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笔札华梁 全文

○ 八 阶 

  一咏物阶。二赠物阶。三述志阶。四写心阶。五返酬阶。六赞毁阶。七援寡阶。八和诗阶。

  第一,咏物阶。诗曰:“双眉学新绿,二脸例轻红。言模出浪鸟,字写入花虫。”又曰:“洒尘成细迹,点水作圆文。白银花里散,明珠叶上分。”

  第二,赠物阶。诗曰:“心贞如玉性,志洁若金为。托赠同心叶,因附合欢枝。”又曰:“合瞑刺缝罢,守啼方达曙。带长垂两巾,代人交手处。”

  第三,述志阶。诗曰:“有鸟异孤鸾,无群飞独漾。鹤戏逐轻风,起向三台上。”又曰:“丈夫怀慷慨,胆上涌波奔。只将三尺剑,决构一朱门。”

  第四,写心阶。诗曰:“命礼遣舟车,伫望谈言志。若值信来符,共子同琴瑟。”又曰:“插花花未歇,薰衣衣已香。望望遥心断,凄凄愁切肠。”

  第五,返酬阶。诗曰:“盛夏盛炎光,ㄡ天ㄡ气烈。”又曰:“清阶清溜泻,凉户凉风入。”

  第六,赞毁阶。诗曰:“施朱桃恶采,点黛柳惭色。”又曰:“皓雪已藏晖,凝霜方叠影。”

  第七,援寡阶。诗曰:“女萝本细草,抽茎信不功。凭高出岭上,假树入云中。”又曰:“愁临玉台镜,泪垂金缕裙。”

  第八,和诗阶。“花桃微散红,萌兰稍开紫。客子情已多,春望复如此。”又曰:“风光摇陇麦,日华映林蕊。春情重以伤,归念何由弭。”

 ○ 六 志 

(缺) 

○ 属 对 

  第一,的名对。(又名正名对,又名正对,又名切对)。

  天地、日月、好恶、去来、轻重、浮沉、长短、进退、方圆、大小、明暗、老少、凶狞、俯仰、壮弱、往还,清浊、南北、东西,如此之类,名正对。诗曰:“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又曰:“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第二,隔句对。

  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为隔句对。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人长安。”又曰:“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悲亦空叹,朝朝君未归。” 

  第三,双拟对。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如此之类,名为双拟对。诗曰:“夏暑夏不衰,秋阴秋未归。炎至炎难却,

凉消凉易追。”又曰:“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春树春花;秋池秋日;琴命清琴;酒追佳酒,思君念君;千处万处。如此之类,名双拟对。 

  第四,联绵对。

  联绵对者,不相绝也。一句之中,第二字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但上句如此,下句亦然。诗曰:“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乃清。听蝉蝉响急,思卿卿别情。”又曰:“嫩荷荷似颊。”“残河河似带。”初月月如眉。”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 

  第五,异类对。

  异类对者,上句安“天”下句安“山”;上句安“鸟”,下句安“花”,上句安“风”,下句安“树”。如此之类,名为异类对。非是的名对,异同比类,故言异类对。但解如此对,并是大才。笼罗天地,文章卓秀,才无拥滞,不问多少,所作成篇,但如此对,益诗有功。诗曰:“天清白云外,山峻紫微中。鸟飞随去影,花落逐摇风。”又曰:“风织池间字,虫穿叶上文。” 

  第六,双声对。

  诗曰:“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丹灯;翻蜂、度蝶;黄槐、绿柳;意亿、心思;对德、会贤;见君、接子。如此之类,名双声对。 

  第七,叠韵对。

  诗曰:“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漱流还枕石,步月复弹琴。”徘徊;窈窕;眷恋;彷徨;放畅;心襟;消遥;意气;优游;陵胜;放旷;虚无;酌;思惟;须臾。如此之类,名曰韵对。 

  第八,回文对。

  诗曰:“情亲由得意,得意遂情亲。新情终会故,会故亦经新。” 

  第九,同类对。

  同类对者,云雾,星月,花叶,风烟,霜雪,酒觞,东西,南北,青黄,赤白,丹素,朱紫,宵夜,朝旦,山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途路。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途路。 

