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万石君

【正义】:以父及四子皆二千石,故号奋为万石君。

名奋,其父赵人也,

【正义】:洺州邯郸本赵国都。

姓石氏。赵亡,徙居温。

【正义】:故温城在怀州温县三十里,汉县在也。

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原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

【正义】:颜师古云:“中涓,官名。居中而涓絜也。”如淳云:“主通书谒出入命也。”

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

【索隐】:小颜云:“於上有姻戚者皆居之,故名其里为戚里。”长安记戚里在城内。

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

【集解】:张晏曰:“以其恭敬履度,故难之。”

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

【集解】:徐广曰:“一作‘仁’。”【正义】:颜师古云:“史失其名,故云甲乙耳,非其名也。”

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

【集解】:徐广曰:“驯,一作‘训’。”【索隐】:驯音巡。

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

【索隐】:上才笑反。谯让,责让。

为便坐,

【索隐】:上于伪反,下“便”音婢釂反。盖谓为之不处正室,别坐他处,故曰便坐。坐音如字。便坐,非正坐处也。故王者所居有便殿、便房,义亦然也。音婢见反,亦通也。

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

【索隐】:燕谓间燕之时。燕,安也。

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如也,

集解晋灼曰:“?,许慎曰古‘欣’字。”韦昭曰:“声和貌。”

唯谨。上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

【正义】:百官表云郎中令秦官,掌居宫殿门户。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也。

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正义】:百官表云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分置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左内史名左冯翊也。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

【集解】:文颖曰:“郎五日一下。”【正义】:孔文祥云:“建为郎中令,即光禄勋,九卿之职也。直五日一下也。”按:五日一下直,洗沐。

入子舍,

【索隐】:案:刘氏谓小房内,非正堂也。小颜以为诸子之舍,若今诸房也。

窃问侍者,取亲中稖厕窬,身自浣涤,

【集解】:徐广曰:“窬,筑垣短板也,音住。厕窬谓厕溷垣墙,建隐浣涤也。一读‘窬’为‘窦’,窦音豆。言建又自洗荡厕窦。厕窦,泻除秽恶穴也。”吕静曰:“穠窬,亵器也,音威豆。”骃案:苏林曰“窬音投。贾逵解周官,穠,虎子也。窬,行清也”。孟康曰“厕行清;窬,行中受粪者也。东南人谓凿木空中如曹谓之窬”。晋灼曰“今世谓反闭小袖衫为‘侯窬’,此最厕近身之衣也”。【索隐】:案:亲谓父也。中稖,近身衣也。苏林曰“窬音投,又音豆”。孟康曰“厕,行清;,行清中受粪函也。言建又自洗荡厕窦。窦洗除秽汙之穴也”。又晋灼云“今世谓反开小袖衫为‘侯窬’,此最厕近身之衣”。而徐广云“窬,短板,以筑厕墙”,未知其义何从,恐非也。

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万石君徙居陵里。

【集解】:徐广曰:“陵,一作‘邻’。”【索隐】:小颜云:“陵里,里名,在茂陵,非长安之戚里也。”【正义】:茂陵邑中里也。茂陵故城,汉茂陵县也,在雍州始平县东北二十里。

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馀,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於万石君。

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

【集解】:服虔曰:“作‘马’字下曲而五,建时上事书误作四。”【正义】:颜师古云:“‘马’字下曲者尾,并四点为四足,凡五。”

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

【正义】:汉书“庆为大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按:庆於兄弟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也。

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元狩元年,上立太子,选群臣可为傅者,庆自沛守为太子太傅,七岁迁为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秋,丞相有罪,罢。

【集解】:赵周坐酎金免。【索隐】:案汉书而知也。

制诏御史:“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是时汉方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中国多事。天子巡狩海内,修上古神祠,封禅,兴礼乐。公家用少,桑弘羊等致利,王温舒之属峻法,兒宽等推文学至九卿,更进用事,事不关决於丞相,丞相醇谨而已。在位九岁,无能有所匡言。尝欲请治上近臣所忠、九卿咸

【集解】:服虔曰:“音‘减损’之‘减’。”

