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三家诗拾遗卷二

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

古诗

诗自三百五篇而外见于经传子史之称引者或指爲孔笔删存之余而非然也诗之有关于礼仪而不可缺如采齐肆夏新宫貍首诸篇孔子方考正之无由岂肯删而去之哉昔朱子尝欲采韩诗章句于文选注中而深宁王氏因有诗攷之作然率随手掇拾漫无条理縁重爲搜辑所未及分爲四篇一曰篇辞俱一曰篇名存辞一曰篇辞俱存一曰诗句存篇名各疏其出处于每条之下其非周之诗而见于杂家之称述者无征不信概置弗録

篇辞俱一

商颂七篇

国语戴公之大夫正考父校商之名颂于周太师得十二篇归祀其先王孔子録之以备三颂今亡七篇

商齐七篇

大戴记凡雅二十六篇八篇废不可歌商齐七篇可歌也郑氏谓商即商颂非也乐记商者五帝之遗声齐者三代之遗声也今之矣

太史公谓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上采后稷下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爲三百五篇其云三千余篇虽别无所考要之古诗之遗多矣其篇名间有存者録之下篇

篇名存诗辞二

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右六亡诗篇名毛诗有之三家则亡陆德明曰此六篇周公制礼用爲乐章吹笙以播其曲孔子删定三百十一篇及秦而亡子夏序诗篇义合编故序存而诗亡朱子以序爲衞宏僞作不足信乃本洪迈王质郑樵之说断爲笙本无词而非阙文又据刘敞说谓乡饮酒及燕礼举此六诗皆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爲有声无词之证又文选张揖上林赋注云小雅之材七十四人亦除笙诗言之然后儒多以汉唐旧说爲是

晋束晳亡诗六篇盖本之夏侯湛湛先有周诗其序曰周诗者南陔白华华黍六篇有其防而亡其词湛续其亡今湛诗无存而晳独传尊朱子者咸讥其无庸也

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

周礼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郑注夏大也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四方宾客来奏纳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助祭奏齐夏族人侍燕奏族夏客醉而出奏祴夏公出入奏骜夏九夏皆诗篇颂之类也此歌之大者乐崩亦从而亡是以颂不能具也

国语金奏肆夏樊遏渠天子以飨元侯也韦昭注肆夏一名樊韶夏一名遏纳夏一名渠即周礼九夏之三吕叔玊云肆夏时迈也樊遏执竞也渠思文也二说微异【叔玊汉时人着诗说杜子春周礼注引之】如所云则九夏仅阙其六与郑不同然樊遏渠实非九夏也如肆夏即是樊何以国语既曰肆夏又曰肆夏樊乎樊遏即执竞何以但云肆夏樊不云樊遏执竞渠思文乎盖吕以肆夏爲时迈者以时迈有肆于时夏之文耳因牵连及之谓樊遏即执竞渠即思文而二诗并无明文可证韦昭因之小变其说皆不足信也天左传载穆叔如晋金奏肆夏之三穆叔不拜其云肆夏之三谓连奏肆夏昭夏纳夏也故穆叔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如吕韦说则享元侯之意安在当以郑氏爲正

郑以九夏爲颂类者孔氏谓歌类乎颂非必俱颂诗也郑樵刘敞直谓九夏皆有声无词与笙诗同益不足信唐皮日休有九夏系文

采齐【一作荠】

周礼乐师敎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齐郑注诗篇名

新宫

仪礼燕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大射礼乃歌鹿鸣三终乃管新宫三终郑注新宫小雅诗篇名郑知爲小雅诗者以其与鹿鸣并举也左传叔孙昭子聘宋宋公享之赋新宫或云即斯干之诗则何所取义而赋之乎【唐邱光庭有亡诗】

河水

左传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杜注诗也义取朝宗于海韦昭注国语谓即彼流水之诗无所征

茅鸱

左传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泛祭穆子不悦使工爲之诵茅防杜注诗刺不敬王也【邱光庭亦有亡诗】

鸠飞

国语秦伯赋鸠飞公子赋河水韦昭谓即小宛之首章盖以首二句有鸠飞二字也按内外传引诗未有舍篇名而别拈诗中一二字以命篇者盖诗也

九德之歌

周礼九德之歌九防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注九德即九功之歌今轶

武宿夜

礼记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注舞曲名皇氏曰师说书传云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欢乐歌舞以达旦因名爲武宿夜其乐亡也

按熊氏谓即大武之诗考乐记冕而总干舞大武是大武固爲舞曲但诗中不见宿夜之义且记何不云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大武乎

