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三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三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律藏

述曰:“毗尼一藏,元不局于声闻,但大必兼小,小不兼大。今约当分,且属声闻,实则大小两家之所共学。而菩萨比丘,绍佛家业,化他为务,尤不可不精通乎此也。”

四分律藏(六十卷) (南训入奉母仪诸姑北业所基籍甚无)

姚秦罽宾国沙门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第一分比丘戒。(二十一卷)

第二分比丘尼戒。受戒犍度。说戒犍度。(共十五卷)

第三分安居犍度。自恣犍度。皮革犍度。衣犍度。药犍度。迦絺那衣犍度。拘睒弥犍度。瞻波犍度。诃责犍度。人犍度。覆藏犍度。遮犍度。破僧犍度。灭诤犍度。比丘尼犍度。法犍度。(共十三卷)

第四分房舍犍度。杂犍度。五百结集法。七百结集毗尼。调部毗尼。毗尼增一。(共十一卷)

四分戒本(一卷) (南姑北外)

姚秦罽宾国沙门佛陀耶舍译

四分戒本(一卷) 同上 (前有序)

唐西太原寺沙门释怀素依律集出

比丘尼戒本(一卷) (南叔北外)

唐西太原寺沙门释怀素依律集出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一卷北作二卷) (南犹北受)

曹魏天竺沙门康僧铠译

羯磨(二卷) (南犹北妇) (出昙无德律部)

曹魏沙门释昙谛集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 (南犹北卑)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摩译

四分僧羯磨(三卷北作五卷) (南子北卑)

唐西太原寺沙门释怀素集

尼羯磨(三卷北作五卷) (南子北荣)

唐西太原寺沙门释怀素集

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北作四十六卷) (南政存以甘棠北摄职从政存)

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

初明四弃法(五卷)。二明十三事。三明二不定法(共三卷)。四明三十事(四卷)。五明九十二事(八卷余)。六明四事。七明众学事。八明灭诤法(共一卷半)。九杂诵跋渠,明受戒治罪,乃至一切僧中杂事(共十一卷)。十威仪法(二卷)。比丘尼毗尼(五卷)。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一卷) (南贵北外)

东晋迦维罗卫国沙门佛陀跋陀罗译

比丘尼僧祇律波罗提木叉戒经(一卷) (南妇北随)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共觉贤译

弥沙塞部五分律(三十卷) (南随外受傅北而益咏)

刘宋罽宾国沙门佛陀什共竺道生译

初分。比丘律(十卷)。

第二分。尼律。(四卷)

第三分。初受戒法。二布萨法。三安居法。四自恣法。五衣法。六皮革法。七药法。八食法。九迦絺那衣法。(共八卷)

第四分。初灭诤法。二羯磨法。(共二卷)

第五分。初破僧法。二卧具法。三杂法。四威仪法。五遮布萨法。六别住法。七调伏法。八毗尼法,明比丘尼受戒事。九五百集法。十七百集法。(共六卷)

五分戒本(一卷) (亦云弥沙塞戒本) (南棠北外)

萧梁建初寺沙门释明徽集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南叔北外)

集人同上

弥沙塞羯磨本(一卷北作二卷) (南叔北随)

唐天水沙门释爱同录

十诵律(五十八卷) (南去而益咏乐殊贵北诚美慎终宜令荣)

姚秦罽宾国沙门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共译

初诵六卷(四事至三十事之前十事。)

第二诵七卷(三十事之后二十事,至九十事之前四十事。)

第三诵七卷(九十事之后五十事,乃至七灭诤法。)

第四诵八卷。受具足法第一。布萨法第二。自恣法第三。安居法第四。皮革法第五。医药法第六。衣法第七。

第五诵七卷。迦絺那衣法第一。俱舍弥法第二(佛在俱舍弥时诸羯磨事)。瞻波法第三(佛在瞻波国时诸羯磨事)。苦切羯磨法第四(梵云,那般荼卢伽法)。二篇悔法第五。顺行法第六。遮法第七。卧具法第八。诤事法第九(广明灭诤法)。

第六杂诵五卷。

第七诵尼律五卷。

第八诵增一法四卷。

第九诵优波离问四卷。

第十善诵四卷。

十诵毗尼序(三卷) (南贵北妇)

东晋罽宾国沙门卑摩罗叉续译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南傅北外)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 同上

刘宋炖煌沙门释法颖集出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 (南叔北外)

附宋录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南叔北受)

