諡法卷四
宋 苏洵 撰
莫【一】
徳正应和曰莫
莫然和靖之称也左传成鱄云见明注
介【一】
执一不迁曰介
新改
厚【一】
强毅敦朴曰厚
新改
纯【一】
中正精粹曰纯
新改
敌【一】
行见巾外曰敌
敌等也中外如一之谓也亦作谷谷善也
素【一】
达礼不达乐曰素
记曰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达于乐而不逹于礼谓之偏
勤【一】
能脩其官曰勤
谦【一】
卑而不可逾曰谦
友【一】
睦于兄弟曰友
新改旧法有孝而无友贺琛以友为朋友之友易之云耳
震【一】
治典不杀曰震
治其典法虽不杀而人自震恐
祁【一】
治定不陂曰祁
祁大也
儆【一】
众方益平曰儆
居安能戒此四方所以益平也
摄【一】
追补前过曰摄
摄者能自检摄也
广【二】
美化及远曰广
所闻能行曰广
大戴礼曰行其所闻则广也
淑【一】
言行不回曰淑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革【一】
献敏成行曰革
平【一】
治而无眚曰平
眚灾也罪也治而无大咎耳非甚治也此非平正之平乃平常之平也周平王晋平公汉平帝以今观之皆非取其平正则古人以平諡为平常之平耳惟晏平仲若取其平正者然人之情亦有不肯諡平正之人为平矣故不取
懐【二】
慈行短折曰怀
失位而死曰怀
新改古有晋懐公圉栾懐子盈楚怀王槐皆以失国而其民悲之故諡曰怀未有以能怀来而諡曰怀者则主人以怀諡为怀之思怀也
悼【三】
未中身夭曰悼
肆行劳祀曰悼
肆行不顾而勤于祭祀以求福神不顾享以至夭陨君子以其知欲避祸而不免为人所伤故曰悼恐惧徙处义同
恐惧徙处曰悼
刘熙曰遇灾不能脩徳恐惧徙处以死故曰悼愍【一】
在国逢难曰愍
或作闵史记鲁闵公宋愍公之类皆作湣义同哀【二】
恭仁短折曰哀
早孤短折曰哀
哀亦悼尔然悼者悼其不幸而已哀者有所怀思深切之称也故未中身夭曰悼恭仁短折曰哀早孤短折所以为哀者以其重不幸也怀义亦同
隠【三】
违拂不成曰
刘熙曰若鲁隠公让志未究而为谗所拂违使不得成其美故曰隠
不显尸国曰隠
怀情不尽曰隠
易【一】
好更故旧曰易
惧【一】
思愆深远曰惧
声【一】
不主其国曰声
强臣专国君权已去有君之名无君之实故曰声息【一】
谋虑不成曰息
意欲为之而谋不成以止故曰息
丁【一】
述义不克曰丁
丁当也述义而不克者适丁其时之不臧也
绍【一】
疎远继位曰绍
刘熙曰此无它徳以世族当继先祖之后者如汉立萧何后之类也
舒【一】
举事而迟曰舒
冲【一】
幼少短折曰冲
野【二】
质胜其文曰野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敬不中礼曰野
俭【一】
菲薄废礼曰俭
新改贺琛旧以俭为善諡夫俭而中礼则不曰俭矣惟俭而不中礼乃得为俭
夸【一】
华言无实曰夸
携【一】
怠政外交曰携
躁【二】
好变动民曰躁
未及而动曰躁
伐【一】
刚克好胜曰伐
灵【三】
乱而不损曰灵
好祭鬼神曰灵
死而志成曰灵
幽【二】
壅遏不达曰幽
君劣臣强壅遏上下不能自达故曰幽
动静乱常曰幽
厉【二】
暴慢无礼曰厉
愎狠遂过曰厉
荒【二】
纵乐无度曰荒
昏乱纪度曰荒
桀【一】
贼人多杀曰桀
纣【一】
残义损善曰纣
【三】
逆天虐民曰
远礼远正曰
好内怠政曰
戾【一】
不悔前过曰戾
剌【二】
暴慢无亲曰剌
妄爱曰剌
刘熙曰不思贤人妄爱奸佞也
爱【一】
啬于恩予曰爱
虚【一】
凉徳薄礼曰虚
荣【二】
宠禄光大曰荣
先利后义曰荣
荡【三】
好内远礼曰荡
好智不好学曰荡
孔子曰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
狂而无据曰荡
孔子曰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
闻【一】
色取仁而行违曰闻
孔子云见达注
墨【一】
贪以败官曰墨
晋大夫叔向曰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曰贼
僭【二】
言行相违曰僭
僭不信也旧法有作替者梁晋陵太守止黄侯萧亦諡替其説亦曰言行相违盖僭之误为替久矣言行违其义非替故正之
自下陵上曰僭
顷【三】
堕覆社稷曰顷
震动过惧曰顷
刘熙曰顷惑之顷也若陈不占者也
隂靖多谋曰顷
旧法曰慈仁和敏曰顷其説曰民顷而就之也敏而敬慎曰顷已以事人也古未有善人而諡顷者晋顷公齐顷公皆不善人也则古以顷为恶諡耳
亢【二】
髙而无民曰亢
知存而不知亡曰亢
易干上九文言曰贵而无位髙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又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干【一】
犯国之纪曰干
褊【一】
心隘不容曰褊
专【一】
违命自用曰专
比【一】
事君有党曰比
新改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非善諡也
轻【一】
薄徳弱志曰轻
苛【一】
烦酷伤民曰苛
愿【一】
弱无立志曰愿
要【一】
以势致君曰要
新改致读曰善用兵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之致洁【一】
不污不义曰洁
读作孟子所谓不屑不洁之洁此谓不以不义为污者恶諡也沈洁法中惟有此而已后人误以为清洁之洁而妄増之非也
猜你喜欢 卷八 晋语二·左丘明 卷之四百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八·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 忠义传一·纪昀 忠贞录原序·李维樾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五·佚名 卷十·吕中 吴佩孚·陶菊隐 十国春秋卷七十二·吴任臣 刘行本传·李延寿 许楫传·宋濂 附录二 李宗仁先生答中外记者问·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丽情集·钱德苍- 咏新浴 华清宴罢新浴起,带温裙拖地。单嫌月色明,偷向花间立。俏东风,俏东风,有心儿轻揭起。 赵松雪赠管夫人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北伐”时期。地点 北京某胡同,秦伯仁家内。人物 顾师孟 秦伯仁 周文明 程海兰 于默芳 秦二利秦大章 秦赵氏 秦汉媛 邱立本 曾墨侠 秦仲义田铁根 秦叔礼〔幕启:到了“北伐”时期,秦伯仁已五十多岁了 
