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末之乱,地方与中央,失却联系,交通既不方便,而许多地方,亦并无施政之实际权力,选举制度,遂告崩溃。政府用人,漫无标准。陈群为曹操吏部尚书,遂定"九品中正"制,以为两汉乡举里选制之代替。此制备受后代人责备,然就创立此制之原意言,则亦有苦心,并亦有相当之实效。所谓九品中正制,实际是一种人才之调查与评核。先就中央政府官长中有德望者,分区任命一中正。又在大中正下分设小中正。中正之责,即在就其所知本乡人才,登列簿册,册分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不论已仕未仕人,都可列入,送吏部凭册任用。此制与汉代选举不同之点:第一是汉代选举,其权操于郡国之长官,九品中正则由中央官兼任。此因当时四方荒乱,人才都流亡集中于中央政府之附近,地方长官,不克行使选举职权,故暂以中央官代替。第二则汉代选举,只举未入仕者,而九品中正之名册,则不论已仕未仕,全部列入。此亦别有用心。因当时用人无标准,尤其是军队中,各长官都任用亲私。此刻吏部只凭中正人才簿,名列下等者,就其本乡舆论,可以按名淘汰,改授新人。曹魏因此制度,而用人渐上轨道。

惟此制本为一种乱世变通权宜的办法,一到西晋,全国统一各地方政权,均已恢复,而九品中正制依然推行,则流弊自所难免。第一、全国各地人才,多必奔凑中央,广事交游,博取名誉,希望得中正好评。如此则失却汉代安心在地方政府下恳切服务之笃实精神。第二、九品簿不论已仕未仕,一概登列,亦有未经实际政治磨练之名士,品第在上中高级,彼即存心一跃便登高位,不愿再从下级实际政治上历练,如此更易长其浮竟虚华之风气。第三、汉代用人选举与铨叙分别,选举仅为入仕之途,必待其正式入仕后,再凭实际政绩,由政府铨叙升黜。九品制则全凭中正名册。此项册籍,每三年改换一次,名誉佳者升,名誉劣者降,吏部凭之迁黜。如此则人人都惊于外面虚誉,在其职位上服务成绩实际甚差,而转得美名,品题升迁。而埋首服务,实际政绩虽佳,因不为中正所知,而反成降黜。如此之类,在所不免。因此魏晋以下人,全务清谈虚名,不能像汉代吏治风尚厚重笃实,此制实大有关系。至于中正而不中正,此乃人事,不关制度,可不详论。

就上所述,可见每一制度,断不能十全十美,可以长久推行而无弊。每一制度,亦必与其他制度相配合,始能发挥出此制度本身之功效。九品中正制之创始,用意并不差。而其时门第势力已成,六朝以来,此制遂转成为门第势力之护符。虽多经反对,终未能彻底改革。其时人才政风之不如西汉,此制实有影响。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十五·柯劭忞
  朱鳳晉書·汤球
  东都事略卷二十五·王称
  卷一百五·杨士奇
  东坡先生年谱·王宗稷
  卷一·傅恒
  卷九·吴缜
  十国春秋卷九十三·吴任臣
  十国春秋卷十七·吴任臣
  樊子鹄传·李延寿
  王方翼传·刘昫
  卷二百七十一·杨士奇
  宋纪十一 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己亥、459)·司马光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一·佚名
  三十四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蔡戡·唐圭璋

      戡字定夫,莆田人。蔡襄四世孙。绍兴十一年(1141)生。乾道二年(1166)进士。七年(1171),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1172),知江阴军。淳熙十年(1183),淮东总领。十一年(1184),湖广总领。绍熙元年(1190),命知明州,被论罢。五年(1194),司农卿

  • 中州集巻三·元好问

    ○刘龙山仲尹二十八首仲尹字致君葢州人后迁沃州正隆二年进士以潞州节度副使召为都水监丞卒致君家世豪侈而能折节读书诗乐府俱有藴藉有龙山集尝于其外孙钦叔处见之参涪翁而得法者也墨梅一十首痩损昭阳镜里春汉家公主奉

  • 卷六十·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六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朱子文公集钞朱子文公讳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中绍兴进士第历事高孝光宁四朝仕至转运副使崇政殿说书焕章阁待制致仕年七十一卒理宗赠太师封信

