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章·管子之初政

凡大人物之任事也,必先定其目的。三日于菟,其气食牛;江河发源,势已吞海。欲以小成小就而自安,未有不终于失败者也。管子者,以帝国主义为政略者也。虽然,当其初返国也,齐之危乱,岌岌不可终日。既若彼,使魄力稍弱者,以为当此危局,苟还定而安集之,固非易矣!而逞暇更有所冀?譬诸今日之中国,虽好为大言者,未有敢邃侈然以帝国主义为救时之不二法门也。而管子乃异是。

(《大匡篇》)管仲至,公问日:“社稷可定乎?”管仲对曰:“君霸王,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公日:“吾不敢至于此。其大也,定社稷而已。”管仲又请。君日:“不能。”管仲辞于君日:“君免臣于死,臣之幸也。然臣之不死纠,为欲定社稷也。社稷不定,臣禄齐国之政而不死纠也,臣不敢。”乃走出,至门。公召管仲,管仲反。公汗出日:“勿已,其勉霸乎!”管仲再拜,稽首而起,日:“今日君成霸,臣贪承命。”趋立于相位。

昔克林威尔当长期国会纷扰极点之后,独能征爱尔兰,实行重商主义,辉英国国威于海外;昔拿破仑当大革命后,全国为恐怖时代,独能提兵四出,蹂躏全欧,几使法国为世界共主。盖大豪杰之治国家,未有不取积极政策而取消极政策者也。若管子者,诚大国民之模范哉!

虽然户管子非卤莽以图功也。其目的在极大极远,而其手段在极小极近。桓公欲修兵革,管子不可,曰:“与其厚于兵,不如厚于人。齐国之社稷未定,公未始于人而始于兵,外不亲于诸侯,内不亲于其民。”(《大匡篇》)桓公颔之,而未能行也。齐政弥乱,死亡相杀者踵相接;伐鲁伐宋,衄师而归。鲍叔忧之甚,日夜督责管仲。管仲曾不以为意。

(《大匡篇》)鲍叔谓管仲日:“异日公许子霸,今国弥乱,子将何如?”管仲曰:“吾君惕,其智多诲,姑少胥其自及也。”鲍叔曰:“比其自及也,国无阙亡乎?”管仲日:“未也。国中之政,夷吾尚微为,焉乱乎?尚可以待。外诸侯之佐,既无有吾二人者,未有敢犯我者。”

 盖管子深知桓公之为人,以纵为擒,然后可得用也。如是者数年。

管子日:“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版法篇》)此言可谓知治本矣!盖国民根性久习于腐败者,欲突然革之,匪特功不易就,而流弊且往往无穷,变法之所以贵有次第也!管子之迟迟其布政者,谅不徒为桓公也,而亦为齐国之民。《戒篇》云(《管子》篇名,次在第二十六):“早年教人,四年选贤以为长,五年始兴车践乘:”大政治家将有事于国,必先从事于国民教育,造成一国之舆论,使民服其教而安其政。然后举而措之,孔子所以贵信而后劳其民也。管子其知此矣!

桓公既相管仲,自举其短,日好田好酒好色。管仲曰:“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人君惟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见《小匡》篇)以此论主术,洵可谓片言居要。盖处高明之地者,惟优柔寡断与暗昧无识最为害事,不徒为人君者为然矣。桓公之人格,与此相反,此其所以能用管子欤。

(《小匡篇》)相三月,请论百官。公日:“诺。”管仲日:“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青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为也。君若用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

观此则知管子初政,首在用人各当其材,挈裘振领之效,既可睹矣。管子则不名一长而能尽众长,其居之不疑也若此。西人言政治家莫贵乎有自信力,管子其自信力极强者哉。

猜你喜欢
  列传六·薛居正
  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九·赵尔巽
  卷九·佚名
  第五十九回 阻内禅左相得罪 入大都逆臣伏诛·蔡东藩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佚名
  卷之八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第七四认充结状光绪十二年八月一一二一二-三·佚名
  通鉴答问卷一·王应麟
  陆睿传·李延寿
  周太祖文帝纪·李延寿
  张行简传·脱脱
  李贞佐传·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卷三十九·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回 杀张虎怒把芙蓉剑·佚名

    诗曰:夜赴龙潭祷神明偶遇贼寇害兰英回家问及真来历始知萍踪系亲情俚言敍过,书归前部:却说兰英说他父“假意请孙公子攻书,乘醉着人杀害丫环,诬害公子,将他送至衙门之中。”讲到这里,玉梅一声问道:“将孙公子送至衙门,那老爷怎幺

