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03

理宗景定元年夏四月,蒙古以郝经为国信使,来告即位,且征前日讲和之议。蒙古王文统素忌郝经有重名,既请遣经,复阴属李璮潜师侵宋,欲侵手害经。或谓经曰:“文统叵测,盍以疾辞。”经曰:“自南北构难,江、淮遗黎,弱者被俘略,壮者死原野,兵连祸结,斯亦久矣。主上一视同仁,务通两国之好,虽以微躯蹈不测之险,苟能弭兵靖乱,活百万生灵于锋镝之下,吾学为有用矣。”遂行。

秋七月,贾似道拘蒙古使者郝经于真州。先是,贾似道还朝,使其客廖莹中辈撰《福华编》,称颂鄂功,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经至宿州,遣其副使何源、刘人杰请入国日期,不报。经数遗书于三省、枢密院及两淮制置使李庭芝,贾似道恐经至谋泄,拘经于真州之忠勇军营。

经上表有言曰:“愿附鲁连之义,排难解纷。岂如唐俭之徒,款兵误国。”又数上书于帝,略曰:“贵朝自太祖受命,建极启运,创立规模,一本诸理,校其武功有不逮汉、唐之初,而革弊政,弭兵凶,弱藩镇,强京国,意虑深远,贻厥孙谋,有盛于汉、唐之后者。尝以为汉似乎夏,唐似乎商,而贵朝则似乎周,可以为后三代。夫有天下者,孰不欲九州岛四海奄有混一,端委垂衣,而天下晏然穆清也哉。理有所不能,势有所难必,亦安夫所遇之理而已。贵朝祖宗深见夫此,持勒控约,不肯少易,是以太祖开建大业,太宗丕承基统,仁宗治效浃洽,神宗大有作为,高宗坐弭强敌,皆有其势而弗乘,安于理而不妄者也。今乃或者欲于迁徙战伐之极,三百馀年之后,不为扶持安全之计,欲断生民之馀命,弃祖宗之良法,不以理以势,不以守以战,欲收奇功,取幸胜,为诡遇之举,不亦误乎。伏惟陛下之与本朝,初欲复前代故事,遣使纳交,越国万里,天地人神,皆知陛下之仁,计安生民之意。而气数末合,小人交乱,虽行李往来,徒费道路,迄无成命,非两朝之不幸,生民之不幸也。有继好之使而无止戈之君,有讲信之名而无修睦之实,有报聘之命而无输平之约,是以籍籍纷纷,不足以明信,而适足以长乱。至渝、合、交、广之役,而祸乱极矣。主上即位之初,过意相与,惟恐不及,不知贵朝何故接纳其使,拘于边郡,蔽幂蒙覆,不使进退,一室之内,颠连宛转,不睹天日,绵历数年。主上何罪,经等亦何罪,而窘逼至是耶。或者必以为本朝兵乱,有隙可乘,必有范山语楚子言,以为晋君不在诸侯,而北方可图。夫以贵朝积累之盛,畜养生聚,三百馀年,恢复故疆,固所当为。然而大河南北,秦、垄东西,海、岱表里,名城数百,纵使本朝有故,委而不问,诸镇侯伯亦未易取。中间或有魏太武敛戍之计,纵使入境,一日抄骑,百千为群,虽得一城,取一寨未,能偿数世之所失,而徒弃二国之明信。或者之论足以病国,而不足以有成,明矣。请以贵朝之事质之:熙、丰之间,有意于强国矣,而卒莫能强。宣、政之间,有意于恢复矣,百年之力,漫费于燕山之空府,而因以致变。开禧之间,又有意于进取矣,而随得随失,反致淮南之师。端平之间,再事夫收复矣,而徒敝师徒,漫不收摄,遂失蜀汉。是皆贵朝之事,且陛下所亲见者,旁薄横溃,至于今日。而议者不规夫古之理,惟徇夫今之势,不惧夫远祸,惟嗜夫近利。此经所以昧死强僭,必言之而不靳也。苟惟徇天下之势,不规天下之理,则又必谓辽、金、夏人,吾见其灭,彼今有故,气数可恻,委如贵朝兵乱异闻等事,一皆不妄,岂宜遽以为玩。本朝立国,根据绵络,包括海宇,未易摇荡。太祖皇帝倡义漠北,一举而取燕、辽,更举而取河朔,又再举而灭西夏,遂乃掇拾秦、雍,倾覆汴、蔡,穿彻巴、蜀,绕出大理,东、西、北皆际海,而南际江、淮,自周、汉以来,未有大且强若是者。而其风俗淳厚,禁纲疏阔,号令简肃,是以夷、夏之人皆尽死力,岂得一遭变故,便至沦弃者乎。