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萧惠基传

萧惠基,是南兰陵郡兰陵县人。祖父萧源之,在宋朝官至前将军。父亲萧思话,任征西将军、仪同三司。

萧惠基少年时曾因外戚关系去拜见过江夏王刘义恭,刘义恭称叹其精细审慎,便把女儿许配给他。开始做官任著作佐郎,征北行参军,尚书水部,左民郎。出京任湘东内史,奉车都尉,抚军车骑主簿。

泰始初,益州刺史萧惠开抗命欲反,明帝(刘..)派萧惠基奉旨出使蜀,宣旨慰劳。惠开妥协但益州土人又造反,领氐军包围州城。惠基向外宣布朝廷的赏罚条例,于是氐人邵虎、郝天赐等杀了主帅马兴怀投降。回京任太子中舍人。惠基西使的千余名部属,一起请求论功行赏,惠基毁掉了功勋簿,到底也没能行功赏。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用意,惠基说:“我若这次赏赐他们,大家便会更热衷于打仗之类,这岂是我一向的主旨?”

出外任武陵内史,中书黄门郎。萧惠基善写隶书及下棋,太祖和他性情相投,很早就开始器重他。桂陽之役,惠基的姐姐是刘休范的妃子,太祖对他说:“你家人又在桂陽作乱了。”太祖屯兵新亭,任命惠基为军副,惠基弟弟惠朗亲自率兵为休范攻战,惠基在城内神态坦然。后出任豫章太守。还都任吏部郎,调任长兼侍中。袁粲、刘秉起兵前夕,太祖知道刘秉是惠基的妹夫,当时惠基在侍中省当值,太祖派王敬则去察看他的动静,见惠基安静从容并没有和刘秉勾结,于是太祖对他更加信任。讨伐沈攸之时,任命惠基为辅国将军,屯兵新亭。事情平定后,免去其在军队的称号,领任长水校尉。因母亲去世辞官。

太祖即位,惠基任征虏将军,卫尉。就职不久,多次上表请求解职,被批准。服丧期满,任征虏将军、东陽太守,增加俸禄至二千石。他先后为政四郡,也没有什么积蓄。还京任都官尚书,又调任执掌南齐书吏部。永明三年(485),因长期患病调任侍中,兼骁骑将军。尚书令王俭是当朝显贵,惠基和他同在礼阁,除了公事,没有和人来往。永明五年,调任太常,加任给事中。自宋朝大明时期以来,流行的音乐,多是靡靡之音,婬俗不堪,高雅音乐很少有人喜欢。惠基妙解音律,尤其喜欢魏三祖曲及《相和歌》,每次演奏,惠基都非常欣赏,情不能已。当时下棋的人琅笽王抗是第一流的,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同为二流棋手。赤松思虑较快,善于大局的铺排;思庄思维较缓重,巧于断棋。文帝时,羊玄保为会稽太守,帝派思庄去与玄保下棋,制好棋局,回到宫中在文帝面前重新下过。太祖让思庄和王抗赌棋,从食时到日暮,一局才终,皇上疲倦了,让他们回去,到五更才决出胜负。王抗下完棋就睡了,思庄直到早晨都未眠。世人称:“思庄之所以品第这么高,是由于他用心深久,常人无法比得上。”王抗、思庄都官至给事中。永明中期,敕令王抗品棋,竟陵王萧子良派惠基掌管这事。

当初,思话首先在曲阿建了庄宅,有闲旷的情致。惠基常对亲信说:“等儿女们婚嫁大事一完,我就归隐老家去。”他立身谦退朴素,朝廷百官称他为善士。第二年去世,时五十九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本史作者认为:对上司长揖不拜,在朝廷令公卿折服,古人称此为遗直,看来这样追求也并不为过。不过如果是处身危地根基孤单的人,要坚持高洁的情操不作屈从,那就可能是虽然实现了自己的原则,但现实的地位也就永远丧失了。所以人们往往是通过各种渠道以求自保,低声下气地贬抑自己的气节。然而高流世业之人,是不指望走捷径的,扬鞭直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碍。王秀之世守家风,从不降节于权贵要人,真是美好啊!

赞语:王秀之处身朝廷,清心正直。陆慧晓品性贞亮,堪称君子。萧惠基友爱平和,也是当代高士。

猜你喜欢
  列传儒林第七十二 梁越 卢丑 张伟 梁祚 平恆 陈奇 常爽 刘献之 张吾贵 刘兰孙惠蔚 徐遵明 董徵 刁冲 卢景裕 李同轨 李业兴·魏收
  杂传第三十五·欧阳修
  卷四百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第二十二章荆公之文学(下)·梁启超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第三册 天聪元年四月·佚名
  儒林宗派卷二·万斯同
  凡例·佚名
  陈洽传·张廷玉
  卷一百三十·佚名
  卷二十八·佚名
  礼四○·徐松
  多小未能舆謀案·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回 菜里藏金传书送饭·佚名

    诗曰:父子本系骨肉亲不道贤奸莫比伦女贤葬婆流芳远父奸害壻遗恨深闲言敍过,书归前回:却说众人将棺材送至草堂,才代要走。爱姐说:“拜佛只拜一尊,众人请且慢走,俺家中无人,就烦你给俺入入殓罢!”众人闻听,将老夫人尸首抬入棺材以

