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僧寺财产权之确定

──十七年夏作──

佛教之僧寺财产性质,向未确定。以之、或视为地方或国家所公有,地方之民众官吏、与中央之民众官吏,任意侵凌毁改;或争为僧众内某个人、某一系、某一宗派所私有,以之互相争讼,累年不能解决。而袁政府时代之寺庙管理条例,虽规定寺庙财产由各寺庙住持管理,然不得有变卖抵押及处分之权。且各寺庙住持,又归县公署管理,其所有权,似仍视为地方或国家所公有,种种纠纷皆由此起。今按三民主义所本之民有、民治、民享原理,对于僧寺财产应有三种权力之规定:一、所有权,二、管理权,三、享用权。以此三权,而确定僧寺财产,其性质今解释如下:

一、僧寺财产之所有权:按南山行事钞,分僧物为四种:一、常住僧物,二、十方僧物,三、现前僧物,四、十方现前僧物。又云:四人以上,乃得谓之僧。僧者,僧伽之简称,此云“和合众”,盖即专以修学宣传办理佛教为职业之“佛教教团”。别名和合众,有六种和合义:一曰、利和同均,即为“寺院财产”由僧众全体均平公有之义。僧物之物字,亦指一切寺院财产等物而言。“常住僧物”,乃分别规定为一区域、或一宗派、或全体的僧团永久──常住即永久义──所有,无论何人或任何团体机关,不得变卖抵押处分之者。“十方僧物”,乃规定为僧团全体所有,如得全体僧众之决议,则可变更处分之者。至于现前僧物、及十方现前僧物,皆指衣食汤药等直接受用之物件言;如有施者临时在某寺施药品若干,则此药品为某寺现前僧众之均有物,曰现前僧物。如有施者在某寺施食品普供各方所来之僧众,则应预先若干日公告十方僧众,各来领受,曰十方现前僧物。“现前”二字,与“常住”二字,适相反对。常住僧物,是不动产等之永久性者,现前僧物,是用品等临时性者。常住而不言十方者,可限于一区域、或一宗派。十方而不言常住者,可由僧团全体之决议而变更之。然十方僧物、多有属于常住者,常住僧物、亦多有属于十方者,故今应更加一种、曰十方常住僧物。寺院财产之山场田地、及建筑等物不动产,概应规定为“十方常住僧物”部分;例某宗派之祖庭等,乃特殊规定为某宗派之“常住僧物”;少部分有关某区域之教育慈善等地方公益者,乃特殊规定为某区域之“常住僧物”;又少部分与佛教住持僧众生计等无重大关系之十方僧物,乃规定为可由全体僧众决议、而变更之十方僧物。常住僧物与十方僧物,皆不过“十方常住僧物”之支分。现前僧物与现前十方僧物,可由有管理权者,临时支配。故今于所有权所最重要而须决定之者,即为“十方常住僧物”。十方二字,有不论何处之意义;换言之,即世界之意义。然在今国界森严之际,当确定为一国中不论何处之义;则“十方常住僧物”、即全国中现未相续僧众团体之所有物也。故寺院财产之有所有权者,必限于有中华民国国籍之僧众,僧众团体者,即专以修学宣扬办理佛教为职业之佛教分子、所组成之住持佛教教团也。由此、全国佛教住持僧,必须有一统一之组织、乃能握得确定为“十方常住僧物之所有权。近有在家佛弟子,言寺院财产应为四众公有者,此殊未当。夫在家二众,各有其家产家族,未入戒和同遵等六和为义之和合众中,则不能有十方和合众僧产之所有权,彰彰明甚。或谓在家众之专办佛教事业者,应可公有其所有权,此亦不然。何以故?寺院财产,本为舍家族家产之出家众而设之公产,故其所有权、必专属之出家众;既犹在在家,犹摄有家族家产、则不能公有其所有权及管理权、享用权。佛制未受沙弥戒者,不得同僧利养;故若云:己无家族无产,而办佛教事业之独身俗人,应可公有寺院财产,此亦不然。如果己愿专以修学宣传办理于佛教为职业,何不完全依出家律法而出家,加入六和和合众?若犹保持其俗法、而不加入六和和合众,即不能有十方常住僧物之所有权,以犹非“十方常住僧”故。十方常住僧物,若能确定其所有权属于十方常住僧,而全国十方常住僧又能有统一完密之组织,以保持巩固其所有权,则“十方常住僧物”之一切寺院财产,自然无一切侵夺争执之纠纷矣。二、僧寺财产之管理权:十方常住僧物,为全国十方常住僧所有。假定组织一“中国佛学会”、为全国佛徒之统一团体,内应分“寺僧部”、“民众部”之二部。全国寺院财产,应确定其所有权属于全国寺僧,而代表全国寺僧之组织,则为中国佛学会寺僧部,分组为中国佛学会寺僧部中央与省及县之三级,而各寺院财产及一切寺僧事务,则由中国佛学会寺僧部,区别其寺产寺务之大小,由中央及省与县之三级寺僧部,分别选任或委任僧员以管理之。其管理僧员,或为住持,或为委员会,或为院长,或为宣讲师等,由中国佛学会寺僧部、分别其事产之繁简而决定之。寺财产最高之管理权,即在中国佛学会寺僧部;其分赋者,则在中国佛学会寺僧部选任或委任之寺院住持等;而此有管理权之僧员,亦必限于有中华民国国籍之僧众。

