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鹿卿传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府丰城县人。广泛地通晓经史,以擅长文学名于乡里,后来的学者争以他为宗师。嘉定十六年(1223),参加廷试,考中进士,有关官署按其对策决定他名列第二位,详定官因其直率压抑他,结果置第十位。

徐鹿卿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曾以直言相道被贬谪居,徐鹿卿选择他的言行,刻石树立在学校以此为校训。先辈前学周敦颐、程颢与他的弟弟程颐都在这里讲过学,徐鹿卿重申其教诲,于是理义之学又重昌明。建立养士的纲常条纪,学田多分布在溪峒,时时征赋没有准则、限度,农民为此感到痛苦不堪,徐鹿卿去抚恤民众,结果,没有拖欠租赋的人。后来盗贼作乱,围绕城邑的屋宇皆被毁坏,只有学宫幸免,故徐鹿卿说“:是没有谁来扰乱我们的。”

徐鹿卿担任福建安抚司干办公事。恰逢汀州、邵州寇盗作乱,徐鹿卿筹划备御,切中机会,对避寇者入城的人,多方赈济,民众因此无一伤亡。郡多火灾,救护有方。逢都城失火,徐鹿卿应诏上封事,说积阴之极,其征候是火,指斥宠幸便嬖、沉溺于宴会、使用小人三事尤为厉害。真德秀称赞他的气平、言论正派,有忧国爱民的诚意。改任尤溪县知县。真德秀担任泉州知州,请他在南安任职,徐鹿卿以不便养母为借口推辞。真德秀说“:志同道合,可以拯民,你还担忧什么而不来呢?”徐鹿卿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母亲,她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到职后,首先就罢免了没有名目的科敛负担,注明版籍,革除预借,疏决壅塞阻滞,通达冤抑,其县邑大治。真德秀不久担任福建路长官,疏列他的政绩,以劝勉各县。逢歉收年,处理得法,富有的愉快地分出财物,民众没有死亡、迁徙的。刚听说,令赴都堂审察。因为母亲丧事而离职。

徐鹿卿被诏赴朝廷任枢密禀议,首先议论边防事务、纸币。主管官告院,干办诸司审计司。过去的宰相之子以集英殿修撰职食祠禄,又帮司农少卿米麦,徐鹿卿说“:为什么为一人而破坏成法?”认为不能这样做。迁任国子监主簿。入朝应对,陈述六件事,说“:清除浅陋的以起事功,昭示劝惩的以收权柄,清查班著以储备真才实学,重视藩辅以保护都邑,使用闽、越之地的水军以屏防海上,集合东南的全部力量来防守长江。”理宗皇帝对这些都予以赞扬、采纳。改任枢密院编修官,暂任右司,筹画枢密院西府、中书门下东府二府事宜,通而守法。恰逢右史方大琮、编修刘克庄、正字王迈因为上书言事而被贬黜,徐鹿卿以诗相赠,奏事的人一起弹劾他们,太学的学生们做《四贤诗》。担任建昌军知军,未上任,而崇教、龙会两保与建黎原、铁城的民众因积怨而兵刃相见,徐鹿卿急驰书布告他们,敛手听命。任职后,即宽赋薄敛,禁止掊克,裁汰赃滥,抑制豪强,抚恤寡孤弱小,惩罚贪官污吏,训练士卒,创建百丈寨,选练将帅、士卒,修筑城邑墙垣,治县行为大为人们信服,乡里田野都歌颂他的政绩。

督府横取秋苗斛面,建昌有上交五千斛的任务。徐鹿卿为此相争说“:我郡守职务可以免去,但是米得不到。”民众都担心失去徐鹿卿,请求输送米以共命运。徐鹿卿说:“民众为我打算是好的,难道我就不为民众打算吗?”最后以抗争而免除了五千斛米的负担。召他赴朝,打算出发去京,南丰发生盗乱,他捕斩渠首二十人,其他的人都不问罪。擢升度支郎官兼任右司。入对于朝,极陈时弊。改任侍右郎官兼敕令删修官,兼任右司。徐鹿卿又说当时宰相并列的弊端。宰相以甜言蜜语诱引徐鹿卿,徐退下后告诉别人说:“是牢笼,我不能为宰相的党人。”议事官以其他的事诋毁徐鹿卿,徐鹿卿主管云台观。过了一个多月,起用为江东转运判官。当年大饥,人以人肉为食,留守别之杰讳言不追问,徐鹿卿下令暗中捕拿吃人肉的人,悬尸于市示众。又奏援引真德秀为漕官时拨钱用以帮助赈给,没被向上报告。于是拿出本官司库米三千多石按半价出售,及减抵当作库息,又拿出缗钱一万七千赈送饥民,劝居民收养孤儿,每日给钱米,因此而活的孤儿有几百人。宴饮或与人集聚时不用声乐。

