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奏谳书十七

原文

南郡卒史盖庐、挚田假、卒史瞗复攸[“广”内“隼”]等狱簿

御史书以廿七年二月壬辰到南郡守府,即下,甲午到盖庐等治所,其壬寅补益从治,上治它狱。四月辛卯瞗有论去,五月庚午朔益从治,盖庐有赀去,八月庚子朔论去,尽廿八年九月甲午巳。御史下书别居它笥。今复之: 曰:初视事,苍梧守灶、尉徒唯谓 :利乡反,新黔首往系,去北,当捕治者多,皆未得,其事甚害难,恐为败。 视狱留,以问狱史氏,氏曰:苍梧县反者,御史恒令南郡复。义等战死,新黔首恐,操其假兵匿山中,诱召稍来,皆摇恐畏,其大不安,有须南郡复者即来捕。义等将吏卒系反盗,弗先候视,为惊败,义等罪也,上书言裁新黔首罪,它如书。灶、徒唯曰:教谓 新黔首当捕者,不得,勉力善备,弗谓害难,恐为败。唯谓 久矣,忘弗识,它如 。氏曰:劾下与攸守媱、丞魁治,令史[左“肆”左半部,右“左”]与义发新黔首往候视,反盗多,益发与战。义死,攸又益发新黔首往系,破,凡三辈, 并主籍。其二辈战北,当捕,名籍副并居一笥中, 亡,不得,未有以别知当捕者。及屯卒□敬,卒已罢去,移徙(?)逮之,皆未来。好畤辟 有鞫,氏以为南郡且来复治。 问,氏以告 ,不知 上书,它如 。媱、魁言如氏。诘氏:氏告 曰义等战死,新黔首恐,操其假兵匿山中,诱名稍来,皆摇恐畏,其大不安,有须南郡复者即来捕。吏讯氏,氏曰: 主新黔首籍,三辈,战北,皆并居一笥中,未有以别知当捕者,逮 未来未埔,前后不同,皆何解?氏曰:新黔首战北当捕者,与后所发新默首籍并,未有以别知。 主逮未来,狱留须 。 为攸令,失闻。 别异,不与它令等。义死,黔首当坐者多,皆摇恐吏罪之,又别离居山谷中。民心畏恶,恐弗能尽偕捕,而令为败,幸南郡来复活。 视事掾狱,问氏,氏即以告 ,恐其怒,以自解于 ,实须 来别籍,以偕捕之,情也。无它解。诘 :系反群盗,儋乏不斗,论之有法。 格掾狱,见罪人,不以法论之,而上书言独裁新黔首罪,是 欲释纵罪人也。何解? 曰:□等上论夺爵令戍,今新黔首实不安辑,上书以闻,欲陛下幸沼 以抚定之,不敢释纵罪人,无它解。诘 等:虽论夺爵令戍,而无法令,人臣当谨奏法以治。今 释法而上书言独裁新黔首罪,是 欲释纵罪人明矣。吏以论 , 何以解之? 曰:无以解之,罪。问南郡复吏,到攸,攸逮 未来,未有新黔首当捕者名籍。 来会建曰:义死,自以有罪,弃籍去亡,得□。视氏所言籍,居一笥中者,不署前后发,无章,杂不可知。南郡复吏乃以智巧令攸诱召聚城中,谒(?)讯傅先后以别,捕系战北者。狱留盈卒岁,不具断,苍悟守已劾论□□□□□□□□ 及吏卒不救援义等去北者,颇不具,别奏,它如辞。鞫之:义等将吏卒新黔首系反盗,反盗杀义等,吏新黔首皆弗救援,去北。当逮锭,传诣攸,须来以别黔首当捕者。当捕者多别离相去远,且事难,未有以捕章捕论, 上书言独裁新黔首罪,欲纵勿论,得,审。令:所取荆新地,多群盗,吏所兴与群盗遇,云北,以儋乏不斗律论。律:儋乏不斗,斩。篡遂纵囚,死罪囚,黥为城旦,上造以上耐为鬼薪,以此当 。当之: 当耐为鬼薪。 系。讯者七人,其一人系,六人不系。不存皆不讯。

