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八

官师

【臣】等谨案典乐教胄肇始虞廷自成周设师氏保氏大司乐乐师之属制度加详秦惟置博士一职至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设弟子员而博士司教乃着于功令东汉又置博士祭酒选聪明威重者为之祭酒之名昉焉晋武帝立国子学改称国子祭酒又设助教分肄生徒隋改学为监増置司业监丞而唐制因之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更命宰臣判国子监事任弥重矣嗣是学正学録设于宋典簿典籍设于元洎乎前明多仍元旧

圣朝

君师首出建极宅中即肇新国子监董正治官襄以羣

宷又置八旗官学分肄俊秀

世宗宪皇帝又

特命亲王大臣兼管监事我

皇上文思缵绪

申谕学官首以躬行表率为训凡厘绩育才之规纎目宏纲至周且备煌煌乎唐虞振德之命敬敷之典也海隅日出行省郡县之秀悉升国学教而裁之繄师长是頼其敢不夙夜廪廪乎百余年来官斯署者或姓氏仅泐丰碑或勲名烂于

国史法鉴具在焉谨志设官一卷典守一卷仪制一卷铨除一卷题名一卷各以元明旧制附载其末为官师门

官师一

设官

兼管国子监事大臣

雍正三年设初顺治元年设国子监祭酒以下各官监中事宜俱礼部总之十五年

命监事専属之国子监康熈二年复礼部十年仍専

属国子监至雍正三年

世宗宪皇帝特命康亲王果郡王领监事由是兼管大

臣或用满洲或用汉人并奉

特防简用

【谨案乾隆三十年防古教习期满引见】

【上询以防古语奏对失次诏特派悟勒穆济董之三十七年复】

【命法福里兼管国子监防古司业并奉特简后不常设谨附识于此】

祭酒

顺治元年设秩正四品【初兼太常寺少卿衔后不兼】满洲汉人各一人

司业

顺治元年设秩正六品【初兼太常寺丞衘后不兼】满洲二人【分左右二翼翼各一人】防古一人汉人一人乾隆十三年裁满洲司业一人以一人兼理左右翼

监丞

顺治元年设秩正八品满洲汉人各一人乾隆元年改秩正七品

博士

顺治元年设秩正八品满洲一人汉人三人十五年裁汉博士一人康熈五十二年复裁汉博士一人乾隆元年改秩从七品

典簿

顺治元年设秩从八品满洲汉人各一人典籍

顺治元年设秩从九品汉人一人

助教

顺治元年设秩从八品汉人十有二人分莅率性修道诚心正谊崇志广业六堂十五年裁助教六人乾隆元年改秩从七品

学正

顺治元年设秩正九品汉人十有二人亦分莅六堂康熈三十八年裁学正六人五十六年复裁学正二人以四人分掌率性修道诚心正谊四堂乾隆元年改秩正八品

学録

顺治元年设秩从九品汉人六人亦分莅六堂十五年裁学録四人以二人分掌崇志广业二堂乾隆元年改秩正八品

八旗官学助教

顺治元年设秩从八品满洲十有六人【清文八人清汉文八人】防古八人十八年裁防古助教四人康熈五十七年裁满洲助教四人雍正二年复设防古助教四人三年复设满洲助教四人乾隆元年改秩与六堂助教同

【谨案雍正六年理藩院臣奏俄罗斯遣其陪臣子弟鲁喀等七人来学】

【诏王大臣简选国子监满汉助教引见以满洲汉人各一员専司教事九年】

【诏从祭酒鄂尔奇之请于六堂额外専设俄罗斯汉助教一人乾隆十五年祭酒吴逹善陆宗楷请嗣

后汉助教照满助教例不必额外専设祗令六堂助教兼理】

【诏从之】

算学助教

乾隆四年设秩正八品或满洲或汉人一人先是算学统于八旗官学后改设于钦天监附近之地至是

命改称国子监算学専于监

笔帖式

顺治元年设自七品至九品视其出身有差满洲四人汉军二人十八年増设防古笔帖式二人

设官附

国子监至元初以许衡为集贤馆大学士国子祭酒教国子与蒙古大姓四集赛人员至元二十四年始置监祭酒一员从三品司业二员正五品监丞一员正六品典簿一员【元史百官志谨案典簿品秩元史阙】

国子学秩正七品置博士二员助教四员学正二员学録二员典给一员【同上】

【谨案元制国子监统于集贤院选举志又云太宗六年设国子总教及提举官而百官志不载盖草创之制非常设之员也】

国子监有司乐一员典籍一员管勾一员及侍仪舍人等官【元史选举志】

【谨案元制国子监国子学外有蒙古国子监国子学俱统于蒙古翰林院所习者蒙古新字选举志序称当时仕进多岐出身于学校者有国子学监学又有防古字学回回国学其设官品秩亦与国子监学大约相同因与集贤院所统之国子监不相渉概不载入】

国子监祭酒一人从四品司业一人正六品其属绳愆防监丞一人正八品博士防五经博士一人从八品率性修道诚心正谊崇志广业六堂助教十五人从八品学正十人正九品学録七人从九品典簿防典簿一人从八品典籍防典籍一人从九品掌馔防掌馔一人未入流【明史职官志谨案此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所定成祖置北京国子监皆循是而稍加损益故具列于此】永乐元年置国子监于北京设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博士学正学録掌馔各一人助教二人【同上】永乐以后监中属官増设不常助教至十五人学正至十一人学録至七人后裁助教二人学正四人学録二人万厯二年又裁助教四人学録一人【明史职官志】

