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四十三

 

  卷143_1 【朝来曲】王昌龄

  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卷143_2 【从军行】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卷143_3 【答武陵田太守】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卷143_4 【题灞池二首】王昌龄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卷143_5 【题僧房】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卷143_6 【击磬老人】王昌龄

  双峰褐衣久,一磬白眉长。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卷143_7 【送胡大】王昌龄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卷143_8 【送郭司仓】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卷143_9 【送李十五】王昌龄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卷143_10 【送张四】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卷143_11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谿】王昌龄

  诸侯分楚郡,饮饯五谿春。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卷143_12 【送谭八之桂林】王昌龄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卷143_13 【送刘十五之郡】王昌龄

  平明江雾寒,客马江上发。扁舟事洛阳,窅窅含楚月。

  卷143_14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卷143_15 【出塞二首】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卷143_16 【采莲曲二首】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卷143_17 【殿前曲二首】王昌龄

  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

  仗引笙歌大宛马,白莲花发照池台。

  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千秋乐未休。

  卷143_18 【春宫曲(唐人绝句作殿前曲)】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卷143_19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卷143_20 【西宫秋怨】王昌龄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卷143_21 【长信秋词五首】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卷143_22 【青楼曲二首】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卷143_23 【青楼怨】王昌龄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卷143_24 【浣纱女】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卷143_25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卷143_26 【甘泉歌】王昌龄

  乘舆执玉已登坛,细草沾衣春殿寒。

  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

  卷143_27 【萧驸马宅花烛】王昌龄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卷143_28 【观猎】王昌龄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卷143_29 【寄穆侍御出幽州】王昌龄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卷143_30 【寄陶副使】王昌龄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卷143_31 【至南陵答皇甫岳】王昌龄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

  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卷143_32 【西江寄越弟】王昌龄

  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

  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

  卷143_33 【李四仓曹宅夜饮】王昌龄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卷143_34 【宴春源】王昌龄

  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

  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

  卷143_35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卷143_36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卷143_37 【梁苑】王昌龄

  梁园秋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

  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卷143_38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王昌龄

  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

  卷143_39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卷143_40 【别李浦之京】王昌龄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卷143_41 【送狄宗亨】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卷143_42 【送薛大赴安陆】王昌龄

  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

  遥送扁舟安陆郡,天边何处穆陵关。

  卷143_43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卷143_44 【重别李评事】王昌龄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卷143_45 【别陶副使归南海】王昌龄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卷143_46 【送人归江夏】王昌龄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卷143_47 【送李五】王昌龄

  玉碗金罍倾送君,江西日入起黄云。

  扁舟乘月暂来去,谁道沧浪吴楚分。

  卷143_48 【送十五舅】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卷143_49 【留别郭八】王昌龄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卷143_50 【送窦七】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卷143_51 【巴陵送李十二】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卷143_52 【送裴图南】王昌龄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卷143_53 【留别司马太守】王昌龄

  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

  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

  卷143_54 【卢溪主人】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卷143_55 【送程六】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

  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卷143_56 【送朱越】王昌龄

  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

  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

  卷143_57 【别辛渐】王昌龄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卷143_58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卷143_59 【送万大归长沙】王昌龄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

  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

  卷143_60 【送吴十九往沅陵】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卷143_61 【别皇甫五】王昌龄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卷143_62 【送崔参军往龙溪】王昌龄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

  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卷143_63 【送郑判官】王昌龄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

  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卷143_64 【送姚司法归吴】王昌龄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卷143_65 【送高三之桂林】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卷143_66 【旅望(一作出塞行)】王昌龄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卷143_67 【题朱炼师山房】王昌龄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卷143_68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王昌龄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卷143_69 【河上老人歌(一作河上歌)】王昌龄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卷143_70 【春怨】王昌龄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

  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卷143_71 【句】王昌龄

  朝荐抱良策,独倚江城楼。(《述情》,《诗式》)

  昨从金陵邑,远谪沅溪滨。(《沅志》)

  娟魄已三孕。(以下《海录碎事》)。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

  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以下《河岳英灵集》)

  苍荻寒沧江,石头岸边饮。

  天仗森森练雪凝,身骑铁骢自臂鹰。

  

猜你喜欢
  张浚·唐圭璋
  卷九·陈廷敬
  第四折·朱凯
  第四折·孙仲章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六·杨慎
  卷七十九·陈起
  沁园春·誓诗·胡适
  卷九十九·曹学佺
  巻二·元好问
  卷十六·乾隆
  卷六百七十六·佚名
  卷三·佚名
  御选金诗卷二十一·康熙
  第十场·田汉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彭定求