三、僧寺财产之享用权:僧寺财产之所有权,既在全国之寺院僧众,则全国中凡能依法取得寺僧之资格者,皆得均同享用,可无疑义。即全世界各国佛教僧众,凡能依中国所规定之寺院僧伽制度、而依法来共住时,亦得均同享用,乃能完成广义的“十方常住僧物”之意义。而其享用上之支配法,仍由中国佛学会寺僧部规定之,大约如左:

一、学行众  甲、下座修学众:学戒二年──学戒二年后即比丘──学经论五年,参学戒定慧五年,共十二年;其年龄约十八岁到三十岁,以修习三增上学为职业。乙、中上座行化众──即菩萨比丘──:或为各级中国佛学会及僧众部之委员与干事,或为各寺院住持,或为各学院院长、教员,或为办理僧众农工事业之管理员,或为办理佛教宣传与教育及慈善等社会事业之职员,其年龄约在三十岁到五十岁。

二、服劳众  诚心出家,为寺院僧众,而不能广学三增上学者,在初二年为沙弥,二年之后为菩萨沙弥。沙弥对于比丘,有服劳之义务,当编入僧农场、僧工场,及任其他劳动事务,半工作半修学。二十年后,得为准比丘;三十年后,得为准菩萨比丘。

三、长老众  学行或服劳三十年以上者,分别设各宗专宗修养院,由学行及服劳众合同供养。以为长老者,各专一宗以专心修养,并为参学行化服劳,及社会一般信佛学人士所宗仰参学。

四、尼僧众  别归定若干尼众工修院,五十岁前,半工半修,五十岁后,专心修养。各国僧徒来中国者,皆可各归右四类依律共住,而得享用修学。(见海刊九卷六期)

  


猜你喜欢
  卷四·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四·圆晖
  卷二十三·佚名
  延恩安禅师·惠洪
  那先比丘经卷上·佚名
   第六十二則 雲門燈籠佛殿·胡兰成
  卷第十六·祖琇
  卷三·佚名
  清净品第八(此品摄第九叹品)·佚名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二·大訢
  卷十四·道世
  释迦方志卷下·道宣
  卷五十九(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十地经论 第八卷·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二·白居易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白香山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二十二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二【格诗凡六十首】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并序】 微之又以近作二十三首寄来命仆继和其间瘀絮四百字车斜二十篇者流皆韵剧辞

  • 卷三·詹安泰

    高阳台·病眼迷糊,若有所触,即就床沿书此,(上宀下索)解人不易得也灵鹊欹(土廧),春芳逝水,梨云梦远谁知。笑浅颦深,重门依约蛾眉。穿帘旧识双飞燕,渺天涯、似醒还痴。算输伊、片云幽懽,怎了心期。占人怀抱知多少,甚

  • 卷九·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九       休宁孙默编曹尔堪南溪词下中调青王案冬暮晓发霜余净碾遥天碧听落叶鸣虚碛疎树倦鸦寒影只今朝才见痩筠斜处露出梅花白 敝裘补绽年年客骏马

  • 卷六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六十一庐山类四言古庐山神仙诗       【晋】湛方生吸风?圃饮露丹霄室宅五岳賔友松乔五言古庐山东林杂诗      【晋】僧惠逺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希声奏羣籁响出山溜滴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三·徐乾学

