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一) 读胡仔《孔子编年》

胡仔字元任,尝辑诗话,所谓苕溪渔隐者是也。其为孔子编年,乃奉其父舜陟汝明之命。舜陆序其书在绍兴八年,有曰:

孔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者,杂出于《春秋》三传、《礼记》、《家语》与夫司马迁《世家》,而又多伪妄,惟《论语》为可信,足以证诸家之是非。予令小子仔采摭其可信者而为《编年》。

《四库提要》论其书则曰:

自周秦之间,谶纬杂书,一切诡异神怪之说,率托诸孔子,大抵诞谩不足信。仔独依据经传,考寻事实,大旨以《论语》为主而附以他书,其采摭颇为审慎。惟不免时有牵合,尤失于穿凿。然由宋以后,纂集圣迹者,其书众多,亦猥杂日甚。仔所论次犹为近古,故录冠传记之首,以见滥觞所自。

余读其书,采摭颇广,而考订则疏。其所引皆不举其出处,厥为一大疏失。先秦古籍,其可信与不可信,往往相差甚远。睹其书名,即可逆揣其可信之程度。胡氏书既将所引书名全略去,又有所引异书而缀之同条之下,其为牵合穿凿尤甚。并仅有编次,不加考订,更见其疏。盖自《史记 孔子世家》以下撰写孔子传者,惟此为第一部。自朱子出而学术界考订之功遂日臻精密。胡氏书在朱子前,可见滥觞所自,固不得以后人著述体例相绳也。

又其书虽以《论语》为主,而编入《论语》诸章亦备见疏失。举其易见者:如《论语 八佾》篇子入太庙章,胡氏书编入鲁定公九年,孔子年五十一。孔子之始入鲁太庙,决当在此以前,并当在年少时,故或人讥之曰鄹人之子。若在孔子五十一岁之年,已在鲁为显仕,或人固不当以鄹人之子讥之。此则细诵《论语》原文而可知其非矣。

又如《论语 先进》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胡氏书编入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年六十九。今按本章当编次于孔子五十岁前初期讲学时,则情辞宛符。今编次于孔子晚年后期讲学之时,则显与《论语》本章原文不合。孔子之问四子,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知其时四子皆未获用于时。及孔子仕鲁,行乎季孙,子路已为季氏宰。及孔子晚年反鲁,冉有亦已为季氏宰,方大见任用。孔子何为在其后又有如或知尔之问?子路冉有之对,核之在鲁哀公十二年时两人之仕历与地位,遥为不称,此亦细诵《论语》原文而可知其非者。

又如《论语 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章,胡氏书编入鲁定公五年孔子年四十七,此可谓大背情实。此时孔子尚未出仕,子路、冉有方从学于孔子门下,无由先与季氏有缘。何为季氏将伐颛臾,而两人为之先容于孔子。且季路、冉有两人相差二十年,故四子言志,子路序列在冉有之前,而此章冉有转列子路前。又孔子独责冉有,曰:“求!无乃尔是过与?”下文亦冉有独答,可见此事应由冉有负责。若以移列孔子晚年归鲁,冉有为季氏宰,见信用事,而子路亦同时仕于季氏,则情事适切矣。

又如《论语 子张》篇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及叔孙武叔毁仲尼两章,胡氏书皆以编入鲁定公八年孔子年五十。时孔子始出仕,尚未显用,叔孙何为遽公然毁之于朝?抑且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孔子五十一岁时为鲁司寇,子贡方年二十,今年尚仅十九岁,疑尚未从学于孔子。而叔孙之言曰:“子贡贤于仲尼”,可知此章当在孔子晚年,子贡见用于鲁,于外交上屡著绩效,声誉方隆,故叔孙疑其贤于孔子也。

以上皆引用《论语》原文,未经细考,而可显见其误者。亦有引用他书,不旁参之《论语》而误者。如季康子召冉求,胡氏书编入鲁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此据《史记 孔子世家》。然《论语 述而》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章,是冉有乃从孔子自陈反卫,必无自陈反鲁之事。冉有之归鲁,当在反卫之后,不在季桓子甫卒之岁。据《论语》而《史记》之误自显。胡氏父子知诸家书记孔子行事多伪妄,惟《论语》为可信,而又不本《论语》以证诸家之是非,何耶?

