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四溟集卷一

明 谢榛 撰

五言古体

少林感旧篇因示镇性禅子兼忆宗书上人

苍苍列峯峦郁郁挺松柏少林当形胜登攀几词客中有惠远流旧识非凡格谓我犹疎旷一讶头全白澹交偶尔忘相对复畴昔人生若沙鸟飞去不言迹因之忆汝祖谈禅坐深夕山精出隂崖天花没乱石两神有时会冥漠自无隔重来失暄景岁寒太萧索雨雪命巾车相望洛城陌

儿元炜从游沁阳途中值雪有感兼示元煇

邺台衡漳湄太行何间之东西共雨雪当春复凄其纷然皓盈目宁不兴汝思北堂汝亲老况汝两娇儿重轻俱在心应念寒与饥汝父尚行迈驱马远相随野水亦有波独树亦有枝慎勿虚盛年人生须有为广云自广隂片雨惟片滋緑髪稍变白临镜悔已迟此言告汝兄使汝弟兄知谁能箕裘业慰我桑榆时

哀老营堡

严冬塞马来不意破高垒纵有飞将军仓皇那可恃杀气与人烟相侵惨如此树寒啼老鸱月黑乱新鬼亲戚一闻变竞走霜风里宁言积血腥各认骸骨是羣号振山颠万泪迸湍水俯身不回顾忽复黄尘起潜伏林谷中狡黠殊无比部落入空壁屠戮甚羊豕刦掳又北驱哽咽苦千里男女不两存去留见生死生者讵得归死者长已矣嗟哉仗钺人奋烈向朔鄙

得王希元书有感

客子寄书来关山正雨雪恍如对面时翻然几披阅冻笔挥亦难言之意弥切驿树共萧条而能念薄劣我今知尔心可置管鲍列人生多交游但恐久离别盛年拟会期白首独愁絶有怀空自歌月明谁击节

百花叹

胜游郭外园簇簇多芳树花似去年花春来又春暮先後总成尘宁复论新故荣枯皆有时非关风雨妬黄鸟亦可悲浮生谁自悟抚景聊醉歌百年一流寓

除夕过东林寺同晓公谈禅

林磬何悠悠庭雪复灿灿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炉炭一谈得真藴贝叶徒满案学禅若栽松老有万枝干谁能顿悟间森然俱斩断见心是道侣寂寂坐夜半慧灯无际光照破几梦幻生死譬朝夕岁尽岂嗟叹处世各有缘焉得不聚散明春杖锡行孤云渺天畔

忆五华观侯道士

迢嶤五华山玄都据其下秋草没行迳弥年絶车马我忆昔访真抚景援毫写鹤雏步阶石松子落屋瓦繁隂爱青萝席地不知夏道侣话丹经因之命玉斚宁学链九还黄金亦土苴瑶草元无根俯拾秀盈把留侯早辟谷信哉汉恩寡藏用复何人大隐任朝野嗟彼尘垢中谁是无营者

杂感寄都门旧知

瞻彼终南山松萝幽且邃中有一真人超然远朝市手握神龙珠照夜光自秘石苔积古色斗室廓天地涧泉为谁清蕙花为谁媚西望徒遐思书札何由寄嗟哉处流俗冥心可无醉鸱鴞为家祥凤鸾非世瑞奈何君子交中道两弃置不见鍼与石相合似同类文字生瑕疵邓林叶纷坠有家早归欤独歌以卒岁岁寒元气塞偃仰待春事

忆金山寺兼示闍黎诸上人

兹山自开辟突作中流柱静居元气间苍茫混太宇奇秀天所锺迥立照万古根深接地轴永依造物主石穴藏蛟龙山灵势长俯绮霞几明灭白涛任吞吐逦乱渔蓑霏微正烟雨清若顾凯画隂晴皆可覩只园絶尘氛法界自风土天晓浮图出梵声杂钟鼓老衲饲饥鼋况复鸟雀聚慈悲西来心吾亦本初祖顿悟能为诗三昧超徐庾探胜尽南北衰病何闭户壮心赋两都乘流荡双橹佳人有所思采芳新林浦还期蒋山兴宁虚梦天姥

有感

白云起西山悠悠上无极鸿鹄从之飞终朝殊不息浮云安可长羽毛自珍惜倦来栖中林回头顾矰弋谁能测忧心孤鸣日将夕

西眺王屋山日夕青峨峨上有冲漠人开关对松萝偶来广成子所交不贵多晨兴掬流泉举首餐明霞灵鸟从空来阶前啄松花鸟性会吾意逍遥共山阿寄言寻真者何必穷天涯

自拙叹

出门何所营萧条掩柴荆中除不洒扫积雨莓苔生感时倚孤杖屋角鸠正鸣千拙养气根一巧丧心萌巢由亦偶尔焉知身後名不尽太古色天末青山横

雨中宿榆林店有感

凉雨何冥冥黑云复浩浩山行夜不休嶮巇犹蜀道我非王程迫胡为役衰老数口远相将未必常温饱投彼敝屋间芜秽不及扫园荒无主人马散啮秋草席地即吾庐余生聊自保隔林乞火回酌酒慰怀抱愚者昧所适哲人见机早反为细君嗤宁如在家好