译文

南郡府卒史盖庐、挚田、代理卒史瞗复审攸县令[“广”内“隼”]等犯卷宗

御史府文书于[秦王政]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二月十七日送达南郡府。南郡府随即于十九日下发到盖庐等卒史办公处所。本月二十七日增补益参力审理此案,由于益正在审理其他案件,而未到职。四月十七日,瞗本人因被起诉而离职。五月二十七日,朔、益开始参加审理此案,盖庐因犯赀罪,而撤职。八月二十八日,朔因被起诉离职。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底九月二十三日结案,凡四百六十九日。朔病六十二日,行道六十日。乘传马及船行五千一百四十六里。以行道日数相除、日行八十五里,余四十六里。除去元、伏二日休假,它狱

四百四十九日,定治十八日。

御史府下发的文书保存在另一公文箱。

现复审如下:

(攸县令)[“广”内“隼”]供述:“我开始审理此案时,苍梧县代理县令灶、尉徒唯向我说:‘利乡乡民叛乱,派往镇压的新黔首败逃。应该拘捕治罪的太多,都没有抓获。此案很难处理,恐怕要出差错’。我视察了狱中关押的人。讯问狱史氏。氏说:‘这些人是苍梧县的叛乱者,主事者恒命令南郡府负责复审。(带兵前去镇压的攸县令史)义等人已阵亡,带领去的士卒、新黔首怕受惩罚,便携带所发的武器隐藏山中。逐渐召回了一些但都惧怕受罚,很不安静,惧怕不久南郡府复审者前来逮捕他们’。义等人带领吏卒镇压叛乱的强盗,事先不侦察,因而失败。这是义等人的罪责。特上书请制裁新黔首的罪。其他情节,见呈上的文书。”

苍梧县代理县令灶、尉徒唯供述:“曾经告诫[“广”内“隼”],应当抓捕新黔首,如果不能捕获,要尽力防范。并没有说难以处理,可能会失败。很早就告诉[“广”内“隼”]了,他全忘了。其他情节,和[“广”内“隼”]所说相同。”

狱史氏供述:“劾文书下达之后,与攸县代理县令媱、县丞魁共同审理此案。令史[左“肆”左半部,右“左”]和义征发新黔首前往侦察,看到叛乱的太多,便又征发了一批新黔首前往参战。令史义战死后,攸县现再一次征发了一批新黔前往缉捕叛乱者。这一次获得胜利。三次征发新黔首的名册,均由令史[左“肆”左半部,右“左”]保管。前两次参战战败的新黔首应当拘捕,但他们的名册也都存放在同一个公文箱里。[左“肆”左半部,右“左”]逃跑后没有抓获,没有人分辨出哪些是应当拘捕的新黔首名册。屯卒敬,卒已也都遣散他处,发函逮捕,都未抓获。[左“肆”左半部,右“左”]在好畤县另有他案被关押。我认为南郡府将会来复审此案的。[“广”内“隼”]讯问时,我已经告诉[“广”内“隼”],不知道他上书的事。其他情节,和[“广”内“隼”]说的相同。”

代理县令媱、县尉魁的陈述和氏说的相同。

质问氏:“你告诉[“广”内“隼”]说‘义等人战死后,新黔首非常恐惧,都携带发给他们的武器隐藏山中,逐渐召回后,都很恐慌,不安宁,怕不久南郡府来复审将他们逮捕’。复审官员讯问时,你说:‘令史[左“肆”左半部,右“左”]掌管新黔首的名册,第三批和战败的两批新黔首的名册,都存放在一个竹箱里,没有人知道哪些是应当拘捕的。没有将[左“肆”左半部,右“左”]抓来,所以还没逮捕’。前后说的不相同,如何解释?”氏答道:“新黔首战败应当拘捕者的名册,和最后征发新黔首的名册存放一块弄混了,没办法分别开。[左“肆”左半部,右“左”]主管拘捕,但没有回来。案件必须中止待[左“肆”左半部,右“左”]返回。[“广”内“隼”]作为攸县县令,失职。[“广”内“隼”]另有一套做法,和其他县令的考虑不同。义战死后,战败应当坐罪的黔首很多,都怕受到处罚,于是逃往山谷中去了。民心畏惧,怕不能都将其捕获,而失败。希望南郡府来复审此案。[“广”内“隼”]来察本县监狱囚犯,讯问我时,我立即做了回答。怕他发怒,向他作了一些解释。实际上必须等待[左“肆”左半部,右“左”]来区分各类名册,偕同一起去拘捕。这是实情,没有其他可说的。”

