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九

刘子卷之九

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

贵速第四十三

成务虽均,机速为上;庾谋成同,迟缓为下。何者?才能成功以速为贵,智能央谋以疾为奇也。善济事者若救火拯溺,明其谋者犹骥捷矢疾。今焚燃嫖室,则飞驰灌火;湍波漂人,必奔游拯之。

游是水名也。

若穿井而救火,则嫖扬楝焚矣;方凿舟而拯溺,则葬江鱼之腹中矣。骥所以见珍者,以其曰行千里也,满旬而取,至则与驽马均矣。箭所以为贵者,以其弦直而至也,穷曰而取,至者则与不至者同矣。智所以为妙者,以其应时而知,若事过而後知,则与无知者齐矣。昔昊起相楚,贵族攻之,

吴起相楚,用法严厚,尽削楚公子贵族官爵,贵族以此恶之。楚王卒,太子未至,贵族欲杀吴起,吴起走入王官,伏王屍後,贵族射之不中。吴起闻太子至,拔箭以插王屍,方始开门见太子,曰:贵族射王屍。太子闻之,尽诛贵族。此是报怜,吴起之功速也。

起欲讨俨,而插矢王屍。阳虎在围,鲁人出之,

阳虎是季氏家臣,桓子是季氏之孙。虎囚桓子,鲁人以其族乱诛之,桓子得出,使囚阳虎。鲁人在门守虎,虎语鲁人曰:汝但放我,我自福汝。於是放虎。虎得出,自曳戈伤所围放之人。桓子责问阳虎所在,其人又曰:阳虎出,以戈伤臣,臣捉不获,是迟也。

虎欲报德而伤之以戈,谋不斯须一嫌得报,其智可谓应时而知矣。张禄之入秦,

张禄,即范睢也。睢在魏被谗,鞭之三百致死,送於厕中,後乃活,而伟须贾也。

魏冉悔不先索而後行,故势移而身逐。晁错之穴懦垣,申屠悔不先斩而後奏,

是汉王内使府从南出,向省不便。而内使府在燸垣之内,晁错遂穿濡垣,墙在束门出向省。申屠嘉是丞相,因奏晁错欲杀之,错乃知过,先自入奏见王,讫王并知错穿燸垣束出向省不以为过。申屠嘉後始奏错穿垣合死。王曰:此乃燸垣墙,非过也,晁错不致於事。申屠懊恨,遂乃自愤而死也。

故发愤而致死。智不早决,败而方悔,其智可谓与无智者同矣。故有智而不能施,非智也;能施而不能应速者,亦非智也。暗曰:力贵疾,智贵卒。此之谓也。

观量第四十四

夫曲思於细者必忘其大,锐精於近者必略於远,由心不并驻,则事不兼通,小有所系,大必所忘也。故仰而贯针,望不见天;俯而拾蝨,视不见地。天地至大而不见者,眸掩於针蝨故也。是以智者知小道之妨大务,小察之伤大明,捐弃细识,舒散情性。以斯观之,人有小察细计者,知其必无遐志,广度亦可知矣。奚以明之。夫睹焦尧之节知非防风之经,

焦尧,国客,其国人长三尺也。防风,国名,其国内人长四丈也。

视象之牙知其大於豕也,见狸之尾知其小於豹也。故睹一可以知百,观此可以明彼。是以蹄洼之内不生蛟龙,培坟之上不植松梧,非水土之性有所不生,乃其营宇隘也。数粒而炊,

庚桑子也。

秤薪而爨,

杨朱为性褊而有细碎。

非苟为艰难,由性褊悟而细碎也。项羽不学一艺,

楚王少时父遣学书,书未成,乃言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归学剑,击剑只有一夫之力,乃学万人之敌,後与汉争天下。故言不学书而学剑者也。

韩信不营一餐,非其心不爱艺、口不嗜味,由其性大不缀细业也。晋文种米,

晋文学外国种米。种虽不生,言其志大也。

曾子植羊,

鲁国曾参学外国人到羊皮,用土种之。虽不生,其志大也。

非性间意不辨方隅,以其运大不习小务也。智伯庖人亡炙一筐七叶切

又云是晋王相也。身为庖厨,为王炙肉,亡失一筐,而王则知是其志小,不务其大,後被赵王诛而不能知也。

而即知之,韩魏将反而不能知;那邓子阳园亡一桃

邓邺王园中失一颗桃,王即知之,及至被臣谋杀而不能知,言志在於小而不能谋大也。

而即觉之,其自亡也而不能知,斯皆锐情於小而忘大者也。夫钩者虽有簪竿纤纶,芒钩芳饵,增以詹何之妙,不能与历罟争多;

