵国昔在先朝,夙膺封号,载在盟府,宁不闻乎?今痛心本朝之难,驱除乱逆,可谓大义复著春秋矣。昔契丹和宋,止岁输以金缯,回讫助唐,不闻利其土地,况大国笃念世好,兵以义动,万代仰瞻,在此一举。若乃乘我家难窥我幅员,为德不卒,是以义始而以利终,为贼人所窃笑也。贵国岂其然?往者先帝轸念潢池,不忍尽戮,剿抚互用贻误至今。今上天纵英明,刻刻以复仇为念,庙堂之上,和衷体国,介胄之士,击楫枕戈,忠义民兵,愿为国死,窃以为天殪逆贼,当不越于肘腋矣。语曰:树德务滋,除恶务尽。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土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成瓯脱。来俊臣之刑具,则公卿之被拷者痛尝。郑安上之画图,与老弱之受苦者酷肖。是皆难民所说,足令听者寒心。夫连岁报陷,如西安、太原、武昌等处,皆行省也。其中金穴何止一家?牙签正不胜纪,若六时之牛酒不乏,虽八公之草木可驱。只坐一悭,遂成胥溺,岂不冤哉?欲图稳著,须问前车,诚清夜而念上恩,虽何曾之万钱,有难下咽,更援古以筹时象,岂王衍之三窟,便可藏身同舟即一家,破巢无完卵,可不思之思之又重思之也哉?法等智不足以效谋,愤何辞于即死?实切执殳之愿,辄通托钵之呼,人理苟存,我求必应。如或缠情阿堵,绝念封疆,睢阳之援竟停,则霁云抽誓言之矢,荆州之粟独拥,则温峤有回指之旗,封章尚达于北辰,备笔敢驽于南史,是为过计,亦属痴衷。见起君亲,约昭天日,法等无任斫地呼天,捶心沥血之至。 

○追发大痛疏 

草莽孤臣刘宗周,泣血谨奏为追发先帝大痛以伸大仇事。嗟乎!国破君亡,何代筏有?惟是宇宙之所以尝存而不毁者,止此纲常名教,子以之事其父,臣以之事其君,不可不明于世耳。先帝身殉社稷,正命考终,凛然著春秋之大义。燕贻之善,遂遗我皇上以中兴大业,践祚伊始,知无刻不以讨贼复仇为事,而独怪廷臣中谋国无能。旬月以来,绝无一举一动可以慰先帝之灵。抚今追昔,有不能令人不发指者,臣请得而迫讼之。国难之有勤王也,自己巳以来四矣,何独宽于今日?乃贼兵入秦逾晋,渐逼畿南,京师坐困,远近汹汹,然大江以南,宴然无恙也。而二三督抚,曾不闻遣一人一骑,北进以壮声援,贼遂得长驱犯阙,坐视君父之危亡而不之救,如曰兵不成兵,饷不成饷,将平日料理之谓何?平日既无料理,势不得不以君父为孤注,则封疆诸臣之坐诛者一,既而大行之凶闻确矣。敷天痛愤,诸臣奋戈而起,决一战以赎前愆,又当不俟朝食,而方且仰声息于南中,争言固圉之策,卸兵权于关外,首图定策之功,仍复安坐地方,不移一步。此时总督尚有张国维亲承先帝之命,尽得便宜,率诸抚臣鼓行而前,淮扬上下早已廓清,势如破竹,而国维反滞家园,意在卸担,委君命于草莽而不顾,他又无暇问已,则封疆诸臣之坐诛者二。夫诸臣不骤言进兵,犹曰事无禀承,迨新朝既立之后,臣谓第一义必遣北伐之师矣。不然,而亟驰一介使,赍蜡丸,问道北进,或檄燕中父老,或起塞上夷王,共激仇耻,哭九庙之灵,奉安梓宫,兼访诸皇子所在的耗。苟效包胥之义,虽逆贼未始无良心,而诸臣计不出此也。又不然,而亟起闽帅郑芝龙以海师直捣燕都,令九边督镇,卷甲衔枚,出其不意,事或可几,而诸臣又不出此也。纷纷制作,尽属迂回天假之灵,仅令吴镇诸逋臣一奏燕京之捷,将置我南中面目于何地?则举朝谋国不忠之坐洙者三,而更有难为解者。先帝既已升遐,发丧有日矣。颁行丧诏,系何等大典,而迟滞日久?距今月余,未至臣乡在浙如此,远省可知。时移事换,舛谬错出,即成服祗成名色,是先帝终无服于天下也。小功不税,君子讥之,况三年之通丧乎?则今日典礼诸臣之坐诛者四,至罪废诸臣,量从昭雪,自应援先帝遗诏而及之,乃廷臣不能仰宣陛下德意,一概径用新恩。即先帝诛珰铁案,前后诏书蒙混,势必彪虎之类,尽从平反而后已。君父一也,三年无改之谓何?嗟乎已矣。先皇帝十七载之忧勤,念念可以对皇天而泣后土。一旦身殉社稷,罹古今未有之惨,而食报于臣工乃如此之薄,又何怪从逆诸人,累累若若朝君臣而暮寇仇也?昔人云死者可作,生者不愧。仰惟陛下再发哀痛之诏,将先皇帝一十七载遗事,大书特书,布告天下,而乃共兴问罪之师,请自中外诸臣之不职者始。春秋所谓先自治而后治人,从此大义一伸,人心竞劝,将兵不血刃,而天下服矣。臣言及此,虽死无恨,臣无任痛绝呼号之至。 