正当岳珂驻守当涂,制置茶盐,诡称为国谋利,横征暴敛百出,商旅不敢通行于此地,国家收入反不如其初。朝廷命徐鹿卿核实这件事,官吏争相逃窜隐匿。徐鹿卿宽定其期限,亲自审查勾考,全部了解了其实际情况。岳珂辟置贪官酷吏,开告讠干检举的风气以诬陷民众,没收他们的财产,平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被囚禁了半年。徐鹿卿全部释放而劝他们将余财分给贫民,都感泣涕零,奉命而行。岳珂被罢职,任命徐鹿卿兼领太平知州,仍暂提举茶盐事。松弛征敛,减免采石与芜湖两务芦花税。江东诸郡飞蝗很多,蔽天遮日,进入当涂县境,徐鹿卿露天烧香默祷,忽飘风大起,蝗虫全部飞过淮河。别之杰密请朝廷要求徐鹿卿移任浙东提点刑狱,加直秘阁,兼任提举常平。徐鹿卿倡议罢去浮盐经界卤地,先撤相家所筑,被捕者自己说:“我是相府人。”徐鹿卿说“:行法一定得从近依富贵的人开始。”最后还是依法处罚。丞相史弥远的弟弟担任温州通判,用韩世忠家传的珍宝玩物获利,籍没之,徐鹿卿奏请削夺了他的官职。

起初,徐鹿卿邀请衢州推官冯惟说来婺州断狱案,冯惟说平素廉洁、直率,到后则辨别曲直,查出湮没已久的禁查之事。大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快,正值乡人聚集一起提意见,于是嘱请弹劾冯惟说。州官索要告发冯惟说的盖有手印的文书,冯惟说笑道:“是不是还可以任官呀?”自己在盖有手印的状纸上题诗后离开了。衢州郑逢辰因错误地举荐了人,徐鹿卿因为委任使者不当,两人相继自己奏请免职,又相互和诗酬唱。御史把他们二人弹劾、罢免。后任泉州知州,改任赣州知州,都辞不就职。迁任浙西提点刑狱,江、淮都大坑冶,都因有病而力辞不就,于是主管玉局观。到召令还职,又辞,改任直宝章阁,担任宁国府知府,提举江东常平,又辞。

淳..三年(1243),徐鹿卿以右司召还,还是辞而不就。丞相杜范送书信给他说“:直道不能被人所容,使人击节叹息。你不出任就职,难道是因为冯惟说的缘故吗?冯惟说即将有新的任命了。”徐鹿卿于是才出来任职。升任太府少卿兼右司。入朝应对,奏请稳定国本,端正纪纲,定立规模,“时事多艰,人心易摇,既没有独立承担重任的大臣,又没有守节伏义的儒士,希望早决定大计”。理宗皇上赞扬了他的议论,兼任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任崇政殿说书。一年以后,暂兼任吏部侍郎。当时人们议论要求执政分别治理兵事与财政,徐鹿卿坚持认为不行。因为疾病而请求担任祠官,迁右文殿修撰、知平江府兼发运副使。执意请求祠职,理宗皇帝诏谕丞相挽留他。召他暂任兵部侍郎,力求辞任,皇上诏令丞相以书信招他入朝,徐鹿卿到后,又极言君子小人,切于当世的时务。兼任国子祭酒,暂任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讲,兼理权给事中。徐鹿卿说“:琐闼细小的官吏没有什么不应当过问的,近年,朝廷命令已下而给舍等官员不得而知,请求恢复旧制。”诏令按奏请的做。

理宗皇上对他诚恳地关心,以致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妒忌,有的撰拟假的奏疏托请徐鹿卿给以传递,屡次诋毁宰相以及各种大小官员,徐鹿卿开始不知道,后来就在皇上面前洗刷自己,请求罢去官职,理宗皇上对他说:“你离职而去,正好中了奸人的计谋。”诏令临安府根绝捕拿造假疏的人,因事件与一些有势力的要人有牵连,狱事没有依法追查到底。迁升礼部侍郎后,徐鹿卿多次上疏辞职告老还乡,授任宝章阁待制,担任宁国府知府,而以年龄大了要求告老的奏疏上了五次,没有被批准,提举鸿禧观,于是致仕,进升华文阁待制。死时,遗表送闻,赠赐四官。

徐鹿卿居家忠孝友睦,喜怒不表露于形,恩怨都能泯灭不言,宗族亲属,乡里党人,都得欢喜之心。担任官职廉洁、简约、清正、严峻,不随便拿取一点点东西,一栋草庐刚能遮挡风雨。所写的著作有《泉谷文集》、奏议、讲义、《盐楮议政稿》、《历官对越集》,手编《汉唐文类》、《文苑菁华》,谥号“清正”。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二 至道三年(丁酉,997)·李焘
  ●卷三·徐梦莘
  崇德七年一月至顺治元年七月·蒋良骐
  卷之四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十二·萧常
  五七二 湖南巡抚李湖奏查出《国朝诗的》等违碍书籍分别办理缘由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九·佚名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 第四十一·班固
  李彦仙传·脱脱
  顾德辉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四·雍正
  曹锟宪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五·彭定求