宣罪,不能服,反受其过,赎罪。

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

【索隐】:案:小颜云“无名数,若今之无户籍”。

公卿议欲请徙流民於边以適之。上以为丞相老谨,不能与其议,乃赐丞相告归,而案御史大夫以下议为请者。丞相惭不任职,乃上书曰:“庆幸得待罪丞相,罢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原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曰:“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

【索隐】:难音乃弹反。言欲归於何人。

以书让庆,庆甚惭,遂复视事。

庆文深审谨,然无他大略,为百姓言。後三岁馀,太初二年中,丞相庆卒,谥为恬侯。庆中子德,庆爱用之,上以德为嗣,代侯。後为太常,坐法当死,赎免为庶人。庆方为丞相,诸子孙为吏更至二千石者十三人。及庆死後,稍以罪去,孝谨益衰矣。

建陵侯

【正义】:括地志云:“汉建陵县故城在沂州丞县界也。”

卫绾者,代大陵人也。

【索隐】:地理志县名,在代。【正义】:括地志云:“大陵县城在并州文水县北十二里。”按:代王耳时都中都,大陵属焉,故言代大陵人也。

绾以戏车为郎,

【集解】:应劭曰:“能左右超乘也。”如淳曰:“栎机轊之类。”【索隐】:按:应劭云“能左右超乘”。案今亦有弄车之戏。栎音历,谓超逾之也。轊音卫,谓车轴头也。

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集解】:张晏曰:“恐文帝谓豫有二心以事太子。”

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馀不噍呵

【索隐】:谁何二音。谁何犹借访也。一作“谯呵”。谯,责让也,言不嗔责绾也。

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

【集解】:如淳曰:“施读曰移。言剑者人之所好,故多数移易贸换之也。”【索隐】:上音移,下音亦。

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

【索隐】:小颜云:“心肠之内无他恶也。”

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

【集解】:苏林曰:“栗太子舅也。”如淳曰:“栗氏亲属也,卿,其名也。”【索隐】:栗姬之兄弟。苏林云栗太子之舅也。【正义】:颜师古云:“太子废为临江王,故诛其外家亲属也。”

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

【正义】:故桃城在渭州胙城县东三十里,刘舍所封也。

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索隐】:以言但守职分而已,不别有所奏议也。

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後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

塞侯

【正义】:上音先代反。古塞国,今陕州桃林县以西至潼关,皆桃林塞地也。

直不疑者,南阳人也。

【索隐】:案:塞,国名,今桃林之塞也。直,姓也;不疑,名也。与隽不疑同字。

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

【索隐】:谓妄疑其盗取将也。

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文帝称举,稍迁至太中大夫。

【集解】:徐广曰:“汉书云称为长者,稍迁至太中大夫,无‘文帝称举’四字。”

朝廷见,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柰其善盗嫂

【索隐】:案:小颜云盗谓私之。

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吴楚反时,不疑以二千石将兵击之。景帝後元年,拜为御史大夫。天子修吴楚时功,乃封不疑为塞侯。武帝建元年中,与丞相绾俱以过免。

不疑学老子言。其所临,为官如故,唯恐人知其为吏迹也。不好立名称,称为长者。不疑卒,子相如代。孙望,坐酎金失侯。

【索隐】:汉书作彭祖,坐酎金,国除。

郎中令周文者,名仁,其先故任城人也。

【正义】:任城,兗州县也。

以医见。景帝为太子时,拜为舍人,积功稍迁,孝文帝时至太中大夫。景帝初即位,拜仁为郎中令。

仁为人阴重不泄,常衣敝补衣溺袴,

【集解】:服虔曰:“质重不泄人之阴谋也。”张晏曰:“阴重不泄,下湿,故溺袴,是以得比宦者,出入後宫。仁有子孙,先未得此病时所生。”韦昭曰:“阴重,如今带下病泄利。”【索隐】:案:其解二,各有理。服虔云“周仁性质重,不泄人之阴谋也”。小颜云“阴,密也,为性密重,不泄人言也。霍去病少言不泄,亦其类也”。其人又常衣弊补衣及溺袴,故为不絜清之服,是以得幸入卧内也。又张晏云“阴重不泄,阴下湿,故溺袴,是以得比宦者,出入後宫也。仁有子孙者,先未得此疾病所生也”。二者未知谁得其实也。

