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諡法卷三

宋 苏洵 撰

英【一】

出类抜萃曰英

新改旧法曰徳正应和曰英又曰道徳应物曰英左传有徳正应和曰莫英莫字相类盖误耳道徳应物盖后人因误所为之也诗曰彼其之子美如英毛彦云万人为英行英者有大过之词也故取孟子论孔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以充之

睿【一】

可以作圣曰睿

新改旧法曰家方盖平曰睿衞有睿圣武公而见于諡法者惟此諡法有众方益平曰儆众似家益似盖但不知儆何由为睿耳家方盖平于睿义亦不通睿者可以为圣而谓之圣则不可洪范有貌言视听思此五者人莫不有人莫不有者性也恭从明聪睿此五者圣贤则有之圣贤而后有者才也肃乂哲谋圣此五者各因其才而至焉徳之大成也故曰可以作圣曰睿

博【一】

多闻强识曰博

宪【三】

赏善罚恶曰宪

博闻多能曰宪

行善可记曰宪

记曰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宪者记其善言以为法也

世【一】

承命不迁曰世

不迁则能久久行世

军【一】

治典不杀曰军

治其师旅之法使天下畏而不敢为乱以至于不杀者是古者为军之本意

坚【一】

磨而不磷曰坚

防【一】

意深虑远曰防

防者取其警而后行深慎之称也防或作毕

孝【六】

慈惠爱亲曰孝

刘熙曰以已所慈所惠之心推以事亲孝之至也

能养能恭曰孝

新补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曽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继志成事曰孝

孔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也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协时肇享曰孝

干蛊用誉曰孝

新补易曰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用誉意承考也以意承之而已其事有不可者亦不从也

秉徳不回曰孝

人有孝于其亲而秉徳不回以陷于患难不终其养者世以为不孝君子闵之曰是亦孝也故记以战阵无勇为非孝何者恐以不义辱亲也晋周处与贼战而死有老母在贺循諡之曰孝君子韪之然而人必先有孝徳也而后秉徳不回乃得为孝如徒曰秉徳不回者是为贞也非孝也

忠【四】

盛襄纯固曰忠

临患不忘国曰忠

推贤尽诚曰忠

防公方正曰忠

惠【一】

爱民好与曰惠

孔子以子产为惠人而孟子亦讥其惠而不知为政然则惠者结爱于人而不知礼者也

仁【六】

蓄义丰功曰仁

孔子重以仁与人然其取于人以为仁者甚广商之三仁去就死生不齐而皆得为仁则仁之为义广矣故其蓄义丰功于前而引其别于后盖亦不能徧举也

慈民爱物曰仁

新补

克已复礼曰仁

顔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聴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贵贤亲亲曰仁

杀身成人曰仁

能以国让曰仁

智【六】

尊明胜患曰智

郑大夫叔詹曰尊明胜患智也杀身赎国忠也言尊有明徳者以胜患也

黙行言当曰智

摧芒折防曰智

临事不惑曰智

察言知人曰智

择任而往曰智

慎【二】

敏以敬曰慎

沈静寡言曰慎

礼【二】

奉义顺则曰礼

恭俭庄敬曰礼

义【五】

制事合宜曰义

见利能终曰义

新补易曰知至至之可与防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王弼曰通物之始者义不若利成物之终者利不若义然则所贵乎义者取其不役于利而有所重为也

除去天地之害曰义

先君后已曰义

新补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取而不贪曰义

周【二】

行归忠信曰周

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周忠信也

事君不党曰周

敏【一】

应事有功曰敏

信【二】

守命共时曰信

郑太子华言于齐桓欲以郑为内臣访于管仲管仲曰父子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乃不许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出言可复曰信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达【二】

质直而好义曰达

子张问如之何斯可谓之达者曰在家必闻在邦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疏通中理曰达

寛【一】

含光得众曰寛

理【一】

才理审谛曰理

凯【一】

中心乐易曰凯

清【一】

避远不义曰清

新改伯夷与其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而孟子以为清故云

直【二】

治乱守正曰直

新改孔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盖以史鱼为过矣

不隠其亲曰直

新改叔向议狱而尸其弟叔鱼孔子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隠于亲曰义也夫盖亦以为过矣钦【一】

敬事节用曰钦

益【二】

迁善改过曰益

易益之象曰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取于人以为善曰益

新改孟子之称舜曰自耕稼陶渔以有天下莫非取于人者取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又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凡所谓益者皆取于人以为善之谓也

良【一】

小心敬事曰良

度【一】

心能制义曰度

左传成鱄云见明注

类【一】

勤施无私曰类

基【一】

徳性温恭曰基

诗曰温温恭人惟徳之基

慈【一】

视民如子曰慈

鼎【一】

追改前过曰鼎

易曰革去故鼎取新

齐【二】

执正克庄曰齐

轻輶恭就曰齐

刘熙曰輶亦轻行轻恭以就事速疾使功齐等故曰齐

深【一】

秉心塞渊曰深

温【一】

徳性寛和曰温

让【一】

推功尚善曰让

宻【一】

追补前过曰宻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 刑法·魏徵
  第六十二回 侍宴乞封两姨争宠 轻装观剧万目评花·蔡东藩
  卷四十六·朱熹
  卷之一千七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五·佚名
  第六十卷 忠节 四·缪荃孙
  赵贵传·令狐德棻
  开济传·张廷玉
  卷二十七·佚名
  卷十一·佚名
  食货二一·徐松
  礼二五·徐松
  卷四十四、鸦片之战争及和约·黄鸿寿
  卷二十·戴锡章
  卷之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朴·隋树森

