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作霖

民国十三年,某外员语其友人曰:“贵国武人中深谙政治者,张作霖一人而已。吴佩孚一无所长,刚愎自用,倾覆将不旋踵,奉军其将再得志于中原乎?”

友讶问之,外员曰:“吾说不止此,贵国折冲樽俎之流亦未有若奉张者也。东省为日人势力圈,其视为俎上肉也久矣,张身当其冲,卑词厚币,结其欢心。然张岂甘于卖国者哉?吾有以窥其隐矣。吾尝客于沈阳,亲见夫各国领事往晤张氏者,张傲岸不为礼。地方发生交涉,则又据理力争,不稍松懈。可知张氏自位之高,不若余子媚外性成者也。而独礼重日人,有所求,必遂其意,此非其素志。吾察知奉省对日交涉,小事让步,大事殊未必尔,则张氏方寸间自有定见,外柔而内刚。吾又闻日人知张氏非易与者,恐去张而来者愈乖其望,是以任之耳。”

外人观察吾政局,精辟如该外员者,洵不多觏也。

先是,奉派军人新旧之争甚烈。十一年,张自关内败归,宿将意气销磨殆尽,新派开始扬眉,杨宇霆、姜登选、郭松龄等分领军务。十三年,奉军转败为胜,张亦以为微时旧侣已成废料,跨灶之子取友必端,对其子信赖益力。学良年少气盛,乐与欧美人士游,常不直乃父之亲日,形诸词色。作霖以为然,接待日官礼貌渐疏,日人大不满,去张之志益决。是年,日本举行大操,邀中国代表参观,张派郭松龄往,日本陆军省某员语之曰:“张大帅近来一切举措,真不够朋友!贵国内地混乱,迄无宁岁,吾人冀东省得一贤首领,以保一隅之安,故吾人扶植张大帅,亦自为计也。乃大帅惑于稚子之言,以怨报德,岂能久乎?”

郭闻而奇之,某员又曰:“吾人若任其倒行逆施,东省必为内地之续。为敦邻谊计,为保持东省治安计,似非张大帅所能任。阁下气度轩昂,为救国人士所敬佩,如能当仁不让,出而收拾残局,敝国极愿竭诚为助也。”

郭大惊,期期答曰:“军人重服从,何敢有他志。矧贵国为德不卒,亦徒示人以不广,即有所不慊于大帅,某也为之斡旋,重修宿好何如?”

某员微哂曰:“尧何人也,舜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君何过自贬抑乎?人生数十寒暑,瞥焉即逝,机不可失。幸勿囿于个姓之忠,尤望勿以试探见疑也。”

郭意大动。盖当直、奉鏖兵,九门口、山海关之役,郭身先士卒,建功甚伟。事定,李景林、姜登选、杨宇霆辈皆任督办(分任直、皖、苏各督),郭颇失望。经日员之挑逗,如饮醇醪,如中魔祟,口不言而心许之矣。返国后,延揽亲日派殷汝耕、林长民辈,运筹帷幄,嗣是与日方信使不绝。无何,孙传芳崛起东南,驱走苏督杨宇霆,郭投袂而起曰:“此其时矣。”

即演倒戈之一幕。

时郭拥兵七八万,为奉军劲卒,摧枯拉朽,兵薄沈阳。忽有关东军日武官谒郭,询之曰:“君得志后,贵我两国所订二十一条关于东省之部分,颇愿履行否?”

郭不知所对,良久乃曰:“我入沈阳城后,容再考虑,然吾思无不能办之事也。”

武官默然,移时乃曰:“贵部姑止勿进,沈阳侨商多,吾人将讽张自退,自有好消息报君也。”

郭果按兵不动。即日,武官言于张作霖曰:“郭军临城下,大帅将如之何?”

张曰:“实不相瞒,一走了之。”

武官曰:“未便至此。倘大帅许我践宿约,吾将转危为安,可操左券也。”

张跃起曰:“诚如是乎?一切唯命。”

武官退,未几,郭军惨败,郭与其妻被执死。事后,日人责张履约,张他顾曰:“足下误矣,国权所关,几曾应允来?”