刘宋吴国沙门释僧璩依律撰出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卷)续(一卷) (南气北夫) (前有序)

附三秦录

萨婆多毗尼摩得勒伽(十卷) (南怀北下)

刘宋天竺沙门僧伽跋摩译

已上皆属十诵。十诵虽云即萨婆多,实与萨婆多不全同也。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 (南贱礼别尊卑北竟学优登仕)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 (有御制序) (南上和北贵贱)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四十卷) (南下睦夫唱北以甘棠去)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二十卷) (南连枝北乐殊)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五卷) 目得迦(五卷) (南妇北睦)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 (南伯北和)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一卷) (南傅北初)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一卷) (南傅北随)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杂事摄颂(一卷) (南比北唱)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十四卷) (南儿孔北尊卑)

尊者胜友造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三卷) (南比北妇)

尊者毗舍佉造

已上十一律并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一卷) (南交北夫)

苾刍习略法(一卷) 同上

二种并元帝师苾刍拔合思巴集

戒因缘经(十卷) (南兄北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解脱戒本经(一卷) (有僧昉序出迦叶毗部) (南傅北初)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善见毗婆沙律(十八卷) (南弟同北礼别)

萧齐西域沙门僧伽跋陀罗译

毗尼母经(八卷) (亦名毗尼母论) (南交北唱)

附秦录

佛阿毗昙经(二卷) 同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舍利弗问经(十三纸半) (南子北随)

东晋录失译人名

优波离问经(一卷) (南叔北随)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摩译

佛说目连所问经(二纸欠) (南尽北则)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犯戒罪轻重经(一纸半) (南比北初)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与上经同。

迦叶禁戒经(二纸余) 同上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 (南孔北唱)

正量部佛陀多罗多法师造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大比丘三千威仪(二卷) (南孔北别)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僧祐云失译人名)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一卷) (南叔北妇) (前有序)

附东晋录

沙弥威仪(八纸余) (南叔北受)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摩译

前七十威仪同。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三纸半) (南忠北则)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摄颂沙弥戒品威仪,共计七十二颂。

沙弥尼戒经(四纸欠) (南子北随)

今在汉录

沙弥尼离戒文(三纸余) (南叔北受)

失译人名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 (南比北初)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摩译

佛在迦维罗卫国,净饭王请为优婆塞分别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识戒相,使无疑惑。佛言:我久欲与优婆塞分别五戒,若受持不犯,当成佛道。若犯而不悔,常在三涂。因于比丘众中,次第说五戒轻重可悔不可悔相。

佛说戒消灾经(三纸) 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持归戒人,鬼神畏避。二人受五戒,同四百九十八人见佛,皆得证果。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 (南比北随)

北凉录失译人名

佛说苾刍五法经(四纸余) (南尽北则)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说五法得离依止等,及说戒七种差别。

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二纸半) 同上

译人同上

说具足惭愧多闻等十法,得为人师。

佛说五恐怖世经(一纸) 当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说末世不遵戒律,诸恐怖事。

佛说斋经(三纸) (南福北缘)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说六斋日受八支五念法亦收入阿含部。

附疑似杂伪律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一卷) (南犹北随)

西晋录失译人名

唯首品即犯戒罪轻重,并目连所问二经,下诸品,与五部律,及诸律论,俱多矛盾。曾于毗尼集要卷首稍辨之。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三

(比丘干照一两五钱  净然三钱

见朴 旭恒各一两澹之二钱

比丘融修两药峰 恒慧各五钱

灵源 以德各一两)

 

猜你喜欢
  当得真知识品第七十三·佚名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序·楚圆
  卷首·心圆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玄奘
  法来闿士品第二十九·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玄奘
  虚空孕菩萨经卷下·佚名
  卷之十八·纪荫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序·丈雪通醉
  卷第三十·佚名
  汝州风穴沼禅师·惠洪
  佛说戒德香经·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法说 第二十一卷·蕴闻
   第九十七則 金剛經云若為人輕賤·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绍文·唐圭璋

      绍文字庶成,南徐(今镇江)人。张榘之子。   酹江月   淮城感兴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

  • 第二節 四聲·王力

    四聲,這裏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積聲調。我們要知道四聲,必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裏先從聲調談起。聲調,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他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

  • 卷三百七 列传九十四·赵尔巽

      尹继善 刘于义 陈大受 张允随 陈宏谋   尹继善,字元长,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尹泰子。雍正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五年,迁侍讲,寻署户部郎中。上遣通政使留保等如广东按布政使官达、按察使方原瑛受赇状,以尹继

