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

洪武十五年冬十月丙子朔,享太庙。

更置都察院,设监察都御史八人,正七品,以秀才李原明、詹徽等为之;设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监察御史,正九品,其文移则都察院故牒各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呈都察院。

桂林府理定县主簿杨时敏以罪谪戍云南。时敏,延安府宜君县人,有母居家,年八十余。时敏上言不归省者九年矣,愿便道省视而后赴谪所,上怜其母老,许之,且复其官,俾遂禄养。

江西各府、州、县造海船成,送至京师,官赐绮帛,人夫赐钞一锭。

丁丑,赐翰林院侍书杨崧等袭衣、靴袜。

己卯,以孝慈皇后卒,哭行祔庙礼。上以醴馔致祭于灵曰:“日月不居,奄及卒哭,谨以牲醴,用荐成事。”祭毕,复生牲醴告庙曰:“兹以孝曾孙妇孝慈皇后马氏神主诣庙祗谒,嘉荐祔飨之礼。”

辛巳夜,有星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井宿,东南行至星宿没。

壬午,赐给事中、承敕郎、中书舍人、通政使司等官衣,人一袭。

四川镇南宣抚散毛施等十二人来朝,赐钞有差。

署云南布政使司事汝南侯梅思祖卒。思祖,归德之夏邑人,初从张士诚为中书省右丞,守淮安。岁丙午,相国徐达既下高邮,进兵攻淮安,思祖遂出降。后从达平浙西,以功累官至浙江行省右丞。复从达取山东、北平、河南、陕西之地,西破王保保军,还取兴元,皆有功。洪武三年,赏赉诸功臣,思祖赐号开国辅运推城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勋柱国,封汝南侯,食禄二千五百石。四年,伐蜀。五年,征甘肃,还命训练士马于北平,巡视山东、陕西、辽东诸处城池。十五年,平云南,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思祖署都指挥使。上以云南初平,欲使重臣镇之,乃命思祖署云南布政使司事,与平章潘原明同镇守。思祖善抚辑,民夷安之,至是卒。柩还,赐葬钟山之阴。驸马都尉殷,其从子也。

癸未,命兵部以钞给赐江北养马人户。

以刑科给事中栗恕试户部右侍郎,秀才田畴为太常寺少卿。

诏天下来朝官各举茂才一人。

桂林卫戍卒二人言:“故元守将阿尔思兰旧所部偏校三十六人,今为民全州,宜取置戎伍。”上曰:“天下兵民版籍已定,人方安业,岂可复扰耶?此辈非挟私怨,则希望恩赏耳。”命徙二卒于扬州卫。

丙戌,增设内使三百六十一人。

戊子,以秀才木通甫等三人为监察御史。

上谕礼部臣曰:“学官所以造就人材,模范后进,非老成笃学之士莫宜居是。其令各按察司精考儒学官不通经术者,送吏部别用,其有通经术,能文章,滞于下僚者悉以名闻。”

命礼部颁刘向《说苑》、《新序》于天下学校,令生员讲读。

置徽州守御千户所。

南雄侯赵庸讨平广东群盗,俘贼首号“铲平王”者至京,凡获贼党一万七千八百五十人、贼属一万六千余,斩首八千八百级,招降其民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七户,诏庸班师。

辛卯,以秀才吴荃等五人试监察御史。

壬辰,割云南建昌府所属建、安、永宁、泸、礼、里阔、邛部、苏八州,中北、社泸、沽三县,德昌府所属昌、德、威笼、普济四州,会昌府所属武安、黎溪、永昌三县,俱隶四川布政使司,以会川千户所隶建昌卫,卫隶四川都指挥使司。

癸巳,秦王、晋王、今上、周王、楚王还国,赐其从官、侍卫钞锭有差。

甲午,以秀才杨振宗等二人为国子监助教。

赐监察御史练则成等五十三人文绮衣,人一袭。

乙未,诏齐王榑之国,赐其从官及军士衣钞。

丙申,皇从曾孙赞仪生,靖江王世子也。

命刑部、都察院、断事等官审录囚徒。上曰:“录囚务在情得其真,刑当其罪,大抵人之隐曲难明,狱之疑似难辨,故往往有经审录,寻复反异,盖由审刑者之失,以至此耳。故善理狱者,惟在推至公之心,扩至明之见,则巧伪无所隐,疑似无所惑,自然讼平理直,枉者得伸,系者得释。苟存心失公,听断不明,是犹舍衡以求平,揜鉴以索照,狱何由得理,事何由能直?今命尔等审录囚徒,务以公破私,明辨惑,毋使巧伪繁滋而疑谳不决,生者拘幽于囹圄,死者受冤于地下,非惟负朕慎刑之心,实违上天好生之意。凡录囚之际,必预先稽阅前牍,详审再三,其有所诉,即与辨理,具实以闻。”

