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 金翅鸟相应

[一]第一 品类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金翅鸟之生有四种。以何者为四耶?卵生金翅鸟、胎生金翅鸟、湿生金翅鸟、化生金翅鸟是。诸比丘!如是金翅鸟之生有四种。”

[二]第二 取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金翅鸟之生有四种。以何者为四耶?卵生……乃至……诸比丘!如是金翅鸟之生有四种。

诸比丘!此中卵生金翅鸟以取卵生龙,不取胎生、湿生、化生。

诸比丘!此中胎生金翅鸟以取卵生、胎生龙,不取湿生、化生。

诸比丘!此中湿生金翅鸟以取卵生、胎生、湿生龙,不取化生。

诸比丘!此中化生金翅鸟取卵生、胎生、湿生、化生龙。

诸比丘!如是金翅鸟之生有四种。”

[三]第三 善恶业(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而后生于卵生金翅鸟之群中耶?”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彼闻卵生金翅鸟乃长寿、端严、多乐。

彼思惟:‘我身坏命终,当生卵生金翅鸟之群中。’彼身坏命终后,生于卵生金翅鸟之群中。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此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于金翅鸟之群中。”

[四~六]第四~六 善恶业(二~四)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于胎生……乃至……湿生……化生金翅鸟之群中耶?”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彼闻化生金翅鸟,长寿、端严、多乐。

彼思惟:‘我身坏生命终后,当生于化生金翅鸟之群中。’彼身坏命终后,生于化生金翅鸟之群中。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于化生金翅鸟之群中。”

[七~一六]第七 布施利益(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于卵生金翅鸟之群中耶?”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彼闻卵生金翅鸟,长寿、端严、多乐。

彼思惟:‘我身坏生命终后,当生于金翅鸟之群中。’

彼布施食、布施饮、布施衣、布施乘具、布施鬘、布施香、布施涂香、布施卧具、布施家、布施灯具。彼身坏命终后,生于卵生金翅鸟之群中。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卵生金翅鸟之群中。”

[一七~四六]第八~十 布施利益(二~四)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依何因?依何缘?而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于胎生金翅鸟……乃至……湿生金翅鸟……化生金翅鸟之群中耶?”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彼闻化生金翅鸟,长寿、端严、多乐。

彼思惟:‘我身坏命终后,当生于化生金翅鸟之群中。’

彼布施食……乃至……布施灯。彼身坏命终后,生于化生金翅鸟之群中。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于化生金翅鸟之群中。”

如是而有六十六经。

金翅鸟相应(终)

于之摄颂曰:

 品类以及取

 四之善恶业

 四布施利益

 善说金翅鸟

猜你喜欢
  妙法蓮華經後序·欧阳竟无
  增壹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卷六·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唐慧琳
  卷十一·赞宁
  授现不退转天子莂品第十五·佚名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一·佚名
  解脫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第六卷·圆瑛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七卷·无著
  参禅法器·佚名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五卷·龙树
  法华经传记卷第二·佚名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佚名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六·彭定求

        卷266_1 【洛阳早春】顾况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卷266_2 【步虚词(太清宫作)】顾况   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飞符超

  • 田间诗学卷八·钱澄之

    北山之什二之六北山 序曰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已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何氏云篇中自叙偕偕士子则作此诗者为士非大夫矣雨无正之诗曰正大夫离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即所谓大夫不均燕燕居息也曽我御惨惨日瘁即所谓

  • 卷422 ·佚名

    武衍 示舵师 不拘早晚过长桥,要泊桥边踏巨鳌。 无月色时方得睡,有梅花处必停篙。 不逢水活鱼休买,才见溪清米便淘。 到得旗亭须报我,落帆相与醉村醪。 武衍 书画扇 双成午夜约飞玉,齐驾经鸾看月

  • 心泉学诗稿巻四·蒲寿宬

    宋 蒲夀宬 撰五言律诗送庄纠之官莆阳荷槖蔼诸孙英英列防门能声家有谱清识郡无寃松影旌旗道梅花玉雪村亲庭两驿便时得问凉暄嵗暮度朋山岭登山庵追慕先人不胜悲怆因用杨敬夫韵嵗寒霜露感况复度髙深云木犹如此苔矶不忍