史辟史义史见史童史谤史宾

大戴记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歌鹿鸣貍首鹊巢采蘩采苹伐檀白驹驺虞八篇废不可歌七篇商齐可歌也三篇间歌史辟史义史见史童史谤史宾十声 按史辟史义等名不知所解其曰间歌自是歌诗篇名曰十声则合两篇爲一声故合商齐七篇爲十也商齐爲五帝三代遗声商齐之人识之故列于雅

明明崇禹生开

周书世俘篇籥人奏武万献明明三终奏崇禹生开三终注曰明明崇禹生开诗篇名

招雍肆夏孝成

尚书大传维五纪奏钟石论人声招乐兴于大之野报事还归二年□然乃作大唐之歌招爲宾客雍爲主人始奏肆夏纳以孝成按孔子纯取周诗定爲三百则中天之诗在于弗録但如所言则肆夏之名其始于有虞而周仍之欤

以上篇名存诗词之诗如笙诗九夏采齐新宫诸乐章皆自孔子未删诗之前其他非周诗及无关礼仪之篇或删自圣笔耳王氏诗攷杂入驾辨【楚词大招伏羲驾辨楚劳商只文选注伏羲作琴始造此曲】纲【隋乐志伏羲有网夏侯辨乐论亦云】丰年【辨乐论神农教民食谷有丰年之咏】八阕【吕氏春秋葛天氏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逹帝功七曰振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凡诗八阕】晳阳南阳初虑朱干苓落归来缦缦【尚书大传虞传维元祀巡守四岳八伯每至其方贡两伯之乐其歌晳阳云云】破斧【吕氏春秋夏孔甲作爲破斧之歌实始爲南音】燕燕【吕氏春秋有娀氏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始爲北音】晨露【吕氏春秋汤命伊尹作大濩歌晨露】黄竹【穆天子传】诸篇名皆子书杂说且孔子纯取周诗凡自殷以前原所弗録耳古乐篇名不可悉纪如扶来立本【伏义】扶持下谋【神农】咸池大卷云门【黄帝】承云六茎【颛顼】六英【帝喾】大章【尧】大韶【舜】大夏【禹】大濩【汤】皆传之自古而诗并无闻至如阮籍称少昊歌鳯鸟之迹夏侯太初论黄帝有龙衮之颂尚书中候载成王有鳯皇之歌悉已无稽其如大禹玊牒之词许由箕山之歌皇娥白云之歌葛天捉□之歌虽有篇有辞明出后人之手与箕子麦秀之歌无异又如列子以不识不知四句即康衢之童谣吕氏春秋以普天之下四句乃虞舜自作之诗三国志曹髦纪何晏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二句谓是诗文殆是传讹

篇名诗词俱存二

貍首

今日泰射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以上见小戴记】

弓既平张四侯且良决拾有常既顺乃让乃揖乃让乃跻其堂乃节其行既志乃张

射夫命射射者之声御者之旌既获卒莫嗟尔不宁侯爲尔不朝于王所故亢而射女强食食尔曾孙侯氏百福【以上大戴记投壶篇○考工记梓人祭侯辞与投壶下六句略同而稍异曰唯若寜侯母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强饮强食诒女曾孙诸侯百福岂祭侯亦用貍首邪】

周礼钟师凡射王以驺虞爲节诸侯以貍首爲节郑注诗篇名歌貍首者乐防时也小戴投壶篇命者曰请奏貍首而其辞不载载射义中只八句大戴投壶载其辞多十九句长短不齐疑有阙文

诗无貍首之义或谓原壤登木之歌即此篇句固非刘氏小传或曰即鹊巢文似之此则既有貍首又有鹊巢尤非

祈招

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玊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左传子革对楚灵王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云云杜注祈父周司马世掌甲兵之官招其名此诗

  辔之柔矣

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麃麃【一作志之尘尘】取予不疑【注尘尘和也不疑和之至】

左传晋侯言卫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国子赋辔之柔矣其辞不载杜注诗也义取寛政以安诸侯若柔辔之驭六马也周书太子晋解师旷请归王子赐之乘车四马曰太师亦善御之师旷对曰御吾未之学也王子曰女不爲夫时诗云云

征招角招

畜君何尤

孟子赵岐注乐诗也 孔子删诗于世本中故同时之诗不録

乐诗

舟张辟雍鸧鸧相从八风回回鳯凰喈喈

尚书大传乐日篇载此诗

天之所支不可壊也其所壊亦不可支也

国语衞彪傒适周见单穆公曰苌刘其不没乎周诗云云昔武王克殷而作此诗也以爲饫歌名之曰支以遗后之人使永监焉夫礼之立成者爲饫【立而行礼】昭明大节而已少曲与焉【诗乐少章曲也】按内传所称与外传略同而不云饫歌