又如孔子与于蜡宾,言偃在侧,胡氏书列此于鲁定公十一年孔子年五十三。其年其事,胡氏本之《孔子家语》及《小戴记》之《礼运》篇。然考《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则孔子五十三岁时子游年仅八岁。孔子五十五岁去鲁,子游年十岁,其时尚未从游。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子游年亦仅十六,决不遽以文学称。孔子反鲁,子游年二十三,其从游应在孔子反鲁之后。《论语 先进》篇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章,下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十哲,则断非孔子当时之语。若记孔子当时语,则十哲应称名,不称字。即此可证四科十哲乃《论语》编者所附记。子游决不在相从陈蔡之列,更何从侍孔子为司寇时与于蜡之祭乎?至言大同小康,所关何等重大,既不见于《论语》,则《礼运》篇亦属可疑,此不详论。

又如《左氏传》鲁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一长篇,下附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谿。”胡氏书引以编入孔子二十二岁时。《论语 颜渊》篇颜渊问仁章,孔子答以克己复礼为仁,明是孔子自己语,非称引前人语。孔子以仁为教,乃孔子之最大教义,亦由孔子最先主张。仁礼并举,《论语》屡见,若克己复礼为仁一语乃孔子称引前人语,孔子为何抹去此前人名字不提?又孔子自所发明之重要主张又何在?王应麟《困学纪闻》据《论语》疑《左传》是也。胡氏书引《左传》此条,则何以解《论语》?此乃有关考论孔子学术思想之最大要端,较之何事在何年之编排,其重要性超出远甚,而胡氏不能辨,则其书他处之不能获得孔子生平言行之要领亦可知矣。

胡舜陟序列举《春秋》三传、《礼记》、《家语》及司马迁《世家》,独不及《孟子》。《孟子》亲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其去孔子为时不远,又曰:“乃我所愿则学孔子”,故孟子述及孔子,其重要性应尤在《左传》诸书之上。胡氏书殆因《孟子》书中语若无关于其逐事编年之具体需要,遂忽弃不加注意,是亦一大缺失。

《孟子 万章》篇有曰:“孔子之仕也,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又曰:“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此两条发挥孔子进退出处行止之义,大可阐发。胡氏书有称引,无考订,无阐发,此为其书缺失所在。据《孟子》语,孔子在齐未仕,又其去也速,则断无久淹在齐达于七年之久之事。胡氏书编列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年三十五至齐,鲁昭公三十一年孔子年四十一去齐反鲁,前后共七年,其误显然。

孟子语最费研讨者,为“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一语。胡舜陟序谓:“孔子去鲁凡十三年,适卫者五,适陈、适蔡者再,适曹、适宋、适郑、适叶、适楚者一,而复自卫反鲁。”此据《史记 孔子世家》,而实为孟子“未尝终三年淹”一语所误。实则孟子语当通读其上下文,乃指孔子之出仕而言。其先在卫当逾四年,而受禄出仕则不足三年。其在陈亦逾三年,其受禄出仕亦当不足三年。及其再反卫亦滞留逾四年,其受禄而仕果亦不出三年与否,今已不可详定。岂其于卫孝公仅公养之仕,虽亦受禄,与灵公时际可之仕不同,故孟子未尝终三年淹之语,独于其仕卫孝公不严格绳之乎!至于适叶、适楚乃属一事,而胡氏书亦分别编年,其误更不必辨。

要之,胡氏书仅知称引,逐年编列,无考订,无阐发,牵合穿凿,一若全成定论,使读其书者全不见有问题曲折之所在,此其所以采摭虽勤,纵若审慎,果以后起之著述绳之,终为相差犹远也。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九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卷十八·金履祥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八·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二·杜大珪
  诸葛忠武书卷五·杨时伟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梁启超
  徐舫传·张廷玉
  卷九·吴师道
  卷二十三·楼昉
  一个老战兵·沈从文
  卷二十一拯救·冯煦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打围·梁辰鱼

    【北醉太平】〔净丑领旦贴扮宫女众扮将校上合〕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看江山在望中。一团箫管香风送。千羣旌斾祥云捧。苏台高处锦重重。管今宵宿上宫。〔丑〕伯嚭参见。〔净〕太宰少礼。〔旦贴〕内

