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兽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井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彍骑,彍骑变为禁军。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为不变之说者,动曰守古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固已不知万百千变。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之者,其于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今夫自然之变,天之道也,或变则善,或变则敝,有人道焉,则智者之所审也。语曰:“学者上达,不学下达。”惟治亦然,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振刷整顿,斟酌通变,则日趋于善。吾揆之于古,一姓受命,创法立制,数叶以后,其子孙之所奉行,必有以异于其祖父矣。而彼君民上下,犹僩焉以为吾今日之法吾祖,前者以之治天下而治,薾然守之,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弛,卒至疲敝,不可收拾。代兴者审其敝而变之,斯为新王矣!苟其子孙达于此义,自审其敝而自变之,斯号中兴矣!汉唐中兴,斯固然矣!《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呜呼!可不谓大惑不解者乎?《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夜不秉烛则昧,冬不御裘则寒,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易证而尝旧方者死。”今专标斯义,大声疾呼,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矇讽鼓谏之义,言之无罪,闻者足兴。为六十篇,分类十二,知我罪我,其无辞焉!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班固
  卷六十五 漢紀五十七·司马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五·李心传
  正文·王国维
  东汉会要卷三十八【阙】·徐天麟
  通鉴续编卷十五·陈桱
  卷之九十二·佚名
  先进遗风卷下·耿定向
  ●一一、平津的留恋·秦翰才
  七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六十六种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尹洙传·脱脱
  ●皇朝通典卷八十六·佚名
  卷十·乾隆
  卷一百一·佚名
  卷五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吴殳

      汉、魏之诗,正大高古。汉,谓自枚乘至中郎;枚诗十九首,其中亦有东汉人诗也。魏,谓思王至阮公。正,谓不氵㸒不伤;大,谓非叹老嗟卑;高,谓无放言细语;古,谓不束于韵,不束于粘缀,不束于声病,不束于对偶。如是之谓雅,不如是之谓俗;而俗又

  • 第七卷·佚名

    豪 俊   玄宗闻太白才名,召入翰林。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尝行幸宫中,顾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得独以声伎为娱哉?倘得逸才词人咏出之,可以夸耀后世。”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

  • 台湾诗乘卷二·连横

    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之役,南路营守备马定国战没;事载《台湾通史》。吴县徐佩云茂才有诗咏之,曰马将军歌。歌曰:“朝呼鸭,暮呼鸭。鸭妖兴,贼擐甲。台湾城中将军守,台湾城头坠天狗。海水起立飞妖氛,将军开城麾三军;跳刀走戟何

  •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陈寿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

  •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赵尔巽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   公侯伯子男 额驸 侍卫处 銮舆卫 骁骑营八旗都统 前锋营护军营统领景运门直班 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总统三旗包衣骁骑营三旗包衣护军营步军统领 火器健锐神机虎枪诸营乡导处、上虞备

  • 卷三·吴兢

    <史部,杂史类,贞观政要> 钦定四库全书 贞观政要卷三      唐 吴兢 撰 元 戈直 集论 君臣鉴戒第六【凡七章】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

  • 卷四十五·黄以周

      徽宗   △宣和四年(壬寅,一一二二)   1、八月(案:钱氏《四史朔闰考》:八月丁亥朔。) 庚子,诏赐新除太仆少卿王棣进士出身,以安石孙故旌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案:毕沅《续资治通鉴》月日同,当即据此。《宋史》无之。

  • 王隱晉書卷十一·汤球

      王敦沈充。   王敦字處仲。文選讓中書令表注。   中宗時為大將軍。同上。   謀逆。同上。   肅祖以為丞相不受。同上。   王敦枉害刁協。及敦病。白日見協乘軺車從吏騶詣敦。而仰頭瞋目。

  • 卷十三 宁宗·王夫之

      〖一〗  赵忠定不行定策之赏,致韩侂胄、赵彦逾之怨,窜死湖、湘,国乃危乱。或谓金日磾不受拥立之封,丙吉不言护养之劳,此君子之高致,不宜以望小人,薄酬以厌二竖之欲,国庶以靖。呜呼!是岂足以知忠定之心哉?忠定之言曰:"身为

  • 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将军力拔采石·蔡东藩

      却说孙德崖喝令左右,来杀元璋,元璋身旁只一吴桢,双手不敌四拳,任你力大无穷,怎能敌得住众人?他却情急智生,仗着剑来奔德崖,德崖不是吴桢敌手,猛被抓住,充作护盾,抵挡众兵,惊得德崖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忙道“不、句不要如此!”吴

  • 卷十九·六朝(北魏)·蒋一葵

    【道武帝圭】 〔其先汉将李陵后也,姓拓跋氏。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少子受封北国。黄帝以土德王,北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道武帝六世祖圣武帝诘汾尝出畋,见辎自天而下,既至,有一美妇人,自称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十二月戊申朔己酉总督李三才类叙各省直漕属官员其江陵等县李充太等以地灾违限免论○陈邦彦负死罪自杀御史刘国缙仍请内监陈永寿治之○刑部尚书沈应文乞放○庚戌开辽警急户部复以借冏金数十万请○辛亥辅臣

  • ◎创议复辟之健将·李定夷

    劳乃宣自青岛战事发生后,原拟前游曲阜,谒圣庙,拜孔林,再往泰山读书高隐。嗣以山居虽佳终嫌荒凉,漱石枕流之风言之似易,行之实难。况又身历宦途,饱尝繁华之滋味者乎!故不得已暂居济南,缘劳之快婿孔幼云氏,亦圣裔也,方由曲阜移家历

  • 齐藏珍传·薛居正

    齐藏珍,小时历任朝廷内职,连升到诸卫将军。先后到地方监察部队,颇为干练,然而阴险邪恶,没有品行,残忍而能言善辩,没有人不怕他锋利的口舌。广顺年间,奉命到华州巡视保护黄河堤岸,因为松懈轻慢而使黄河冲决了堤防,被除名,发配到沙

  • 翰苑羣书卷十一·洪遵

    宋 洪遵 编翰苑题名翰苑自唐宝应迄于大中学士官族皆刻石龛之屋壁五季以纷扰久废艺祖受命首建直庐太宗亲洒玉堂之翰以増宠奨圣圣稽古推择尤靳景徳初赵安仁晁迥李宗谔始复置壁记起国初自承防陶谷以下至直院用除授次第

  • 卷二十九·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二十九明 黄训 编礼部【祠祭中】题陵庙疏【商辂】臣等仰惟大行慈懿皇太后作配英宗皇帝正位中宫及皇上嗣居宸极尊为慈懿皇太后盖先帝全夫妇大伦皇上全母子深恩天下后世无容议矣今位号彰著于

  •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一世尊,云何以佛十力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庆喜。佛十力佛十力性空。何以故?以佛十力性空与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二无二分故

  • 紫山大全集·胡祗遹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胡祗遹撰。据刘赓《紫山大全集序》,胡祗遹“平生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紫山集》者六十七卷”。但原本《紫山大全集》67卷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