宣德九年省司业【同上】

宏治十五年复设司业【同上】

【谨案晋以国子学教大臣子孙太学教凡民俊秀唐宋并以国子监统国子学太学元时监学并设尚沿旧制其并学于监则自前明始本朝因之而制度益加详云】

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八

猜你喜欢
  晋家人传第五·欧阳修
  卷第二百七十九 後唐紀八·司马光
  后序·连横
  卷第一百二十·胡三省
  郑史编年辑录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九·佚名
  西汉年纪卷七·王益之
  第五节茶园、菜园、槟榔、番檨·佚名
  九六一 谕《满洲源流考》告竣所有纂修各官等准其议叙·佚名
  萧[王禹]传·刘昫
  罪惟录选辑附录·查继佐
  五六 新闻检查·邹韬奋
  卷八十六·佚名
  卷07·陈邦瞻
  卷之一·黄景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终身大事·胡适

    田太太你说的话我不大听得懂。你看这门亲事可对得吗?算命先生田太太,我是据命直言的。我们算命的都是据命直言的。你知道——田太太据命直言是怎样呢?算命先生这门亲事是做不得的。要是你家这位姑娘嫁了这男人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七·杨仲良

      哲宗皇帝   逐小人上   元丰八年五月戊午,通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确守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通议大夫、知枢密院事韩缜守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殿中侍御史黄降言:『缜不堪大用,乞罢之。』不报。通议大夫、门下

  • 卷四·王夫之

    ◎吴、何、黄列传 吴炳,字石渠,直隶宜兴人。中万历己未进士,工为词曲,与阮大铖齐名。历官江西督学参议。隆武中,江西陷,从建昌单骑入阙陛见。时福建举行乡试,即擢炳布政使,充提调官。已而闽陷,走广,谒上于武冈。时刘承胤专恣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壬辰朔○日有食之○升提督操江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褒善为南京大理寺卿寻罢还原仕先是褒善得旨升用给事中杨巍言东南倭夷方炽参赞巡抚俱以失事黜责褒善幸脱罪谴乃得美迁以释重负因循规避若此寇患

  • 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书籍简介·应廷吉

    本书(一册六六面三九六○○字)分二卷,应廷吉撰。廷吉本名喜臣,浙江慈谿人;书题「慈谿应喜臣著」,盖有所避也(「南疆绎史」作鄞县人,误)。明祟祯戊辰(元年),成进士(「小腆纪传」作天启丁卯,并误),授砀山知县。南都立,擢淮安推官,赴扬督师

  •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张连科译注【说明】《吕不韦列传》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传记,但作者通过这篇传载,反映了秦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皇太后的放荡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在本传中,作者突出塑造的是吕不韦的形象。吕不韦本为韩国人,因擅长于经

  • 卷二十三·戴锡章

    西夏称元德七年春正月,使金贺正旦。金主始朝日,礼毕,方命各国使人入贺。(《金史·交聘表》及《礼志》)二月,围宋杏子堡。贺正使回,干顺知金人围汴益急,乘隙围杏子堡。堡在延州平戎寨北,两山对峙,地险厄。鄜延副总管刘光世据之,不

  • 卷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八十五礼部四十四祭祀六合祀神只一诸司职掌一在京十一庙北极真武【祭物用素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道林真觉普济禅师【祭物用素三月十八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都城隍【八月祭帝王後一

  • 乡党第十·朱熹

     杨氏曰:“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也。故夫子之平日,一动一静,门人皆审视而详记之。”尹氏曰:“甚矣孔门诸子之嗜学也!于圣人之容色言动,无不谨书而备录之,以贻后世。今读其书,即其事,宛然如圣人之在目也。虽然,圣人岂拘

  • 第四章 24·辜鸿铭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辜讲孔子说:“聪明的人希望先勤奋做事,然后慢慢去说明。”

  • 卷七·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七 明 何楷 撰 殷帝乙之世诗五篇 草虫思南仲也南仲以王命城朔方遂伐西戎其室家思念之而作此诗【篇中喓喓六语与出车篇全同以是知为南仲之室家思南仲也愚又疑

  • 降魔救世与抗战建国·太虚

    ──二十七年六月在成都佛学社讲──此次各佛学社,四川佛教会,各丛林联合请在文殊院讲经。又以提倡佛学普及各界,应作较普通之讲演,故在文殊院讲经之外,另邀到公园来讲。今天的听众,多有久闻佛法的;但今天所讲的,是对没有常常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二·澄观

    大文第三十行疏。十中初三三宝持下疏文有四。一取论意释。二然第十地下会论同异。三既数名下会论同释。四上辨陀罗下会三处持字可知(五十四经)疏夫说法下即净名目连章中。时目连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时。维摩诘来谓

  • 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

    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是继《集外集》(杨霏云编)、《集外集拾遗》(许广平编)以后,比较齐全地选编了自一九三八年五月以来新发现的鲁迅佚文。此编选材精当,体例严谨,它承继了过去编集鲁迅

  •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佚名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代。假托北斗七元星君於终南山为汉明帝说经二十八章,言礼诵七元星君,保命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中称玉皇为“昊天金阙玉皇上帝”,称真武为“真武

  •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短篇小说集。40篇。明末凌濛初作。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任上海县丞、徐州通判。有著作20多种,以“二拍”最有名。此书是在“三言”影

  •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佚名

    一百四十四卷。清巴泰等修。巴泰,清光禄大夫,内阁大臣,吏部尚书,中和殿大学士。该书原题为《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康熙六年(1667)正式设立实录馆,命大学士巴泰、图海等人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