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四十五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尚书事务加五级又加二级臣蒋廷锡总裁官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臣朱轼等奉敕修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三月。壬辰朔。上自畅春园回宫

  ○户部议覆、直隶巡抚于成龙、会同巡盐御史江蘩、疏请蠲新增天津盐引课饷。查康熙十七年、御史傅廷俊、条奏增加、遵行已久。应无庸议。得上□日、新增天津盐引、可如该抚等所题蠲免。

  ○升左副都御史许三礼、为兵部督捕右侍郎

  ○礼部右侍郎顾汧、丁父忧。命回籍守制

  ○予故副都统三等阿达哈哈畨吴西、祭葬如例

  ○癸巳。上幸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等、今喀尔喀汗等、率众来降。应令四十九旗、与之会同大阅。其令议政王大臣等集议。寻议覆、皇上声教远被。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及诸济农台吉等、皆倾心来归。应出临大阅。永使安辑。其四十九旗会阅之事、今□山戊示□暂停。俟来年照例与喀尔喀会阅。得上□日、着于七月举行。余如议

  ○甲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乙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礼部等衙门议覆、山东道御史徐树谷、疏请纂修三朝国史。应如所请。得上□日、太祖太宗肇造丕基。永垂谟烈。神功圣德、千古莫伦。世祖统一寰区、弘开景运。治化綦隆。光昭天壤。且当时勋旧、翊赞勤劳、若不及时汇辑成书、恐□山戊示□久人湮、诸臣事迹、致有阙略。依议即行编纂。昭示奕禩。应行事宜、着内阁、翰林院、会同详议具奏。

  ○户部议覆、河东巡盐御史索礼疏言、狭西省花马小池、并临、巩、二府盐课。去河东衙门辽远、不便徵收。请令甘肃抚臣、就近管辖徵课。应如所请。从之

  ○予故左都督管浙江定海总兵官加赠太子少保黄大来、祭葬。谥壮勇

  ○浙江巡抚张鹏翮、疏请建造定海县城垣、学宫、仓库、监狱。从之

  ○己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子。升内阁学士王泽弘、为礼部右侍郎。少詹事王士正、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镇海将军杨凤翔、以老病乞休。允之

  ○壬寅。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疏言、臣等十二月初五日、至他米尔之北齐劳图河、河之两岸、俱有噶尔丹兵马踪迹。臣与济隆胡土克图、尾之前往。令商南多尔济赍疏归奏。求给行粮、运至军前。上命运杀虎口仓米三十石、随商南多尔济前往。

  ○癸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先是、理藩院以大阅事、奏遣司官二员、乘驿赴阿南达、文达所、预调俄侬土喇等处、驻扎之喀尔喀台吉、集兵设站以待。至是、商南多尔济、归奏噶尔丹情形。上谕理藩院尚书阿喇尼曰、尔等昨议遣司官二员、尚未前往。今着一员、至鄂尔多斯、发兵一千五百、以贝勒松阿喇布率之。一员至归化城、发兵五百、喀尔喀达尔汉亲王、及四子部落、共发兵一千、以达尔汉亲王诺内率之。檄侍郎文达、令预发喀尔喀墨尔根济农、敖巴额尔克阿海、苏泰伊尔登台吉之兵、共三千名以待。以苏泰伊尔登、拖多额尔得尼率之。偕调兵司官、往文达所、赍三月粮、随文达赴土喇河。仍自京遣大臣一员、与文达、阿南达、偕统其军。尔同纪尔他布、速赴阿南达所往之地、先檄阿南达来京、再诣文达所。自屯军之地至汛界、酌派喀尔喀人等、安设驿站。

  ○命都统额赫纳、护军统领马喇、前锋统领硕鼐等、出征。上谕之曰、朕已遣侍郎文达、往调喀尔喀亲王诺内等兵、共三千、尔等至归化城、与文达即率其兵赴土喇、与阿喇尼、纪尔他布等会。尔等习于兵事机宜。无俟朕言。其就水草善地、牧养马驼前进。仍各赐内厩马驼以行

  ○乙巳。兵部左侍郎王维珍等疏言、臣等遵上□日、查阅直隶各府州县卫所地方。其未被灾之处、已皆得雨、收成可望。其已被灾者、自沿途大路、以至乡僻山村、遍行查勘。赈过饥民万万。均荷皇恩。兼以圣诚格天。雨雪时降。农事渐遍、可待麦秋。并无流散饥毙之人。所至村庄、老幼男妇、百十为群。望阙叩谢。感激欢呼、难以言尽。或立碑勒文。或焚香祝圣。此则愚氓感恩激切、出于至情者也。报闻