  • 东都事略卷四十五·王称

    列传二十八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也举进士知崇阳县又知浚仪县稍迁太常博士爲荆湖北路转运使入觐除虞部郎中授枢密直学士同知银台封駮司张永徳爲并州帅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按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徳边任若

  • ◎知事拍马屁·李定夷

    江西临川县知事傅岷孙,对于应酬一道,素极讲究。近因天气炎热,特派干员在本县采买大西瓜一船,另派护兵二人送省。用土车载入城内,分送各当道。计李督军大西瓜三十个,戚省长大西瓜三十个,罗财政厅长二十四个,陈政务厅长二十四个

  • 大事记解题卷七·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贲蒙恬灭齐解题曰齐田姓陈公子完奔齐食采于田春秋后改姓田氏自田和代齐至王建凢七世秦初并天下令曰齐王用后胜计絶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此则其出师之名也【疆界风俗见周安王十一年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纪昀

    金石略 【二 今有】 五代 宋 辽 金 △五代 (臣)等谨按宋人录金石之文多自唐兼及五代唯郑志迄于唐末今自五代以后碑刻次第续纂疏称五代者从郑志题三国六朝旧 例也唐振武节度使李存进碑 【吕梦奇撰 梁邕书 正书同光二

  • 一五一六 谕《巴勒布纪略》《廓尔喀纪略》《安南纪略》均已颁行着毋庸补入·佚名

    一五一六 谕《巴勒布纪略》《廓尔喀纪略》《安南纪略》均已颁行着毋庸补入嘉庆八年五月初九日嘉庆八年五月初九日奉旨:巴勒布、廓尔喀、安南《纪略》,事在四库全书告成以后,且均已颁行,着毋庸补入。所有现在补缮排架各事

  • 六六八 谕《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等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等同办·佚名

    六六八 谕《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等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等同办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奉旨:《辽史》、《元史》着添派和珅、曹文埴同办,《明史》着添派王杰、窦光鼐同办。钦此。(军机

  • 评鉴阐要卷五·乾隆

    唐髙祖太子建成约杨文干欲害秦王世民事露帝许立世民为太子目髙祖无卓识泥古而立建成即当有以处世民及至文干通谋事发已许废建成而立世民矣顾乃外惑佞臣内牵嬖妾濡忍酿祸谁执其咎哉司马光论太宗始欲俟建成先发为羣下所

  • 十五、在新年里·包天笑

      父亲对于我的教育,主张开放,不主张拘束。他常和母亲说:“孩子拘束过甚,一旦解放,便如野马奔驰,不可羁勒。”但父亲又批评我道:“他太懦善,少开展之才。”从来“知子莫若父”,信哉斯言。不过

  • 僧玄奘传·刘昫

    玄奘和尚,姓陈,洛州偃师县人。隋炀帝大业末年出家,广泛阅读佛经著作。他曾说当时的佛经译本有很多谬误,所以到西域去,广泛寻求不同的版本来检验校正。太宗贞观初年,跟随商人到西域结交佛教界人士。玄奘知识渊博口才出众,每到

  • 第八章有志竟成·孙中山

    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此古今之革命维新、兴邦建国等事业是也。予之提倡共和革命于中国也,幸已达破坏之成功,而建设事业虽未就绪,然希望日佳,予敢信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四十四礼部三登极仪国初定吴元年丞相率文武百官各具公服进表引礼官引班首捧表从奉天门入至丹墀执事官舁表案于丹陛上候班首置表于案给事中先于正殿设受表案于殿中又设收表案于御座东殿中跪奏请陞

  • ·生之谓性··王守仁

    黄修易·录黄修易,字勉叔。余者不详。【原文】黄勉叔问: “心无恶念时, 此心空空荡荡的, 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先生曰:“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

  • 吉檀迦利·泰戈尔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宗教抒情诗集,是诗人从他的孟加拉文版《吉檀迦利》、《奉献集》和《渡船》诗集中选译成英文的。诗集共收103首,于1912年出版,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的意思。诗人

  • 源氏物语·紫式部

    11世纪初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代表作。日文“物语”一词,意为故事或杂谈。小说共分54回,前44回是源氏的故事,后10回为薰君的故事。天皇桐壶有一爱嫔,出身微寒。她遭其他妃嫔妒恨,生下一子后郁郁死去。天皇考虑此子无外

  • 徐文长集·徐渭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人推崇。徐渭所著有《文长集》、《阙篇》、《樱桃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