  • 第八回 葬始皇骊山成巨冢 戮宗室豻狱构奇冤·蔡东藩

      却说扶苏本监督蒙恬,出居上郡,自胡亥派遣心腹,赍着伪诏御剑,前往赐死,扶苏得书受剑,泣入内舍,即欲自刎。蒙恬慌忙抢入,谏止扶苏道:“主上在外,未立太子,令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这是天下重任,非得主上亲信,怎肯相授!今但凭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戌朔○癸亥皇第四十五孙盘烒生宁王世子也○夜有星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紫微垣曰出阊阖门东北行至玄戈旁没○乙丑荧惑犯东咸○丁卯吏部尚书翟善以受贿当死其父谦诉于朝乞宥子死从军终身以赎

  • 附李景隆解缙等进实录表·佚名

    据皇明文衡皇明文徵录入并以嘉靖罗洪先刊本解学士文集校之此虽永乐朝初次修改太祖实录书成时所进表与今校刊者为再改之本原不相属然再改本自初改本出此可供学者参考以识其渊源故附入之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

  • 卷之一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一九三禀光绪十四年一月一一四○六—三·佚名

    新竹县户粮税总书朱明、吕洲,因新章施行,经费短绌,禀请补助具禀案下户粮税总书朱明、吕洲,为事繁费大,当此更易新章,出资奚从?合亟列明进出,仰恳裁夺示遵事。窃书等承充户、粮、税三房,均关征收课款,公事繁

  • 卷五十八·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八 唐 张守节 撰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史记五十八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汉书胜作楫又云诸姬

  • 完颜仲元传·脱脱

    完颜仲元本姓郭,中都人。大安年间,李雄招募兵士,郭仲元和完颜阿邻一起应募,多次立有战功。贞..三年(1215),他和完颜阿邻都积累战功升任节度。郭仲元是永定军节度使,被赐姓完颜氏。当时,郭仲元的兵力最强,号称“花帽军”,人们都

  • 明志书院案底卷二·佚名

    淡邑绅士潘成清林家声新邑绅土陈浚芝陈朝龙等禀札淡水县知照(札新竹县同)谕董事金兴文谕各佃人承办董事金兴文即绅士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等禀饬押会算交收详请立案谕董事金兴文清缴租项移新竹县谕董事金兴文催缴欠租谕董

  • 荀彧·苏辙

    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从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之

  • 第三十九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八(夜摩天之四)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夜摩天中。复有地处。名为积负。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行善业。精勤持戒。常不恼他。持戒和合。成就不缺。不孔不穿。坚固不坏。

  • 遗教经论一卷·佚名

        天亲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顶礼三世尊  无上功德海  哀愍度众生  是故我归命  清净深法藏  增长修行者  世及出世间  我等皆南无  我所建立论  解释佛经义  为彼诸菩萨  令知方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五·湛然

    次别释中二。先结数示妙。次正释妙。初文中三粗一妙者。且以但粗对独妙说。余之三味粗妙相带故略未论下文具列。于中二。先结数。次若破下示妙。初文中云本迹等者。本迹各十具列在文。若观心十并皆附在诸文之末。或存

  • 語錄卷上·铁壁慧机

    慶忠鐵壁機禪師語錄卷上嗣法門人燈來編上堂崇禎己卯十月望日縉紳四眾等請師開法聚雲拈疏云雲煙蝌蚪篆籀彩毫隨處無礙法輪已被高田眾檀越轉了若也未見未聞且聽維那宣讀讀畢以拄杖擊法座云須彌盧退位舜若多潛形拄杖子無

  • 鸡谱·佚名

    《鸡谱》是清代一部有关饲养斗鸡的著作。作者不明,只有清乾隆丁未年(1787)的一个抄本留传下来,存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 一的中国古代养鸡学专著,直到1989年才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一

  • 李公案奇闻·惜红居士

    《李公案奇闻》又名《李公案》,是清代惜红居士创作的中篇小说,共三十四回。主要讲述了李公断案故事,情节新颖,加深了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或严刑逼讯、或托梦示兆等熟套,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