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十一

宋 徐天麟 撰

礼五【吉礼】

祖宗配侑

孝文十六年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祗以太祖高皇帝配【郊祀志王莾疏】

孝武元鼎五年立泰一祠於甘泉亦以高祖配【同上】元封四年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合高皇帝祠坐对之【服?曰时未以高祖配天故言对刘攽曰按王莾疏文帝已用高祖配矣何谓未乎】

孝平元始四年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本纪】

元始五年安汉公莽奏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墬于南郊以高帝高后配以日冬至使有司奉祀南郊高帝配日夏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高后配【郊祀志】

緫天神

高帝初或言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於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张晏曰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晨见而祭之】常以岁时祠以牛【郊祀志徐天麟按後汉志云言祠后稷而谓之灵星者以后稷又配食星也】

孝武作泰一祠坛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泰一【郊祀志】

元封三年夏旱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郊祀志】

孝宣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祠於长安城旁成山祠日莱山祠月又祠四时於琅邪蚩尤於夀良【郊祀志】平帝元始五年王莾已奏复长安南北郊又言书曰类於上帝禋於六宗欧阳大小夏侯三家说六宗皆曰上不及天下不及墬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隂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名实不相应礼记祀典功施於民则祀之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地理山川海泽所生殖也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後能变化既成万物也臣前奏徙甘泉泰畤汾隂后土皆复于南北郊谨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山川各因其方今五帝兆居在雍五畤不合於古又日月雷风山泽易卦六子之尊气所谓六宗也星辰水火沟渎皆六宗之属也今或未特祀或无兆居谨与太师光大司徒宫羲和歆等八十九人议皆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地今称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称墬只曰后土与中央黄灵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称宜令墬祗称皇墬后祗兆曰广畤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分羣神以类相从为五部兆天墬之别神中央帝黄灵后土畤及日庙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宫于长安城之未墬兆东方帝太昊青灵勾芒畤及雷公风伯庙岁星东宿东宫于东郊兆南方炎帝赤灵祝融畤及荧惑星南宿南宫于南郊兆西方帝少皥白灵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宫于西郊兆北方帝颛顼黑灵玄冥畤及月庙雨师庙辰星北宿北宫于北郊兆奏可於是长安旁诸庙兆畤甚盛矣【郊祀志】

山川

始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及齐淮南国废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郊祀志】

孝文十二年诏河湫汉水玉各加二【同上】

十五年修名山大川尝祀而絶者有司以岁时致礼【本纪】孝武建元元年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本纪】

元封元年上登封泰山用事八神八神者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隂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於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竟也四曰隂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山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竝勃海七曰日主祠盛山盛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阳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北盖岁之所始【郊祀志】孝宣神爵元年制诏大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祠江海頟水祈为天下丰年焉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东岳太山於博中岳泰室於嵩高南岳灊山於灊西岳华山於华阴北岳常山於上曲阳河於临晋江於江都淮於平氏济於临邑界中皆使者持节侍祠唯泰山与河岁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祷而三祠云又祠太室山於即墨三户山於下密祠天封苑火井於鸿门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祠於长安城旁又祠叄山八神於曲城蓬山石社石鼓於临胊之罘山於腄成山於不夜莱山於黄成山祠日莱山祠月【郊祀志】

高禖

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臯为禖祝【武五子传】

腊蜡

高祖十年有司请令县官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稷以羊彘【志汉旧仪云十二月岁事腊以亥日祠皆太牢】

孝武太初二年祠门户比腊【本纪师古曰冬至後腊祭百神】

严延年毋欲从延年腊【本传注云建丑之月为腊祭因会饮若今之蜡节也】

藉田【亲蚕】

文帝二年正月丁亥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本纪应邵曰古者天子耕藉田千亩藉者帝王典藉之常也臣瓒曰藉谓蹈藉也】

文帝即位贾谊说上曰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今敺民而归之农皆着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菑积足而民乐其所矣於是上感谊言始开藉田躬耕以劝百姓【食货志】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本纪】

景帝後二年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欲天下务农蚕素有蓄积以备灾害【本纪】

武帝制曰朕亲耕藉田以为农先【董仲舒传】

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钜定【本纪应邵曰应国县也】

昭帝始元元年二月己亥上耕于鈎盾弄田【应邵曰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藉鈎盾官者近着故往试耕为戏弄也臣瓒曰西京故事弄田在未央宫中师古曰弄田谓游宴之田天子所戏弄耳非为昭帝年幼创有此名】