詹何是古时善钓之人,以茧丝为纶,屈针为钧,串米为饵,垂之於万仞之潭,乃获盈车之鱼,而纶不绝,而钧不曲,而竿不屈者也。

弋者挟繁弱之弓,贯会稽之箭,加以蒲苴之巧,

楚国善射弋之人也。

不能与厨罗竞获。何者?术小故也。江湖之流烂赀漂屍,纵横接连,而人饮之者,量大故也;盆盂之水,鼠尾一曳,必呕吐而弃之者,量小故也。视棘之生数寸而抽枝,豫章之植百尺而蒋柯。其何故耶岂非质小者而枝条蔑之,

蔇,多条也。

而体大者节目疏乎。是以达者之怀则况潜而无涯,褊人之情必刻窍而烦细。自上观之,趁舍之迹,宽隘之量,断可识矣。

随时第四十五

时有淳浇,俗有华戎,不可以一道治,不得以一体齐也。故无为以化三皇之时,法术以御七雄之世,德义以柔中国之心,政刑以威四夷之性。故易贵随时,礼尚从俗,适时而行也。霜风惨烈,周弃不执禾,炎气赫曦,曹明不制裘,知时不可也。货章甫者不造闽越,

南海有二国,名闽、越也。

街赤为者

乌,履也,草履也。

不入胱狭,

是撩之名,头不加巾,足不蹑履也。

知俗不宜也。故救饥者以圆寸之珠,不如与之橡菽;

橡,木子也。菽,大豆也。

贻溺者以方尺之玉,不如与之短梗。

短梗是短绳也。

非橡梗之贵而珠玉之贱,然而美不要者各在其所急也。方於饥溺之时,珠玉宁能救生死哉。是以中流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然也。昔秦攻梁,梁惠王谓孟轲曰:先生不远千里辱幸弊邑。今秦攻梁,先生何以御乎。孟轲对曰:昔太王居邓,狄人攻之,事以玉帛,不可。太王不欲伤其民,乃去合之岐。今王奚不去梁乎。惠王不悦。大梁所宝者国也,今使去梁非其能去也,非毕代之所宜行者。故其言虽仁义,非惠王所须也,亦何异救饥而与之珠,拯溺而投之玉乎。秦孝公问商鞅治秦之术,鞅对以变法峻刑,行之三年,人富兵强,国以大治,威服诸侯。以孟轲之仁义论太王之去邓而不合於世用,以商君之浅薄行刻削之苛法而反以成治,非仁义之不可行而刻削之为美,由于淳浇异迹,则政教宜殊,当合纵之代而仁义未可全行也。故明镜所以照形而盲者以之盖卮,玉羿所以饬首而秃妪以之挂代,非镜姅之不美,无用於彼也。庖丁解牛,适俗所倾;

庖丁,晋文时庖厨人。

朱汗屠龙,无所用功,

朱汗用千金於泰龙氏学屠龙,虽用千金学得,於俗无所用也。

苟乖世务,虽有妙术,归於无用。故老耻至西戎而效狭言,夏禹入躲国听然而解裳,非欲忘礼,随俗宜也。墨子俭啬而非乐者,

乐是无益,若男为之废农耕,若妇为之废机识,故言非乐也。

往见荆王,衣锦吹笙,

随俗所宜。

非苟违性,随时好也。鲁哀公好儒服而削,

哀公好儒行,被晋所灭也。

代君修墨而残,

墨者,儒也。代国君好行仁义,以国为让。让者受之,遂放代君於人问,乃至於老死也。

徐偃公行仁而亡,

偃公好行仁义,被楚王所灭也。

燕呛为义而灭。

燕呛好行仁义,被妻弟赵襄子於会稽所灭之。

夫削残亡灭,暴乱之所招也,而此以行仁义儒墨而遇之,非仁义儒墨之不行,行非於时之所致也。

风俗第四十六

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以成性,谓之俗焉。风有薄厚,俗有淳浇。明王之化,当移风使之雅,易俗使之正。是以上之化下,亦为之风焉;民习而行,亦为之俗焉。楚越之风好勇,其俗赴死而不顾;郑卫之风好侄,其俗轻荡而忘归。晋有唐虞之遗风,其俗节财而俭啬;齐有景公之余化,其俗奢侈以夸竞。陈太姬无子好巫祝,

