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仪

凡王国宫城外,立宗庙、社稷等坛。

宗庙(立于王宫门左,与朝廷太庙位置同)

社稷(立于王宫门右,与朝廷太社位置同)

风、云、雷、雨、山川神坛(立于社稷坛西)

旗纛庙(立于风云雷雨山川坛西,司旗者致祭)

凡祭五祀(用豕一,祝帛、香、烛、酒、果):

司户之神(于宫门左设香案,正月初四日,门官致祭)

司灶之神(于厨舍设香案,四月初一日,典膳官致祭)

中溜之神(于宫前丹墀内近东设香案,六月土旺戊日,承奉司官致祭)

司门之神(于承运门稍东设香案,七月初一日,门官致祭)

司井之神(于井边设香案,十月初一日,典膳官致祭)

凡正旦遣使进贺表笺,王具冕服,文武官具朝服。涤宝用宝讫,置表于龙亭,王率文武官就位。王于殿前台上,文武官于台下,行十二拜礼。王送表出宫城门,止离五丈地;文官送出国门,武官从王还宫。

凡遇天子寿日,王于殿前台上设香案,具冕服,率文武官具朝服,行祝天地礼。若遇正旦,拜天地后,即诣祖庙行礼毕,升正殿,出使官,便服行四拜礼。文武官具服行八拜礼。

凡帝王生日,先于宗庙具礼致祭,然后叙家人礼,百官庆贺。礼毕筵宴。

凡遇诏敕至王国,武官随王侍卫,不出郊外;文官具朝服出郊奉迎,安奉诏敕于龙亭,乘马前导。王具冕服于王城门外五丈馀地,奉迎至王宫,置龙亭于正殿中。王于殿前台上先行五拜礼毕,升殿侍立于龙亭东侧,武官护卫、文官于台下自行十二拜礼,跪听开读。

凡朝臣奉旨至王府,或因使经过见王,并行四拜礼。虽三公、大将军,亦必四拜。王坐受之。若使臣道路本经王国,故意迂回躲避,不行朝王者,斩。

凡王府文武官,并以清晨至王府门候见。其王所居城内布政司、都指挥司,并卫、府、州、县杂职官,皆于朔望日至王府门候见。若有事召见者,不在此限。

凡进贺表笺,皇太子、亲王于天子前自称曰长子某,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长孙某,封某,第几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则自称曰第几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称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侄,则自称曰第几侄某,封某;称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封王者,其分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则自称曰某,封臣某;称天子曰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皇后殿下。若从孙、再从孙、三从孙,自称曰从孙某,封某,再从孙某,封某,三从孙某,封某;称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祖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后殿下。

凡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诸王不拘岁月,自长至幼,以嫡先至;嫡者朝毕,方及庶者,亦分长幼而至,周而复始,毋得失序。

凡诸王居边者,无警则依期来朝;有警则从便,不拘朝期。

凡天子与亲王,虽有长幼之分,在朝廷必讲君臣之礼。盖天子之位,即祖宗之位;宜以祖宗所执大圭,于上镂字,题曰:奉天法祖,世世相传。凡遇亲王来朝,虽长于天子者,天子执相传之圭以受礼,盖见此圭,如见祖考也。

凡诸王来朝,祭祀办与未办,先常服见天子,三叩头不拜。奉先殿见毕,不拘何殿、楼、阁、门下,天子执大圭,王具冕服,叙君臣礼,行五拜三叩头。见毕,诸王系尊长,天子系侄孙,引王至何便殿。王坐东面西,天子衣常服,叙家人礼,行四拜不叩头;王坐受。然虽行家人礼,君臣之分,不可不谨。天子居正中南面坐,以待尊长。次见东宫,行四拜礼。如王系尊长,东宫答拜。

凡亲王系天子伯叔之类,年逾五十则不朝,世子代之;系侄之辈,年逾六十则不朝,世子代之。

凡亲王来朝,若遇大宴会,诸王不入筵宴中。若欲筵宴,于便殿去处,精洁茶饭,叙家人礼以待之。群臣大会宴中,王并不入席。所以慎防也。

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东宫位下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位下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

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位下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

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位下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位下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

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楚王位下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

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位下

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

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位下

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

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位下

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

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位下

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

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位下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

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

肃王位下

赡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

曦晖跻富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位下

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

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位下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

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位下

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

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位下

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

崇理原咨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位下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

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位下

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

亶韶愉颢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位下

佶幼诠勋胤,恬埕效迥瑝。

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位下

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

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唐王位下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

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郢王位下

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

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伊王位下

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

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毖初斯建节,勖好必贞铨。

执准符钧正,询旼汝励虔。

荐谞演还畅,先施遂省稽。

诹欢爰造就,适艺冀埙篪。

慧坚忻愿确,鉴洁绰侁孜。

习献增盈谧,临饶轶绩撝。

靖江王位下

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

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鲁爽 薛安都 邓琬 宗越 吴喜 黄回·李延寿
  卷四百六十一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内篇 六家第一·刘知几
  卷第四十五·胡三省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尚史卷二十五·李锴
  第二七五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四·佚名
  卷五十八·佚名
  评鉴阐要卷十一·乾隆
  张须瞓传·李延寿
  耶律有尚传·宋濂
  曾樱传·张廷玉
  八、嘉庆朝之叛乱(摘录)·汪荣宝
  二·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出 流徙分途·王世贞