白水

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立从我焉如

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召我焉居

管子桓公使管仲求甯戚戚应之曰浩浩乎鯈鯈乎管仲不解归而不语有少妾问焉管仲曰非尔与知也妾曰毋少少毋贱贱仲以语之妾曰甯子殆欲室乎古有白水之诗云云按列女传此少妾名婧而诗不全

骊驹

骊驹在门仆夫俱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

汉书儒林传博士江公世爲鲁诗心嫉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式曰闻之于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刘敞曰寻文上下客歌骊驹者将归之歌主人无所归不当归也】今日诸君爲主人日尚早未可也江公曰经何以言之曰在曲礼云云江公曰何狗曲也

雨无正

雨无其极伤我稼穑

刘安世述韩诗详本篇

鼓钟

韎任侏离

陈禅传述韩诗详本篇

于绎思

三家诗时周之命下有此一句见孔疏

【附】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黄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吁嗟徂兮命之衰兮

史记予悲伯夷之志覩轶诗可异焉

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兮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史记箕子朝周过殷故墟宫室毁废生禾黍乃作麦秀之歌 按二歌不见经传疑未必果爲伯夷箕子之作而麦秀斥纣爲狡童尤未可信以其出自史记传之必有所自故録而附之若琴操载文王羑里鳯凰之歌则爲后人赝作无疑也【琴操鳯凰衔书于文王之郊文王曰殷帝无道天命已移乃作歌日翼翼翔翔彼鸾凰兮衔书来逰以命昌兮曕天案图殷将亡兮苍苍昊天始有萌兮神连精合谋于房兮 羑里歌曰殷道溷溷浸浊烦兮朱紫相合不别分兮迷乱声色信谗言兮炎炎之虐使我愆兮幽闭牢穽由其言兮遘我四人忧勤勤兮】

诗辞存篇名四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爲绚兮

见论语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逺而

见论语

相彼盍旦尚犹恶之

礼坊记引此二句注盍旦夜鸣之鸟言视彼夜鸣之鸟欲反昼作夜尚且恶之

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不自爲正卒劳百姓

礼缁衣引诗注曰上五句诗下四句见今节南山篇按三百篇中如母逝我梁四句无竞维人二句及翩翩者鵻王事靡盬等句复见甚多此所引似自爲一章之诗也

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左传齐侯使敬仲爲卿敬仲辞以羁旅之臣敢辱高位引此四句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

左传楚入郓无偹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偹罪之大者也引诗云云言偹之不可以已也

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令集人来定

左传楚杀其大夫公子壬贪也君子谓楚共王于是乎不刑引诗云云注挺挺正直也扃扃明察讲谋也谋事之不善当聚致贤人以定之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左传楚子囊伐郑讨其侵蔡也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子驷引诗云云注人寿促而河清迟晋不可恃兆卜也询谋也言既卜且谋则竞作网罗之难无成功

淑慎尔止无载尔僞

左传澶渊之防防而不信名皆弃不信之不可也如是诗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信之谓也又曰淑愼尔止无载尔僞不信之谓也 按大雅抑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与此异又古文尚书载入周官篇云恭俭惟德无载尔僞

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左传子产曰吾闻爲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引诗云云

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

左传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耳引大雅唯此文王及此四句

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德【说苑作天之与善必报其德当从说苑】

家语孔子在齐舍于外馆景公造焉宾主之辞既接左右白曰周使至言先王之庙灾景公复问何王之庙孔子曰此必厘王之庙公曰何以知之孔子引诗云云 按家语爲王肃僞书此条盖袭说苑

鱼在在藻厥志在饵

见大戴记疑鱼藻篇句

乐矣君子直言是务

见晏子春秋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国策甘茂説秦王引此二句言末路之难也

大武【句】逺宅不渉【一本宅下有而字】

国策白起拔宜阳黄歇说秦王引诗云云注曰威武之大者远安宅之不必渉其地 按国策引诗如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服难以勇治乱以知事之计也立传以行敎孝以学义之经也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疑皆古语而称曰诗故勿録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底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墨子兼爱篇引此八句称周诗上四句见洪范下四句见大东篇而称周诗古或有考也

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爲

庄子外物篇引此小司马注曰诗刺死人也

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爲之则存不爲之则亡荀子王霸篇礼之所以正国也譬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圎也攻错之而人莫能诬也引诗云云

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

荀子臣道篇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否称其所长以爲成俗诗云云

鳯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鳯有凰乐帝之心荀子解蔽篇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备宫名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是以谓之至盛诗云云此不蔽之福也

