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前清的退伍军人

退伍“荣军”建成了台湾的横贯公路,我乃联想到前清的退伍军人。从前的退伍军人,不是这种情形,在寓兵于农的朝代,自是最理想的时期,但年代已久,谈起来话也太长,不必多赘。到了宋朝,就讲杯酒卸兵权(或作谢兵权),是皇帝赐统兵大臣一次宴席,便算去职。清朝则恒说一纸卸兵权,或片语卸兵权,意是一道上谕,便可去职。按说军队本是国家的军队,并非带兵大员之私产,当然是应该如此,否则国家便要不稳,这是一定的道理。不过上边所谈,乃是统兵的大员,他虽去职,仍然还有他的位置,或他种工作。最可怜是下级人员,战事一完,军队一解散,所有的官和兵,多数就都失业了。在前清,旗人自然是例外,因为旗人始终是军队的编制,他那个旗字,就是军队的性质,所以战时与平时,都是一样,每月有一定钱粮薪水;官员去世,他的太太特有寡妇钱粮,以养终身。汉人则不然了,军队解散之后,兵丁还容易谋生,有手艺者可以做工,否则亦可种地。官员最麻烦,以身份来论,他是官长;以学问来论,多数都不认识字,但是经过多少次战事,立过大功,曾受国家褒奖,翎顶辉煌。在军营时,是赫赫的官将,一旦解散,则无事可做;朝廷虽赏过他官职,但没有养老金。这种情形,在光绪年间湘军淮军解散之后最为普遍,受饥寒、无家可归的人不知有多少。当年有下边一件事情,曾经传遍全国,有人说真是笑谈;有人说真是敌国破,谋臣亡,可为功臣一哭。总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前清的制度,冬至、元旦、万寿这三天,名词就叫三大节。每逢这些日期,各省的官员,无论官职高卑,都要到万寿宫去行礼。各省城都有这种建筑设备,宫内供皇帝万岁万万岁的牌位,这是极隆重的礼节。尤其万寿之期,所有官员都须穿蟒袍。平日上衙门办公,或任何礼节,都是穿平常袍褂,惟独这三大节,都要穿蟒袍,因此常常闹笑话。官员中有蟒袍的人并不多,尤其是穷京官,多数都无蟒袍,但又非穿不可,倘不穿,则御史可以参他一本,说他不遵体制,乃是有罪的。自然是没有御史肯上这种奏折,但他确可以上。在这个时期,不但蟒袍无处借,且无处赁无处买,有许多人无法,只好用四块高丽纸,照蟒袍下半截画好,糊于平常袍子上,穿好外面再穿外褂,只能看到下身,也可以将就混的过去,这是彼时常有的事情。平常袍料,都是素面无花;就是有花,也都是织成的,与面同一材料,看不出来。蟒袍都是五色平金绣花或缂丝,非常华美,故名曰花衣。万寿前后十天都须穿花衣,此名曰花衣期。花衣期内,不许行刑,不但不许杀人,连打板子都不许,以致不吉利的奏折都不许上。朝珠一物,上朝或贺喜等事都挂,平常办公则不挂;在此期内,则都非挂不可。尤其是黄马褂,除侍卫等每日上朝必穿外,其余的官员,虽经皇帝赏穿,但平常都只穿外褂,不肯穿此,然万寿节则都要穿上。所有官员,都须穿得庄严肃穆,到万寿宫皇帝牌位前,行三跪九叩礼,礼至重也。刘坤一任南洋大臣、两江总督时,一次值万寿节,穿好了衣服,方要去行礼,下人报告,他所有轿夫都穿好了官服,有的戴了红顶,有的戴了花翎,且有的穿黄马褂。刘坤一听说,大为惊异,问其故,始知几人都是讨洪秀全时之军官,因战功,都奉到赏头品顶戴、赏戴花翎、赏黄马褂等等的恩旨。刘坤一当然不敢用他们抬轿了,到万寿宫行礼回来,请他们几位到客厅,问他们详细情形。他们都说出真姓名,都是在哪一部军队内带过兵,某年在某次战中立过功,某时得的赏,战事终了军队解散,自己没有什么技能,无事可做,好在还有些力气,所以大家商量充当轿夫。刘坤一问何不早说?他们说,早说了真名实姓,恐怕大帅不用我们,那就没地方吃饭了。笑问,今天为什么又都穿戴起来?他们说,从前在营中,遇到万寿圣节,也都穿戴行过礼,今天见大帅特别高兴,我们又喝了几杯酒,一时也高兴,大家说,今当万寿圣节,我们何不也把从前的衣服穿戴起来,到万寿宫前行礼去呢?于是就穿戴起来了,大帅恕罪。刘坤一派人细一检查,他们所说的话毫无虚假,于是特别同情,另眼看待,请他们大吃了一顿,亲身作陪,畅谈往事,勾起了许多感慨,乃每人赠送了一二千两银子,请他们各自回家,安稳度日,并说以后有什么难事,只管找他,于是尽欢而散。

