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我们也没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国去。此中的原故是很复杂的。第一,中西相隔很远,交通也不方便。西洋到中国来的船只都是帆船。那时没有苏彝士运河,中西的交通须绕非洲顶南的好望角,从伦敦到广州顶快需三个月。因此商业也不大。西洋人从中国买的货物不外丝茶及别的奢侈品。我们的经济是自足自给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所以那时我们的国际贸易总有很大的出超。在这种情形之下,邦交原来可以不必有的。

还有一个原故,那就是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中国那时不感觉有联络外邦的必要,并且外夷岂不是蛮貊之邦,不知礼义廉耻,与他们往来有什么好处呢?他们贪利而来,天朝施恩给他们,许他们作买卖,藉以羁縻与抚绥而已。假若他们不安分守己,天朝就要"剿夷"。那时中国不知道有外交,只知道"剿夷与抚夷"。政治家分派别,不过是因为有些主张剿,有些主张抚。

那时的通商制度也特别。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西洋人曾到过漳州、泉州、福州、厦门、宁波、定海各处。后来一则因为事实的不方便,二则因为清廷法令的禁止,就成立了所谓一口通商制度。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十三行是中国政府指定的十三家可以与外国人作买卖的。十三行的行总是十三行的领袖,也是政府的交涉员。所有广州官吏的命令都由行总传给外商;外商上给官吏的呈文也由行总转递。外商到广州照法令不能坐轿,事实上官吏很通融。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逢八(那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可以由通事领导到河南的"花地"去游一次。他们不能带军器进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踞之渐"。顶奇怪的禁令是外人不得买中国书,不得学中文。第一个耶稣教传教士马礼逊博士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身旁必须随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的,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尽。

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

中国那时对于法权并不看重。在中国境内外国人与外国人的民刑案件,我国官吏不愿过问,那就是说,自动的放弃境内的法权。譬如,乾隆十九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杀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最初劝他们自己调解。后因英国坚决要求,官厅始理问。中国与外国人的民事案件总是由双方设法和解,因为双方都怕打官司之苦。倘若中国人杀了外国人,官厅绝不偏袒,总是杀人者抵死,所以外人很满意。只有外国人杀中国人的案子麻烦,中国要求外人交凶抵死,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外人遵命者多,以后则拒绝交凶,拒绝接收中国官厅的审理,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刑罚太重,审判手续太不高明。

外人最初对于我们的通商制度虽不满意,然而觉得既是中国的定章,只好容忍。到了十八世纪末年(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外人的态度就慢慢的变了。这时中国的海外贸易大部分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手里。在广州的外人之中,英国已占领了领袖地位。英国此时的工业革命已经起始,昔日的手工业都慢慢的变为机械制造。海外市场在英国的国计民生上一天比一天紧要,中国对通商的限制,英国认为最不利于英国的商业发展。同时英国在印度已战胜了法国,印度半岛全入了英国的掌握。以后再往亚东发展也就更容易了,因为有了印度作发展的根据地。

当时欧洲人把乾隆皇帝作为一个模范的开明君主看。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乾隆五十七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如果英国趁机派使来贺寿,那就能得着一个交涉和促进中英友谊的机会。广州官吏知道乾隆的虚荣心,竭力怂恿英国派使祝寿。于是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侯(Lord Macartney)为全权特使来华。

马戛尔尼使节的预备是很费苦心的。特使乘坐头等兵船,并带卫队。送乾隆的礼物都是英国上等的出品。用意不外要中国知道英国是个富强而且文明的国家。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几个:第一,英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之礼款待之。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第三,英国希望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第四,英国希望中国给她一个小岛,可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货,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门一样。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他的目的不外要表示中英的平等。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马戛尔尼所提出的要求,中国都拒绝了。那次英国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败了。

十八世纪末年和十九世纪初年,欧洲正闹法兰西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英国无暇顾及远东商业的发展。等到战事完了,英国遂派第二次的使节来华,其目的大致与第一次同。但是嘉庆给英使的待遇远不及乾隆,所以英使不但外交失败,并且私人对我的感情也不好。

英国有了这两次的失败,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

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到了十九世纪,我们只能在国际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不分汉满,仍图闭关自守,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倘若大胆的踏进大世界的生活,我们需要高度的改革,不然,我们就不能与列强竞争。但是我们有与外人并驾齐驱的人力物力,只要我们有此决心,我们可以在十九世纪的大世界上得着更光荣的地位。我们研究我民族的近代史必须了解近代的邦交是我们的大困难,也是我们的大机会。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五·刘昫
  皇清开国方略巻四·阿桂
  康熙二年二月至康熙十年十二月·蒋良骐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世宗实录一·佚名
  ●绎史恤谥考卷五·温睿临
  七十五 曹寅奏陈江宁地方晴雨情形摺·佚名
  李百药传·刘昫
  太祖纪·脱脱
  八八、庄周生卒考·钱穆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馆阁续録卷六·陈骙
  卷五十四游学·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一目録兽类画马篇【唐高适】同鲜于洛阳於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唐高适】梁司马画马歌【唐顾况】和叔盎画马次韵【宋苏轼】马图同裕之赋【金李纯甫