质问[“广”内“隼”]:“缉捕叛乱者,战斗不尽力。对于这种行为如何惩罚,法律有明文规定。你审讯囚犯,也见到了罪犯,却不按律论处,而上书呈请只惩处新黔首,企图释放罪犯。这作何解释?”[“广”内“隼”]答道:“曾提出对罪犯剥夺爵位,令其戍边的惩罚。现今新黔首很不安分,因而呈文奏请皇帝陛下,希望能派我前去安抚,不敢释放罪犯。没有别的可说。”

质问[“广”内“隼”]:“你等虽提出剥夺罪犯的爵位,令其戍边的处罚,但不符合法令规定。作为人臣应当严格依法办案。现在你抛开法律规定,上书请求只裁定新黔首的罪,你释放罪犯的企图非常明显。以此认定你的罪,你有什么可说?”[“广”内“隼”]说道:“没有可说的,认罪。”

验问:南郡府复审官吏[答]:到达攸县后,攸县县廷没有抓获令史[左“肆”左半部,右“左”],没有获得新黔首应当拘捕者的名册。以后[左“肆”左半部,右“左”]来交代道:“义战死后,我认识到自己有罪,便抛弃存放名册的公文箱逃跑了。得到公文箱后,见到狱史氏所说的名册,都存在同一个公箱内,上面没有写征发先后的顺序,杂乱无章不可识别。南郡府复审官吏很机智地令攸县令召集新黔首聚集城中,查问傅籍先后,以此判断他们各是第几批参战的。然后拘捕战败逃跑者。此案拖延一年多未断决。苍梧县代理县令已举劾要求论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左“肆”左半部,右“左”],以及吏卒等不营救义等而逃跑者,长期没有结案.容另行举奏。其他情节见状辞。”

审定:攸县令史义等率领吏卒、新黔首逮捕叛贼,叛贼杀死义等人。同去的官吏、新黔首都不援救而退逃。应当拘捕令史[左“肆”左半部,右“左”],将其传送攸县,以便识别新黔首中应当拘捕者。但拘捕者大多离乡逃往外地。事情还难在没有按法令拘捕论处。攸县

令[“广”内“隼”]上书说只制裁新黔首,企图释放罪犯。现已捕获。一切审问属实。兹命令:新占领的荆地区多盗贼。官府兴兵征讨的士卒与盗贼相遇即溃逃,一律按“儋乏不斗”律论处。 《律》:“儋乏不斗,斩。”“篡遂纵囚,死罪囚,黥为城旦,上造以上耐

为鬼薪。”按此律文论处[“广”内“隼”]的罪。断决:[“广”内“隼”]耐为鬼薪。[“广”内“隼”]在押,已审讯的共七人,其中一人拘押,六人未拘押。尚未传讯到庭的,均未审问。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十七·柯劭忞
  卷六 齐语·左丘明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杨仲良
  提要·卫宏
  卷之九十七·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四七五 谕内阁着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佚名
  二一○ 暂署湖广总督陈辉祖奏清理遗书并查缴《博物典汇》《前明将略》折·佚名
  卷十七·吕中
  ·圣武纪略魏源··丁曰健
  裴耀卿传·欧阳修
  阿老瓦丁传·宋濂
  陈灌传·张廷玉
  卷十八·允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阮阅

      ●卷九·评论门五  东坡作《蜗牛诗》云:“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疲,竟作黏壁枯。”后改云:“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黏壁枯。”余亦以为改者胜。〔《王直方诗话

  • 卷三·万树

    <集部,词曲类,词谱词韵之属,词律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三宜兴万树撰昭君怨【四十字 又名一?沙宴西园】 万俟雅言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莫把阑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

  • 默庵诗集卷之二·曹义

    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 题鄞江送别卷 元夕赐观灯诗 槐阴琴书图为王仕让赋 为苏子英赋 元夕 寿臧文刚医者父伯英翁八十 题陈中书谟淑慎堂 送谢郎中彦奎回春晓曲 送人致仕代夏御史能作 题美人图说者二乔观书意彷佛之 送显

  • 御选宋诗卷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四言诗二苏辙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并引】丁丑十月海道风雨儋雷邮传不通子瞻兄和陶渊明停云四章以致相思之意辙亦次韵以报云跨南溟南北一雨瞻望匪遥槛穽斯阻梦往从之引手相抚笑言未半舍我