遣使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近者,乌撒蛮人叛乱,贼杀官吏,彼盖未睹大势军威,必谓我军散处,缓不及应,故有此变。朕观彼中地势,既守临安、楚雄、大理,则曲靖、普安、乌撒、建昌亦在必守,其东川、芒部诸蛮之不服者,必戮其渠魁,使之畏惧,不敢反覆。若班师,则一卫留兵不过五千,贼势若合,岂无数万?众寡不敌,何以能守?今止留兵百余人守城,余则尽令入山,搜捕其党,使彼智穷力屈,诚心款附,方可留兵镇服。卿等其共图之,且乘兵势,修治道涂,务在平广,水深则构桥梁,水浅则叠石以成大路,乌撒、东川、芒部之地亦皆治之。仍召其土酋令谕其民丁,各输粮一石,赡军治蛮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不如此不可也。”

夜,太阴犯轩辕右角。

戊戌,赐巩昌、建宁、定辽等卫指挥同知汪庸等五人织金袭衣。

敕刑部申明越诉之禁,凡军民诉户婚、田土、作奸犯科诸事,悉由本属官司,自下而上陈告,毋得越诉,輙赴京师,亦不许家居上封事,违者罪之。

调广州左卫后所官军守御清远县,潮州卫前所官军守御程乡县。

己亥,以耆儒刘堉为谏院左司谏兼左春坊左庶子,关贤为右司谏兼右春坊右庶子,赵肃为谏院左正言兼左春坊左谕德,何显周为右正言兼右春坊右谕德。

庚子,成都后卫百户马镛以征云南战没,命赐其父兴文绮、帛各十四匹、钞四十锭。

命诸司奏事,凡大政事如选官、发兵、赈济、赏赐、免粮、宥罪、奏牍、明书所得旨意,其余钱粮、刑名、诸常行事,所司如律定拟,具闻。止书奏闻讫,不得輙书奉旨,如律所不载,拟有未当,临时奏请者,则备书所奉旨意。法司讯谳罪人,不许预请,窥旨意所向,俟狱成,奏闻。如不知事所从由者,许于所司备录之。

壬寅,故元平章月鲁帖木儿等自云南建昌来朝,贡马一百八十匹,拜上故元所授符印,诏赐月鲁帖木儿袭衣、靴袜,家人绵布一百六十匹。

刑部尚书开济奏曰:“钦惟圣明治在复古,凡事务从简要,今内外诸司议刑奏劄,动輙千万言,泛滥无纪,失其本情。况至尊一日万几,似此繁琐,何以悉究?此皆胥吏不谙大体,苟非禁革,习以成弊。”上曰:“虚词失实,浮文乱真,朕甚厌之。自今有以繁文出入人罪者,罪之。”于是命刑科会诸司官定议成式,榜示中外。

癸卯,北平民有为人所诬,逮至京者,其子诉之,事已白。刑部坐其子越诉,都御史赵仁执奏,上曰:“子知父冤,其忍无词,听父诬伏,岂得为孝子?诉父枉,出其至情,不可加罪。”

湖州民进新栗,虑有损,别贮他栗为备,中途私启缄,视有损者易之。及进,所司以其窃启封缄问,坐“弃毁御用物”,当杖而徙。上曰:“原其情无他,若坐以此律,是以法伤人而不究其情也。”命释之。

诏赠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为镇国将军、指挥使。英,怀庆武陟县人,仕元为河南行枢密院知院。洪武元年,自陕州率众来降,授沂州卫指挥佥事。从右丞相徐达、平章常遇春平中原,收北平,追哈剌章国公至兴和,还取保定、中山诸郡,复追元知院豁鼻马等。二年,从达平陕西诸郡。三年,从征定西,攻走王保保,复从大夫汤和征察罕恼儿,取东胜、沙、静等州。四年,伐蜀,进克阶、文二州,英率众先驱,败伪丞相戴寿等于成都。五年,从曹国公李文忠征沙漠,与哈剌章战于乌龙江,破走之。十一年,从西平侯沐英征西番,擒三副使等有功,累迁骁骑右卫。十四年,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命英为前锋。既克云南,进攻楚雄、大理,皆与有功。及乌撒诸蛮叛,友德等进兵围之,英率所部兵直至乌撒之作窝壁、岩野沟,土官实卜等率蛮众数万来拒,英与麾下奋前力战,斩数百人而死。诏赠今官,其子坚为附马都尉,尚大名公主。

甲辰,大将军徐达还京。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 芮芮虏河南氐羌·萧子显
  太祖纪三·薛居正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脱脱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赵尔巽
  前汉孝文皇帝纪下卷第八·荀悦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一·杨仲良
  1938──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戊寅·郭廷以
  卷十七·六朝(陈)·蒋一葵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第五卷·况周颐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王僧辩传(附王..传)·姚思廉
  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罗大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四·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二十四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广陵诗钞王令字逢原广陵人也年十数岁与里人满执中为友伟节高行特立于时王安石赴召道由淮南令赋南山之田诗往见之安石大喜期其材可与共功业于天下