    〔副末上〕〔菩萨蛮〕晋诛赵盾情何刻。楚逐伍员须灭迹。寃泪逐江流。闲花满地愁。客散西堂别。燕语空梁月。患难去相投。何人是孔褒。我朱裁随夏老爷到京。指望终身倚靠。不想我老爷为收复河套。因与严家不合。被他

  • 第二折·乔吉

    (张千上,云)自家张千是也。从幼在这里伏待王府尹的。砟天相公在官家饮酒去了,着我在后花园中等候,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慌上,云)小生韩飞卿,因在九龙池上玩赏杨家一捻红,陡遇一小姐,眉眼传情,实有硕盼小生之意,又留下五十文金

  • 卷二百十五·毕沅

      ◎元纪三十三 ∷起屠维大渊献正月,尽上章困敦六月,凡一年有奇。   ○顺帝   至正十九年己亥,一三五九年   春,正月,陈友谅遣其党王奉国,率兵号二十万,寇信州路,江东廉访副使巴延布哈德济自衢引兵援信,遇奉国于城东,力

  • 卷八十九·毕沅

      ◎宋纪八十九 ∷起阏逢涒滩五月,尽柔兆阉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崇宁三年辽乾统四年   五月,丁丑,以收复鄯、廓,遣亲王奏告太庙,侍从官分告社稷、诸陵。   戊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年六月甲申朔兵部侍郎兼权吏部侍郎郑滋言两淮残破之余遗民无几请并州县省官吏以宽民力诏帅司相度以闻 徽州童子林国佐九岁能诵书诏免解赐帛自是遂为故事是月邹庭闻林次勘八月饶州卓兴九年五月饶州

  •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九·徐乾学

    宋纪二十九【起武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六月凡一年有奇】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徳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五年春正月癸酉命晁逈刘综李维孙奭同知贡举帝作诗朂以抡材之意始遣内臣二员承受奏报 乙亥宋白卒赐左仆射

  • 东林本末(下)·吴应箕

    江陵夺情论曰:予追溯东林所自始,而本之于争夺情,以其为气节之倡也。夫江陵之锋,触之立碎,诸君子岂甘以其身为刘安成之续哉!扶国纪而明人伦,虽身死何惜!则吉水即为后日之讲学,当其发愤抗疏之际,虽圣人所谓朝闻夕死者,有以加乎!吴中

  • 卷四十四·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四十四五月庚辰朔上驻跸诺木浑河命大兵牧马于水草善地上谕内大臣曰视诸军马匹惟恐遗失附营放牧是以食不如意宜远择水草佳处放牧虽瘠可无碍也着谕众知之又今日我军所屯与蒙古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高晋

    目录河防【十六】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河防乾隆四十八年九月初九日山东巡抚明兴奏言窃照济宁以南运河两岸堤工先经奏明兴修运河防所属之在城闸以下第一第二分泇河防所属之珠梅闸以下第一第二分峄汛闸内之第二十分已将

  • 卷七·张洽

    <经部,春秋类,张氏春秋集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七宋 张洽 撰成公【召黒肱宣公之子母穆姜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虽无王命而有父命故书】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无冰【建丑之月夏之季冬无冰常燠也

  •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佚名

    【原文】&ldquo;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rdquo;&ldquo;何以故?&rdquo;&ldquo;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rdquo;尔时,慧命①须菩提白佛言:&ldq

  • 洪觉范林间录序·惠洪

        临川 谢逸 撰  洪觉范得自在三昧於云庵老人。故能游戏翰墨场中。呻吟謦欬皆成文章。每与林间胜士抵掌清谈。莫非尊宿之高行.丛林之遗训.诸佛菩萨之微旨.贤士大夫之余论。每得一事。随即录之。垂十年间。得三

  • 佛教僧寺财产权之确定·太虚

    ──十七年夏作──佛教之僧寺财产性质,向未确定。以之、或视为地方或国家所公有,地方之民众官吏、与中央之民众官吏,任意侵凌毁改;或争为僧众内某个人、某一系、某一宗派所私有,以之互相争讼,累年不能解决。而袁政府时代之

  • 宗镜录卷第六十七·延寿

    夫虽说我相起尽根由。皆是外道凡夫粗重情执。如何是内教修行之人。微细法我之见。答。法执难亡。更是微细。以法执为本。人执为末。所以法爱不尽。皆为顶堕之人。圆证涅槃。犹是我见之者。如圆觉经中。净诸业障菩萨白

  • 序·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婆薮盘豆造 陈 真谛译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谅无异说。法相深微。名实繁旷。若非圆明独朗。孰能通达。自日隐頞多之山。月翳罗睺之手。时移解昧。部执竞兴。或以文释义。

  • 贤首五教仪卷第四·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言六宗者一随相法执宗二唯识法相宗三真空无相宗四藏心缘起宗五真性寂灭宗六法界圆融宗。一随相法执宗者谓一切我法中起有无执故即小乘诸师依阿含缘生等经造婆沙俱舍诸部论等。於中又六

  • 咸淳临安志·潜说友

    南宋地方志。咸淳四年(1268)知临安府潜说友撰。说友,字君高,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临安,府名,南宋行在,治今浙江杭州市。原书一百卷,今存九十五卷。宋刊本在明成化年间尚多完好,后逐渐散佚。宋本初归浙江海盐胡氏、

  • 笺注陶渊明集·李公焕

    陶诗文注本。十卷。李公焕撰。公焕,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吴焯跋称:“此编汇集宋朝群公评注,淳祐中又刻于省署,当时所称玉堂本者。”据此则公焕为宋人,而何孟春跋以为元人。二说皆未言所据,不知孰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