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八
康熙十八年十一月壬辰朔,敕巡抚李天浴同广西兵进剿。先是,上特遣大臣徃广西、湖南、陕西,令王将军、总督、提督等详议剿灭贼寇事宜具奏。至是,总督金光祖奏言:今方自粤西进取云贵,而云贵督、抚、提督俱见在湖南,请于诸臣中酌分一二来粤,以资弹压。上谕:云南巡抚李天浴可前徃广西,同王将军等进剿并抚定新复地方。
甲午,命减撤辰溪兵还京师。大将军贝勒察尼疏称:全撤屯驻辰溪大兵,量留防守桃源、常德、澧州每佐领十人;其八人有奇,令都统鄂鼐等率之还京师。上谕:每佐领兵可撤还六人,鄂鼐熟谙军务,其留之军前;更择以次人员,令率兵还京。辰溪乃已得之地,不可轻弃,仍加意固守。贝勒察尼等今方与贼对垒,所撤之兵虽少,而湖南诸处初经底定,投诚官兵甚多,恐乘此撤兵之际,或有他虞。察尼等宜密加防守,每事相机详虑而行。
乙未,诏封蒙古郡王固禄为亲王。上谕议政王等:多罗郡王固禄当榆林总兵官遣使请兵,不及候旨即调兵应援;及闻神木变叛,又即遣其子统兵先行。嗣复力疾亲徃,为国效力,抚降神木县。固禄,可封和硕亲王。
丙申,将军王进宝奏克武关。进宝率官兵至武关,距五里许;贼恃险拒敌,我兵奋勇前进,斩杀甚多,擒伪总兵罗朝兴等,遂夺其关。
戊戌,将军王进宝奏复汉中。进宝统兵于十月二十七日追剿贼众,直抵汉中;贼渠王屏藩引贼兵自青石关遁广元,我兵遂复汉中府诚;复遣官兵追击,直抵青石关。
庚子,敕巡抚张朝珍发兵赴提督徐治都军前。治都奏:请调发抚标官兵及武昌、汉阳各营官兵。上谕:将军王进宝统率官兵于栈道险峻之地,屡败贼寇,直前恢复汉中;逆贼王屏藩所部之贼不及千人,已经败遁。今当逆贼败奔震动之时,进定四川,最为重要。着如徐治都所请,令巡抚张朝珍调标兵千人并武昌、汉阳营兵一千二百人速行遣发。如或稽延,治巡抚以贻误军机之罪。倘治都迟滞不进,亦以贻误军机之罪罪之。
趣大将军公图海等进兵。提督赵良栋疏称:臣率兵败贼于打火店、王家台,追抵白水江,贼在在拒守;于十月二十五日夜,官兵始排险渡江。惟是三路官兵不知远近,而臣以一旅尾击而前,似已深入;倘少迟延,万一蜀粮得至,贼心一坚,复出守险,则再进甚难。上谕:曩者大将军公图海奏言:彼亲率将军佛尼勒等由兴安路进,将军毕力克图、提督孙思克由略阳路进,将军王进宝等由栈道路进,提督赵良栋由徽州路进。今王进宝击败栈道之贼,直前恢复汉中;赵良栋击败贼众,恢复徽州,直抵略阳。惟图海、毕力克图等两路之师如何击贼,已抵何所?迄今尚未报一审问。且毕力克图等未至所指之地,而赵良栋已抵略阳,彼等所行者何事?当此逆贼摇动之时,图海、毕力克图、孙思克等可速统兵剿贼,进定疆圉。各路之兵,令互通音问。又王进宝、赵良栋等统兵深入,已经题报;而图海、毕力克图等两路之兵竟未奏达情形,可速以其故明白奏闻。至赵良栋兵既已深入,毕力克图、孙思克等速统兵继其后以进。倘若迟缓不前、致有隔绝,即以迟误军机之罪罪之。未几,良栋奏:败贼于巴都山,恢复略阳。
敕将军尚之孝剿建宁贼。之孝奏:据大将军康亲王咨,福建、江西接壤之地尚有逆贼江机、杨一豹扰害建宁、邵武诸处,令臣速进兵剿灭。臣星夜至汀州,整顿甲兵进剿。上谕:尚之孝速先平建宁诸处之贼,仍遵前旨率兵赴江西,与总督、提督等共商剿抚江西余寇。未几,江机、杨一豹等相继投诚。