墨以爲明狐狸其苍

荀子解蔽篇君人者周则谗言至矣而直言反矣小人迩而君子逺诗云云此上幽而下险也

长夜漫兮永思骞兮太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下二句与左传同疑是一章】

荀子正名篇能处道而不贰吐而不夺利而不留贵公正而贱鄙争是士君子之辨说诗云云

涓涓流水不雝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

荀子法行篇曾子曰母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逺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云云

緜緜之葛生于旷野良工得之以爲絺绤良工不得枯死于野

见说苑 按说苑有辟雍诗云有昭辟雍有贤泮宫田里周行济济将将似类诗附之于此

有斧有柯

陆贾新语辨惑篇引此一句

厥初生民深修益成

史记三代世表禇先生引诗传言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生后稷姜嫄以爲无父弃之道中牛羊不践抱之山中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姜嫄怪而取长之尧以爲贤立以爲大农姓之曰姬氏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按如禇所引则深修益成一句生民诗之句也

九变复贯知言之选

汉书武帝纪引此臣瓒曰先王创制易敎以救流弊也是以三王之敎有文有质九数之多也师古曰贯事也论语曰仍旧贯此言文质不同寛猛殊用循环复旧择而用之【武帝元鼎诏云诗曰四牡翼翼防征不服亦是诗】

皎皎练丝在所染之

后汉杨终传终闻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何者尧舜爲之隄防桀纣示之骄奢也诗云云注诗也

羽觞随波

晋书束晳传武帝问三月曲水之义晳曰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诗云羽觞随波 汉书音义羽觞作生爵形

万人颙颙仰天告愬

见文选注薛君章句盖韩诗也

佞人如【陈尼切蛭也】

见集韵字下引诗 按诗之句见于秦汉宋唐人引述类于古语者皆弃弗録如韩外传代马依北风越鸟巢故枝明是西汉人诗亦弗録其他吕氏春秋四条【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唯则定国○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小人则寛以尽其力○无过乱门】史记一条【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列子一条【良弓之子必学爲箕良冶之子必学爲裘】周礼郑注一条【敕尔瞽率尔众工奏尔悲诵肃肃雝雝母怠母凶】皆称曰诗而类于古之成语者也又如管子之鸿鹄锵锵【形势篇鸿鹄锵锵唯民歌之】甯戚之南山白石【高诱注是硕防诗】晋士蔿之狐裘蒙茸【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左氏谓是士蔿自作之诗】焦赣易林之君子有酒【君子有酒鄙人鼔缶虽不见好亦不见丑 淮南子说林本云古谚】春秋纬之月离于箕【月离于箕风扬沙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丰坊僞石经直入之小雅渐渐之石诗中】等类尤多或疑爲诗而实非也

春秋之后周道寖衰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士之诗在布衣【以上班固语】盖自大野获麟至于秦人失鹿数百年之诗不登于太史之掌録其遗文断句见于子史百家之引述者皆秀民学士之诗而非必尽经孔子之所删者也其词亦时异于三百盖文以代降诗亦随之韦孟讽时自爲汉体河梁惜别顿异风人是故诗变爲骚骚变爲赋而体制遂分四言化爲五言五言转爲歌行而俳体以作是皆诗之支流余裔而亦时尚风气之使然不可强齐也战国与春秋以上之诗亦犹是欤故虽有服古之士希心摹彷亡之什俨合乐章要之风味自有浅深质文亦表厚薄不难寻咀而见焉片语只词纵无关于经义残编蠧岂有废于搜防学者览之将毋色然而喜乎【相】再识

三家诗拾遗卷二

猜你喜欢
  卷第六·朱熹
  东溪日谈録卷十二·周琦
  卷三十·陆九渊
  四书劄记卷四·杨名时
  大学通·胡炳文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八·佚名
  卷十一·冯复京
  序·俞汝言
  卷十九·佚名
  卷十九·康熙
  尽心上·孟子
  卷之二十一·邵经邦
  乡射礼·佚名
  论语卷四·朱熹
  修改管理寺庙条例意见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六·彭定求

        卷326_1 【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后书情…呈两省阁老院长】权德舆   驷牡龙旂庆至今,一门儒服耀华簪。人望皆同照乘宝,   家风不重满籝金。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   何幸末班陪两地,阳春欲和

  • 卷三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二·脱脱

        元绛 许将 邓润甫 林希 蒋之奇 陆佃 吴居厚 温益   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