  • 卷二十四·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四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三首 【起自登州还朝洎元佑丙寅改元在西掖作本卷用王巩韵送其侄震以後诗如干首施注缺今补】 海市【并引】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四·汪楫

      崇禎四年十二月   ○崇禎四年十二月   四年辛未十二月己巳朔兵科都給事中汪始亨上言邊政大壞極弊向非徹底澄清則一切議戰議守縂成虛語徒負聖懷而誤封疆盖武臣之剝下自營逓相灌輸不獨偏禪為然每從大將而起如

  • 卷第四十六·胡三省

    【汉纪三十八】起柔兆困敦,尽阏逢涒滩,凡九年。肃宗孝章皇帝上〔讳炟,显宗第五子,母贾贵人,以马后母养为嫡,即位。谥法:温克令仪曰章。伏侯古今注:「炟」之字曰「着」。〕建初元年〔(丙子、七六)〕①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

  • ●宰惠紀略卷二·柳堂

    縣二堂折獄之所也前縣薛懸循理守法原情六字額能如是聽斷之能事盡之矣雖然此亦就巳成之讞言之耳若當初審理之是非莫判何以循法之輕重未定何以守情之真偽莫知又何以原乎况喬野之夫不識尊卑一至公堂自覺理直任意頂撞臨之

  • 海外异传·佚名

    读海外异传盛世无由试错盘,远怀利器去求餐。峨冠重见同舟客,青后当年裤下韩。螫毒横流蠢尔蛮,片帆敌忾入台湾。一身是胆胸吞贼,虎穴从容获子还。物光惨淡北风膻,胡骑如云压海堧。大厦倾来孤木在,南疆支得卅余年。妖氛旦夕暗

  • 卷七十九·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九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庚午谕按察使衔纳世通豫筹擒贼撤兵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纳世通领兵四百名防同永贵努三追捕戕害德舒之吗哈沁等谅可立就擒获着?谕纳世通如贼事竣所领兵丁或遣

  • 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兵考军器宋理宗淳佑二年诏淮西制置大使司出十七界楮币一万米二万斛令安丰军修武备先是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诏江东安抚司造木弩五千箭五十万

  • 理学类编卷二·张九韶

    明 张九韶 撰天文【上】屈子天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朱子曰沓合也此问天与地合防于何所十二辰谁所分别乎陈列也言日月众星安所系属谁陈列乎今答之曰天周地外非沓乎地之上也十二云者自子至亥十二辰也左

  • 卷四·佚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名不忘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十。心无谄伪亦无幻惑。心常吉实澄清净白。於佛法僧终不生疑。受持佛法者亦不生疑。不生师想而吝於法。除卻法慳终不作灭佛法因缘。言行相应终不虚妄受持大乘。若

  • 卷三百四十五·佚名

    △初分坚等赞品第五十七之四复次诸天子。极喜地离故。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离。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离故。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离。诸天子。极喜地离

  • 頖宫礼乐疏·李之藻

    十卷,明李之藻撰。之藻字振之,仁和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是编首列頖宫祀典,次列仪注,次列名物器数,共成八卷。第九卷为启圣祠及名宦、乡贤祠,附以乡饮酒礼。第十卷附以乡射礼。其中如释奠仪之散斋、演乐、涤牲诸

  • 胎息抱一歌·佚名

    气功胎息歌诀,作者及具体写作时代不详。《道藏提要》认为“序引烟萝子语,当出于五代北宋间”。全文包括 《序》一篇及七言四句诗二十首。《序》称人受生之本,莫非元气,诚能气结成胎,胎结成息,自会穷其微妙,超凡证圣。而胎息

  • 筠谷诗集·李辕

    诗别集。明李辕(号筠谷)著。一卷。存诗仅二十余首,多为应酬之作。本集一般附载于其父李晔的《草阁诗集》之后,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湖墅丛书》本、《武林往哲遗著》本。

  • 因师集贤录·佚名

    全称《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佛教文集。元如瑛编。十五卷。因师,即高峰龙泉院十一代住持德因,宋末元初僧人,生卒年无考。此书为德因的诗文集,分十四门,即:入坛叙时景门、入坛佛事门、音声佛事门、歌扬赞佛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