        卷46_1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狄仁杰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羽仗遥临鸾鹤驾,   帷宫直坐凤麟洲。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卷46_2 【修书

  • ●第二十一出 遣媒·孟称舜

    〔末院子持包袱上〕受命华堂上,投身驿路中。自家院子,受老员外的命,因为三官人到眉州舅爷家,将次半载,着我持书接他回来。一路奔驰,天色又早晚了。【一封罗】天涯子未旋,寄音书,忙向前。涉水登山日渐晚,摇曳旗亭酒望悬。群群飞

  • 卷之二百二十六·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丙午朔夜太白犯诸王星○命襄阳卫指挥佥事致仕方全胡良张胜署中都留守司事○河东都转运盐使司请增盐额○上不许止令如旧○戊申缅国遣其臣板南速剌进方物初 上即位尝遣使往谕之使者不能达而返

  • 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史记集解卷二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二十九河渠第七夏书曰禹抑鸿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徐广曰桥近遥反一作直辕车也音已足反尸子曰山行乗樏音力追反尸子又曰行涂以楯行险以撮行沙以轨又曰乗风车音去

  • §第三章 论无形之瓜分·梁启超

    有有形之瓜分,俄、普、奥之于波兰是也。有无形之瓜分,英法之于埃及是也。吾所言中国瓜分之祸在将来者,指有形之瓜分言之耳。若夫无形之瓜分,则欧人实行之于中国,盖已久矣。凡国之所以成立者,国权为上,而国土次之,有土而无权,国

  • 卷一百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四乐考乐歌元郊祀乐章成宗大德六年合祭天地五方帝乐章元史礼乐志曰此与祭社稷先农乐章皆用金旧名降神奏乾宁之曲六成圜锺宫三成黄锺角一成太簇徵一成姑洗羽一成【词并同】惟皇上帝

  • 职官 四六·徐松

    分司【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以左骁卫大将军致仕李彦崇为右羽林大将军,分司西京。 三年二月,以左清道率府率范昭祚为左卫将军,分司西京。 开宝二年八月,以太子少詹事王哲为少(傅)[府]少监,分司西京。 四年六月,翰林学士

  • 第六十二卦 小过 雷山小过 震上艮下·佚名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 过以利贞,与时行也。 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 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有飞鸟之象焉,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象曰

  • 君子卷第十二·扬雄

    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般之挥斤,羿之激矢。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不行,行必有称也。”或问:“君子之柔刚。”曰:“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或问:“航不浆,冲不荠,有诸?”曰:“有之。”或曰:“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刘子卷三       北齐 刘昼 撰爱民第十二天生万民而立之君君则民之天也天之养物以隂阳为本君之化民以政教为务故寒暑不时则疾疫风雨不节则岁饥刑罚者民之寒暑也教令者民之风雨也刑罚不时则民伤教

  • 沤和拘舍罗劝助品第四·佚名

    尔时弥勒菩萨谓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劝助为福。出人布施持戒自守者上。其福转尊极上无过。菩萨摩诃萨劝助福德。须菩提谓弥勒菩萨。复有菩萨摩诃萨。於阿僧祇刹土诸佛所而作功德。一一刹土不可计佛。其般泥洹者,乃从

  • 佛说大乘稻秆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尔时具寿舍利子。往弥勒菩萨摩诃萨经行之处到已。共相慰问。俱坐盘陀石上。是时具寿舍利子。向弥勒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言。弥

  •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中。是时尊者罗睺罗。游于孕欺迦耶怛曩地寒林之中。于大冢间。彼时有诸天魅龙魅药叉罗刹紧捺啰孽噜荼摩护啰誐。及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科南本涅槃经序元崇圣院传天台宗教校经沙门师正述吾佛大圣人。最后双林会上。为末世比丘普及大地众生明心见性。而说是经也。备明戒检。广开常宗。摩诃止观。依之为扶律显常。喻之以赎命重

  • 周易图说·钱义方

    元钱义方撰。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辨说《易图》凡二十七幅,上卷七图,下卷二十图。《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说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佚名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东晋南朝上清派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乃金阚上保检仙司命杨君(杨羲)传授,体例与《真诰》相似。经文言存思之法。其法先精思澄观,招光吸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