  ○丙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酉。万寿节。停止行礼筵宴

  ○遣官祭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遣官祭真武、东岳、城隍之神

  ○庚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亥。户部议覆、云南巡抚王继文疏言、云南黑井盐课、前因官兵众多、吴逆题请加增。今全滇恢复之后、逆属家口、尽行遣发。投诚人员、安插各省。食盐甚少。此项加增课银、恳祈豁免。应如所请。从之

  ○壬子。升少詹事田喜雨□冓、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癸丑。礼部会同兵部议覆、兵科给事中能泰疏言、奉天府满洲、蒙古、汉军、考取生员、及生员、监生、乡试。应照京师八旗之例、于未入场之先、令奉天将军、副都统等、验射马步箭。能者准其考试。不能者不准入场。至会试时、同京师举人、一体考试马步箭。应如所题。从之

  ○册封和硕纯禧公主。下嫁科尔沁台吉般迪。授般迪、为和硕额驸

  ○丙辰。上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

  ○丁巳。直隶巡抚于成龙疏言、前奉部拨赈济银三十万两、尚不敷用。请续发银两、以备接赈。部议不准行。上命再拨银五万两散赈

  ○升京口副都统张思恭、为京口将军

  ○工部议覆、漕运总督董讷疏言、运河沿北一带水浅、漕艘不能速行。请放南旺湖水、以裨漕运。应如所请。上谕大学士等曰、南旺湖之水、自来流入运河。朕去□山戊示□南巡、回銮时、沿堤而行。细阅河势、知南旺湖之水、至分水龙王庙分流、俱入南北运河。当日始建堤岸之人、经营甚善。今若使南旺湖之水、尽入北流、则南运河将至水浅矣。可传从前勘河诸臣、及靳辅、问明回奏。

  ○戊午。大学士等奏曰、臣等遵上□日、问从前勘河诸臣、暨靳辅等。据勘河诸臣云、我等匆匆行过、所见不甚详明。靳辅云、南旺湖水、若使之偏入北河、目前虽少有裨益、及粮艘齐集时、南运河必至水浅。圣见诚然。上曰、此湖水、可令总河详议善后之图、以裨漕运。应开应闭、亦令酌行

  ○谕刑部、劫盗、被邻居之人、及众人擒获。或为被盗之家人擒获。皆应赏励。盗若抗拒、捕者被创、应依行间受伤例赏之。尔部议奏。寻议覆、嗣后擒获强盗之人、及拒捕被伤之人、俱分别一二三四等、给赏银两。着为定例。通行直隶各省、八旗、内府佐领、遵行。从之

  ○己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申。上以康熙二十四二十五两年内所阅通鉴、御制论断一百有七则。命赞善励杜讷、交起居注馆记注

  ○理藩院题、喀尔喀察罕巴尔台吉、已授扎萨克。请照蒙古贝勒例给赏。其子噶尔旦台吉等、照四十九旗台吉例给赏。上曰、察罕巴尔台吉、当喀尔喀未败之先、来奏喀尔喀基业未定、必至于败、彼时臣必来归。后果践其言。率所属来归。可嘉。今照郡王例给赏。余如议

  ○辛酉。刑部左侍郎噶世图、以老疾乞休。允之

  夏。四月。壬戊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癸亥。遣官赈济察哈尔、及八旗游牧蒙古穷丁

  ○甲子。谕内大臣公舅舅佟国维等曰、据阿南达奏言、厄鲁特、与拖多厄尔德尼战。颇被杀伤、其袭西布推哈滩巴图尔时、两人共一骑。有斩木为兵者。且闻来侵昆都伦博硕克图、而至今未到。想已狼狈。必有退回俄侬之势。阿南达欲带行炮、并禁军前往、相机征剿。朕非不知禁军足以克敌、但路远艰于粮运。朕前率察哈尔兵行猎、见其人材壮健、皆思效力。可选精锐六百、左翼令阿要率之、右翼令博尔和代率之。马驼牛羊、于八旗大场内派出。兵各携五月粮。再于汉军每旗选章京一员、领行炮八门、及炮手前往。檄阿喇尼、额赫纳知之。