  • 第一節 韻·王力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甚

  •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脱脱

        天祚皇帝四   五年春正月辛巳,党项小斛禄遣人请临其地。戊子,趋天德,过沙漠,金兵忽至。上徒步出走,近侍进珠帽,却之,乘张仁贵马得脱,至天德。己丑,遇雪,无御寒具,术者以貂裘帽进,途次绝粮,术者进珝与枣;欲憩,术者即

  • 第一百三十九回 失名城杨师战败 兴大狱罗氏蒙嫌·蔡东藩

      却说民国十一年,除却北方的奉直大战,和南方的陈炯明叛变以外,四川也正在枪林弹雨之中。逐回写来,令人目迷神眩,得此总束,精神百倍。这时四川督军兼省队刘湘,已经通电辞职,所有军民政务,交由他部下王陵基、向楚成两人代拆

  • 皇清开国方略卷三十·阿桂

      太宗文皇帝【崇徳六年辛巳九月至七年壬午六月】  崇徳六年九月丙戌  车驾自松山还  是月甲戌朔  太宗以大军克敌率内外诸王贝勒贝子大臣拜天行礼毕是夜  太宗梦  太祖令四人捧一玉玺授  太宗  太

  • 卷三恭纪先帝诞生第三·刘若愚

    神庙万历二十九年春,始移皇长子于迎禧宫。九月十八日二更,传谕内阁:皇长子及诸皇子册立冠婚,敬奉圣母命蒙嘉许,卿等传礼部择日具仪行礼。至十月十五日册立光庙为东宫,封皇三子为福王,皇五子为瑞王,皇六子为惠王,皇七子为桂王,实

  • ◎小掌柜得罪大军阀·宣南吏隐

    冯玉祥因豫东匪患,亲自出巡。在商邱朱集,担搁月余,每日住宿,都不在行署内(冯之行署系一军用帐棚),喜与部下士卒杂居,亦无一定地点,大有甘苦相共之风。会有李鸣钟(冯部下之旅长)部下差弁完婚。冯知其窘乏,亲助银三十元。合卺之夕,冯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六 【起丙申唐玄宗天宝十五载○止壬寅唐肃宗宝应元年】凡七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天宝末安史等相继叛乱唐室几至倾覆故特置一格附书之以着其兴灭所自焉宦官专恣惟唐为甚如李

  • 元叉传·李延寿

    元叉字伯亻隽,小名夜叉。灵太后临朝听政,因元叉是妹夫,任命他为通直郎。叉的妻子被封为新平君,后改封冯翊君,任女侍中。元叉的女儿早夭,灵太后追封她为乡主。元叉累升至加侍中、领军将军。他在门下兼管总禁兵,深被灵太后所信

  • 卷一百二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五雍正十年十一月上谕四道初五日奉上谕闻得天津驻防兵丁之父母兄弟从前派往时存留京师数年以来陆续赴天津就养於子弟者甚多此项兵丁原因京师难得官差伊等子弟衆多而粮饷无几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三 洪武二十七年五月己亥朔。 庚子夜,有流星大如鸡子,赤色,起自奎宿,南行至羽林军没。 辛丑,诏免孝子郝安童军役。安童,永州府祁阳县人。父玄戍定辽以卒,安童当补役,以母老无他兄弟供餋,且有姑

  • 菩提行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聖龍樹菩薩集頌 [二]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奉詔譯 [三]讚菩提心品第一 [四]如佛妙法體無邊 佛子正心歸命禮. [五]佛甘露戒垂覆護 我今讚說悉依法. 此說無有未曾有 亦非自我而獨專 我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三   云何滅諦.謂相故.甚深故.世俗故.勝義故.不圓滿故.圓滿故.無莊嚴故.有莊嚴故.有餘   故.無餘故.最勝故.[一]差別故.分別滅諦。何等相故.謂真

  •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甚深秘密中秘密诸佛大集会秘密精妙行分第七  尔时世尊大毗卢遮那金刚如来。又复宣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大三昧耶。最上真实

  • 西斋话记·祖士衡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祖士衡撰。原书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佚。原本《说郛》卷四中收录三则。从所存三则轶文看,本书为记朝野遗史之作,亦稍涉神异之说。 《钱俶》一则叙宋太祖即位后,钱俶亲奉职贡,辞归时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