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袁粲传

袁粲字景倩,陈郡陽夏人,是太尉袁淑哥哥的儿子。父亲袁濯,是扬州秀才,早死。他祖母同情他过早成为孤儿,给他起名叫愍孙。袁..的伯父叔父都是当世的大官,但是愍孙却饥寒交迫,他母亲王氏是琅笽人,即太尉长史王诞的女儿,亲自纺织,以保障朝夕的供应。愍孙小时候特别好学,有很好的才能,有人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堂兄袁..。他的伯父袁洵便是袁..的父亲,说袁..不配,正好可以嫁给愍孙了,当时愍孙正在坐,流着眼泪出去了。

少年时代因立志高尚而被当时人所称赞。开始当扬州从事、世祖安北、镇军、北中郎行参军,南中郎主簿。世祖讨伐逆贼刘邵,转官记室参军。到世祖当皇帝时,袁愍孙被任为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侍中。孝建元年(454),世祖与群臣在中兴寺八关斋戒,吃素,中餐吃完,愍孙另外和黄门郎张淹再弄到鱼肉来吃。尚书令何尚之执法非常严谨,暗中把这消息告诉世祖,世祖叫御史中丞王谦之弹劾,都同时免除他们的官职。二年(455)起用愍孙当廷尉,太子中庶子,兼任右军将军。出外当辅国将军。西陽王刘子尚北中郎长史、广陵太守,代管兖州事务。同时当永嘉王刘子仁冠军长史、将军,太守照旧,大明元年(457)再当侍中,兼领射声校尉,封爵兴平县子,享受五百户租税待遇。此事参见《颜师伯传》。三年(459)因为接受山陰百姓丁彖文的贿赂,选举丁为会稽郡孝廉,被免官。不久当西陽王刘子尚抚军长史,又当中庶子,兼领左军将军。四年(460),出外补选豫章太守,品级进至中二千石。五年(461),再回来当侍中,兼领长水校尉,迁左卫将军,加官给事中。七年(463)转吏部尚书、左卫将军照旧。当年皇太子加成年冠礼,皇上在东宫举行宴会,愍孙给颜师伯劝酒,颜师伯不喝酒,愍孙于是按规矩罚颜伯,让颜师伯丢脸,颜师伯正被皇上宠待。而皇上也常常讨厌愍孙以士族身份凌辱颜师伯,因这事发怒,让愍孙当海陵太守。前废帝做皇帝,被任为御史中丞,没有上任,再当吏部尚书。永光元年(465),愍孙转官右卫将军,加官给事中。景和元年(465),再调宫廷当侍中,兼领骁骑将军。太宗泰始元年(465),转官司徒左长史,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

愍孙风度严整,文雅不凡,格局峻峭,颇为孤芳自赏,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妙德先生传》接上嵇康的《高士传》以比拟自己,其中一段说:

有位妙德先生是陈国人,气质深沉,心思玄远,神态清爽,俊俏照人,性格孝顺,温顺可人,居住恬淡、不营财货,有大舜帝的遗风。先生少年时有很多疾病,性格粗疏懒惰,无所钻营,然而九流百家的书籍,经纬纲常谈天论地的技术,一般都能知道其中的大意,而不靠这些成名。

家庭贫困曾经出仕,这不是他的爱好,混迹其中,隐藏他的心思,所以与老朋友或者弄僵了。世俗舆论不知他的真实才干,住的地方席子做的大门常常掩住,三条小路勉强通行。即使扬子那种安于平淡的人,严子陵那种隐逸,也不会超过这位先生,一直修炼道德、培育志向,终究不能被人称述。

愍孙又曾经对交往的人说:“当年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条小河,被称为狂泉。国人喝了这里的泉水,无不发狂。只有国王挖井吃水,得以不疯。国人既然都发狂,反而说国王不疯是疯,于是合谋,共同捉住柄王,治他的疯病,火烫针砭,无所不至,国王受不了那种痛苦,于是到狂泉饮水,饮完了便发了疯。大小君臣疯狂如一人,国人于是欢欣喜跃。我既然不疯,难以独立抗拒,近来想试着喝这种泉水。”