    小令 【仙吕】寄生草 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仙吕】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

  • 同燕公泛洞庭·张说

    尹懋风光淅淅草中飘,日彩荧荧水上摇。 幸奏潇湘云壑意,山旁容与动仙桡。

  • 杂传第三十四·欧阳修

    ○赵在礼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也。少事刘仁恭为军校,仁恭遣佐其子守文袭取沧州,其后守文为其弟守光所杀,在礼乃奔于晋。庄宗时,为效节指挥使,将魏兵戍瓦桥关。还至贝州,军士皇甫晖作乱,推其将杨仁晟为首,仁晟不从,杀之;又推一小校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三十三·徐乾学

    宋纪三十三【起者雍敦牂正月尽屠维恊洽十二月凡二年】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譲徳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二年春正月乙未朔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陵溪鱼皆冻死 己亥以赵安仁为御史中丞兼尚书右丞左右丞兼中丞始此【考异防

  •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百八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五月。乙丑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甲午皆如之。  ○谕内阁我朝开国以来。宗室人才蔚起。超越前古。凡属宗支。宜如何谨守家法增辉瑶牒。乃近来风气日趋浮靡。

  • 七五三 寄谕各省督抚查缴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书籍板片解京销毁·佚名

    七五三 寄谕各省督抚查缴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书籍板片解京销毁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籍,内有河南省解到之明仁宗所制《天元玉历祥异赋》及不

  • ●一五 帝崩马下·佚名

    贞元二年,宋绍兴二十年庚午,完颜亮移帝于燕京元帅府左廨中,拘禁如前,然已萌害杀之心矣。 贞元三年,宋绍兴二十一年辛未,帝囚居左廨如前。 贞元四年,宋绍兴二十二年壬申,完颜亮下令,修治甲兵,有南侵之意。亮母乃契丹主耶律延禧之

  • 卷三百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理宗淳佑六年秘书郎高斯得日食应诏上奏曰臣窃惟日食之灾固非小变其在今日尤谓非常盖以岁言之则适在丙午国家阳九

  •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三十二人物志一百十二忠义传二十四【驻防八旗一乾隆年中共一百四十七人】呼克图呼克图察哈尔镶黄旗人委署护军校乾隆二十年随征北路迨准部就平阿睦尔撒纳叛逃伊犁逆党克什木巴朗等肆行

  • 顺鼓篇第四十六·王充

    《春秋》之义,大水,鼓用牲于社。说者曰:“鼓者,攻之也。”或曰:“胁之。”胁则攻矣。〔阴〕胜,攻社以救之。或难曰:攻社谓得胜负之义,未可得顺义之节也。人君父事天,母事地。母之党类为害,可攻母以救之乎?以政令失道阴阳缪戾者,人

  • 卷七十五·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七十五    宋 卫湜 撰长中继揜尺袷二寸袪尺二寸缘广寸半以帛里布非礼也郑氏曰其为长衣中衣则继袂揜一尺若今褎矣深衣则缘而已袷曲领也袪袂口也缘饰边

  • 卷十五·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五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豳 豳本戎狄之地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汉之右扶风栒邑也后稷之曾孙公刘当夏太康时实始徙居之修后稷之业勤恤爱民民咸归之而国成焉七月所陈即其事也国语

  • 卷六·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六      宋 陈深 撰文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元年【乙未】春王正月公即位【谷梁传继正即位正也】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公羊有朔字】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僖云

  • 任法第四十五·管仲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失君则不然,合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誉;舍数而任说,故民舍实而好言;舍公而好私,故民离法而妄行;舍大道而任小物,故上劳烦,百姓迷

  • 华严经论(卷第十)·灵辨

    后魏释 灵辨 造如来光明觉品第五光明开觉者。上道场会圣者普贤。以佛智明力用。示如来树王所证法身。依果清净。具足自在无碍。为应化根本。犹如大海出百川流。随众生器水。示月轮身。无不对见。圣者文殊菩萨。复开

  • 安禄山事迹·姚汝能

    唐姚汝能(一作龙)撰。三卷。汝能曾官华阴县尉。是编记武则天长安三年迄代宗宝应元年(703—762)安禄山事迹和安史之乱的经过。全书以史家笔法,记重大历史事件情节,分纲列目,兼有议论,详于正史。上卷记安禄山始生至得宠;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澄观

    凡九十卷。唐代澄观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随疏演义钞、华严大疏钞、演义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澄观曾撰有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即华严经疏六十卷(又称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该书与法藏之探玄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