期为不絜清,

【索隐】:谓心中常期不絜之服,则“期”是“故”之意也。小颜亦同。【正义】:清,清净;期犹常也。言为不絜净,下湿,故得入卧内後宫,比宦者。

以是得幸。景帝入卧内,於後宫祕戏,

【索隐】:谓後宫中戏剧所宜祕也。

仁常在旁。至景帝崩,仁尚为郎中令,终无所言。上时问人,

【正义】:颜师古云:“问以他人之善恶也。”

仁曰:“上自察之。”然亦无所毁。以此景帝再自幸其家。家徙阳陵。上所赐甚多,然常让,不敢受也。诸侯群臣赂遗,终无所受。

武帝立,以为先帝臣,重之。仁乃病免,以二千石禄归老,子孙咸至大官矣。

御史大夫张叔者,名欧,

【集解】:史记音隐曰:“欧,於友反。”【索隐】:欧音乌後反。汉书作“区攵”,孟康音驱也。

安丘侯说之庶子也。

【集解】:徐广曰:“张说起於方与县,从高祖以入汉也。”【索隐】:说音悦。

孝文时以治刑名言

集解韦昭曰;“有刑名之书,欲令名实相副也。”【索隐】:案:刘向别录云“申子学号曰‘刑名家’者,循名以责实,其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合於六经也”。说者云刑名家即太史公所说六家之二也。

事太子。然欧虽治刑名家,

【正义】:刑,刑家也。名,名家也。在太史公自传,言治刑法及名实也。

其人长者。景帝时尊重,常为九卿。至武帝元朔四年,韩安国免,诏拜欧为御史大夫。自欧为吏,未尝言案人,专以诚长者处官。官属以为长者,亦不敢大欺。上具狱事,有可卻,卻之;不可者,不得已,为涕泣面对而封之。其爱人如此。

老病笃,请免。於是天子亦策罢,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家於阳陵。子孙咸至大官矣。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於言

【集解】:徐广曰:“‘讷’字多作‘诎’,音同耳。古字假借。”

而敏於行”,其万石、建陵、张叔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塞侯微巧,

【索隐】:功微。案:直不疑以吴楚反时为二千石将,景帝封之,功微也。【正义】:不疑学老子,所临官,恐人知其为吏迹,不好立名称,称为长者,是微巧也。

而周文处讇,

【索隐】:周文处讇者,谓为郎中令,阴重,得幸出入卧内也。【正义】:上时问人,仁曰“上自察之”;上所赐,常不受;又诸侯群臣赂遗,终无所受:此为处?。故君子讥此二人,为其近於佞也。

君子讥之,为其近於佞也。然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索隐述赞】万石孝谨,自家形国。郎中数马,内史匍匐。绾无他肠,塞有阴德。刑名张欧,垂涕恤狱。敏行讷言,俱嗣芳躅。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一·列传第二百五十·外国七·脱脱
  卷六十五·表第三·公主表·脱脱
  卷二百四·列传第一百一·柯劭忞
  第二卷·王方庆
  卷三十·唐·蒋一葵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梁本)·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第一卷 省府州厅县图(缺)·缪荃孙
  第64章 主使特务流氓各处打人的蒋介石·冯玉祥
  王守诚传·宋濂
  袁继咸传·张廷玉
  李仕鲁传·张廷玉
  卷九十五·阿桂
  卷三十九·徐天麟
  卷11·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简·唐圭璋

      简一名居简,字元易,号东浦,建安人,隐居吴郡光福山。嘉熙中卒   眼儿媚   画楼濒水翠梧阴。清夜理瑶琴。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   当时不道春无价,幽梦费重寻。难忘最是,鲛绡晕满,蟫锦香沉。   柳梢青   

  • 志第四 礼仪四·魏徵

    周大定元年,静帝遣兼太傅、上柱国、杞国公椿,大宗伯、大将军、金城公煚,奉皇帝玺绂策书,禅位于隋。司录虞庆则白 ,请设坛于东第。博士何妥议,以为受禅登坛,以告天也,故魏受汉禅,设坛于繁昌,为在行旅,郊坛乃阙。至如汉高在汜,光武