  ○又谕曰、比闻厄鲁特策妄阿喇布坦、阿奴、与噶尔丹交恶。情事未悉。应颁敕书询其故。并量加恩赉。令理藩院择贤能司官一员、送往嘉峪关、交侍读学士达虎、即令其前往宣谕。达虎事竣、着乘驿来京。此遣去官、及达虎同事之主事奔玺、仍留边外、侦取消息、不时报闻。赐策妄阿喇布坦、及阿奴敕曰、朕抚育万邦。率土之人、皆欲其协和安辑。今闻尔等与噶尔丹不和、致启争端。尔厄鲁特向修职贡、恭顺惟谨。今乃内自交恶、必有其因、朕甚怜之。远闻之言、虚实难据。特遣侍读学士达虎、赍御用各色缎二十疋、赐策妄阿喇布坦、阿奴、其以尔等交恶之由、明告使臣、毋隐。

  ○乙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以大学士王熙、为三朝国史监修总裁官、大学士伊桑阿、阿兰泰、梁清标、徐元文、为总裁官。尚书张玉书、张英、左都御史陈廷敬、侍郎李振裕、库勒纳、内阁学士朱都纳、星安、博际、布彦图、郭世隆、彭孙遹、副都御史王士正、詹事尹泰、为副总裁官。敕曰、朕惟帝王肇基垂统。绥御万方。骏业弘谟、必勒诸简册、传示无穷。所以炳耀丰功。宣扬至治。甚盛典也。我太祖高皇帝。诞膺宝箓。鼎命维新。缔造丕图。规模宏远。太宗文皇帝。道隆作述。运启休明。式廓祯符。燕贻景祚。世祖章皇帝。统一寰区。化成治定。中和懋建。声教遐敷。惟列圣之相承。冠百王而首出。鸿猷峻德、巍焕难名。纬武经文、昭垂无斁。举凡勘乱安邦之略。立纲陈纪之宜。用人行政之方。牖民成俗之本。布于方策、历久弥新。创制显庸、灿然明备。即当时勋旧诸臣、翊赞王室、宣力四方。亦莫不托附风云、懋彰劳绩。惟从龙而应运。信昭代之多才。朕夙夜绍庭。思阐先烈。爰命儒臣、恭修三朝国史。兹特命尔等为总裁官。尔其督率在馆诸臣。荟萃琅函。博搜掌故。折衷至当。裁订成书。毋尚浮夸而乖情实。毋徇偏见而失公平。毋过质略而意不周该。毋务铺张而词多繁缛。务期事归确核。文极雅驯。勤以董成。敏而竣事。庶几垂型万世。传信千秋。以觐耿光。以扬大烈。称朕意焉。尔其勉之无忽。钦哉

  ○转刑部右侍郎噶尔泰、为左侍郎。升通政使傅腊塔、为刑部右侍郎

  ○己巳。谕户部、京城八旗官员兵丁、暨各屯中家口贫苦者、已被恩泽。但直隶地方防守官兵家口、尚未沾恩。其间有艰难困苦者、尔部遣司官等往察、以便赈恤。

  ○八旗汉军都统、副都统等疏言、臣等会议、火炮为军中利器。每旗各发一具、恐不足用。请倍之。每炮派将领一员、军校炮手二名。于臣等内、遣一二人率之、前赴土喇。得上□日、依议。李林隆人材勇健、练习军务。着总管火炮。与阿南达偕往。寻又令都统杨文魁、副都统伊垒、率汉军二百名、继之行。

  ○以翰林院侍读李楠、充日讲起居注官

  ○壬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以翰林院侍讲李澄中、为云南乡试正考官。刑部主事刘滋、为副考官。右春坊右谕德徐嘉炎、为贵州乡试正考官。内阁中书李有伦、为副考官。

  ○以詹事尹泰、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升山西大同总兵官鲍敬、为銮仪卫銮仪使

  ○理藩院奏、喀尔喀纪克巴台吉等、请市军器、以备噶尔丹。从之

  ○乙亥。大学士等奏、仓场侍郎凯音布等、以运河水浅、漕船难行、请交总漕、总河、速加挑浚。臣等遵上□日、问原任总河靳辅、若将运河水、从两旁下埽。筑堤夹堵、令水流归漕、则水必深、庶可行舟。靳辅云、圣谕诚然。若从两旁夹堵修筑、则舟可行矣。上曰、此事若行文总河修筑、则迟延日久。即令凯音布、同靳辅速往。从分水龙王庙以北、速动正项钱粮、率地方官、酌量挑浚。下埽束水、以济漕运。