愍孙幼时敬慕荀奉倩的为人,告诉世祖,请求改名为粲,没有被允许。这时他又告诉太宗,于是改名为粲,字景倩。

二年(466),迁官领军将军,手握仪仗的三十人进守六门。当年,他转官中书令,兼领太子詹事,增封三百户,坚持不接受。三年(467),转官尚书仆射,不久兼领吏部尚书。五年(469),加官中书令,又兼任丹陽尹。六年(470),皇上在华林园茅堂讲《周易》,袁粲为他拿着经书,又管东宫事,再转为右仆射。七年(471),任太子詹事,仆射照旧。还未拜官,便升官尚书令,丹陽尹照旧。因为先前选举武卫将军江柳当江州刺史,江柳有罪,袁粲降职为守尚书令。太宗弥留之际,袁粲和褚渊、刘面力都受明帝的重托,加班剑二十人,赏给鼓吹一部。后废帝即位,加兵卫五百人。废帝还未亲揽朝政,下一道诏书说:“近来太陽照得太过猛烈,加上时间又长,伤害了庄稼,给人民带来了痛苦。我因为眼病,一直没有革新政治,监狱犯人还很多,冤枉的案子累积很多,朝夕担心,心中不忘,尚书令可以和执法官员和下司,考察各个案件,听冤枉诉讼洗清,困苦弊端昭雪复苏,这个命令颁下各州郡让所有人不要有弊塞的事发生。”元徽元年(473),为去世的母亲守孝一段时间,安葬完毕,叫他仍然管理尚书事务,加号卫将军,袁粲没有接受。废帝反复逼迫,宫中使者一个接一个,袁粲最终不接受。他的性格非常孝顺,在守孝期间,悲伤过度。祖父忌辰,皇帝常下诏书卫军部门截住客人。

二年(474),桂陽王刘休范造反,袁粲牵扶进入宫殿。下诏书给他增加兵士随从他。建立府属设置门下官吏。当时正当战乱危急,敌人已到南掖门,将领们非常恐惧,都无法激励奋起。袁粲慷慨陈词,他对将领们说:“敌人已经逼迫过来,但是人心害怕。我蒙受先帝顾托大恩,本来是要以死报答的。今天应该和褚护军同时为国捐躯。”于是叫左右的人牵马过来,神情悲壮。这时陈显达等人都被感动,奋勇出击,很快就平定了叛军。朝廷安宁后,袁粲被授予中书监的官职,以本来职位开府仪同三司,兼领司徒,以扬州府台作为他的个人府门,袁粲坚决不同意移动。三年(475),转官尚书令,卫军将军、开府照旧,袁却坚决辞让,守孝三年满期才接受,加官侍中增进爵位为侯,又不接受,当时袁粲和齐王、褚渊、刘秉到宫中轮流值班,决定国家大事,当时人称他们为“四贵”,袁粲沉默寡言,不肯管事,秘书们每次前往请他决策,袁粲或者高声歌咏诗对着别人,或者想出一个新鲜主意,则众人无法增补。家宅简朴,器皿平常,喜欢喝酒,会吟诗,经常在花园中自个喝酒,因为这而自得其乐,家在城南,时时拄着拐杖独自漫游,很少来往的人,门庭中没有庞杂客人。到了接受明帝临终托付,掌管朝政,四方官员都集中到他的门下。而袁粲则闲居家中,动不动便长卧着不起来,宾客一个也不接待,常和他谈话的,不过一两个而已。

顺帝即位,袁粲迁官中书监,司徒侍中照旧。当时齐王住在东府,所以派袁粲镇守石头城,袁粲一向恬静。每次有朝廷命令,多数没有马上遵循。逼迫不得已的,然后才执行。到诏书叫他移往石头城,便马上按命令实行。身边有一个能望气的对袁粲说:“石头城的气象很糟糕,你去了必然有灾难。”袁粲没有回答。宫中又供给袁粲油络通巾宪车,允许手握节仗的卫兵五十人进入宫殿。当时齐王萧道成功高德重,宋国政权已被他掌握,袁粲因为亲自接受明帝临死前的托付重任,不想再做另一姓的臣子,暗中有自己的图谋,丹陽尹刘秉,是宋国同宗国戚;前湘州刺史王蕴,是太后兄长的儿子,一向喜欢军事,都担心不被萧道成容纳,于是便和袁粲相互联络。将帅中的黄回、任候伯、孙昙馞、王宜兴、彭文之、卜伯兴等,也和袁粲等一同谋划。

