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场 《三击掌》

王  允 (白):两鬓白发似银条,枯树林崖飒风摇。

所生三花无一子,闪得老夫无下稍。

(白):老夫王允,于唐为臣,官拜一品首相,年老八十,所生三花,今乃二月

二日,曾为三女一在十字街头,高搭彩棚,飘彩择婿。不料绣球落入丐

儿薛平贵之手,我想吾女乃相府千金,怎配起呀!家院!

家  院(白):在!~~~

王  允(白):命那乞儿来见?

家  院(白):乞儿来见!

薛平贵(白):相爷一声唤,急忙走上前。参见相爷!

王  允(白):站下去!

薛平贵(白):谢过相爷!

王  允(白):这一乞儿,看你像贫,怎配我相府千金,老夫多给你些银两,拿向前

点去吧!

薛平贵(白):啊呀!  相爷!榜上写得明白,不论王孙公子,贫穷富贵,都可接彩,

相爷出此言语,真倒得可恨!

王  允(白):好!~~~好一乞儿竟敢口出不逊之言,家院!

家  院(白)::在!~~~

王  允(白):解下绣球,赶出去!

薛平贵(白):好!~~好不气煞人了!气煞人了!

王  允(白):我想金科状元就在晋省,安邑县,此人姓李,名应魁,我有心让他相

府招亲,不知三女儿意下如何!家院!

家  院(白):在!

王  允(白):吩咐内宅丫鬟,唤你家三姑娘!

家  院(白):有请三姑娘出堂!有请三姑娘!~~~~

王宝钏(诗):富贵功名尽由命,栋梁曾经遭困穷!

(白):爹爹!万福!

王  允(白):罢了!

王宝钏(白):谢爹爹!~~~~爹爹呀!唤儿到来有何教训?

王  允(白):你先接喜,喜到啊!

王宝钏(白):莫非绣球打中那家王孙公子,几届生员之首。

王  允(白):唉!你还能打中那家王孙公子,绣球落在乞儿薛平贵之手。

王宝钏(白):我好命苦!

王  允(白):我儿不必啼哭!金科状元李应魁,人才出众,为父我有心留他相府

招亲,但不知我儿意下如何?

王宝钏(白):儿先告过不孝之罪!

王  允(白):坐了!

王宝钏(白):爹爹呀爹爹!曾不记我母染病在床,孩儿许下花园里祝告百日,三宫之母

得知。赐来五色绒线,造就绣球一鸾,此那个许下二月二日,以在十字街

前,高搭彩棚,飘彩择婿,儿对天有愿,打中富贵人愿做富贵妻,打中贫

贱汉哪怕去行乞!今乃打中乞儿之手,你儿命该如此了!

王  允(白):啊哎!~~~那绣球一非佛前订,将我订住不成。依父之见,这绣球吗!还

是毁了得好!

王宝钏(白):爹爹此言,孩儿实难从命!

王  允(唱):蠢才!大胆!~~~~~

骂一声蠢才好大胆,

为父面前把嘴翻。

我二老乏嗣无有后,

所生你姐妹无一男。

你大姐身配苏官宦,

你二姐又配魏左参。

唯有你蠢才年纪小,

曾许下飘彩选奇男。

状元中在安邑县,

父留他相府招姻缘。

席棚听了父相劝,

你我就有父女缘。

倘若不听父相劝,

前悔容易后悔难。

王宝钏(唱):老爹爹莫要那样讲,

有平贵儿不嫁状元郎!

有几辈古人对父讲,

老爹爹耐烦听端详。

姜子牙钓鱼渭河上,

孔夫子在陈曾绝粮。

韩信讨食拜了将,

百里奚给人放过羊。

把这些名臣名将、名士名相,

一个一个人夸啊~~~~~讲,

哪一个他中过状元郎?

老爹爹莫把穷人太小量,

多少贫寒做栋梁。

王  允(唱):我儿既把前贤论,

可知晓张良韩信并苏秦?