- 第二折·吴昌龄- (正末云)贫僧了缘和尚。昨日被东坡学士魔障了一日。蚤是贫僧,若是第二个,怎生是好?(行者云)又是师父,若是行者了当哩。(正末云)今日天色已晚,学士必然又来。贫僧待要躲避他,见得禅师法门,无有智慧了。行者,大开方丈,将灯烛剔得 
- 少帝纪一·薛居正- 少帝,名重贵,高祖之从子也。考讳敬儒,母安氏,以唐天祐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生帝于太原汾阳里。敬儒尝为后唐庄宗骑将,早薨,高祖以帝为子。帝少而谨厚,高祖爱之。洎历方镇,尝遣从行,委以庶事,但性好驰射,有祖祢之风。高祖镇太原,命琅 
- 卷四百九十九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起哲宗元符元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戊寅朔,改元。(五月十九日詔。) 權吏部尚書葉祖洽言:「近照驗在部官腳色狀,伏見原方澤,熙寧十年為提舉官,奏請乞放罷見雇役人,將三等人戶仍舊差役,坐不知職守,詔送審官東院與合入差遣 
- 卷三 内篇三·章学诚- ○史德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昔者刘氏之玄,盖以是说谓足尽其理矣。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孟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义则夫子自谓窃取之矣 
- 第八十九回 排后族魏阉谋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蔡东藩- 却说天启六年三月间,有辽阳人武长春往来京师,寄迹妓家,好为大言,当由东厂探事人员,指为满洲间谍,把他拘住,当由许显纯掠治,张皇入奏。略说:“是皇上威灵,厂臣忠智,得获敌间,立此奇功。”长春并非敌间,就使实为间谍,试问东厂所 
- 卷之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 
- 一四二一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南巡盛典》告成并请议叙纂修人员折·佚名- 一四二一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南巡盛典》告成并请议叙纂修人员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臣阿桂、臣和珅、臣王杰、臣福长安、臣董诰、臣庆桂谨奏:窃臣等奉命纂辑《南巡盛典》,遵旨删繁就简,督同纂修各员,悉心编辑,现已告 
- 卷五十·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五十大学士朱轼撰循吏传二汉卓茂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元帝时学於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寛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 
- 王伯颜传·宋濂- 王伯颜字伯敬,滨州沾化人。由湖广省宣使历任永州祁阳县尹、湖州乌程县尹及信州推官。至正九年(1345),迁任福宁知州。三年后,又升福建盐运副使。将赴任,省府以当时有动乱,乃留伯颜仍领福宁州事。不久,起义民众自邵武取小路逼 
- 卷十三、三藩起事及孙延龄·黄鸿寿- 圣祖康熙元年,夏五月,叙平滇功,进封吴三桂亲王。初,世祖定鼎,东南时有不靖,因命定南王孔有德循广西,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循广东,平南王吴三桂循四川及云南。及南方略定,命诸王各帅所部绿旗兵,留镇地方。时有德已死,无子,爵 
- 卷四·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解卷四宋 钱时 撰甘誓啓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史记曰有扈氏禹之后啓立有扈氏不服故伐之观大战之情状必有素谋必有凭恃必有党与必非仓卒茍为抗逆之计孔子序书书战而不书大所以微寓意于君臣之大分 
- 春秋公羊传谳卷三·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公羊传谳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公羊传谳卷三 宋 叶梦得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孰继继子般也孰弑子般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 
- 第三章略说人心·梁漱溟- 说人心,应当是总括着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而说。然一般说到人心却多着眼在人之对外活动的一面。实则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应当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它。(一)所谓对外一面即:人在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既有所感受,复 
- 礼记要义卷第三·魏了翁- 檀弓上一檀弓六国时人案郑目録云名曰檀弓者以其记人善于礼故著姓名以显之姓檀名弓今山阳有檀氏此于别録属通论此檀弓在六国之时知者以仲梁子是六国时人此篇载仲梁子故知也二舎适孙立庶子乃殷礼公仪仲子之䘮檀弓免焉仲 
- 止观义例卷上·湛然- 天台沙门湛然述 第一所传部别例 第二所依正教例 第三依正消释例 第四大章总别例 第五心境释疑例 第六解行相资例 第七喻疑显正例(有题云破迷者请改)第一所传部别例者。总指一部。以为圆顿佛乘正行之大体也。大 
- 卷第一百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七世随录处州半山壁观默禅师颂古德吃油糍曰。山前流水弄瑶琴。听罢渔翁笑不禁。今古未知霜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