日人语塞而退,自是怨毒益深,誓以杀之为报。厥后果有皇姑屯炸车案,盖中心蓄之已久,非决策于俄顷间也。

时奉军诸宿将势均力敌,不能相下,又伤张之惨死,乃辅学良衰主戎事。良少年气盛,日人深惮之,欲以杨宇霆去良。不幸春光泄漏,杨氏授首,新派军人气焰顿戢,良位益固,而日人益视良为眼中钉。其时抚顺日煤倾销奉天,良就职后,首解私囊掘发煤矿,不期年,尽夺日煤市场。他如航线、铁道以及各种矿产,莫不即知即行,成效大睹。良意以为日人虽狡,终不能以兵力谋我,假以数年,必使日人在东省之经济势力整个崩溃。

嗟乎!良之言壮则壮矣,而孰知国势不竞,操之过急,倭骑长驱夺我四省,即种因于是耶?又葫芦岛开幕之日,良柬邀各国外交官参加典礼,排列名单,以日领为殿。是日仪式隆重,良自有演说,依次请外宾致词,皆命舌人传译。日领最后发言,舌人已不知何往,啁哳之音,满座不辨,有为之匿笑者。倾吐未罄,遽唱礼成,日领赧然怒目而下。此又足以激怒日人者也。

友人某君,述张作霖谒溥仪一事甚趣,其言曰:“张作霖与张勋为儿女姻亲。勋逃津后,作霖自关外来,馆于勋宅,随行者如袁金铠、金梁、商衍瀛、谈国桓辈(商系老翰林,曩在勋幕司笔札,由勋介往作霖者),皆复辟派人物,作霖南来,携作随员。此辈在津放言无忌,谓:‘绍帅(指勋)失败,乃人谋之不臧,而义声所播,已足以震天地而泣鬼神。我帅(指作霖)忠君之念,未敢后人,此番南来,将以竟绍帅未竟之志。启节之先,卜之大吉,行见大业可成,清室可复也。’闻者哂之。此辈张为幻,信口雌黄,作霖或无是意。惟作霖抵京后,忽发奇想,将谒废帝溥仪。遣人关说,宗室闻之欣欣然色喜,群谋延款方式,其稍明事理者,谓宜以常礼见;另一派则以为作霖著名骁将,若不以朝廷仪度折其骄恣之心,将何以示范于天下?协商之下,卒以后说占胜,乃约期延之于便殿。及期,作霖具衣冠来朝,溥仪故作矜持状。作霖不悦,以目四瞩,觉皇家威仪不过尔尔。溥仪略致数语即退,且低语近侍云:‘这小子目光炯炯如贼,殊失臣下体。’语为作霖闻,不禁大忿,退而语人云:‘这小子已属平民,还摆什么架子!’其时平津一带,复辟之谣其嚣尘上,自是谣啄顿息,终作霖之世,无敢与谋复辟者。”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列传第一百五十 逆臣·欧阳修
  卷九十·列传第二十八·脱脱
  卷五百十六 列传三百三·赵尔巽
  ●卷六·陶宗仪
  名山藏卷之九十五·何乔远
  ◎东岳大帝之后·李定夷
  四巧工传·黄宾虹
  一一六一 三通馆总裁刘墉等奏《皇朝通典》《通志》未竣请予展限折·佚名
  一一○七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为咨取誊录缮写全书留空书函折·佚名
  何廷仁传·张廷玉
  卷二十·黄训
  仪制一二·徐松
  食货五○·徐松
  四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宝之·唐圭璋

      宝之字鼎夫,号西麓,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庆元年(1225)解试。   桂枝香   人间秋至。对暮雨满城,沉思如水。桐叶惊风,似语怨蛩齐起。南楼月冷曾多恨,怕而今、夜深横吹。那堪更听,萧萧槭槭,透窗摇睡。   问楚梦、

  • ◆龟巢老人谢应芳(龟巢稿)·顾嗣立

    应芳,字子兰,武进人。为人耿介尚节义。至正初,江浙行省举三衢清献书院山长。阻兵,居吴之葑门,转徙吴淞江上,筑室松江之旁。教授之暇,以诗酒自娱。洪武初,年逾八十,归隐横山。自号龟巢老人,所著诗文曰《龟巢稿》。子兰紬绎经史,作

  • 二集卷二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四古今体一百五首【辛未三】润州道中作山染青螺水绿涵今朝春色识江南迂途城市观民俗暂舍舟行策玉骖碧草新芜接驿楼金山回望镜中浮诗人月旦非唐突第一江山果润州到处摩肩户口多百年休养际

  • 卷十·杨基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十明 杨基 撰五言絶句新月光斜镜露边影没眉铺黛香烟隔院来知有佳人拜残雪庭雪半消残犹存旧腊寒春风知有意留待隔年看春梦【二首】春梦复春梦春梦何时晓啼鸟忽相呼花残人又老其二春梦复春梦梦与