○ 七种言句例 

  一曰一言句例。一言句者:天,地,阴,阳,江,河,日,月是也。

  二曰二言句例。二言者:“天高,地下”“露结,云收”是也。

  三曰三言句例。三言句者:“斟清酒,拍青琴;寻往信,访来音”是也。

  四曰四言句例。四言句者:“朝燃兽炭,夜秉鱼灯”;“宋腊已歌,秦姬欲笑”是也。

  五曰五言句例。五言句者:“雾开山有媚,云闭日无光。燥尘笼野白,寒树染村黄”是也。

  六曰六言句例。六言句者:“讶桃花之似颊,笑柳叶之如眉。拔笙簧而数暖,促筝柱而劬移”。

  七曰七言句例。七言句者:“素琴奏乎五三拍,绿酒倾兮一两卮。忘言则贵乎得趣,不乐则更待何为。” 

○ 文 病 

  第一,平头。

  第二,上尾。

  第三,蜂腰。

  第四,鹤膝。

  如班姬诗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素”与“扇”同去声是也。此云第三句者,举其大法耳。但从首至末,皆须以次避之。若第三句不得与第五句相犯,第五句不得与第七句相犯,犯法准前也。

  第五,大韵。

  第六,小韵。

  第七,傍组。

  第八,正纽。

 

○ 笔四病 

(缺)

○ 论对属 

  凡为文章,皆须对属。诚以事不孤立,必有配匹而成。至若“上”与“下”,“尊”与“卑”,“有”舆“无”,“同”与“异”。“去”与“来”。“虚”与“实”。“出”与“入”。“是”与“非”,“贤”与“愚”,“悲”与“乐”,“明”与“暗”。“浊”与“清”,“存”与“亡”。“进”与“退”,如此等状,名为反对者也。(事义各相反,故以名焉。)除此以外,并须以类对之:“一二三四”,数之类也;“东西南北”,方之类也;“青赤玄黄”,色之类也;“风云霜雾”,气之类也:“鸟兽草木”,物之类也;“耳目手足”,形之类也;“道德仁义”,行之类也;“唐、虞、夏、商”,世之类也;“王侯公卿”,位之类也。

  及于偶语重言,双声叠韵,事类甚众,不可备叙。在于文笔,变化无恒。或上下相承,据文便合。若云:“圆清著象,方浊成形。”“七曜上临,五岳下镇。”(“方”“圆”,“清”、“浊”,“象”、“形”,“七”、“五”,“上”、“下”,是其对。)或前后悬绝,隔句始应。

  若云:“轩辕握图,丹凤巢阁;唐尧秉历,玄龟跃渊。”(“轩辕”、“唐尧”,“握图”、“秉历”,“丹凤”、“玄龟”,“巢阁”、“跃渊”是也。)或反义并陈,异体而属。若云:“乾坤位定,君臣道生。或质或文,且升且降。”(“乾坤”、“君臣”、“质文”、“升降”并反义,而同句陈之。“乾坤”与“君臣”对,“质文”与“升降”对,是异体属也。)或同类连用,别事方成。

  若云:“芝英荚,吐秀阶庭。紫玉黄银,扬光岩谷。”(“芝英荚”与“紫玉黄银”,“阶庭”与“岩谷”,同类连对,而别事相成。)此是四途,偶对之常也。比事属辞,不可违异。故言于上,必会于下;居于后,须应于前。使句字恰同,事义殷合。(若上有四言,下还须四言;上有五字,下还须五字。上句第一字用“青”,下句第一字即用“白”、“黑”、“朱”、“黄”等字;上句第三字用“风”、下句第三字即用“云”、“烟”、“气”、“露”等。上有双声、叠韵,下还即须用封之。)犹夫影响之相逐,辅车之相须也。

  若其上升下降,若云:“寒云山际起,悲风动林外。”(“山际”在上句第三,第四言,是升;“林外”在下句第四,第五字,是降。)前复后单,若云:“日月扬光,庆云烂色。”(“日月”两事,是复;“庆云”一物,是单。)语既非偷,事便不可。然文无定势,体有变通,若又专对不移,便复大成拘执。可于义之际会,时时散之。