按说这几位总算是遇到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而且都是很高级的官员,其余遇不到这样机会之人,还不知有多少。兵丁阶级,人数更多,更不容易找到机会。身经百战,立过大功的人,军队一解散,失业的人不知有多少。

猜你喜欢
  卷九十·志第五十七·柯劭忞
  封建第八·吴兢
  第九十三回 惩诸舅推恩赦罪 嬖二美夺嫡宣淫·蔡东藩
  第四十八回 经略西番镇臣得罪 承恩北阙义儿导淫·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五十·佚名
  自序·继昌
  卷三十六·佚名
  卷五·班固
  沮渠牧犍传(附沮渠秉等传)·魏收
  梁纪十三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乙卯、535)·司马光
  卷九十五·雍正
  卷九养廉·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庾信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

  • 卷三十七·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三十七 宋 陆游 撰 病中作 破裘缝更暖粝食美无余摩诘病说法虞卿穷着书身羸支枕久足蹇下堂疎今日晴窗好幽怀得好摅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 安康甲第天下传玉题绣井摩云烟落成鼓吹震百里意

  • 西都赋·班固

    [原文]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辍而弗康,实用西迁,作我上都,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宾

  • 载记第十二 苻洪 苻健 苻生 苻雄 王堕·房玄龄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先是,陇右大雨,百姓苦之,谣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因名曰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

  • 卷第八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八〔起旃蒙赤奋若(乙丑),尽着雍执徐(成辰),凡

  • ●卷二十四。地诗文五·梁章钜

    ◎恭亲王诗△荷露烹茶七律二章应制烹露为茶味独多,乘凉晨起诣溪荷。满倾沆瀣盘珠泄,小熟瓶笙爨玉罗。梦醒每怀评茗客,诗清欣拟《采莲歌》。幸依太液恩波近,得赐金茎遍饮和。携来仙露甚清华,消渴闲烹顾渚茶。七碗莲香幽客座

  • 提要·姚之骃

    臣等谨案后汉书补逸二十一卷国朝姚之骃撰之骃字鲁斯钱塘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编搜辑后汉书之不传扵今者八家凡班固等东观汉记八卷谢承后汉书四卷薛莹后汉书张璠汉记华峤后汉书谢沈后汉书袁崧后汉书各一卷司马

  • 卷十六·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六 【起癸酉汉後主延熙十六年尽已亥晋武帝咸宁五年】考异【据凡例分注後主二字当作帝禅】凡二十七年 【癸酉】十六年【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佚名

    天启三年六月庚申朔○石砫司总兵官署都督佥事秦良玉自陈奉命征剿奢酋部署将领秦翼明拱明等提兵褁粮奋勇前进先后红崖墩观音寺及青山墩之捷擒斩多功乞敕兵部案候事平之日将臣部下获功员役量行升赏以励众心合用火牌照例

  • 卷之九十六·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九十六 传第八十 扎萨克多罗郡王车凌蒙克列传 车凌蒙克杜尔伯特人姓绰罗斯扎萨克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车凌从叔父其父伯布什为保伊尔登第四子有子一即车凌蒙克乾隆十八年偕

  • 第四章 孔子之中年期·钱穆

    一、孔子授徒设教孔子少年出仕,可考者仅知其曾为委吏与乘田,其历时殆不久。孔子年过三十,殆即退出仕途,在家授徒设教,至是孔子乃成为一教育家。其学既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谓学,其教亦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为教,于是孔子遂成为中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二   問.增上戒住菩薩轉時當知何行何狀何相。答.若諸菩薩先於極歡喜住由十種心意   樂已得意樂清淨.何等爲十.一者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名伽耶山顶经)·佚名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国伽耶山祠。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其先悉是编发仙人。皆阿罗汉所作已办。心得自在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菩萨万人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威德。皆得诸忍

  • 上四·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四释说戒篇戒即本受法体量等尘沙。从缘举要且列二百五十。为持犯蹊径使摄修之易。然恐物情懈怠不自策勤。故黑白两半毕集一处作法宣告。庶使因言省己治行日新。虽广略两殊僧别三位。一言统摄无非

  • 安广县乡土志·佚名

    志书。光绪末年造送本,不著修纂时间、姓氏。记述简单,别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民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

  • 活幼心书·曾世荣

    儿科著作。三卷。元代医家曾世荣编撰。刊于1294年。卷上将儿科疾病编成歌赋75首,便于习诵。卷中本论,将儿科病证分别立论43篇(附补遗8篇),对小儿诸病的特点,发病规律、治疗原则等论述颇详,并介绍了作者的临床心得;卷下信效方,

  • 鲍参军集注·鲍照

    南朝宋诗文别集。鲍照著。钱振伦注。黄节补注诗集并集说。钱仲联增补、集说并校。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出版。全书分6卷。卷1为赋、表、疏,卷2为启、书、颂、铭、文。这两卷均为钱振伦注,钱仲联补注、集说并校。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佚名

    凡四卷。唐代金刚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略出经、略出念诵经。乃摘自十万颂广本金刚顶经之精要,故称略出经。与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俱为密宗重要之依据经典。内容大要为对灌顶受法弟子说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