王宝钏(唱):说什么张良韩信并苏秦,

他都是安邦定国臣。

公孙衍不中苏季子,

六国拜相人上人。

王  允(唱):六国拜相且莫论,

未央宫斩得是何人?

王宝钏(唱):未央宫斩得是韩信,

自古道忠臣不爱身。

董永典身曾葬父,

大孝之人也受贫。

王  允(唱):董永典身曾受贫,

天仙女下凡配何人?

王宝钏(唱):天仙女下凡配董永,

要毁绣球万不能。

王  允(唱):要毁要毁实要毁!

王宝钏(唱):不能不能实不能!

王  允(唱):一句话儿不让父,

句句话订得父心疼。

席棚不听良言劝,

两件宝衣款席棚。

(白):王宝钏!  小蠢才!今日听了为父良言相劝,还则罢了!如其不然,你将

这两件宝衣款下,任凭你个蠢才去吧!

王宝钏(白):请问爹爹这两件宝衣从何而来?

王 允 (白):为父不说你个蠢才岂能得知,只因西梁夏国缺少我朝三年进奉,进来了日

月龙凤袄,飞凤绛香裙。圣上念为父我乃三朝元老,赐予为父,为父带进

府来,穿在你大姐身上一片着天,穿在你二姐身上一片落地。唯有穿在你

个蠢才身上,不长不短,是刚刚合体,你当从何而来?

王宝钏(白):请问爹爹圣上赐给这件宝衣为着何来?

王  允(白):为的是君臣之义。

王宝钏(白):圣上都有君臣之义,难道爹爹你就没有父女之情吗?

王  允(白):今日听了为父良言相劝,你我就有父女之情,假若不听,你我就无父女

之情。

王宝钏(白):爹爹要绝父女之情,儿我实难忘养育之恩,这两件宝衣吗?儿我不款!

王  允(白):丫鬟院子!扯定你家三姑娘,将这宝衣与我款下。

王宝钏(白):你们谁敢来!谁敢来!爹爹要这两件宝衣,待儿与你款来。

(唱):爹爹既要两件宝,

何必把丫鬟院子劳。

上款日月龙凤袄,

下款飞凤裙一条。

两件宝衣儿不要,

付与了嫌贫爱富的老年高。

王  允(白):为父将这蠢才诉说了几句,竟将这宝衣款下,拿上穿去,为父我~~~嗯!

不要!

王宝钏(唱):儿我也不穿了!此间不合父讲话,相府做别儿妈妈。

王  允(白):回来!

王宝钏(白):回来就回来!

王  允(白):你干什么去?今是孩儿出嫁之日。相府告别我娘!

王  允(白):你不怕气死为父!想必呕死你母。你母乃一品诰命夫人,父命你见你才能

见,父不命你见你岂能得见。丫鬟院子,你们哪个放三姑娘过去,小心砸

坏你们的骨拐。

王宝钏(白):儿我也不去了!

(唱):王宝钏怒生嗔,

儿死不进你相府门。

王  允(唱):父死不见你蠢才面。

王宝钏(唱):儿死不见你老父亲。

王  允(唱):假若谁把谁来见。

王宝钏(唱):将双目剜在地埃尘。

王  允(唱):你说此话我不信。

王宝钏(唱):哎!~~~~如不然打一打儿的掌心。(三击掌)爹爹你向哪里去?

王  允(白):回上相府!

王宝钏(白):莫非你要反悔?

王  允(白):你不要逼父无奈。

王宝钏(白):儿我也不悔。说是 罢 罢 罢!

丫鬟院子(白):小姐 老爷醒得!

王宝钏(唱):三击掌打得我昏迷了,

父女之情一旦抛。

望着相府将酿拜,

再拜过嫌贫爱富的老年高。

呕气不过说几句,

在叫爹爹细听心,

我大姐二姐是亲生,

难道你儿是螟蛉。

问得爹爹无言应,

城南找夫把身容。

丫鬟院子(白):小姐 小姐  姑娘!你往哪里去?