  • 陈德武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德武(生平不详)三山(今福建福州)人。有《白雪遗音》一卷。其《望海潮》词云:“之官路远,篙师又促旧航。”又同调云:“三分春色,十分官事。”盖尝出仕,道经钱塘、桂林、睢宁、浔阳等地。余皆不详。 ●水龙吟·西湖怀

  • 序·吴景奎

    ●药房樵唱序序曰药房樵唱者吴公文可所着之诗也夫诗在堪舆间无纎弗囿无巨弗涵太极隂阳之化物则民彛之懿烟风月露之形河山草木之昭气候燠寒之更毛羽鳞介之蕃治乱兴亡之着夭夀死生之变可疑可存可悦可愕可感可慨外触乎物

  • ●卷二百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二。   起绍兴十二年八月十四日庚午,尽十二月十六日甲戍。   皇太后回銮至行在。   车驾至自临平皇太后还宫满城士庶夹道耸观皆以手加额声洋溢太后居於慈甯殿宰臣文武百官上表称贺亦有献赋

  • 后汉孝灵皇帝纪上卷第二十三·袁宏

      建宁元年(戊申、一六八)  春正月己亥,上征至,大将军窦武持节迎于夏门亭。   庚子,即皇帝位。   以太尉陈蕃为太傅,〔与〕(以)将军窦武〔及〕(为)司徒胡广录尚书事〔一〕。诏曰:&ldquo;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纳为允,謇谔之

  • 辽史拾遗卷十九·厉鹗

    钱塘厉鹗 撰列传第一后妃陈大任辽史后妃传鹗案金史党怀英传曰承安二年召为翰林学士承防泰和元年增修辽史诏分纪志列传致仕后章宗诏直学士陈大任继成辽史云太祖淳钦皇后舒噜氏契丹国志曰后任智用权立中子徳光在其国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佚名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之孙也父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母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以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生上于安陆藩邸初献皇帝以宪宗皇帝第二子册封兴王弘治七年九

  • 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九六 卧治时代·周作人

    在东京留学这六年中都没有写日记,所以有些事情已经记不起来了,到了民国元年这又继续来写,从十月一日起,一直写到现在。但是壬子年十月以前的事情,也大抵年月无可查考了,这些事例如范爱农的一件,幸而有他的亲笔信札和鲁迅的日

  • ●皇朝通典卷八十九·佚名

    刑十 ○刑十 赦宥 贖刑 △赦宥 (臣)等謹按赦宥之典議之者眾矣蓋不赦無以召天地之和數赦易以長奸宄之漸不姑息以壞法而又不威克以損恩則聖之時德之至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蕩瑕滌垢咸與維新自時厥後民風丕變逢慶典則赦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 洪武十七年夏四月戊辰朔。 己巳,享太庙。 升虎贲左卫指挥佥事王宝为府军左卫指挥同知,府军卫正千户张刚、单德、府军右卫正千户李祥皆为府军左卫指挥佥事,豹韬卫副千户张荣、龙骧卫副

  • 卷十一下 告子章句上·孙奭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牛山,齐之东南山也。邑外谓之郊。息,长

  • 卷二·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二     元 王元杰 撰桓公公名允惠公子隐公弟桓王九年即位谥法曰辟土服远曰桓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程子曰桓公杀君而立不天无王之极也而书春王正月以天道王法正其罪也朱子曰书即位者是鲁

  • 卜筮篇第七一·王充

    【题解】占卜算卦在东汉很流行,本篇专门论述卜筮问题。王充针对“卜者问天,筮者问地”论述了他的“天道自然无为”的观点,指出天能回答人提出的疑问纯属谎言。王充认为龟兆蓍数并不是天地对人的答复,即使

  • 卷二百七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九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身界清净。身界清净故五根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身界清净。若五根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触

  • 论北美瑜伽派·太虚

    灵华居士刘仁航,立言善巧,著作等身。兹又获读其北美瑜伽学说,盖新大陆最近流行之学派,结集评论于日本禅学家忽滑谷快夫,刘君取而译述之,固将道国明民,而非第撷新辨奇已矣!考瑜伽一派,乃印度之古禅学,渊源甚远,与佛教既不无关系;征

  •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佚名

    卷后《叙传授经事》称金皇统三年(1142年),杜长春得道后传授本经。本经凡9章,劝人去十恶,转诵真经,并述内丹。

  •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澄观

    全一卷。唐代澄观撰。又作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七处九会颂。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乃总合颂分、释分二部分而成,以五言六十八句之颂,叙述八十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之要义。本书虽仅一万三千余言,然已将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