    元纪二十一【起柔兆掩茂正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凢五年】顺帝至正六年春二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辛未兴国雨雹大者如马首 是月山东地震七日乃止 司天监奏天狗星坠地血食人间五千日始于楚徧及齐赵终于呉其光不及两广后天

  • 帝王经世图谱卷九·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千里为畿之图王畿任地之图九等通率之图一廛授地之图乡遂都鄙授地任民出赋之谱乡遂都鄙出兵之谱乡遂居民设官之谱保伍居民出军之谱井田出车之谱周知民数之谱力政异同之谱九职十二职异同之谱大宰九赋九职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纪昀

    列传唐 【二十三】○唐二十三王方庆【俌遂】 韦思谦【承庆 嗣立 恒济 宏景】陆元方【象先 景倩 景融希声 余庆 璪】 王及善李日知 杜景俭 李怀远【景伯彭年】豆卢钦望【史务滋 崔元综周允元】王方庆韦思

  • 三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三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初八日户部为遵旨等事。陕西司案呈,本年五月初七日准都察院咨称,本院具题内开:查四库全书馆所进书籍,该总裁等理应悉心校阅,毋致错误。乃总核

  • 陈宝应传·姚思廉

    陈宝应,晋安候官地方的人。世代为闽中四姓贵族。父亲陈羽,有才干,是郡中的英雄豪杰。陈宝应性情反复无常,多变化与狡诈。梁代晋安多次反叛,连续杀死郡中守将,陈羽起初都蛊惑参与其事,后又任官军向导打败叛军,因此全郡的兵权都

  • 王播传·刘昫

    王播字明易攵。曾祖王..,嘉州司马。祖父王升,咸阳令。父王恕,扬府参军。王播进士及第,登贤良方正制科,授集贤校理,升监察御史,转殿中省任职,又做过侍御史。贞元末,宠臣李实为京兆尹,仗恃恩宠颇为强横,曾遇王播于途,竟不回避。旧例

  • 陈友定传·张廷玉

    陈友定,又名有定,字国安,福清人,后迁居汀之清流。世代务农。为人沉着勇敢,是一位轻生重义、救人危难的游侠之士,深受乡亲们的敬服。至正年中,汀州府判蔡公安到清流招募民兵讨伐贼寇,陈友定应募前往。蔡公安与他交谈之后,对他另

  • 卷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九十六歌颂三十六【词臣二十八】万夀德音颂【有序】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汪 份钦惟我皇上因廷【臣】恭祝万夀之请特沛德音谕以御极以来惟欲万国乂安敬天法祖垂令名於弈世今夀届六

  • 卷十三上·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三上宋 魏了翁 撰闵公元年至僖公四年【一】启开因汉讳而乱鲁世家闵公名开庄公之子惠王十六年即位杜世族谱云名启方汉景帝讳启启开因是而乱【二】国人喜而呼曰季子来归史因书之季是友之

  • 提要·陈师凯

    【臣】等谨案书蔡传旁通六卷元陈师凯撰师凯家彭蠡故自题曰东滙泽其始末则不可得详此书成于至治辛酉以鄱阳董鼎尚书辑录纂注本以羽翼蔡传然多采先儒问答断以已意大抵辨论义理而于天文地理律歴礼乐兵刑防河图洛书道徳

  • 卷十五·彭绍升

    居士传十五李长者传李长者。名通元。唐宗室子也。为人美须髯。朗眉目。丹唇紫肌。天禀超特而学无常师。迹不可测。少留情易道。妙尽微旨。年四十余专精内典。甞游五台。入善住院。逢异僧授以华严大旨。将别。长者曰。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佚名

    《宣宗成皇帝实录》(清实录道光朝实录)476卷。全称为《大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实录》。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咸丰皇帝继位之初,令大学士文庆、花沙纳等开馆纂修,至咸丰六年 (1856) 十一

  • 四书通旨·朱公迁

    元朱公迁(字克升)撰。六卷。是书之例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凡为九十八门,每门之下,又以语意相近者,联缀列之。如天、天地;命、性;仁、义、礼、智、信;德,道德;中、中和、中庸;知、行等等,而一一辨别异同

  • 旃陀越国王经·佚名

    Candrapati-s&umacron;tra,一卷,宋沮渠京声译。旃陀越国王信婆罗门之谮,埋怀胎之夫人于土中。儿生于冢中,母之半身不朽,三年饮乳。至六岁,佛度使出家,证阿罗汉果。乃以神通化其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