王宝钏(白):奔上城南找我哪乞儿丈夫。

丫鬟院子(白):丫鬟院子舍不得三姑娘。

王宝钏(白):阿!~~~你们舍不得三姑娘,三姑娘也舍不得你们!说是你们站起来!爹爹呀

爹爹!你将孩儿望得一眼,儿我也就不去了,为何不言?为何不语?这么说!

说是罢~~~罢~~~罢!

丫鬟院子(白):小姐 小姐  姑娘~~~~!

王宝钏(白):不~~~不~~~不来了!

丫鬟院子(白):相爷醒得! 

王  允(唱):梦儿里我正和女儿争辩,

忽听的耳边有人言。

挣扎扎睁开昏迷眼。

我面前不见王宝钏。

(白):向哪里去了?

丫鬟院子(白):奔向城南去找她乞儿。

王  允(白):那是甚等之地。岂是她去得!

丫  鬟(白):相爷命她去的!

王  允(白):奥!~~~~相爷我命她去的?

丫  鬟(白):是的!

王  允(白):掺扶相爷来!那条路去得呀?

丫  鬟(白):这条路而去。

王  允(白):快快将他赶回来!

院  子(白):走得远了赶不上了。

王  允(唱):哎呀!~~~~我的儿!

我一见三女儿奔成南。

三女儿啊!~~~~王宝钏啊~~~~~!

三女儿阿~~~~~!倒叫老父好心酸,

进得席棚用目看。

两件宝衣在面前。

(白):丫鬟院子!

丫鬟院子(白):在~!

王  允(白):你家三姑娘走时为何未穿这两件宝衣啊?

丫  鬟(白):相爷命她换下的。

王  允(白):啊!~~~~~~如此相爷我命她换下的。

丫  鬟(白):是!

王  允(白):你们承宝衣来!

(唱):儿啊!~~~~~~

栽松栽柏休栽花,

穿绸穿缎休穿纱!

膝下若有一子孝,

不要你蠢才身披麻!

(白):丫鬟院子!~~~回到相府,老夫人若问,就说你家三姑娘一怒出了席棚。

千万莫要提起和我相爷呕气之事。

丫  鬟(白):是!

王  允(白):快点儿打轿!女儿啊!~~~~~~!~!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一十五·彭定求
  卷二十九·彭定求
  论家数第十四·王骥德
  第二十章 乘醉骑驴·屠隆
  元诗选三集戊集目录·顾嗣立
  第二场·老舍
  第十六折 北朝复地·冯梦龙
  包待制陈州粜米·臧懋循
  丁卷·梁启超
  卷六·王昶
  卷二十六·沈德潜
  南村诗集巻三·陶宗仪
  卷五百九十七·佚名
  卷十九·沈季友
  赵长卿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宇文元质·唐圭璋

      元质,西蜀文人。   于飞乐   休休得也,只消更、一朵荼蘼。

  • 谷城山馆集卷九·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五言律诗泰山道中地僻尘踪少山深石路斜雨中过佛院云里见人家雊雉飞春麦啼莺绕落花流亡今欲尽几处有桑麻上隔马岭旧寺荒凉经古寺迢递出层空路抱千峰转天开一窦通残松疎雨后颓瓦夕阳中犹有余僧在逢迎问转

  • 第十一歌 人比人来比杀人·刘半农

    (滑稽歌。开首二句是县谚。)人比人来比杀人! 人比人来气杀人! 你里财主人吃饱仔末肚皮浪弹上去象个三白西爬咚咚响, 我里穷人俄仔要死末只好穷思极想把裤带来束束紧!三白,西瓜之佳者,言皮白,肉白,子白;验瓜者每以手指弹瓜,声音清

  •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五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薄薄酒二章【并引】 苏密州为赵明叔作薄薄酒二章愤世疾邪其言甚高以予观赵君之言近乎知足不辱有马少游之余风故代作二章以终其意【东坡熙寜七年冬知密州除