  夫对属者,皆并见以致辞。(谓并见事类以成辞。假令云:“便娟翠竹,声韵金风;的历红荷,光垂玉露。“翠竹”与“红荷”,“金风”与“玉露”,是异事并见也。凡为对者,无不悉然也。)不对者,必相因成义。(谓下句必因上句,止凭一事以成义也。假令叙家世云:“自兹以降,世有异人。”叙先代云:“布在方策,可得言焉。”叙任官云:“我之君此,物无异议。”叙能官云:“望之于君,固有惭色。叙瑞物云:“委之三府,不可胜记。”叙帝德云:“魏魏荡荡,难得名焉。”皆下句接上句以成义也。何则?偶辞在于参事,凡为对属,皆偶其辞,事若不双,辞便有阙,故须参用,始得成之也。)孤义不可别言故也。

  (若不取封,即须就一义相因以置言,故不可用别也。)在于文章,皆须对属。其不对者,止得一处二处有之。若以不对为常,则非复文章。(若常不对,则与俗之言无异。)就如对属之间,甚须消息。远近比次。若叙瑞云:“轩辕之世,凤鸣阮;汉武之时,麟游雍。”(持“轩辕”对“汉武”,世悬隔也。)大小必均。若叙物云:“鲋离东海,得水而游;鹏翥南溟,因风而举。”(将“鲋”拟“鹏”,状殊绝也。)美丑当分。若叙妇人云:“等毛嫱之美容,类嫫母之至行。”(“毛嫱”、“嫫母”,貌相妨也。)强弱须异。若叙平贼云:“摧鲸鲵如折朽,除蝼蚁若拾遗。”(“鲸鲵”、“蝼蚁”,力全校也。)苟失其类,文即不安。以意推之,皆可知也。而有以“日”对“景”,将“风”偶“吹”,持“素”拟“白”,取“鸟”合“禽”,虽复异名,终是同体。若斯之辈,特须避之。故援笔措辞,必先知对,比物各从其类,拟人必于其伦。此之不明,未可以论文矣。

猜你喜欢
  田间诗学卷首·钱澄之
  台湾诗乘卷一·连横
  卷十七·万树
  二集卷四十六·乾隆
  卷229 ·佚名
  卷37 ·佚名
  卷三·房祺
  卷七十七·高棅
  卷二百五十六·陈廷敬
  卷六百八十二·佚名
  御选宋诗卷五十八·康熙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二·黄庭坚
  第十七回 弄轻薄狂言戏主 观相貌俊眼知君·蒲松龄
  蒋捷词作鉴赏·佚名
  附录·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谢枋得·唐圭璋

      枋得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人。生于宝庆二年(1226),宝祐四年(1256)进士。德祐初,以江东提刑知信州。元兵东下,信州不守,及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已而卖卜建阳市。宋亡,居闽中。福建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死。时至二十六

  • 第二折·郑廷玉

    (崔子玉冠带引祗候上,诗云)满腹文章七步才,绮罗衫袖拂香埃。今生坐享皇家禄,不是读书何处来!小官崔子玉是也。自与兄弟张善友别后,到于京都阙下,一举状元及第,所除磁州福阳县令。谁想兄弟也搬在这县中居住。闻说他大的孩儿,

  • 提要·宋无

    元(臣)等谨案鲸背吟集一卷旧本题元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名世末又有自跋序称至元辛夘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絶句三十余首诗尾各以古句足之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曹学佺编入十二代诗选中长洲

  • 卷一百七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史类四言古于贾谧坐讲汉书     【晋】潘 岳理道在儒?儒由人显允鲁侯文质彬彬笔下摛藻席上敷珍前疑既辨旧史维新维新尔史既辨尔疑延我僚友讲此微辞五言古咏司马彪续汉