猜你喜欢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司马迁
  ◎讣闻大观·李定夷
  研堂见闻杂记·王家祯
  一一三八 军机大臣奏遵查黄道周着《博物典汇》纂辑情形片·佚名
  九○二 军机大臣奏谨拟写王杰仍充四库馆总裁谕旨进呈片·佚名
  前集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晁补之传·脱脱
  赵秉文传·脱脱
  张元勋传·张廷玉
  一一 踏进了约翰·邹韬奋
  中俄密约·佚名
  卷二上·雍正
  卷一百一·宋敏求
  卷八十·宋敏求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溶·龙榆生

    曹溶字秋岳,一字洁躬,号倦圃,浙江秀水人。明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生。崇祯进士,考选御史。顺治初,起用河南道御史,督学顺天,累迁户部侍郎,左迁广东右布政使。遭丧归里。服余,补山西按察副使,仆兵大同。丁忧不复

  • 卷二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十五预宴九十四人诗一百十首【按察使职衔两淮商人】程谦德【年七十五】朝端佳气接蓬莱恩锡琼筵朶殿开眉夀趋跄瞻玉戺颐年抃蹈捧霞杯琅琅法曲钧天奏习习祥风淑气催鳯綍自天

  • 卷四百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五白居易读老子言者不如【一作知】知者默此语吾闻於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着五千文读庄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虵虫【万首絶句作去国辞家谪异方

  • 卷二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十相和歌辞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以後竝清调曲其器有笙笛下声弄高弄游弄箎节琴瑟筝琵琶八种歌弦四弦】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蝟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王肃

    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晋文公会诸侯于温召襄王且使狩于河阳因使诸侯朝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 第六十七回 巾帼英雄桴鼓助战 须眉豪气舞剑吟词·蔡东藩

      却说高宗闻金兵追至,亟乘楼船入海,留参知政事范宗尹,及御史中丞赵鼎,居守明州。适值张俊自越州到来,亦奉命为明州留守,且亲付手札,内有“捍敌成功,当加王爵”等语。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行止听便。高宗道:“士大夫当知义理,

  • 附录:再谈老舍之死·老舍

    舒乙这次,到台湾去,在老舍先生的有关问题上,发现台湾人对老舍之死普遍感兴趣,但所知甚少,基本上仍停留在我们十多年前的认识水平上,所争论的问题,也是我们早已解决了的。在台北《中央日报》副刊举行的两岸文学座谈会上,台湾作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别集下卷十一·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十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李显忠 忠襄公 字君锡绥德青涧人初名世辅高宗改赐今名其先唐诸公子也自唐以来世为苏尾九族都巡检使祖孙相承长雄其

  • 世家卷第四十五 高丽史四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让王一。恭让王讳瑶定原府院君钧之子神宗七世孙。 母曰国大妃王氏忠穆王元年二月五日生。 性慈仁柔懦优游不断。 初封定昌府院君。 辛

  • 卷三百三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宗元佑元年三月守庆州范纯粹乞以弃地易被虏之人疏曰臣自元丰元年在陕西路备员监司适当军兴之时至七年乃得还朝

  • 附録四·佚名

    文文山集湖南宪司咸淳九年隆冬疎决批牌判本司照朝省指挥,见以隆冬,委官诸州县疎决。凡情轻当放释者,从所委官逐名点对,取判施行。其有情理重恶,累经疎决,及恩赦不原,而手足未经槌折,膂力正自精强者,与其幽囚于牢栅之中,骎寻而死

  • 卷十七·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十七明 黄道周 撰丙子春某以守歳还山独处墓下时诸亲朋各以歳事家居未遑讲论而某新奉环命将改茘衣拟拜疏请告稍谢朋从山中书籍皆朽蠧无复足披抱膝看松增其寥落简诸友尺

  • 卷二十七·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十七宋 吕本中 撰定公【名宋襄公子昭公弟敬王十一年即位諡法安民大虑曰定】元年春王公羊传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故也即位何以后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

  • 佛说大乘稻秆经讲记·太虚

    经题释经 甲一 序分 甲二 发起分 甲三 所知事分 乙一 标举徵起 乙二 依问解释 丙一 流转门 丙二 还灭门 甲四 所知性分

  • 第四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四卷宋四明沙门释知礼述从诸根不具下叙空品文为二。初三行半明所破之恶。即三障文也。次二行半明能破之方。即今文也。而释一行半讫。复依初开章以后一行为四结成。然取义成分章从便分三。初

  •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二(第三同卷)·佚名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法护奉 诏译  行品第六  尔时佛告金刚藏菩萨言。我今复说最上到彼岸行。于此先行毕竟成办。由是成就金刚空智。彼修观者当如是行。谓顶想宝轮耳带宝镮。

  • 历算全书·梅文鼎

    六十二卷。梅文鼎(1633—1721)撰。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著书八十多种,主要成就在天文学、数学方面。是书汇集梅氏所著二十九种,言历者居前,言算者列后。内容大体可分三部分:一是历学理论,如《历学疑问》、《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