升明元年(477),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起义。萧道成亲自拜访袁粲,袁粲称病不见。袁粲的同宗族人通直郎袁达认为不应该显示不同立场,袁粲说:“他(萧道成)如果因为皇上幼弱,时事艰难,和桂陽王造反时一样,逼我到宫中去。我便无话可以拒绝。现在他这样做,我再也不出去了。”当时萧道成到朝廷宫殿中驻扎,刘秉堂弟领军将军刘韫在门下省值班,卜伯兴在阁中值班,黄回等将领都带兵驻扎在新亭。袁粲打算当天假传太后命令,叫刘韫、卜伯兴率领警卫部队在朝廷宫殿中攻打萧道成,黄回率军回来响应。刘秉、任候伯等人都奔赴石头城。本来是约定在夜中行动。当天刘秉怕得不知做什么好,午后便穿好衣服,天还未黑,便装着妇女席卷投靠袁粲。因此陰谋泄露。先前齐王派手下将领薛渊、苏烈、王天生等率兵戍守石头城,说是为了帮助袁粲,其实是防卫他的。又叫心腹王敬则在宫内值班、和卜伯兴共同管理禁兵。王蕴听说刘秉逃跑,叹着说:“今年大事不好了。”当时齐王叫王蕴招募兵士,已得到几百人,于是也狼狈地率部众逃向石头城。本来约好是开南门,当时已是漆黑的夜晚,薛渊等人在门上向下射箭,王蕴以为袁粲已失败,便马上逃窜。齐王马上告知王敬则,率领他的部下抓到王蕴杀掉,也杀了卜伯兴,又派军主戴僧静进向石头城帮助薛渊从仓门进去。当时袁粲和刘秉等人排好队伍登上石头东门,戴僧静分兵攻击袁府西门,袁粲和刘秉想回到府内,下得城墙,点好一排蜡烛照着自己。戴僧静暗中挺身而前,袁粲的儿子袁最觉得有其他人,以自己的身体遮蔽袁粲。戴僧静向前砍击,袁氏父子同时蒙难,左右人员同时逃窜四周。袁粲死时五十八岁。任候伯等人当夜乘坐小舰从新亭赶赴石头城,听说袁粲已失败,连忙又跑回来,后来都被杀。刘秉的事参见《宗室传》。

齐朝永明元年(483),齐武帝下诏说:“当年魏国哀悼袁绍,恩泽惠及坟墓。晋朝体会二王的忠诚,把光荣赏给他们的后代,这大概是怀念旧情,流播仁义,推究他们的心意而加以宽恕。先前两朝的仁义举动,成为先朝佳话。袁粲、刘秉都和先君同时辅助宋朝,沈攸之在景和年间,也有这样的忠诚义心,虽然晚节不保,但开始的忠诚应该被记住。岁月过去这么多年,他们应该受到表扬。袁粲、刘秉前年已改葬,坟墓还未修整。有关部门应好好处理,以便合乎礼节。沈攸之和他的儿子的灵柩在西方。应命令荆州官员在恰当时候,送回故乡旧坟,所在的官员们加以经营安排下葬事务。”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太宗子·欧阳修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七)·陈寅恪
  帝王经世图谱卷二·唐仲友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王琳传·李延寿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李延寿
  章纶传·张廷玉
  提要·胡世宁
  卷二·郭琇
  卷之七十五  菽園雜記三(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三百四十·佚名
  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四·佚名
  王仁辅·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纪君祥

    (净扮屠岸贾领卒子上,诗云)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当时不尽情,过后空淘气。某乃晋国大将屠岸贾是也。俺主灵公在位,文武千员,其信任的只有一文一武:文者是赵盾,武者即某矣。俺二人文武不和,常有伤害赵盾之心,争奈不能入手。那赵

  • ●慶芝堂詩集卷十一·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律詩三 ◆五言律詩三◆ 盧峰口 憫流亡 寧遠州 寧遠道中 經牧馬場 胡家窩鋪 陳家臺述事 望北臺早發 宿大石橋 述夢 奉窆先二人後述哀 懷都門諸友 懷竹梧軒諸生并門人沈周頲 留別門人何公符兼謝厚貺

  • 东都事略卷十二·王称

    本纪十二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徽宗长子也母曰显恭皇后王氏以元符三年四月己酉生于坤宁殿时徽宗甫登位即生嫡长欲异其礼越三日辛亥大赦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封韩国公建中靖国元年改鎭兴德封京兆郡王崇宁二年拜司空移鎭

  • 第七十一回 遇强暴故后被污 违忠谏逆臣致败·蔡东藩

      却说齐主高演,入嗣帝位,尚有意治安,惟对待南朝,未肯息怨罢兵,当遣降将王琳为扬州刺史,出镇寿阳,伺隙图南。陈主蒨颇思修和,因仇人在前,无从游说,不得已姑从缓议。会齐主演听高归彦言,召入济南王殷,把他害死,冤气盈廷,不免为厉,