太姬是周穆王长女,名胡姬,为陈侯夫人,为无子,好事鬼神析福,欲求有子。国人见之,敬事鬼神也。

其俗事鬼神祈福;燕丹结客纳勇士於後宫,

燕丹太子欲使荆轲入秦杀秦王,与荆轲结为宾客,礼纳於後官,使妃妾待之。後燕国习之,若有宾客者皆遣妻妾待之为重礼,却非礼也。

其俗待妻妾於宾客。斯皆上之风化,人习为俗也。越之束有斡沐之国,其人父死,即负其母而弃之,云是鬼,妻不可与同居,其长子生则解肉而食,其母谓之宜弟。楚之南有啖人之国,其亲戚死,拆其肉而埋其骨,谓之为孝。秦之西有义渠之国,其人死,则聚柴而焚之,烟上燻天,谓之昇霞。胡之北有射姑之国,其人亲戚死,则弃屍於江中,谓之水仙。斯皆四夷之异俗也。先王伤风俗之不善,故立礼教以隔其弊,制礼乐以和其性,风移俗易而天下正矣。

利害第四十七

利害者得失之本也,得失者成败之源也。故就利而避害,爱得而僧失,物之但情也。人皆知就利而避害,莫知绿害而见利,皆识爱得而憎失,莫识失由以至得。有知利之为害,害之为利,得之成失,失之成得,则可与谈利害而语得失矣。夫内热者之饮毒药非不害也,疽座用砭石非不痛也,然而为之者以小痛来而大痛灭,小害至巨害除也。饥而倍食,渴而大饮,热而投水,寒而投火,虽暂怡性,必为後患。莒蒲去蚤虱而来岫蜓,

莒蒲是香草,岫蜓是百足之虫。

矾石止齿龋之痛而朽牙根,躁痛虽弥必生後害。此取小利而忘大利,惟去轻害而负重害也。瘢疾填胸而不敢铍,姜尾螫驸而不敢斫,非好疾而爱毒,以铍斫之患疾其螫也。酴酒盈卮,渴者弗饮,非不渴也,饮之立死。销金在鑪,盗者不掬,非不欲也,掬而灼烂。唬虎在前,

三目虎,亦母虎。

地有隋珠,虽贪如盗跳,

跖是柳下惠弟。

则手不暇拾。悬壳向心,路有西施,虽娌如景阳,

是楚国大侄人,仕至大夫也。

则目不暇视,非不爱宝而悦色,而不顾者利缓而害急也。昔齐有货美锦於市,盗於众中而窃之,吏执而问曰:汝何盗锦於众中。对曰:吾但见锦,不见有人,故取之耳。若斯人者,眩於利而忘於害。黄口以贪饵而忘害,故擒於罗者。

雀儿初生,皆口黄。孔子见罗人问之,即见黄口小雀,不获大雀,何也。答日:小雀责饵易获,大雀奸猾不责食饵,故难获也。

异鹊以见利而忘身,且休於庄周。

庄周雕陵之园有鹊尾,长七尺,且有怪。周持弹入园,欲弹此鹊,心且休惕而惊,曰:此是王栗园。今向内弹鹊,王忽知之,言我偷王栗。於是挟弹而退也。

是以智者见利而思难,闻者见利而忘患。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以是观之,利害之道,去就之理,亦以明矣。

祸福第四十八

祸福同根,妖祥共域,祸之所倚,反以为福;福之所伏,还以成祸。妖之所见,或能为吉;祥之所降,亦回成凶。有知祸之为福,福之为祸,妖之为吉,祥之为凶,则可与言物类矣。昊兵大胜以为福也,而有姑苏之困;