  • 卷四百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 章懋 送白沙陈先生公甫 洙泗迥且深伊洛浩不息建溪一以逝末流日湮塞浙江泛功利西江浸虚寂寥寥宇宙间何人践斯域陵夷二百年儒术转乖僻争先取青紫明经

  • 唐音卷七·杨士弘

    元 杨士宏 撰张 震 注唐诗正音六七言絶句贺季真【季真名知章唐开元中选礼部侍郎集贤学士天寳中乞归田里为道士诏许之供帐东门御制诗送之仍以其宅为千秋鸿禧观以居而赐镜湖剡川一曲云】采莲曲【题意见前注】稽山罢

  • 三八 护理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呈续收书目清单及宋荦之孙呈缴家藏抄本旧书折·佚名

    三八 护理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呈续收书目清单及宋荦之孙呈缴家藏抄本旧书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护理浙江巡抚 布政使臣王亶望跪奏,为续收遗书,恭折奏闻事。钦蒙谕旨,采访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经前抚臣熊学鹏将

  • 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物异考恒风宋理宗宝庆二年七月戊辰大风 嘉熙二年风雹七月壬午烈风大作 三年风雹 淳佑十一年秦州风宝佑三年六月辛未大风 景定四年十

  • 卷九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七王礼考乘舆车旗卤簿元元史舆服志曰国初车舆亦从旧俗世祖混一天下近取远法至英宗亲祀太庙复置卤簿今考之当时天子之五辂与腰舆象轿以及仪卫队

  • 第四章 汉初事迹·吕思勉

    第一节 高祖初政汉五年,既灭项籍。二月,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王芮诏曰: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故是时称故。赵王张敖、耳子,见下。燕王臧荼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自义帝亡

  • 计大雄·周诒春

    计大雄 字心然。年二十六岁。生于江苏南汇。本籍住址。江苏南汇西门内。已婚。初学于南汇县小学校。松江府中学校。及上海南洋公学。任鲁家汇高等小学校教员。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土木工程。民国

  • 卷之九·佚名

    刘子卷之九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贵速第四十三成务虽均,机速为上;庾谋成同,迟缓为下。何者?才能成功以速为贵,智能央谋以疾为奇也。善济事者若救火拯溺,明其谋者犹骥捷矢疾。今焚燃嫖室,则飞驰灌火;湍波漂人,必奔游拯之。游是水

  • 卷一四四·邱濬

    ▲内外之限(下) 《论语》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无也)管仲,吾其被发左衽(衣衿)矣。朱熹曰:“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臣按:孔子于他章尝小管仲之器,而于此则大其功,盖

  • 皇言定声录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七调二变声第三【七调者合二变以押五声四清而为调者也故七调第三】夫既有五声又有四清合之为九声则曲调已尽于是器调亦尽于是矣无如此五声者其上下相接无不宛转谐顺而独于宫商之间隔一戾声征羽之间

  • 问孔篇第二八·王充

    【题解】这是一篇非难孔子的论文,故篇名定为《问孔》。东汉时,儒家思想进一步被神化,孔子被捧为圣人、神人。社会上“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王充虽认为孔子博学多识,道德高尚,却又认为“贤圣之

  • 断食肉品第八·佚名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於法味。於一切众生起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答慈航问(九则)·太虚

    问一:一、众生,二、业,三、识──阿赖耶,此三者何者在先?佛法云:识因业而有;众生先有,其理不成!若业先有,业是谁造?佛法则谓业因众生造,是业先有,理亦不成!若谓识先有,识从何来?是识先有,理亦不成!同时而有,理亦不通!答一:众生、业、识,非三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八·圆晖

      从此第二。别明业障。就中分六。一明业障体。二明破僧。三明成逆缘。四明加行定。五明罪重大果。六明无间同类 此下第一出业障体者。论云。于前所辨三重障中。说五无间。为业障体。五无间业。其体是何。颂曰。 

  • 神曲·但丁

    《神曲》是中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但丁的代表作。1555年威尼斯版本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合起始于悲哀的地狱结局于光明天堂之意。长诗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前两部1313年前后完成,后一部为作者

  • 兵法心要·刘基

    简称《兵法心要》。内集二卷,外集三卷。明刘基(1311—1375)撰。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著名军事家。洪武间成书,七万余字。内集卷上含论将篇、将器、将材、将弊、将志、将善欲、立将篇、出师、将法、兵权、戒备、重刑、审因

  • 难经正义·叶霖

    医经类著作。清叶霖撰。六卷。霖字子雨,江苏扬州人。著名医家。撰有《脉说》、《伏气解》、《痧疹辑要》等。并参订《脉诀乳海》、《伤暑全书》。叶氏认为《难经》“理趣深远,非浅学得窥堂奥”,遂“谨考经文,寻其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