        卷225_1 【喜达行在所三首(原注:自京窜至凤翔)】杜甫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 安晩堂集卷十·郑清之

    宋 郑清之 撰绍定闽宼平上功省府黄伯厚【载】与焉余时在政事堂赵用甫掾西曹力言此文墨士请官以左选既而赏戾法迄授武阶去岁戊戌用甫帅鄞乃来为阃属余浪迹湖山岁余始一见稍稔接觞咏亹亹迫人间及前事有见晩恨余与之酒

  • 《词综》(卷三十一 补 人)·朱彝尊

    (六十九首)宋词水调歌头沧浪亭苏舜饮潇洒太湖岸,淡泞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氵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

  • 梨园原序·黄旛绰

    《乐记》云:“古者,乐部有乐师,分五音六律,以定四时八节之声,以备享庙之用。”乐部之设,所由来也。今日梨园乐虽无金声玉震、藁木贯珠,然亦作于朝庙,达乎乡国,何为乎以娼优例之,岂不负此梨园一业也!观胥园居士赠黄旛绰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吐蕃·欧阳修

    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与中国通。居析支水西。祖曰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窣野。或曰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二子,曰樊尼,曰傉檀

  • 后汉书补逸卷一·姚之骃

    监察御史姚之骃撰东观汉记第一光武皇帝光武隆凖日角大口美须眉身长七尺三寸【案世祖龙章凤质同符髙祖有非常之畧必有非常之貌也相又先观其面貌再度其短长乃有次第范纪语语倒置逊本书逺矣袁宏记与此同】帝髙祖九世孙出

  •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佚名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初六日署理两江总督臣萨载谨奏,为钦遵谕旨,恭折奏覆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邳州公寓承奉十一月十八日寄信上谕:朕前此谕令各督抚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三·阿桂

    壬子阿桂李侍尧奏言本月初五日海兰察明亮派奋勇官兵及屯练降番在木栅边照常放炮打石使贼人不备午刻海兰察明亮率同侍卫提镇督率弁兵直至壊墙边先将树枝草捆隔墙撩入填满沟壕然后抛掷火弹施放火箭引火焚烧其时贼人尚于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 洪武十六年二月乙亥朔,上观唐太宗《帝范》,谓侍臣曰:“此十二篇者,虽非帝王精微之道,然语意备至,曲尽物情,使唐之子孙克守其言,亦足为训,自后女主窃柄,有乖君体,骨肉少恩,有乖建亲,谄谀并进,有失

  • 北归纪·赵士锦

    ●序:予读《北归纪》,而叹古今人之不相及也。王维「凝碧」一绝句,遂达行在,左迁太子中允,郑虔亦贬台州司户。杜少陵固自拔于贼者也,子维、虔各赠之以诗,今读赠虔诗云:「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何其待人之恕而不自厓异

  • 卷一百二十七 本朝一·黎靖德

      ◎太祖朝   汉高祖、本朝太祖有圣人之材。〔必大〕   或言:"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乱为治。"曰:"不然。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此方是英雄手段。如

  • 近思録集注卷十一·江永

    【朱子曰此卷教学之道】濓溪先生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朱子曰刚柔固隂阳之大分而其中又各有隂阳以为善恶之分焉恶者固为非正而善者亦未必皆得乎中也

  • 田子附录·田骈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田子二十五篇。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汉书.艺文志》)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二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二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一种功德纯纯无杂大圆满地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三如是已说摩诃[珏/覞]尸梵诺母原主天王大决择分。次当说一种功德纯纯无杂大圆满地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功德

  • 卷第六十三·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三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门深信趣入。专念於佛不断三宝。叹离

  • 卷第二十三·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三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教答响三 吴观我太史问。广瀹於过去世。种少善根。得闻向上一路。无柰障缘深厚。念力粗浮。虽有疑情。不能相续。又恨病魔羁[马-(烈-列)+廾]

  • 目录·佚名

    法玺印禅师语录目录卷第一序同安上堂晚参卷第二同安上堂卷第三龙门上堂越山升座卷第四清化上堂晚参卷第五小参普说示众茶话卷第六法语卷第七勘验机缘参见机缘卷第八书启卷第九真赞自赞卷第十颂古偈诗卷第十一佛事卷

  •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佚名

    十卷。撰人不详。书中有大德五年 (1301)吴郡徐元瑞 《吏学指南序》,“圣朝”字俱跳行,《永乐大典》多引用,《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据此断为元人书无疑。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疑为熊宗立(生卒年不详)撰。其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