  • 卷之六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十八·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二十八    宋 王当 撰定公一 楚叶公子高【沈诸梁】 叶公子高姓沈名诸梁沈尹戌之子也为叶大夫吴师入郢获叶公之母及其弟后臧秦师救楚败吴师后臧从其母於吴不待而归

  • 桑维翰传·欧阳修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容貌丑怪,身短而面长,常常对照镜子自己奇怪地说“: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当宰相。第一次考进士,主考官讨厌他的姓,说是桑、丧同音。有人劝他不必再考进士,可以用其他方法当官,维翰愤慨,就著《

  • 杨桓传·宋濂

    杨桓字武子,兖州人,自幼聪敏。读《论语》至《宰子昼寝章》,见孔子批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是无用之材,有所感悟,下定决心:一生除非有病,否则决不白昼睡觉。二十岁为本州郡儒生时,一些有名望的人交口称赞他。中统四年(1263),任济州

  • 卷七十二·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二宋 宋敏求 编典礼南郊大中元年南郊赦乾符二年南郊赦南郊大中元年南郊赦正月十七日门下执大象者导隂阳之和帝率土者茂生植之化粤自轩昊暨於唐虞侧身皇阶虚已大宝握金镜之明耀致玉烛之

  • 卷一百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乐考度量衡宋理宗时姜夔进大乐议请正权衡度量夔言雅俗乐高下不一宜正权衡度量自尺律之法亡於汉魏而十五等尺杂出於隋唐正律之外有所谓倍四之

  • 十五年·佚名

    (庚申)十五年大明嘉靖三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丁卯朔,正言李仲虎啓曰:「臣伏見昨日傳敎,不勝惶恐。臣雖無識,豈不知不可促其發落也?但臣曾聞,承傳色等,雖臺諫所啓,中間稽滯,或不卽入啓,或不卽出傳,而數三日來,出納尤遲緩,疑其或有此弊

  • 序·姜宝

    春秋事义全考序予读姜先生所着春秋考叹其能立言不朽云先生蚤从晋陵唐中丞应德学中丞博学能文年少魁天下爲一时学士宗先生受其指亦以春秋魁天下名家既晋读中秘书益精博天下称凤阿先生而不名天子察先生可师遂先后勑视学

  • 佛说八师经全文·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梵志。名曰耶句。来诣佛所。阿难白佛言:有异学梵志。今来在外。欲咨所疑。天尊曰现之。梵志乃进。稽首佛足。天尊曰就座。梵志就座。须臾退坐曰:吾闻佛道厥义

  • 说法品第二·佚名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说是偈赞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万菩萨之众。今者欲于如来法中有所咨问。不审世尊。垂愍听不。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时。恣汝所问。如

  • 会稽记·贺循

    地理杂志。东晋贺循撰。一卷。循字彦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为阳羡武康令,召拜太常,行太子太傅,卒赠司空。原本久佚,今存千余字为鲁迅等人于《太平御览》、《舆地纪胜》诸书中辑出。凡四条,载少康封子号“越”、会稽山禹

  • 南中幽芳录·佚名

    《南中幽芳录》成书于明永乐十年春(公元1412年春),记叙了当时的38品名兰,如:碧玉莲、大雪素、金镶玉、小雪素、金丝莲、黄建素、大贡品等。书中对这38品兰蕙的产地及分布;生态习性;根茎和叶鞘;叶色、叶态、叶质、叶片数;花葶形

  • 宋史纪事本末[标点本]·陈邦瞻

    明陈邦瞻撰。原本二十八卷,改刊为十卷,一百零九卷。书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记宋太祖代周至文天祥、谢枋得殉国两宋三百余年历史,计有一百零九目,约六十万字。本书是在冯琦同名书稿和沈越《事纪》书稿的基础

  • 尚书句解·朱祖义

    十三卷。元朱祖义(生卒年不详)撰。祖义字子由,江西庐陵(今吉安县)人。仕履及事迹均不详。祖义于六经都有句解,均已亡佚。元代科举考试,《尚书》用古注疏与蔡沈《书集传》,蔡《传》简易,古注疏繁难,其后蔡《传》独立学官,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