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

《近思录》卷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凡四十条。伊川言:“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请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遂作视听言动之四箴。今按:心在腔子里,故能制此四者以复于礼。孔子言仁常兼言礼,仁指心言,礼则指身之事行言。朱子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一阴一阳之谓道,然有愆阴愆阳,此亦天道。三年之耕有一年之蓄,则虽有愆阴愆阳而无害。故贵于有人道以应天道。孔子不言天道而言天命。农人之所以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者,此即天之愆阳愆阴之所命,本于天道以生,此人道也。死生有命是天道,慎终追远则属人道。葬祭之礼由是而生。礼属人道,亦由天来。三年耕必求有一年之蓄,此属礼之节。葬祭之礼,则属礼之文。天理非即人道,由天理而节文之,始有人文之道,此即礼是矣。庄老多言天道天理,但少引伸及人道。主自然主义,非人本位主义,此为其不如孔孟儒家处。西方人为学,好分别。如言天文气象,今日可以推断明日之阴晴。然农学则别为一学,无三年耕必有一年蓄之教。中国人为学,则主会通合一,而终必以人道为主。此则儒学之所长也。

克己二字,朱子言克去己私。后儒力反之,谓克己乃克任其已。人莫不有一己,即私即公。克任己身始能克去己私,克去己私乃能克任己身,其道仍一。礼必通于人己,而理亦必和于公私。有公无私,与有私无公,以及有己无人,与有人无己,皆非礼,非理,皆失之。为学功夫则全在己与私之一边,此之谓人道。

视听言动四者,乃人生大节目所在,岂能一一克去。然亦岂能一一任其自由。人各反己以求,斯自知之矣,何烦多辩。

伊川又曰:“损者,损过而就中,损浮末而就本实也。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淫酷残忍,本于刑罚。穷兵黩武,本于征讨。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损之义,损人欲以复天理而已。”今按:此处提出天理人欲之辨,实即是本末之辨,源流之辨。人欲亦本于天理。今人多为人欲作辨护,其实伊川已言之。故人欲非可绝,乃惟求损以复于本。今人则认人欲之流而愈远为进步。道家言则又过分轻视了人欲。惟儒家言为得其中。

明道言:“义理与客气常相胜,只有消长分数多少,为君子小人之别。义理所得渐多,则自然知得客气,消散得渐少。消尽者是大贤。”今按:理在己为主,气在外为客。无客则不成主,无气则不见理。今人专从外面功利上着眼,自理学家言之,则亦为客气用事。此条当与上引伊川言天理人欲本末之辨条合参。言理不能无本末,无主客。若使客气消尽,则孔子之从心所欲不逾矩,又岂大贤而已。人而即天,无内外,无本末,无主客,一以贯之,斯之为道体,而其人则为大圣矣。

横渠言:“有潜心于道,忽忽为他虑引去者,此气也。旧习缠绕,未能脱洒,毕竟无益。但乐于旧习耳。古人欲得朋友与琴瑟简编,常使心在于此。惟圣人知朋友之取益为多,故乐得朋友之来。”今按:明道言客气,似多指身外言。横渠言习气,则指本身旧染言。明道言客气消散,似主消于外,以存其内。横渠言琴瑟简编朋友,则皆取于外,以成其内。两者所从言之各异,须会通和合而求。如伊川言格物穷理,庶自得之。

猜你喜欢
  问霸第六十二(缺)·管仲
  尚书古文疏证卷三【阙】·阎若璩
  卷五十二【起昭公二十六年尽二十八年】·杜预
  第三章 19·辜鸿铭
  春秋长历卷九·陈厚耀
  卷二十五·鄂尔泰
  子道第二十九·荀况
  卷二十四·高闶
  卷十七·张尔岐
  第八 摩篇 1·王诩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提要·晁迥
  墨子学辨序·太虚
  禅心经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 茕斋赞十七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八茕斋赞十七首 当涂李宰君画赞 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吐奇献策,敷闻王诞。帝用休之,扬光泰清。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抃舞,式图丹青。眉秀华盖,目

  • 卷四·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四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吾乡自南宋诗人篇什散失其後而此道益芜矣至洪建以来荐绅则有郑敎授而下九人布衣则有至孝李先生而下六人及章宋五先生後先崛起倡雅此乡于是翳雾渐开蔘棘斯辟後来大家蔚

  • 卷七十九·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七十九温庭筠【二】近体诗握柘词杨栁萦桥绿玫瑰拂地红绣衫金騕褭花髻玉珑璁宿雨香潜润春流水暗通画楼初梦断晴日照湘风送洛南李主簿想君秦塞外因见逺山青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禄优仍侍膳官