  • 卷一百三十四 志一百九·赵尔巽

      ◎兵五   △土兵   土兵惟川、甘、湖广、云、贵有之,调征西南,常得其用。康熙间,莽依图战马宝于韶岭,瑶兵为后援。傅弘烈平广西,亦藉土兵义勇之力。乾隆征廓尔喀,调金川土兵五千,讨安南,以土兵随征。傅恒征金川,疏言:“

  • ●卷一百七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三。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汪丞相伯彦奏对臣谨奉明诏而言曰:盖闻舜好问而为五帝之盛帝汤好问而为三王之显王後这取威定霸以成帝王之业者莫不皆有谘访如汉祖赖威定霸以成帝王之业

  • ●卷二十八·陶宗仪

      ◎非程文各行省乡试,则有人取发解进士姓名一如登科记,锓梓印行,以图少利。至正四年甲申,江浙揭晓后,乃有四六长篇,题曰《非程文》,语与抄白省榜同时版行,不知何人所造,而路府州县盛传之。语曰:“设科取士,深感圣世之恩,

  • 卷之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自由结婚之禀·李定夷

    南女学生刘宇歧,数年前,由其父主张招赘某姓为婿。后因夫妇不合,婿遂负气他去。刘女生遂与滇军第四连第三大队长黄临庄结识,且愿与黄自由结婚。女父本为某处女学堂教习,人颇开通。惟对于女生此举,以为大悖伦理,故极力反对。

  • 卷二十三·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三 纪年 东海郡侯下 【壬申】崇庆【按原书误作重庆已於年谱内辨明】元年春正月三日河东总管统军完顔及高阳帅遣贲兴各将兵入援至易州完顔及遣人使於蒙骨俾袭其国蒙古军觉不得志

  • 脱烈海牙传·宋濂

    脱烈海牙,畏吾族人,先祖世代居住于别失拔里地方。太祖西征时,其曾祖阔华八撒术开导其国王归顺太祖。祖父八剌术将全家迁居真定,官至帅府镇抚。父名..里赤,为人正派,知书达理。脱烈海牙自幼好学,机敏绝人,禀性沉着,不急不躁,好与

  • 卷36·陈邦瞻

    ○濮议英宗治平二年夏四月戊戌,诏议崇奉濮王典礼。初,知谏院司马光以帝必将追隆所生,尝因奏事言:“汉宣帝为孝昭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上继元帝,亦不追尊巨鹿南顿君。此万世法也。”既而韩琦等言:“礼不忘本,濮安懿

  • 牛李·苏辙

    唐自宪宗以来,士大夫党附牛、李,好恶不本于义,而从人以喜愠,虽一时公卿将相,未有杰然自立者也。牛党出于僧孺,李党出于德裕,二人虽党人之首,然其实则当世之伟人也。盖僧孺以德量高,而德裕以才气胜。德与才不同,虽古人鲜能兼之者

  • 第五章 27·辜鸿铭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辜讲孔子曾经说:“即使在最小的小镇上,总是有些像我这样认真负责、诚实坦率的人。只是他们没能像我一样去努力修身养性而已。”

  • 第69章·老子

    【原文】用兵有言曰(1):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2)。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4)。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5)。【题解】本章前承六十八章,继续阐述以退为

  • 卷二十二·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十二宋 吕本中 撰襄公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卯衞喜弑其君剽衞孙林父入于戚以叛左氏传二十年衞惠子疾召悼子曰吾得罪于君悔而无及也名藏在诸侯之策曰孙林父殖出其君君入则掩之若能掩之

  • 解脫道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一]五神通品第九   爾時坐禪人如是已作定自在住於第四禪能起五神通.所謂身通天耳通他心智通   宿命通天眼通。身通者變義.天耳者越人耳義.他心智者了他意義.

  • 卷第三·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三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证净品第三之余 于此僧中者。佛弟子众中。此即显聚显蕴显部显要略义。预流向者。已得无间道。能证预流果。谓此无间证预流果。彼于欲界贪欲嗔

  • 金丹直指·周无所住

    周无所住述。其序撰于宋理宗淳祐庚戍(1250年)。吟金丹十六颂并答问,述南宗内丹术,力主三教合一。

  • 八十自叙·林语堂

    《八十自叙》是林语堂先生的自传,内容计十三章,自童年故乡家庭始,中经攻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再后返国在北京教书,对所经过的三十年代及当时接触的人物有扼要的描述,最后是专心创作时代。作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