登楼望秋山

登楼望秋山薄暮有佳色秀抜殊自然重之烟霞饰衆鸟各知归行人早栖息劳生赋词间客愁复何极高哉刘伯伦独能颂酒德几时掩荆扉养心在冲默

春雪有感

哲王能下士栖栖此异县动欲感邹枚曾披梁孝传懒病不可医索居起常晏嗟哉古贤达未能甘贫贱贳酒过比邻春城正雪霰山川郁葱间万形为之变窟深龙尚蛰巢寒鸟自恋积隂无好怀怅望无人见

四溟集卷一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七·彭定求
  夏元鼎·唐圭璋
  ●卷三·丁绍仪
  ◆渊颖先生吴莱(渊颖集)·顾嗣立
  ◆鹿皮子陈樵(鹿皮子集)·顾嗣立
  第三十二回 披一品衣荣谐佳偶·佚名
  ●含中睫巢两集校录·李锴
  余集目录二·乾隆
  卷126 ·佚名
  卷四百三十九·曹学佺
  卷一百六十六·曹学佺
  卷九·王安石
  卷三十七·高棅
  巻四·郭奎
  第七纲 派别·刘坡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蔡士裕·唐圭璋

      士裕字子后,号古梅,必荐长子。   金缕曲   罗帛剪梅缀枯枝,与真无异作   怪得梅开早。被何人、香罗剪就,天工奇巧。茅舍竹篱容不得,移向花堂深悄。别一样、风流格调。玉质冰姿依然在,算暗中、只欠香频到。著些子,

  • 司马槱·唐圭璋

      槱字才仲,陕州夏台人。元祐六年(1091),河中府司理参军,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入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堂除初等职官。   黄金缕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斜插

  • ◆周征士权(此山集)·顾嗣立

    权字衡之,别号此山,处州人。磊落负隽才,不得志,一旦束书走京师,见袁伯长,伯长大异之,谓其诗意度简远,而议论雄深,可以选预馆职,力荐诸朝,弗就。乃益肆力于词章,欧阳原功亦盛称之。陈众仲复为选其最佳者,题曰《周此山诗集》。原功见

  • 岳阳石门墨山·张说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囷轮江上山,近在华容县。 常涉巴丘首,天晴遥可见。 佳游屡前诺,芳月愆幽眷。 及此符守移,欢言临道便。 既携赏心客,复有送行掾。 竹径入阴窅,松萝上空蒨。 草共林一色,云与峰万变。 探

  • 卷十三·佚名

    四月初五日(壬寅),李侍尧奏言:接两广总督臣孙士毅咨称,前调粤兵四千名,第一起于本月十六日起身,计二十三、四等日可到厦门。臣随于二十自泉起程往厦门料理。辰刻抵南安县,接黄仕简咨会,知凤山城又被贼占。戌刻行至沙县,又接常青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佚名

    万历四十八年正月庚辰朔正旦节免朝贺○大学士方从哲谒仁德门叩祝 圣寿赐上尊珍馔○是日 上赦出系狱御史刘光复为民有旨谕辅臣曰朕以御史刘光复在于 圣母几筵前高声狂吠震惊 圣母灵位大不敬无人臣礼故置之于法前

  • 卷十六·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六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凶礼表世儒多以例释春秋吾不知所为例者将圣人自言之乎抑出于后儒之揣测也是不以凡例释春秋而直以春秋释凡例而经旨益晦余观凶礼一编而春秋二

  • 卷八四·邱濬

    ▲举赠谥以劝忠 《礼记表记》: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专也)惠(善也),耻名之浮于行也。” 郑玄曰:“谥者行之迹也,名谓声誉也。言先王论行以为谥以尊名者,使声誉可得而尊言也。壹读为一,惠犹善也。言声誉

  • 卷五·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五     宋 崔子方 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僖公之不即位见闵公之弑也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古之用兵观势而后动次于聂北为之声援葢救邢也传谓言次非救似误矣桓公攘外患而安中国区区以是为

  • 第七 揣篇 2·王诩

    【原文】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①也,不能隐其情。情一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②,乃且③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④。夫情变于内者,形见

  • 大般若經第五分品目·欧阳竟无

      善現品第一 天帝品第二   窣堵波品第三 神咒品第四   設利羅品第五 經典品第六   迴向品第七 地獄品第八   清淨品第九 不思議品第十   魔事品第十一 真如品第十二   甚深相品第十三 船等喻品第十四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一·智旭

    释信解品竟。次释药草喻品。药草喻品第五此中具山川云雨。独以药草标名者。土地是能生。云雨是能润。草木是所生所润。所生所润。通皆有用。(若从如来所述义边。则尽大地无不是药。)而药草用强。(若从迦叶等能领义边。则

  • 坊记集传卷二·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微谏章第十六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诗云孝子不匮【孝之与忠一也孝不违亲忠不违君此治以王者也孝不防其亲忠不防其君此治以天者也春秋以天治臣子亦以天治君父然终春秋之世未有子谏其父者

  •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四·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何谓佛子。诸菩萨游入如来至真现大灭度。于斯菩萨。欲入灭度。晓了一切。本净自然。则为佛矣。犹如无本。而归灭度。如来灭度。亦复如是。又如本际。法界若斯。犹如虚空无极之界。又如本净。

  • 西藏风俗记·沈宗元

    清末民初沈宗元撰。

  • 船子和尚拨棹歌·释德诚

    唐代诗人船子和尚著,无法忍寺首座坦禅师刻本,正集2卷,续集2卷,收船子和尚渔父歌词29首,以及历代僧俗和咏等。船子即德诚,遂宁(今四川省内)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中唐时期。《五灯会元》卷五说他“节操高邈,度量不群”,得法于

  •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长阿含善生经之别译。

  • 地藏菩萨仪轨·佚名

    全一卷。唐代输婆迦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述说佛在佉罗提耶山时,地藏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欲说神咒,经佛允许后,遂说此仪轨;初说大、中、小之三种神咒,次说画像法,其次说印咒、普供养印、总说总印、请赞印,最后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