  • 卷第三十五·胡三省

    汉纪二十七 起屠维协洽,尽玄黓阉茂,凡四年。《孝哀皇帝下》元寿元年〔(己未、前二)〕①春,正月,辛丑朔,〔考异曰:荀纪云「辛卯朔」,误。〕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阳安侯丁明为大

  • 卷之十三·佚名

    成化元年春正月己酉朔 上诣 奉先殿 慈懿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是日立春顺天府官并进春致词云兹遇纪元成化正旦逢春气节会同天人交泰恭惟 皇帝陛下膺乾纳祐奉天永昌○文武群臣

  • 一百四十七 江宁织造曹寅奏佩文韵府已开工刊刻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麦田茂秀,颗粒甚好,丰收可必,雨("扬"之"扌"换作"日")时若,米价如常,百姓安乐无事。谨将麦样恭呈御览。 再,佩文韵府已於三月十七日开工刊刻,正在遴选

  • 卫玄传·魏徵

    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陽人。 祖父卫悦,西魏司农卿。 父亲卫扌剽,侍中、左武卫大将军。 卫玄小时即有才气见识,北周武帝为藩王时,召卫玄任记室。 升任给事上士,承袭兴势公的爵位,食邑四千户。 转任宣纳下大夫。 周武帝总理国政后

  • 顾锡畴传·张廷玉

    顾锡畴,字九畴,昆山人。十三岁的时候,以诸生身份参加南京的考试,魏国公将女儿许配给他。考取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天启四年(1624),魏忠贤的势力嚣张,顾锡畴与给事中董承业负责福建的考试,科举的示范

  • 卷二十六·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六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雩祀国家凡遇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或露告於宫中於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及社稷山川无常仪嘉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皆御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十·允禄

    雍正十年正月初九日上谕八旗操演兵丁自古圣贤有云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是以帝王之治天下未有不以明武备为先务者而兵丁之演习武艺亦未有不勤加训练而能有成者从来士农工商各治一业茍不专心竭力则其业必不精况兵丁

  • 妄瑕第二十六·佚名

    大道混然无形,寂然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非可以影响求,不得以毁誉称也。降此以往,则事不双美,名不并盛矣。虽天地之人,三光之明,圣贤之智,犹未免乎訾也。故天有拆之象,地有裂之形,日月有谪蚀之变,五星有悖彗之妖;尧有不慈之诽,舜有

  • 第16章 子罕篇第九(2)·孔子

    张居正注:“此可见圣人道大德宏,存神过化,如帝舜耕于历山,而田者让畔。泰伯、端委以化荆蛮,感应之妙,有不约而同者,使孔子得邦家而治之,则绥来动和之化,其功效岂小补哉?惜乎春秋之不能用也。”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 墨辩注叙·鲁胜

    墨辩注叙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①之准绳也。孔子曰:&ldquo;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rdquo;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别名显于世。孟子非墨子,其辩言②正辞③则与墨同。荀卿、庄

  • 瑜伽菩萨戒本讲录·太虚

    ──十九年十月在成都文殊院讲── 释名题    一 释本题    二 释说者    三 释译者   释文义    甲一 总劝勤学    甲二 正说戒相     乙一 说戒相      丙一 四重戒  

  • 显扬圣教论 第五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五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一如是已说。九事净义今当说。颂曰诸论中胜论  亦善入瑜伽清净义应知  由具四净德论曰。此显扬圣教论。于诸论中最为殊胜。何者诸论。略有

  • 藏书十约·叶德辉

    清叶德辉(1864—1927)著。有1911年湖南长沙家刻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系叶氏所撰三部文献论著之一。该书根据乾嘉后私家藏书的一般特点及其个人藏书实践撰成。此为叶氏专论藏书方法的著述,分购置、鉴别、装

  • 火·叶紫

    叶紫著。作于1935年,是《丰收》的续篇。曹家垄的农民在云普叔“丰收成灾”的教训面前,逐渐觉醒起来,认清了阶级敌人的凶残面目,在党的领导下,捣毁地主庄园,解除反动武装,最后奔向革命根据地雪峰山,参加工农红军。作品中的云普

  • 投瓮随笔·姜南

    《投瓮随笔》,一卷,收入乾隆年间吴省兰所编《艺海珠尘》及《说郛续》。该书体例与《风月堂杂识》相同,亦因人、因事立条,共三十七条。书中所述,臧否人物、品评诗文、抑扬吏治,并介绍了风土人情、典故奇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