六年春正月上耕于上林【并本纪】

杂録

大司农属官有藉田令丞【百官表】

茧舘【元后传汉宫阙疏云上林苑有茧舘盖蚕茧之所也】

成帝建始四年谷永对曰皇后桑蚕以治祭服共事天地宗庙正以是日疾风自西北大寒雨雪坏败其功以章不乡【读曰向】宜齐戒避寝以深自责【五行志】

社稷

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治枌榆社常以时春以羊彘祠之【郊祀志】

汉二年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纪又郊祀志云令县为公社】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稷以羊彘民里社各自裁以祠制曰可【郊祀志】

武帝立子闳为齐王策曰受兹青社立子且为燕王策曰受兹元社立子胥为广陵王策曰受兹赤社禇先生曰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归立之以为国社以岁时祠之春秋大传曰天子之国有泰社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黄故将封於东方者取青土封於南方者取赤土封於西方者取白土封於北方者取黑土封於上方者取黄土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封以为社此始受封於天子者也此之为主土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史记三王世家】

平帝元始三年王莾言帝王建立社稷社者土也宗庙王者所居稷者百谷之主所以奉宗庙共粢盛人所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重亲郊自为之主礼如宗庙诗曰乃立冢土又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礼记曰维祭宗庙社稷为越绋而行事圣汉兴礼仪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臣瓒曰高帝除秦社稷立汉社稷礼所谓大社也时立官又社以夏禹所谓王社也见汉祀令而未立官稷至此始立之世 祖中兴不立官稷相承至今也】遂於官社後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稷种榖树徐州牧岁贡五色土各一斗【郊祀志又按平纪师古曰初立官稷於官社之後是为一处今更创置建於别所不相从也】

杂録

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齐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本传】昌邑有枯社木卧复生【眭弘传师古曰社木社主之木也】

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赏禁民私所自立社山阳槖茅乡社有大槐吏伐断之其夜槐复立其故处【五行志】

明堂

文帝时贾山言愿以夏岁二月定明堂【本传】

武帝建元元年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迎鲁申公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事未就窦太后不好儒术使人微伺赵绾等奸利按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皆废【以本纪及郊祀志修】

赵绾王臧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於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里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舍鲁邸议明堂事大喜窦太后喜老子言不说儒术得绾臧之过以责上上因废明堂事【申公传】元封元年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本纪臣瓒曰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则此所坐者也明年乃作明堂耳】

元封二年作明堂于泰山下初太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及是岁修封则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合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毕尞堂下而上【以本纪及郊祀志修】

太初元年行幸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祀上帝於明堂後每修封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一【郊祀志】

天汉三年三月行幸泰山祀明堂因受计还【本纪】

太始四年三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因受计癸未祀孝景皇帝于明堂【本纪】

平帝元始四年正月宗祀孝文以配上帝二月王莾奏立明堂【本纪应劭曰明堂所以正四时出教化明堂上圜下方八窻四达布政之宫在国之阳上八窻法八风四达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重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风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雨孝经曰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上帝谓五时帝太昊之属黄帝曰合宫有虞曰总章商曰阳舘周曰明堂】五年正月祫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召助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羲和刘歆等四人使治明堂辟痈令汉与文王灵台周公作洛同符皆封为列侯【本纪按功臣表平晏刘歆孔永孙迁使治明堂辟雍得万国驩心侯各千户】

 

 

 

西汉会要卷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 天聖四年(丙寅,1026)·李焘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卷八·王当
  二百一十八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呈稻样米样摺·佚名
  一九六 拾遗庚·周作人
  张作霖·陶菊隐
  志第二十九舆服上(原文)·范晔
  伊..传·魏收
  八百土司传·张廷玉
  宋纪四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辛未、431)·司马光
  食货三六·徐松
  卷六·徐天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二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场 《三击掌》·佚名

    王 允 (白):两鬓白发似银条,枯树林崖飒风摇。所生三花无一子,闪得老夫无下稍。(白):老夫王允,于唐为臣,官拜一品首相,年老八十,所生三花,今乃二月二日,曾为三女一在十字街头,高搭彩棚,飘彩择婿。不料绣球落入丐儿薛平贵之手,我想吾女