  ○先是、一等侍卫阿南达疏言、臣所率兵、请与阿喇尼兵、合为一处。兵势方壮。上曰、兵事重大。其令阿喇尼等、各陈所见。至是阿喇尼、纪尔他布奏曰、臣等窃思额赫纳等兵、若沿汛界而来、时候非宜、恐跋涉艰苦。况庙谟已定、应遵前谕、赴所指之地以行。至阿南达所领察哈尔兵、及行炮、令前赴臣军。其诸扎萨克兵、期会于绰嫩河。今车臣汗兵、已抵绰嫩河西北洮濑河矣。臣等亦驿召前所调扎萨克兵、来会于洮濑河。至噶尔丹来从何路。及昆都伦博硕克图在何处。访问未确。俟所调兵至、遣人侦探。事当急行、则臣奏闻即发。缓则请上□日后行。奏至。上谕曰、阿喇尼、纪尔他布、仍往前所指示之地。额赫纳等既往西路、止带扎萨克及喀尔喀兵、恐力寡不敌。阿南达、速领军往额赫纳处策应。仍遵前谕行。

  ○丁丑。谕大学士等、蒙古秉性怠惰、不能深计生业。往□山戊示□小旱、即致饥窘。朕初意赈赡乏食之人、所需有限。及观散给米谷之数至多。凡人生业、各自勤勉。必筹画终□山戊示□之计、撙节用度、方可不致穷困。若每藉赈赡、终于生聚无益。今正当暄和之时。遣通晓蒙古事务重臣、会外藩之诸王、贝勒、贝子、台吉等、作何逐家教谕、令其各勤生业。旗内贫人、作何养赡。俾安乐利。凡此数者、当令其规画久远。详细商酌。着议政王大臣、会同确议以闻。

  ○又谕大学士等、此时亢旱、米价腾贵。八旗官兵秋季应支米石、可预给其半。

  ○谕刑部、天时旱乾、囹圄重罪、已令清理。今所在祈祷、望雨甚殷。除死犯以外。凡拘禁、枷号、鞭责等罪、咸从宽释之

  ○戊寅。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谕仓场侍郎凯音布、原任河道总督靳辅曰、山东河道、自分水龙王庙以南、流入运河之水、不一而足、舟行无阻。分水龙王庙以北、汇入运河者、惟河南卫水而已。并无别渠相济。南旺所蓄之水、又不能多、常致淤浅阻滞。今将骆马湖之水、不令其自禹王台、流入沭河。俾骆马湖之水、蓄贮无洩、于运道有无裨益。至骆马湖、与南旺等湖、相距地势高低如何。山东东阿县之盐河、及别河、有可通入运河者否。河南卫河之外、有别河可资以疏入运河者否。尔等访其地谙练之人、委曲咨询。若有可措施之处、亲加详阅、绘图来奏。

  ○己卯。户部议覆、奉天将军公绰克托等疏言、盛京锦州、开元、辽阳、盖州诸处、应积蓄米谷。将奉天、锦州、二府地丁钱粮、每年存剩银五千余两、解交盛京户部、转发锦州等处城守尉、酌量米价贱时、陆续采买。其部员所收牛马税银三千余两、交与仓官、亦酌量买米收贮。盛京仓内、出陈易新、交与奉天将军管理。得上□日、仓粮关系紧要。着盛京户部侍郎、稽察收贮米谷。每年仍将出入数目报部

  ○左都御史陈廷敬疏奏、言官建白、不得摭拾细务。上曰、设立科道、原欲其建言也。至条奏之事、是否可行、自有裁定。若必大事始言、则言官难分事之大小、以致进言者少、非所以集众思、广众益也。

  ○壬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未。以通政使尹泰、兼管詹事府詹事事

  ○升狭西河州副将王弼、为山西大同总兵官

  ○甲申。礼部议覆、五经博士孔毓埏、疏请建子思专庙。应如所请。照颜曾孟例、于阙里孔庙西北隅、建立专庙。从之

  ○乙酉。谕大学士等曰、太常寺、鸿胪寺等衙门鸣赞官、原择其声音弘亮者选用、论俸升为主事。若等历年未久、乃由捷径、反越年久笔帖式先升。其声音不善者、取为鸣赞、阅数年、并未赞礼一次者有之。可下上□日太常寺、鸿胪寺等衙门、察见任鸣赞等官、将声音劣者、题参。革其鸣赞。以笔帖式补用。如将劣者不行斥革、朕察出、并治罪焉。