  • ●附录诸跋·确庵耐庵

      其一   右书上册为宣和奉使录、瓮中人语各一卷,耐庵取以补确庵所编同愤录也。下册即同愤录之下帙,为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呻吟语各一卷,合题靖康稗史。苏州谢绥之 【 家福】 得自东洋,录副见贻,且

  • 卷三吏政·郑观应

    吏治地方之治乱,视官吏之贤否为转移。朝廷求治,亦视用人何如耳。一县得人则一县治;一郡得人则一郡治;一省得人则一省治;天下得人则天下治。中枢之与督抚,朝庭之腹心,官守之师帅,操用人行政之大权者也。夫国家没官,本以为民,其与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纪昀

    刑法畧 【四】厯代刑制 【元】○厯代刑制四元△元元五刑之目凡七下至五十七谓之笞刑凡五等六十七至一百七谓之杖刑凡五等其徒法自一年至三年凡五等杖数与年数相附丽 为加减盐徒盗贼既决而又镣之流则南人迁于辽阳迤北

  • 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二人名【名物附】库色【勒 蒙古语欲也卷七十五作窟斜】呼哩 【松子也卷七十六作斛律】布垒 【蒙古语傍晚也卷七十六作婆罗偎】拜塔兰 【用也卷七十六作拔剔隣】爱新鄂约 【爱新金也

  • 崔文升传·张廷玉

    崔文升,是郑贵妃宫中的宦官。光宗即位后,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御药房。当时贵妃给皇上进献四名美女,皇上很宠爱她们,不久得了病。崔文升给皇上服用大黄药,皇上病得更重,不能视朝。外廷闹开了,都说崔文升受贵妃指使,有异谋。给

  • 郑辰传·张廷玉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的百姓告有谋逆事,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查得诬告的情况。福建外番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南京敕令建报恩寺,役使囚

  •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三世职表六正白旗满洲世职下【骑都尉 云骑尉 恩骑尉】骑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三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

  • 卷第五·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五 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 崇神天皇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第二子也。母曰伊香色謎命。物部氏遠祖大綜麻杵之女也。天皇年十九歳。(開化天皇二八年 辛亥 前一三〇)立爲皇太子

  • 许秋颿·佚名

    许秋颿先生小传许先生名沅字秋颿江苏丹徒人幼年肄业于上海中法学校及汇英书院复考入南洋同文馆转入金陵大学毕业后佐南通张謇创办西学堂于南京文正书院清戊戌政变一切新政悉皆罢斥先生独设方言学社于杭州浙抚聂缉規伟

  • 周厚坤·周诒春

    周厚坤 字厚坤。年二十八岁。生于江苏无锡。永久通信处。上海南洋公学。未婚。初毕业上海南洋公学。又学于唐山路矿学校。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土木工程。宣统三年。入麻省工业学校。习机器工程

  • 卷十三 金縢第八·孔颖达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武王有疾,马本作“有疾不豫”。縢,徒登反。缄,工咸反。金縢遂以所藏为篇名。[疏]“武王”至“金縢”○正义曰: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武王死。事毕

  • 卷四十五·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五天子之孝法祖宗【臣】按一王之兴必原本于祖功宗德如后稷公刘之遗训豳风犹传述者是也开基之始作则埀宪贻于后王如六官之典传久虽小有更革而大故相沿不变者也盖祖宗之于子孙君亲临之矣

  • 卷二·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二宋 朱申 撰天官宰下医师【医官之长 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医之政令【医之政谓聚毒药以供医亊医之令谓使医分而治之】聚毒药以共医事【毒谓五毒药谓五药医师聚之以共

  • 第37章&nbsp;间传·戴圣

    斩衰丧服为什么要使用直麻做的首续和腰带呢?,因为宜麻颜色黛黑,非常难看,所以用它来把内心的悲哀表现在服饰上面。穿斩衰丧服的人,其脸色深黑,就像直麻一样;穿齐衰丧服的人,其脸色浅黑,就像棠麻一样;穿大功丧服的人,其神情呆板;穿

  • 菩提道次第心论科判·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心论科判表(大科分二)甲一、依那兰陀寺有三种清净门(分三)乙一、轨范师语说清净乙二、学子相续清净乙三、所说正法清净甲二、依本论引导诠释方法(分四)乙一、开示造论者之殊胜功德及事业乙二、开示本论中法义殊胜

  •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八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八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梵行品二之余问第一义空何得有业有报。答此寄有以明无。寄无以明有。不有不无即第一义。空空者为三。谓叹释结。叹者。此是凡小所迷没处。是有是无。正

  • 牧斋初学集·钱谦益

    明代诗文别集。钱谦益撰。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学家,号牧斋。本集是他在明代所作的诗文结集。诗20卷,包括《还朝诗集》、《归田诗集》各上、下2卷,《崇祯诗集》6卷,《桑林诗集》、《霖雨诗集》各1卷,《试拈诗集》、《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