辛丑,严敕陕西总督、巡抚等转运进蜀大兵粮饷。上谕户部:前者,大兵进剿四川,巳破朝天关,直抵保宁,恢复在迩。因周有德、张德地、席卜臣驻广元不能竭力转运粮饷达之军前,陕西总督、巡抚亦不竭力输运粮饷,致大兵乏食,难于久驻,遂尔却回;贻误军机,关系重大。此数年以来,使逆贼逋诛、封疆未复,兵民苦累,休养无期,皆周有德、张德地、席卜臣、陕西总督、巡抚怠玩迟延之故。每念及之,深可痛恨!今大兵分路进取,已恢复汉中,不日前抵蜀疆,相继剿抚,底定可期;军前粮饷,最为重要。其令陕西督、抚诸臣殚心经理、设策输运,务使士马饱腾,捷音早奏,以副朕定乱安民至意。如督、抚诸臣漫不经心、泄泄从事,致馈饷缺乏,有误军机,俱以军法从事,决不姑恕。尔部速传谕遵行。
甲辰,谕诸将大臣收复四川、防守陕西机宜。上谕议政王等曰:将军王进宝副朕超擢显用之意,亲统官兵冒险前进,首先恢复汉中;提督赵良栋亦副朕优擢之意,亲统官兵恢复徽州,随取略阳。彼等皆报朕之恩,实心效力。今乘此破贼之势,即恢复保宁、平定四川,亦有何难!进取汉中各路总兵官所部官兵,王进宝、赵良栋等作何调遣!前取保宁、平定四川?可详加定议,知会大将军酌量而行。大将军公图海率领大兵之半,屯驻凤翔,防守陕西通省;以护军统领乌丹为将军,率大兵之半为王进宝、赵良栋后殿,务俾粮饷无或断绝,与总督哈占等会议而行。提督孙思克止率其所部兵驻防原守汛地,湖广提督徐治都速统舟师,乘兹胜势,沿江直取重庆。将军噶尔汉、总督杨茂勋、提督佟国瑶等已进兴安,迄今尚未奏捷,怯懦已甚!俟恢复兴安之日,噶尔汉等俱撤还原守地方;前所有功绩,尽行削去。该部严察议处。噶尔汉、佟国瑶令驻防郧阳诸处,杨茂勋率所部官兵速自郧阳启行,由荆门、当阳迅至彝陵与徐治都直从江上流而进,奋力平定四川,以赎其罪。及大将军公图海等恢复与安,兵部遵旨议将军噶尔汉等罪以闻。上谕:噶尔汉即宜严加处分,第见守地方,暂停议罪;俟事平,严加处分。佟国瑶免削前守郧阳功,留其所加太子少保。杨茂勋到后,佟国瑶所建功绩俱行削去,亦削杨茂勋所加一级。
诏给都统马九玉官兵俸饷如满洲官兵例。将军巡抚傅宏烈奏:靖南王藩下都统马九玉兵随征远涉,支行饷九钱,未足给用。上谕:马九玉率兵自福建赴广东、广西,今又同大兵进平云、贵,令如满洲官兵例支给俸饷。
乙巳,敕陕西诸将大臣收集粮饷。上谕户、兵二部:前据大将军等疏称王屏藩诸贼于汉中、兴安诸处拥众数万,坚守抗拒。以此推之,必广储粮饷为数年之备。今我大兵骤入,恢复之地,贼所聚粮,必已多得。当此逆贼军败怀疑、人心涣散之会,削平地方,似尚不难。惟蜀路运粮,最为重要。宜于所复城池村落,遍访贼积米榖,悉行察收,俾进蜀官兵不误支给;则于国家大事,裨益非细。诸将军、大臣等俱宜殚心储备,所获汉中诸处钱粮米榖节省支用,副朕灭寇安民至意。此后所至之地,惟宜以此为急务;尔部即遵谕速行。
臣谨按:是时大兵分道进蜀,需饷殷繁;山路险隘,转输非易。皇上以军糈所关至巨,度蜀寇拥众屯踞,必蓄数年之食;与其千里挽运,不若藉其所有以裕军储。乃谕陕西将军、大臣于入蜀之后,察访贼所积粮,遍行簿录,撙节支用。因而我兵进剿,士马饱腾,不虞匮乏;而秦、蜀之民,亦免供亿输挽之累。兵法所云因粮而敌者,正谓此也。
己酉,诏总督蔡毓荣修治船舰。毓荣奏:辰、沅水路直达武陵,贼踞上游,于白溶诸处泊船最多。贼既依陆路之险,又从水路窥伺,若我师悉由陆路进攻,恐贼顺流以袭我师之后。上谕:贼据水路,我师船舰不可不备。该督其动支正项钱粮造八浆小船二百,配拨官兵、水手、舵工训练熟习,以济剿御。
壬子,遣郎中苏赫臣往趣总督杨茂勋进兵。上谕议政王等曰:今将军王进宝等率领官兵直入,恢复汉中诸处,逆贼王屏藩等分道败遁。当此蜀贼震动之际,速由重庆、夔州进兵,则恢复蜀省不难。今湖广船舰已成,前虽有旨令提督徐治都等率舟师溯江而上直取重庆,又令总督杨茂勋速徃会徐治都协力进剿,恐复观望迟延,亦未可知。宜简部院堂司官徃趣进兵,其情形并令不时具报。议政王等会议,以上谕最当,请简大臣官员遣徃。上命郎中苏赫臣赴杨茂勋军前,趣兵速赴彝陵,克期前进;并令与茂勋同行,不时侦探军情以闻。