  • 卷一百三十·徐世昌

    宗稷辰宗稷辰,字涤甫,会稽人。道光辛巳举人,历官山东运河道。有《躬耻斋集》。樟树镇誓师仗节见名儒,鹿渚于今缅壮图。客路双歧争楚粤,上流一柱扼江湖。雄风力挽狂澜迅,落日光摇大树孤。可幸承平长偃赋,旧时

  • 卷四十八·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四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张元干芦川归来集钞张元干字仲宗永福人太学上舍历官至大监所与游皆伟人贤士尝裒其亡友唐慤生诗帖褾轴璀粲如谀达人贵公得气时人嘉其朋友之义又於

  • 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脱脱

        向子諲 陈规 季陵 卢知原 陈桷 李璆 李朴 王庠 王衣   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人,敏中玄孙,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也。元符三年,以后复辟恩,补假承奉郎,三迁知开封府咸平县。豪民席势犯法,狱具上,尹盛章方以狱空觊赏

  •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张岱

    戚畹世家张国纪,河南祥符人;天启后父也。天启元年,选中贵人,以国纪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寻封太康伯。魏珰用事,欲动摇中宫,授意许显纯以犯人徐自强口词,株连国纪。上曰:『皇亲张国纪,滥用匪人,本当送国子监演礼三年;姑着自行改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梁本)·佚名

    九月壬朔敕各省搜访志传备史馆从御史刘芳之请刑科都给事中李春烨为湖广右参政熹宗旧纪是月壬子朔发内运库新造军器于关门己未工部尚书陈长祚免庚申贵州巡按御史傅宗龙奏诛安氏党陈其愚其愚凶狡多计至是伏诛两朝从信录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十一月己未朔。日食。  ○庚申。奉差盛京散赈兵部侍郎朱都纳学士嵩祝。回奏臣等遵上□日、以盛京仓米计口给散兵丁执事人等均沾实惠。报闻。  ○直隶巡抚沈朝聘疏言、宣化府龙门等县、

  • 二百三十九 内务府奏请将人参交曹(兆页)李煦孙文成售卖摺·佚名

    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初三日 总管内务府奏奏:为请旨事。 案据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前事具奏事。是月十九日,奏事六品官双全等,交出郎中尚志杰所奏售卖人参、貂皮价格之汉文摺,传旨:著将此交与十二阿哥,查其真假。钦此钦

  • 通志卷七十九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二后汉四王三侯齐武王縯【北海静王兴敬王睦】赵孝王良 城阳防王祉泗水王歙 安成孝侯赐 成武孝侯顺 顺阳怀侯嘉光武十王东海恭王彊 沛献王辅 楚王英 济南安王康

  • 序·锁绿山人

    尝读明史,自神宗、熹宗时,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创造宏业,启辟疆宇,迨庄烈帝季年流贼李自成陷京师,而世祖章皇帝统一天下,江南、闽粤、滇黔以次皆归版图,明之所以亡,大清之所以兴,其迹灿然着也。昔周之先,太王、王季、文王累

  • 卷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九明 俞汝楫 撰学校备考太学定监生归省之赐洪武十二年命礼部凡国子生居京师岁久有父母俱存或父母亡而祖父母伯叔父母存者皆遣归省人赐衣一袭钞五锭为道里费其父母或祖父母伯叔父存者人赐

  • 维摩经义疏卷第四·吉藏

    菩萨品第四具足梵音。应言菩提萨埵。菩提云道。萨埵名众生。道谓所求之法。众生为能求之人。上弟子之称。敬让合论。今则菩萨之名。人法双举。此品来意。有五因缘。一者命之次第。前则命小乘。今次命大士。二者破病前

  • 50岁的男人·歌德

    少校骑马进了庄园,外甥女希拉丽亚站在公馆外面的台阶上迎接他。他差点没有认出她来,她又长高了,变美了。她向着他飞奔过去,他像父亲一样紧紧拥抱她,他们很快走上台阶去看她的母亲。

  • 歪斜的复印·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著,“我的犯罪动机,是世人无法理解的。”——情与利之外,还有什么会引爆杀机。 一个神秘的年轻男子,每晚枯坐一家酒吧中固定的角落,凝视着对面的饭店。两个月后,这个神秘的常客突然从这家酒吧消失。再过两个月,已成

  • 意见·陈于陛

    一卷,明陈于陛撰。此书是陈于陛的读书札记和心得。分立教、应物、恕字、施报、学庸、出处、处事、天意、造物所福、宽严、三才、续经、文字、澄养性情、天道、文章、立达、理数、用人、人心、知几、创业守成、孝庙世

  • 贤博编·叶权

    明叶权撰。一卷。书成于万历年间。本书主要记述作者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广东等地时的所见所闻及师友所胪述。内容广博,举凡民情、官场、风土、外贸等多有涉及。其中亦有科举应试、捐纳监生为官,以及进士、状元入仕之

  • 论语意原·郑汝谐

    宋郑汝谐(字舜举)撰。郑汝谐字舜举,宋青田(今属浙江)人。官至吏部侍郎。撰有《东谷易翼传》、《论语意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著录。自谓于《论语》,“少而诵,长而辨,研精覃思,以求其指归”。既断以己说,复附以

  • 开元释教录·智升

    佛教经录。智升编纂。24卷。自宋以后,历代大藏经均收录。1949年前南京金陵刻经处有单行本刊行。智升,中国唐代高僧。博古达今,“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因感前辈聂道真、道安、道宣等人所著目录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