  ○丁亥。大清会典告成。御制序文曰、朕惟自古帝王、宪天出治。经世宜民。莫不立之章程。允厘庶绩。二帝三王之成迹、略见于尚书、周礼。唐虞以九官岳牧、综理内外。而周则六卿分职、各率其属、并以时亮天功、阜成兆姓。责有攸归。斯事胥就理。上古之世、其事简、其辞约、故见于书者、祗咨命数言、而敷政任功之意、周礼盖详焉。沿及唐宋、仿为六典、辑为会要。悉本斯义。明初撰诸司职掌。其后因之、勒成会典。虽累代制作、不能尽同。要皆举弘纲、详细目、变通因革、亦各协其宜也。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肇造区宇。戡乱救民。当草昧缔构之初、而法制维新、规模大定。太宗文皇帝。式廓丕基。聿纬以武。聿经以文。典则科条。次第厘举。世祖章皇帝。同风六合。遍德万邦。府修事和。声教洋溢。凡所以黼藻至化。润色鸿业者。郁郁彬彬、粲乎备矣。朕嗣历服、三十年于兹。夙夜兢兢。缵承祖考。宪章前谟。以仰溯乎尧舜禹汤文武致治之隆轨。时饬群臣、勤修职业。每建一事、布一令、务期上弗戾于古、下克諴于民。酌剂讨论、其难其慎、然后赴所司奉行。夫朝廷之规制损益。无一不关于黎庶。大中之轨立、则易而可循。画一之法行、则简而守。制治保邦之道。惟成宪是稽。不綦重欤。用是特命儒臣、纂辑会典。纲维条格、甄录无遗。终始本末、犁然共贯。庶几大经大法、炳燿日星。而遵道路者、咸得有所据依矣。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书有之。其尔典常作之师。我国家典章弘备、视前代加详。悉皆本之实心、以相推准、而非缘饰虚文、铺张治具。惟兹良法羙意、相与世世恪遵无斁。官治民察、以跻斯世于隆平。万年无疆之休、将于是乎在矣。可不念哉

  ○戊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升大理寺卿邬赫、为盛京刑部侍郎

  ○己丑。先是京师雨泽未敷。上忧之。是日大雨、四野沾足。上出正阳门。至南苑观禾。谕大学士等曰、保定等处。未知雨足否。可遣户部司官善驰马者、即往察勘。

  ○庚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命发甘肃靖远卫仓粮、赈济靖远卫旱灾饥民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志第八十三·乐五·脱脱
  卷第二百四十四 唐紀六十·司马光
  ●卷四·王世贞
  东汉会要卷三十五·徐天麟
  通鉴续编卷二十四·陈桱
  名山藏卷之八十四·何乔远
  第一六五移光绪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一一三二三—四三·佚名
  二三四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办理应毁书版折·佚名
  二二二 四库全书处正总裁王际华等奏用聚珍版排印《鹖冠子》情形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八·杜大珪
  列传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一百二十二·郑麟趾
  嗣圣·周绍良
  费序·郑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差不多快三个月——维新运动失败了。早半天。地点 北京裕泰大茶馆。人物 松二爷 常四爷 马五爷 李 三 二德子 刘麻子康 六 黄胖子 秦叔礼 老 人 恩 子 祥 子皮太监 秦仲义 乡 妇 小

  • 游戏之祸·闻一多

    我酌上蜜酒,烧起沉檀, 游戏着膜拜你: 沉檀烧地太狂了, 我忙着拿蜜酒来浇他; 谁知越浇越烈, 竟惹了焚身之祸呢!