甲寅,趣将军乌丹等速统大兵随提督赵良栋后,进定四川。时良栋奏:臣攻取略阳,随发兵三路追剿,数次击败贼众,共斩六千余人,恢复阳平关。上谕议政王等:阳平关逼近宁羌,系入蜀之路,沔县亦与汉中相近。今提督赵良栋恢复徽州、直取略阳阳平关,其意或欲进定四川。倘不及与将军王进宝等共议乘机径徃定蜀,则满洲大兵不可不为后继。兹事最关重大,其檄趣将军乌丹偕总督哈占速统大兵为进定四川兵马后应,运致粮饷相继不绝,毋使军机有误。
乙卯,诏安亲王岳乐率大兵还京师,以固山贝子彰泰代为定远平寇大将军。岳乐奏:臣等钦遵谕旨公同酌议,每佐领留兵十二人防守武冈州诸处;其每佐领八人、前锋二百人、护军每佐领三人、饶骑并汉军每佐领五人,俱行遣还。此遣还之兵,令固山贝子彰泰、内大臣阿密达、护军统领桑额、署护军统领伯郎素、辅国将军宗室瓦山、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伊巴汉、署副都统穆森雅哈喇率徃。其留守之兵,议令实授都统品级穆占、护军统领拉赛、署前锋统领萨克察巴图鲁、学士萨海、都统夸札、汉军都统释伽保、前锋统领沙纳哈、副都统托岱、花塞龚图、汉军副都统祖泽纯、宜思孝、署副都统公沃赫达、汉泰沙礼等统领。议政王等议奏:顷者,大将军贝勒察尼每佐领发回兵八人,奉旨每佐领撤还六人。今安亲王军前所有满兵亦宜每佐领撤还六人,大臣官员留者与发回者俱如王奏。上谕:安亲王自统兵以来,各处立功甚多,随徃官兵亦多效力。如王所题,令其亲率每佐领兵八人还京。固山贝子彰泰授为定远平寇大将军,以王敕印留与彰泰;令彰泰、穆占同心协意,商碓而行。但见在与贼对垒,所撤之兵数虽不多,而湖南初经底定,投诚之兵甚众,乘此撤兵之时,恐奸宄窃发,亦未可定。彰泰等宜熟计防守;其间有可行之机,务乘时进取,毋失事会。已而岳乐又奏:岳州今系内地,岳州兵每佐领二人,似宜撤还京师。上曰:岳州今不必守,大将军顺承郡王于在岳州、荆州诸处兵内拨征行在先进剿劳苦者每佐领二人,与安亲王率还大兵一同启行。又汉中诸处已经恢复,顺承郡王所统兵内若有应发回者,速行奏闻。
丁巳,诏提督许贞统辖江西全省军务。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奏:提督赵国祚等老病,不能效力。上谕:赵国祚等固属年老身病、不能效力,准以原品解任。江西既有提督许贞,其赵国祚提督员缺,停其补授。全省地方,俱令许贞统辖;速移文赵国祚等,与发回大兵一同来京。
猜你喜欢 卷十五 晋语九·左丘明 卷十五·黄以周 卷之八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六百十三·佚名 一百零五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病故摺·佚名 第二十七卷明天顺·缪荃孙 评鉴阐要卷五·乾隆 第十七章 剿白狼·冯玉祥 谢端传·宋濂 卷九十九·杨士奇 卷之九十八 馬瑞肅公三記下 興復哈密國王記(明)馬文升 撰·邓士龙 卷二百八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朱成章·周诒春 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