吴王阖闲与越王勾践战於会稽山下,阖闲大胜,兵士还国,遂起姑苏之台,七年而台不成。後被勾践见百姓困苦於五湖,兴兵来灭吴,吴兵败绩。初起台为福,而後变为大祸也。

越栖会稽以为祸也,而有五湖之霸;

越王在五湖起兵伐吴军,大败也。

戎王强盛以为福也,而有樽下之执;

戎王倚其强盛灭幽王,後被幽王孙於酒樽下执而杀之。

陈骈出奔以为祸也,终有厚遇之福。

陈公子奔於齐,齐侯见来,加以厚礼待之,又聘与女为妻,是为福也。

祸福回旋,难以类推。昔宋人有白犊之祥而有失明之祸,虽有失明之祸,以至获全之福。

宋国人家有黑牛生白犊,往问孔子。孔子曰:是祥也。後乃杀之,将祭祀,牛主儿失右眼。後更生白犊,又往问孔子。孔子曰:祥也。又杀之,其牛主兄复失左眼。後楚攻宋,宋人尽投作兵,战死并尽,唯有其人父子目盲并得存於命也。

北叟有胡马之利,卒有奔坠之患,虽有奔坠之患,以至保身之福。

塞北人家有一疋牡马。其马奔向胡中,三年引胡地群马而归。其人子好乘马,被胡马扑,脚折。後胡来侵塞北,塞北人尽充兵焉。胡战无一得,反并被胡杀,惟有此人父老子脚折,免胡兵得存。故因祸成福也。

以见不祥而修善,则妖反为祥;见祥而不为善,即祥还成妖矣。昔武丁之时,毫有桑谷共生于朝,

共,聚也。朵、谷并是恶木,木聚生於朝而为妖怪矣。

史占之曰:野草生朝,朝其亡乎。武丁恐惧,侧身修德,桑谷自枯,八弦之内,重译而来,殷道中兴。帝辛之时,有雀生鸢

《诗》 云:鸢飞戾天,鹏乌之属。《主篇》云:鹏鸿是食恶鸟也。

於城之隅,史占之曰:以小生大,国家必王。帝辛骄暴,遂亡殷国。故妖孽者所以警主侯也,怪梦者所以警庶人也。妖孽不胜善政,则凶反成吉;怪梦不胜善言,则福转为祸。人有祸必惧,惧必有敬,敬则有福,福则有喜,喜则有骄,骄则有祸。是以君子祥至不深喜逾,敬慎以俭诚其身,妖见不为戚逾,修德以为务。故招庆於神只,灾消而福降也。

贪爱第四十九

小利,大利之释言,小吝,大祸之津。苟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吝则大祸必至。昔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脸,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後,号牛粪,言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斩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後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楚白公胜其性贪吝,

是楚国白县主,白公,名胜,作逆起兵,来据荆国,杀楚令尹子西。

既杀子西,据有刑国,积敛财宝,填之府库,不以分众。石谏曰:今患至,国将危不固,胜败存亡之机,固以形於胸中矣。不能散财以求人心,则不如焚之,无令彼众还以害我。又不能从。及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财以与众,出府库之宝以赋人。因而攻之,十有九日,白公身灭。财非己有而欲有之,以此小吝而大祸生焉。寒土有兽,其名曰胞,

此五旬山中有兽,羊身人面,目在腋下,生角当心,声如婴儿,大责婪世,人谓之饕餮。兽好磨其角,令利其用,而反愤其心,气内结而死也。

生角当心,俯而磨之,愤心而死。炎州有乌,其名曰枭,

吐枭是阴乌,在穴中而居养子,子长先食其母而始飞。今之鹌鹊也。《诗》 云:鹌鹊鹌鹊,往歌来哭。云先吉後凶。此吐臬乌是也。

妪伏其子,百日而长,羽翼既成,食母而飞。蜀侯之迎秦牛,牛逾近而身转危,何异抱磨其角,角愈利而身速亡乎。白公之据财,财愈积而身愈灭,何异枭之养子,子愈长而身就害也。是以达人睹祸福之机,鉴成败之原,不以苟得自伤,不以过吝自害。《 老子》曰:多藏必厚亡。《 礼》 云:积而能散。皆明止足之分,桔贪吝之萌也。