  • 卷37 ·佚名

    陈襄 金华山人 幽居倚翠峦,尘事不相干。 天地醉来小,琴棋静里欢。 雨苔春径绿,风竹夜窗寒。 若问长生术,金炉有宝丹。 陈襄 经武夷山 万叠层峦接远空,瑞云晴霭气溶溶。 高于太华五千仞,秀出

  • 卷八十一·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一    宋 陈起 编戴复古石屏续集 楼上观山 九陌黄尘没马头人来人去几时休谁家有酒身无事长对青山不下楼 林下得月以木隂蔽遮为恨 夏日思栽千树林月明恨不扫繁隂眼前物物皆如此世事

  • 卷二百六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雪坡小藁【一】罗与之字与甫一字北涯螺川人端平间累举不第遂归隠赋诗云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亦自写其不平也晚年潜心性命之学尝作谭道衞生

  • 张仲素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 约769—819)字绘之,河间(今属河北)人。 贞元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十九首,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历象志上·脱脱

        ◎历象志上   辽以幽、营立国,礼乐制度,规模日完,授历颁朔二百余年。今奉诏修辽史,体与宋、金似,其《大明历》不可少也。历书法禁不可得,求《大明历》元,得祖冲之法于外史。冲之之法,辽历之所从出也欤?国朝亦

  • 曾静供词五条 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还是草菅人·雍正

      【原文】  问曾静:你在湖南供内有“极好杀人,京城凛凛”等语。我皇上如天好生,自元年以来,凡矜恤民命之案,不可枚举。即今四月十一日以后,现有督抚及刑部拟定之案,如云南之黑夜杀人八十二岁老妇何氏一案;广东之殴伤服叔

  • 后汉书补逸卷四·姚之骃

    东观汉记第四铫期铫期字次况上至蓟蓟中应王郎上惊去吏民遮道不得行期瞠目道左大呼曰跸大众披避后上即位上笑曰卿欲遂跸耶【案期颍川郯人谥忠侯卿欲遂跸语乃王郎初灭时期説光武正位故光武以此戏之如即位后似不合从范为

  • 卷之三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序·叶盛

    ●水东日记序同里后学俞允文譔水东日记者,吏部左侍郎文庄叶公之所著也。其书专于记事,核古综今,关诸军国,号为通博,书凡四十卷。以其书成于淞水之东,名为水东日记云。公名盛,字与中,昆山人也。正统十年举

  • 卷八十六·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八十六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明堂上仁宗议上帝五帝同异 宋 祁臣窃见郑康成以上天之神凡六昊天者天皇大帝五帝者太微五帝王肃曰昊天唯一神以五帝为次神

  • 钱新之·佚名

    钱新之先生小传钱先生名永铭字新之浙江吴兴人弱冠负笈东渡日本肄业神户高等商业学校以最优等毕业归国后从事银行事业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被选为上海银行公会副会长及上海总商会会董未几改任交通银行总行协理兼任北

  • 卷一下 梁惠王章句上·孙奭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襄,谥也。魏之嗣王也,望之无俨然之威仪也。)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就与之言,无人君操柄之威,知其不足畏。)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卒暴问事。不由其次也。问天下安所定?言谁能定之。)吾对曰

  • 大学衍义卷三十八·真德秀

    齐家之要二严内治宫闱内外之分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敎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

  • 孟子通卷十三·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十三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

  • 九 西方人在中国·林语堂

    在马可?波罗到达中国时,中国第一个成功的外来入侵者蒙古人踌躇满志地打败宋朝,并把他们赶到南方。但是中国社会仍然是高度文明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述的许多事情让西方读者惊奇不已。其中提到一件烧黑色岩块(煤炭)的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七问名为随语地系。为随补特伽罗地系耶。有说。名随语地系。彼作是说。生欲界者。若作欲界语。彼欲界身。欲界语。欲界名。所

  • 卷之十三·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十三 涅盘法语门 举哀 去秋一夜风雷作。吼地奔空掀海岳。惊起多年老古锥。平空拗折苍龙角。迢迢千里讣音归。哀动丛林皆错愕。苫错先师法道正喧天。到我瞎驴边灭却(遂长嘘一声哀哀)。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