  • 卷二十三·谷应泰

      ○平山东盗成祖永乐十八年三月,山东蒲台县妖妇唐赛儿作乱。赛儿,县民林三妻,少好佛诵经,自称“佛母”,诡言能知前后成败事,又云能剪纸为人马相战斗。往来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   诸州县,煽诱愚民。于是

  • 卷之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三·佚名

    厢黄旗正钦尼哈番郑芝龙奏副精奇尼哈番郑芝龙揭帖(顺治九年八月十一日到)同安侯诰命稿厢黄旗下正钦尼哈番郑芝龙揭帖(顺治十年五月二十二日到)厢黄旗下正钦尼哈番郑芝龙揭帖(顺治十年五月二十二日到)谕兵刑二部厢黄旗正钦尼

  • 二一四 江苏巡抚萨载奏查办违碍书并请旨销毁《吾学编》等书折·佚名

    二一四 江苏巡抚萨载奏查办违碍书并请旨销毁《吾学编》等书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四日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请旨销毁事。窃查伪妄遗书,臣凛遵谕旨,派委诚妥之员,剀切晓谕,卽速呈缴。前于淮安舟次,据委员陈焱禀复,有藏书之

  • 第36章 随便杀人·冯玉祥

    我在重庆特园康庄住着,一天,有一个军长韩练成来见我。韩练成在北伐的时候,曾同我在一起共过患难的。他是国民军的干部学生,又是陆军大学毕业的,最近他又调到复兴关,特别来受高级训练。他住在白崇禧将军的公馆里。这次见我之

  • 陈后主张贵妃传·李延寿

    张贵妃名叫丽华,是兵家的女儿。父兄以织席为业。后主做太子的时候,被挑选入宫,当时龚贵妃为良娣,张贵妃年龄十岁,给她使唤。后主一见就喜欢上了她,从而得到亲幸,于是便怀了孕,生下太子深。后主即位,封为贵妃。性格聪明灵慧,很受

  • 鲁世任传·张廷玉

    鲁世任,字愧尹,山西垣曲人。品行端正,孝敬父母。拜安邑曹于汴为师,又与绛州的辛全结交,学问日增。天启末中乡举。崇祯十年(1637)为郑州知州,在那里建“天中书院”,集士子于其中讲学。远近来学习的千人。十三年(1640)秋,给事中

  • 128.刘裕摆却月阵·林汉达

    晋安帝复位后,刘裕掌握了东晋大权。刘裕本来是个出身贫苦的小军官,在士族中没有什么地位。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决定发动北伐。公元409年,刘裕从建康出发,先出兵包围了南燕(十六国之一)的国都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南燕的国

  • 三十三年·佚名

    (戊戌)三十三年大明嘉靖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丙子朔,王世子以權停例,率百官行賀禮。1月2日○丁丑,以成世昌爲工曹判書,李龜齡爲戶曹參判,柳世麟爲漢城府右尹,李夢弼爲弘文館校理。1月4日○己卯,日暈,兩珥。1月5日○庚辰,御朝講。

  • 筑氏/玉人·佚名

    治理金属的工匠,筑氏掌洽下齐,冶氏掌治上齐,凫氏制作乐器,栗氏制作量器,段氏制作农具,桃氏制作长刃的兵器。[铜锡]合金有六种比例:把合金分为六等分而锡占六分之一,叫做钟鼎之齐;把合金分为五等分而锡占五分之一,叫做斧斤之齐;把

  • 入楞伽经卷第六·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卢迦耶陀品第五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遍知一时说言。卢迦耶陀种种辩说。若有亲近供养彼人。摄受欲食不摄法食。世尊。何故说言卢迦耶陀种种辩说。亲近供养摄受欲食

  •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刘温舒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北宋刘温舒撰。《通志•艺文略》着录刘温舒《素问论奥》四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另有《四库全书》本三卷,其后附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此书前有元符乙卯年(1099)作者自序

  • 局方发挥·朱震亨

    一卷。元朱震亨撰。此书成于至元七年 (1347),约一万字。朱氏鉴于宋代编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所载,均以成药治病,不论病源,只于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只记用于所患证候,各药主治范围也有夸大之处,方中药物

  • 佛治身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说当学工语,不离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