类感第五十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声以同应,气以异乖。其类苟聚,虽远不离;其群苟分,虽近未合。故铜山崩蜀,锺呜于亚曰;

晋时,蜀地铜山崩,天下铜器锺磬尽呜应之也。

淄渑共川,色味异质,感动必类,自然之数也。

晋时张华别味,晋王取淄渑二水合以为羹将与张华,华吃即云:此羹有淄渑二水味也。

是以飞行者阳之群也,垫伏者阴之类也。故日夏至而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冬至日麋角解也。

月亏而蚌蛤消,

蚌蛤月晦即生,珠月朔变成蛤,古之常也。《 山海经》 :日月亏而蚌蛤消。消言生。

麒鳞国而日蚀,鲸鱼死而彗星出;束风至而酒盈缢,蚕含丝而商丝绝,新谷登而旧谷缺;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

昔伯益造井,穿井时感得龙雨上九天,玄云降威弥天下也。

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阳燧在掌而太阳火,

太阳是日,阳燧火镜也。火镜映日,火即坠落应之也。

方珠运握而少阴水,

少阴是月,方珠水清,珠将作水镜映,月即水出应也。

类感之也。箕丽于月而飘风起,毕动于天而骤雨散。天将风也,纤尘不动而坞日呜;

鸿日,乌也,状似鸡,好食蛇也。

其旦雨也,寸云未布而蚁蚓移矣。巢居知风,穴处识雨,风雨方至,而乌虫应之。太白晖芒,鸡必夜呜。火精光盛,马必晨惊。鸡为兑金,

兑为金,主鸡也。

金为兵精,马者离畜,

离为火,主马也。

火为武神,干戈日一兴。

逆勃之象也,倒悬人首於戈上,为之孚首者也。

介驷将动,

介甲而禽兽应之。

鳌呜于野,鳌应于渊,腾蛇雄呜于上风,雌呜于下风,而化成形,以斯至精相应,不待召而自感者,类之所应也,若呼之与响,形之与影。故抱薪救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弹角则目摇,鼓舟而波涌,物以类相感,神以气相化也,岂以人情者哉。

刘子卷之九竟

猜你喜欢
  班禄 第十五·王符
  第一章 分地为百度·梁启超
  卷六述师述友·汪辉祖
  卷四十七·陈祥道
  卷八·江永
  卷二十九·黄伦
  卷二十五·孔颖达
  卷首·吕祖谦
  序·佚名
  卷五百八十八·佚名
  卷三十二·佚名
  大雲初分大舍健度第二十四·佚名
  赞叹品第二十三·佚名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叔同
  佛教日报发刊题辞·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四·叶隆礼

      王沂公行程錄   初,奉使者止達幽州,後至中京,又至上京,或西涼淀、北安州、炭山、長泊。   自雄州白溝驛度河,四十里至新城縣,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一]。北度涿水、范水、劉李河,六十里至良鄉縣。度盧溝河[

  • 卷十(上)·常璩

      先贤士女总赞上   含和诞气,人伦资生,必有贤彦,为人经纪,宣德达教,博化笃俗。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品物焕炳,彝伦攸叙也。益、梁爰在前代,则夏勋配天,而彭祖体地。及至周世,韩服将命,蔓子忠坚。然显者犹鲜,岂国史简

  • 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复灭南夷 进神马兼迎宝鼎·蔡东藩

      却说匈奴西偏,有一乌孙国,向为匈奴役属。当时乌孙国王,叫作昆莫。昆莫父难兜靡,为月氐所杀,昆莫尚幼,由遗臣布就翖侯窃负而逃,途次往寻食物,把昆莫藏匿草间,狼为之乳,乌为之哺,布就知非凡人,乃抱奔匈奴。到了昆莫长成,匈奴已

  •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四·陈邦瞻

    高宗嗣统钦宗靖康元年冬十月戊辰诏冯澥副康王使金斡里雅布军先是王云至真定斡里雅布军遣从吏先还言金人须康王至军乃议和防金使王汭等亦来帝乃命澥副康王往防云还复诏云以资政殿学士副王王由滑濬至磁州守臣宗泽迎谒曰