  • 同文馆唱和诗巻七·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初伏大雨戏呈无咎张耒初伏炎炎坐汤釜长安行人汗沾土谁倾江海作清凉云驾风横白雨补陀真人甘露手能使渴乏厌膏乳且欲当风展簟眠敢辞避漏移牀苦清贫学士卧陶斋壁工墨君淡无语翰林但解嘲苜蓿彭宣不得窥

  • 僭伪列传一·薛居正

    杨行密,庐州人。少孤贫,有膂力,日行三百里。唐中和之乱,天子幸蜀,郡将遣行密徒步奏事,如期而复。 《北梦琐言》:郑綮尝典杨行密为本州步奏官。 光启初,秦宗权扰淮右,频寇庐、寿,郡将募能致战擒贼者,计级赏之,行密以胆力应募,往必有

  • 卷六·班固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武帝纪第六 孝武皇帝【荀悦曰讳彻之字曰通应劭曰礼諡法威强叡德曰武】景帝中子也母曰

  • 豆卢革传·薛居正

    豆卢革,祖父豆卢籍,同州刺史。父亲豆卢瓒,舒州刺史。豆卢革年少时正值动乱,在..、延等地避难,转到中山,王处直以礼相待,聘用在幕下。在牡丹会上写诗,劝告王处直以家乡为念,言语很古雅,渐渐受器重敬仰,转任节度判官。但治家没方法

  • 汉纪三十二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乙酉、25)·司马光

    汉纪三十二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 [1]春,正月,方望与安陵人弓林共立前定安公婴为天子,聚党数千人,居临泾。更始遣丞相松等击破,皆斩之。 [1]春季,正月,方望和安陵人弓林共同拥立前定安公刘婴当皇帝,聚集党徒数千人,占

  • 卷二百六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四象纬考【九】月食【上】【臣】等谨按马端临所纪月食略於前代而详於宋乾德至嘉定盖可考者则存之耳今钦天监纪顺治元年以来所遇月食与日食同

  • 纲鉴易知录卷二十·吴楚材

    东汉纪光武皇帝纲 丙戌,二年,春正月朔,日食。纲 悉封诸功臣为列侯。目 梁侯邓禹、广平侯吴汉,皆食四县。阴乡侯阴识,贵人之兄也,以军功当增封,识曰:&ldquo;臣托属掖庭,仍加爵邑,此为亲戚受赏,国人计功也。&rdquo;帝从之。吏郎

  • 卷五 圣治章第九·邢昺

    [疏]正义曰:此言曾子闻明王孝治以致和平,因问圣人之德,更有大于孝否?夫子因问而说圣人之治,故以名章,次《孝治》之后。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参问明王孝理以致和平,又问圣人德教更有大于孝不?)子曰:“天地之性人为

  • 景公问临国莅民所患何也晏子对以患者三第二十九·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临国莅民,所患何也?”晏子对曰:“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无忠而不信,无信而不忠者。是故君臣同欲,而百姓无怨也。”

  • 安特雷朋中华国民同舟录后序·太虚

    自海舟陆车交通便利,前古未经人知之地,日以开阔,万里环游,如履户庭,无复崎岖波涛之险,于是世界人类皆乐以互相往来,所有名都钜埠,辄为种种邦国民族之所聚居。而我文化统一,人口占全球四分一之中华国民,遂亦随日月所照而无不至,惟

  • 隶书体·成公绥

    一篇。书评。晋代成公绥撰。此篇意在抑篆草而尊隶书。在实用功能上,认为隶书既无篆书之繁,亦无草书之“近伪”,最“适之中庸”、“用之简易”。在书艺创造上,从笔画、布白、形体、排列到运笔、体势、风格等方面道出了隶书

  •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汉卿

    简名《救风尘》。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旦本。妓女宋引章急于跳出火坑,不顾赵盼儿的劝阻,拒绝了洛阳秀才安秀实而嫁给了纨袴子弟周舍,婚后受到种种虐待,遂向赵盼儿求救,赵盼儿深知周舍喜新厌旧,酷爱女色,遂设计

  • 钦定历代职官表·纪昀

    又称《历代职官表》。七十二卷。清乾隆时官修。清廷以官制之得失,可知朝政之盛衰,念历朝官制,典籍具存,宜备溯源流,明其利弊,庶前规可鉴,法戒益昭,乃于乾隆四十五年 (1780) 特命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昀 (1724—1805),以

  • 球阳·佚名

    《球阳》是琉球国三部官修编年史之一,由汉文写成。其名称“球阳”是对琉球的美称。《球阳》全称《球阳记事》,在第二尚氏王朝时期简称《记事》,《球阳》是琉球处分之后的通称。1743年(乾隆八年),唐通事郑秉哲(伊佐川亲方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