  • 卷四百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一 庄? 题竹 独行湘江浔见此丛篁幽风雨日暝晦万雀声啁啾垂垂正结实恐为鵷雏谋岂无九苞羽飞下十二楼延伫久不见此意良悠悠我因王者瑞极意垂鸿猷采之欲

  • 卷之五十五·佚名

    洪武三年八月丁巳朔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命来年曲阜庙庭官给牲币俾衍圣公主祀事岁以为常○戊午祭大社大稷○己未大都督府同知康茂才卒于狭州茂才字寿卿蕲州人能通经史大义事母孝有志事功元季盗起蕲州茂才团结乡兵以御之

  • 二四六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折·佚名

    二四六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六日广西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恭折覆奏事。乾隆四十年二月初九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据陈辉祖奏,于现在缴

  • 卷十·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五月丙戌朔定喀尔喀坐位次第理藩院奏言奉防酌定喀尔喀坐位次序如照给赏之例班列每行人数多寡不同应令折尊丹巴库图克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六卷乾隆四十八年特命诸皇子同军机大臣及上书房总师傅等取厯代册立太子事迹冇闗鉴诫者按代纂辑自周讫于前明得三十有三事又附见五亊而自春秋以后诸侯王建立世子亊非储贰可比者间叙其概于

  • 卷九十五·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五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师古曰後为县属?柯郡】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滇最大【

  • 读例存疑例言·薛允升

    奏疏:巻首刑部谨奏。为已故大员潜心律学,着有成书,据情代为进呈御览,并请旨饬交修例馆,以备采择,恭折仰祈圣览事。据臣部郎中齐普、松武、饶昌麟、武瀛恩、开来秀、武玉润、张西园、罗维垣、戈炳琦、杨履晋、王廷铨,员外郎段

  • 祖莹传·李延寿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地人。他八岁那年能读《诗经》和《书经》,十二岁为中书学生,终日沉湎书中。父母怕他累出病来,常禁止他读书却又不能成功。他经常在灰烬中偷偷地隐藏火种,赶走书僮和仆人,等到父母睡熟后,再举火读书。他用衣

  •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第二十三·晏婴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辞焉。傧者谏曰:“高纠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敢请其罪。”晏子曰:“若夫方立之人,维圣人而已。如婴者,仄陋之人也。若夫左婴右婴之人不举,四维将不正,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也。吾是以辞之。

  • □□第五十四(阙)·墨子

    (阙)

  • 卷二十·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宋 真德秀 撰学书说命説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王氏曰学道将以见之行事也非独知之而已○吕氏曰人君学问之博非以为

  • 定贤篇第八十·王充

    【题解】本篇以设问形式,批驳了十九种识别“贤人”的观点,提出了王充自己识别“贤人”的标准。识别“贤人”的问题,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用什么标准选拔和任用官吏的问题。汉代选拔任用官吏的标准五花八门,王

  •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难胜住品第五  金刚藏曰。又有佛子菩萨大士。已能备治第四之住。四住已成。转得前进第五住地。当行十意。乃得通达。何等为十。念于过去。诸佛之法。亦思将来诸佛之法。复惟现在诸佛之法。

  • 后周文纪·梅鼎祚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后周”之谓,源于卢思道所作《兴亡论》;仅以史称,以别国号,固无实义。然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唯以令狐德棻《国史

  • 与妻诀别书·林觉民

    林觉民撰。亦称《寄妻绝笔书》、《与妻书》、《绝笔书》等。载《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写给妻了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信中委婉曲折地倾诉了自己对妻子的厚

  • 丹道九篇·伍守阳

    气功著作。1卷。明·伍守阳撰。本书兼用道、佛两家气功理论论述最初还虚、真意、真丹幼丹、火候足采大药天机、七日采大药天机、大药过关服食天机、守中、出神及神法、末后还虚、丘祖秘传、小周天歌诀等内容。收在《

  • 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

    五卷,南北朝时期医家龚庆宣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该书序文称此书是南北朝时的刘涓子从神仙那里得来的,故题名为《刘涓子鬼遗方》,其实可能是由刘涓子收集草创,经龚庆宣整理成书。全书共五卷,扼要地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