  • 第三八八认充保结同治九年九月一二二一一--三·佚名

    绅衿、乡耆等保结族长陈宗器具认充保结状,竹南二保后陇街,生员陈绍熙、乡耆陈仕乖、职员陈清凉、童生陈大宾、铺户成金号等,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本族内陈宗器一名,为人秉正,身家清白,堪以认充族长,约束族

  • 第六十一卷 忠节 五·缪荃孙

    松 江 府 宋鲍 廉鲍廉,其先浙人。成淳中,知临江军。德祜元年二月,元兵渡江,廉率所部迎敌于天长、六合间,大小百余战。既而,元兵合围,退入临江。城陷,向阙泣拜,遂殉节。子穆,景定间中宏词科。宋亡,隐居不仕。(松江府志)

  • 一一五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送交续得书籍并缮书目呈览折·佚名

    一一五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送交续得书籍并缮书目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奴才李质颖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奴才前奉谕旨,访觅遗书,当卽钦遵圣训,于商人马裕家藏书内选取七百七十六种,并另觅书七百九十种,节次敬谨

  • 卷四·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周本纪第四 周后稷名弃【正义因太王所居

  • 贞观·周绍良

    №贞观001【盖】失。【志文】夫人姓张,字娥子,洛州河南县人也。假黄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仲雍之孙,本郡中正定国之女。夫人挺生望族,类皎月之亮高天;诞出游神,若青松之郁崇岭。年十四,婚媾王氏。未寻曹氏之诫,善合

  • 卷一百九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九十九 朱批吴关杰奏摺 雍正二年八月初四日山东兖州府知府【臣】吴关杰谨 奏窃【臣】蒙 皇上特达之知简任兖州府知府无时不以民生为念自上年到任後见荒旱情形目覩心伤百计抚慰遽难安集幸

  • 郭泰祺·周诒春

    郭泰祺 字复初。年二十八岁。生于湖北武穴。本籍通信处。湖北武穴陆万和转。已婚。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某预备学校。光緖三十三年。入威立士登学校。光緖三十四年。入本薛文尼大学。习政治学。宣统三年。得学

  • 二十六年·佚名

    (癸巳)二十六年大明萬曆二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辰,提督李如松領三協將楊元、張世爵、李如柏等,屯于順安。先遣副摠兵査大受,約倭酋,會斧山院,投書云沈遊擊將至。平行長使裨將平後寬,領家丁數十人迎之。玄蘇獻詩納款。大受

  • 希望老诗人的泰戈尔变为佛化的新青年·太虚

    我国男女老幼的人,尤其是青年的人,震于泰戈尔世界诗哲的大名,抬著头盼望泰戈尔来游者已久;今泰戈尔一来我国,所经过的地方,莫不大受群众的欢迎,请为讲演,而泰氏却处处表示其祗一诗人,不是一演讲的学者。遂凭其当下的情感,运其和

  •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印光

    密宗道理,不可思议。而今之传密宗,学密宗者,各以神通为事,未免失其本旨。传者尚无真神通,学者谁得真神通?诺那来上海太平寺,言及密宗亦以往生西方为事。而阿弥陀长寿陀罗尼持之,开囱门[1],即能随意长寿,或即往生,此语何可一概?勿

  • 骆丞集·骆宾王

    4卷,唐骆宾王撰。《唐书·文苑传》称,中宗时诏求其文,命郝云卿编次之。其集新、旧《唐书》皆作10卷,今皆散失。此本为后人裒辑,其注则明给事中颜文选所作,援引疏舛,殆无可取,以《文选》之外别无注本,而其中亦尚有一二

  • 文心雕龙集校·刘勰

    《文心雕龙集校》是2015年3月梁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勰。本书主要内容为《文心雕龙》传世三大孤本唐敦煌写本残卷、宋刊《太平御览》征引文本、元至正刊本的原貌影印与集校,卷首著名“龙学”家王元化、王更

  • 长杨赋·扬雄

    汉赋。西汉杨雄作。始见于《汉书·扬雄传》;又见于《文选》。这是一篇田猎赋,借汉成帝猎于长杨之事,宣扬汉帝国声威并表示讽谏之意。赋前有序,交待作此赋的背景和用意:汉成帝于校猎甘泉的次年(元延元年·前12),又田猎

  •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佚名

    唐中印土沙门输迦波罗译,佛从诸波罗密平等三摩地起说咒,并坛法,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