  • 卷第二·徐鼒

    丙申(初七日),明曾应遴奏江西事。应遴言:『臣乡江右,自桥头失守而贼从永破吉,插岭兵破而贼破萍及袁,益王走闽中。建昌溃于十一月初二日,抚州、南丰陷于初七日』。并言:『赣已失守,所奏皆十六年张献忠陷江西事也;而抚臣报尚杳然』

  • 五七三 山东巡抚国泰奏遵旨查缴颜季亨《九十九筹》情形片·佚名

    五七三 山东巡抚国泰奏遵旨查缴颜季亨《九十九筹》情形片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臣国泰跪奏:窃臣于本年十二月十二日接奉廷寄上谕,查缴明人颜季亨所撰《九十九筹》一书,臣当卽钦遵札行布政司转饬东省十府二直隶州,严率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六·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叅政李公若谷曾巩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人少孤逰洛下因葬其考妣扵缑氏而占籍焉咸平元年登进士第多歴外官累擢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宝元元年叅知政事康定元年以耳疾辞位罢为资政殿学士明年以太子少

  • 张溥传·张廷玉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自幼好学,所读之书必亲手抄写,抄完朗诵一遍,立即烧掉,然后又抄,直到六七遍才止,右手握笔的指掌起了茧。冬季手冻裂,每天要用温水烫数次。所以后来把他的书斋题名为“七录”。与同乡张采同学,二人齐名,号称“

  • 后晋纪四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下天福七年(壬寅、942)·司马光

    后晋纪四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1]春,正月,丁巳,镇州牙将自西郭水碾门导官军入城,杀守陴民二万人,执安重荣,斩之。杜重威杀导者,自以为功。庚申,重荣首至邺都,帝命漆之,函送契丹。 [1]春季,正月,丁巳(初二),镇州牙将从西廓

  • 卷一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艺文志谨案儒林列传始自马迁所录皆传经之士也范蔚宗作後汉书增立文苑一传於是训诂之学与词赋之学歧为两家诸史相沿虽称名互异而大旨不殊元托克托等【案托克托原作脱脱今改正】作宋

  • 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九帝系考【臣】等谨按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帝系考凡十卷首帝号历年次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次后妃次皇太子皇子次公主次皇族起自轩顼以来迄乎有

  • 卷二十八·郑玄

    ◎夏官司马第四[疏]郑云:“象夏所立之官。马者,武也,言为武者也。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共掌邦政,政可以平诸侯,正天下,故曰统六师平邦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目录·王顼龄

    卷首上引用姓氏书传图卷首下纲领卷第一虞书尧典卷第二虞书舜典卷第三虞书大禹谟臯陶谟益稷卷第四夏书禹贡上卷第五夏书禹贡下卷第六夏书甘誓 五子之歌征卷第七商书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六·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隋阇那堀多译  银主陀罗尼品第十一  尔时世尊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此诸菩萨熏修诸法。所谓诸菩萨母。菩萨昔行菩萨摄受。有法本名不染著陀罗尼。如是语已。命者奢利弗白佛言。世尊。言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三(末)·窥基

    沙门基撰经尔时世尊(至)无能测量者赞曰。下二十一颂分之为二。初十七颂半颂前二妙。后三颂半劝发信心。显今说实。初中复二。初二颂总颂二妙。后十五颂半别颂二妙。此即初也。初一颂总叹法师妙。后一颂总叹法妙。总叹

  • 莲峰集·史尧弼

    诗文别集。一作《莲峰家集》、《莲峰先生家集》。十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尧弼撰。其集卷首冠以省斋、任清全二序。省斋序作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丙戌(1166)谓编尧弼“平日所著文,凡三十卷,刊出与众共之”。然据任序,尧弼

  • 赤松子中诫经·佚名

    《赤松子中诫经》是道教经典中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以黄帝和赤松子对话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大道的至简至易,这里的“道”就是告诫人们要多行善事、积功累德。教经典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赤松子中诫经》(以下简

  • 岭海焚余·今释澹归

    三卷。明金堡撰。堡字道隐,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县)人。崇祯十三年庚辰进士,官止兵科给事中,明亡后脱发为僧,释名今释,抗志以终。是编三卷,皆为奏疏,上卷十八篇,自隆武乙酉十月至丙戌八月,中卷下卷共三十一篇,自永历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