  •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上·佚名

    宋孝宗三戊子乾道四年春正月甲子朔。是月,籍荆南义勇民兵。先是,前知荆南府王炎奏:『荆南七县,主客佃户共四万有奇。丁口一十余万。臣依旧籍,双丁以下及除官户并当差产人外,净得八千四百有奇。每岁于农隙,只教阅一月,若比以赡

  •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洪武二十一年六月癸卯朔水西宣慰使霭晖贵州宣慰使宋斌等遣使来贡马赐钞有差○晡暴风雷震洪武门兽吻○甲辰信国公汤和还乡赐敕谕之曰天地之意将康兆民间生英材潜居草野当前代之运季命朕肇兴尔和天遣置诸左右智勇过人曩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七月丙寅朔甘肃巡抚田乐<锍-釒>荐参政陈所职朱朝聘守备副使刘敏宽霍鹏黄子美管甘肃行太仆寺事按察副周一经俱于兵防有赖章下吏部○命户兵部出银二万两一千有奇约户三兵一给临洮总兵刘綎家丁充饷即刘綎

  • 卷之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狂奴故态·李定夷

    印铸局副局长易顺鼎氏,世所称为龙阳才子者也。近该局局长吴笈孙氏,为易详请给予三等嘉禾章。向例此等公事,从无干驳者。易氏自谓可以垂手而得,不料此项请奖呈文,竟未蒙照准。传闻黎总统阅此呈后,即将易顺鼎三字之旁,加以朱圈

  • ◎依然歌舞升平·李定夷

    武汉社会,于民国元年阴历岁首,因时局纷扰,谨遵国制,并未举行过年。二年阴历元旦,大局已形镇静,商民遂仍旧过年。然各店铺不过停贸二三日,大商店多于阴历初二开门,各机关则照常办事,并不休息。至三年阴历新正,中央已有一年分为四

  • 倪文卿·佚名

    倪文卿先生小传倪先生名淦字文卿江苏丹徒人丹徒倪氏为望族贸迁海上者屈指盈数十人而先生实为巨擘先生初经理永和行及总理清记公司嗣兼元成运输公司总经理其间复被举为上海运输公会会长京江公所同鄕会董事转运公所上海

  • 卷十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九宋 朱子 撰学礼十五五学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匮【求位反一作遗】矣帝入北学上

  • 卷七·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七    明 季本 撰郑郑国名本姬姓周厉王子宣王母弟桓公友之后也宣王封友于郑是为畿内咸林之地即今陜西西安府华州城北古郑城幽王无道友为司徒迁其民于虢桧之间死犬戎难其子武公定平王

  • 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凡尔纳

    《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Voyages et aventures du capitaine Hatteras)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全书共2部59章。一艘名叫“前进号”的船在英国的一个港口,以高价召集了一批单身且身体强壮的船员,到北极这片当

  • 坏女人·松本清张

    《坏女人》继《大手笔》之后,一代宗师松本清张短篇小说杰作选的第二部。同样由日本作家天后宫部美雪主编,并专文撰写导读。《坏女人》正如书名所示,从男女两个视角叙述犯罪等社会问题,进而揭发或批判社会上的一些普遍问题

  • 兼济堂文集·魏裔介

    二十卷。清魏裔介 (1616—1686)撰。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河北柏乡人。顺治进士,历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顺治间,任言官。玄烨 (康熙帝)亲政后,因有党附鳌拜之嫌,被解职。他治程朱理学。著有 《圣学知统录》、

  • 慧因室杂缀·佚名

    《慧因室杂缀》是一本民国时的笔记本史料。作者没有确切的考证。其中有讲钱法变更的,如咸同光宣四朝钱法之变更等。

  • 金丹四百字·张伯端

    内丹歌诀。北宋张伯端撰。全篇正文四百字,五字为句,四句一韵,可分为二十首五言绝句,但内容上前后连贯,一气呵成。文字凝练简要,寓意深刻,高度概括了张氏内丹学说。作为内丹修炼的入门读物,历来很受丹家重视。篇前有序,凡一千三

  • 道德真经疏义·赵志坚

    六卷。宋赵志坚 (生卒年不详)撰。赵志坚,一作至坚,金元间人,其余不详。撰有 《道德真经疏义》。历代研究老氏之学的学者,一直对道德是否一体争论不休。赵志坚认为,道是微妙之本,德是慈济之迹,二者有别,主张分论。他将

  •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高文秀

    又名《刘先主襄阳会》。简名《襄阳会》。杂剧剧本。元高文秀作。四折二楔子,末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古城聚义”、“先主跳檀溪”两节。剧写刘备兵败徐州,无立身之地,特去荆州向刘表借地屯军。表次子刘琮恐备据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