  • 卷二百七·列传第一百四·柯劭忞

      梁德珪 张思明 陈颢 傅岩起 王士宏   梁德珪,字作伯温,一名暗都剌,大都良乡人。祖守信,隆兴都转运盐使。父国祯,内藏库提点。   德珪初事昭睿顺圣皇后,令习国语,通奏对。至元十六年,为中书左司员外郎,擢郎中,六迁至参

  • 第三十九回 温峤推诚迎陶侃 毛宝负剑救桓宣·蔡东藩

      却说建康为苏峻所困,内外不通,宫中一切情事,外人无从得闻。江州刺史温峤,原想进兵讨逆,无如京城消息,一无所知,也不好冒昧前进。可巧有都人范汪,从间道奔至寻阳,报称:“苏峻政令不壹,贪暴凶横。人情愤怒,共愿诛峻,朝廷亦待援

  • 第十三回 闯王西走合浦还珠 清帝东来神京定鼎·蔡东藩

      却说吴三桂见城上掷下首级,拾起一看,正是他父母妻子的首级,惊得面色如土,从马上坠下。当由军士扶起,不禁捶胸大哭。想是不见陈圆圆首级,故尚未曾晕倒。恰好清兵亦赶到城下,闻报三桂家属被害,多尔衮即下了马,劝三桂收泪,并

  • 卷十一·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一宋 吕中 撰仁宗皇帝省财费 崇节俭天圣元年正月议省浮费置计置司从三司使李谘之请盐铁判官俞献卿亦言今稻苗未生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天禧以下日甚一日宜与大臣议救之乃命中丞与三司取

  • 上党王高涣传·李百药

    上党刚肃王高涣,字敬寿,神武帝第七子。姿容雄俊,洒脱不拘。虽是孩童,就十分自信长大后能领兵打仗。因此神武时常夸奖他,也很喜欢他,说:“这个儿子像我。”长大了,力大无比,才能超群。他常对身边的人说:“人不能没有知识,但也不需

  • ●牧令书卷十三 筹荒中·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魏 禧 沈峻 胡衍虞 袁守定 潘杓灿 陶 澍 周震荣 黄可润 王植 鲁之裕 王凤生 ○魏 禧 【见屏恶】 救荒策 △救荒策 天灾

  • 第四节 高宗、武后时外患·吕思勉

    唐室之兵威,至高宗时而极盛,亦至高宗时而就衰。盖其时之兵力,本不足恃,灭突厥,平高丽,皆因人之衅,故一与新兴之强敌吐蕃遇,遂致败绩失据矣。吐蕃弃宗弄赞,以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卒。子早死,孙立。国事皆委禄东赞。即为弄赞来迎文

  • 卷二十二·戴锡章

    西夏称永安三年春正月,辽道宗洪基薨。孙延禧即位,是为天祚,改是年为乾统元年。(《辽史·道宗本纪》)夏五月,遣使如宋,进助山陵。宋葬钦圣宪肃皇太后、钦慈皇太后于永裕陵,干顺遣使献物助工。(《西夏书事》)六月,遣使如辽慰

  • 少闲第七十六·戴德

    公曰:“今日少闲,我请言情于子。”子愀焉变色,迁席而辞曰:“君不可以言情于臣,臣请言情于君,君则不可。”公曰:“师之而不言情焉?其私不同。”子曰:“否,臣事君而不言情于君则不臣,君而不言情于臣则不君。有臣而不臣犹可,有君而不

  • 卷四·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四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钟机【字石城秀水人】问説命高宗云予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此是甘盘不肻仕而逺遯荒野既而迁河迁亳不知所终此颇近理若孔传以为高宗之遯则高宗

  • 桓公·桓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传】十四年春,会于曹。曹人致饩,礼也。夏,郑子人来寻盟,且

  • 草庐经略·佚名

    明代兵书。一般题为无名氏撰,有的版本题为黄之瑞或黄启瑞撰,均不可考。全书共12卷(清乾隆抄本作8卷,道光抄本作6卷),152篇。每篇先理论阐述,次引古代战例及兵家言论以佐证。内容涉及战争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

  • 唐嵩高山启母庙碑铭·崔融

    唐嵩高山启母庙砖铭。唐崔融撰。一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启母传说。

  • 疠疡机要·薛己

    外科著作。明薛己撰。三卷。已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是书成于嘉靖八年(1529),是我国早期论述麻风病专著。上卷至中卷论疠疡本证、变证、兼证、类证的辨证治疗,并附治验。下卷为各证所用方药。薛氏对麻风病的诊治经验

  • 禅秘要法经·佚名

    亦称《禅经秘要法》、《禅秘要法》。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编译。三卷。是鸠摩罗什受弟子僧睿之请,综合印度大小乘禅法编译而成。全书倡说五门禅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

  • 布施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在给孤独园,说三十七种布施感果不同并为国王说布施及十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