且委如所传,非直本朝之不幸,抑亦贵朝之不幸也。主上万安,必能弭兵,使南北之民免杀戮之祸。不然,则战争方始,而贵朝可忧矣。事至今日,贵朝至汲汲皇皇,以应主上美意,讲信修睦,计安元元,而乃仍自置而不问,实有所未解者。抑天未厌乱,将由是以缔造兵端耶。抑别有所韫畜耶。皆不可得而知也。窃尝思之,本朝用兵四十馀年,亦休息之时也。贵朝受兵三十馀年,亦厌苦之时也。夫天下之势,始于北而终于南,一气之运,建于子而屈于午,动本于静,阳本于阴,日北至而阳生,南至而阴生,故凡立国者莫不自北而南也。是以周自戎狄豳,国岐而都丰、镐,至于成周则极矣。平王东迁,于是不能复古,盖自西北而入于东南也。秦人自汧、渭霸关中,并六国,最后灭楚,亦自西北而始也。汉自关中取韩、魏、梁、赵,蹙项氏于彭城,亦自西北而至于东南也。至世祖都洛,而汉氏极矣。照烈入蜀,辅以孔明之英贤,关、张之忠勇,仗义复汉,攻樊城,震许都,屡出祁出,久驻渭滨,终不能有关、洛一郡。孙氏立国江东,据三州以虎视天下,有陆逊之沉鸷,吕蒙之谋画,出濡须,下浣城,攻合肥,以战为守,终不能得淮北一民。观此则南北之理,天下之势,灼然见矣。伏惟贵朝,肇基王迹则自燕、赵之交,一时将相皆幽、蓟、常山之豪杰,二祖功德则着于淮南,受命启土则始于汴宋,是亦自北而南也。既正皇极,平唐、蜀,灭楚、汉,自江南至于岭南,则又自北而南也。江、淮之间,至于闽、越,户口滋殖,十百诸夏,文物学校,盛于上国,亦气数使然,应夫万物相见,南方之卦所以开后王而有今日也,是亦自北北而南也。夫邦交之事,非独贵朝,然至贵朝而始盛。自国初启运,刬平僭伪,有沛然混一之势。乃置燕、云而不取,与契丹再定盟誓,好聘往来,甲兵不试,安天下者百馀年。至于宣、政,盟约遂坏,靖康之末,因弃都邑。高宗南幸,堕仇崇好,遂与金源再定盟誓,好聘往来,甲兵不试,安天下者又百馀年。由是观之,以交邻为国,而能计安天下者,莫盛于贵朝也。故曰以和议邦交为国者,贵朝之事也。天子之所持守,大臣之所辅相,百僚之所论议,以为社稷之大经者,惟此而已。至于本朝适与陛下相当,而陛下使命不一,卒无有成。盖本朝极兵威,奄征方国,而天未厌乱,每为差池,是以陛下之圣意不能达,祖宗之成规不能合,生民之命莫与救药,太和之气将遂殄绝。天地设位,必有对待,陛下有此意,则主上启此心,盖其气数亦当然也。主上即位之初,先遣信使,输平继好,弭兵息民,而贵朝置之舍馆,绵历数岁,置而不问。是殆必有横议之人,将以弊贵朝误陛下者。就令贵朝所举皆中,图维皆获,返旧京,奄山东,取河朔,刬白沟之界,上卢龙之塞,而本朝亦不失故物。若为之而不成,图之而不获,复欲洗兵江水,挂甲淮堧,而遂无事,殆恐不能。一有所失,则不既大矣乎。且贵朝光有天下三百有馀年矣,举祖宗三百年之成烈,再为博者之一掷,遂以干戈易玉帛,杀戮易民命。战争易礼乐,窃为陛下不取。或稽留使人不为无故,或别有盖藏之迹,亦宜明白指陈,不宜摈而弗问,陈说不答,表请不报,嘿嘿而已,殆非贵朝之长策也。”不报。驿吏棘垣钥户,昼夜守逻,欲以动经。经不屈,但语其下曰:“向受命不进,我之罪也。一入宋境,死生进退,听其在彼,屈身辱命,我终不能。汝等不幸,同在患难,宜忍以待之。揆之天时人事,宋祚殆不远矣。”

帝闻有北使,谓宰执曰:“北朝使来,事体当议。”似道奏“和出彼谋,岂宜一切轻徇。傥以交邻国之道来,当令入见。”蒙古遣详问官崔明道、李全义诣淮东制置司,访问经等所在。淮东制置李庭芝奏蒙古使者久留真州,亦为似道所格。

猜你喜欢
  卷二一九 唐紀三十五·司马光
  卷二十一 高宗·王夫之
  第九十三回 奔成都误宠权阉 复长安追歼大盗·蔡东藩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六百·佚名
  卷之二百零九·佚名
  ◎孙科派·恽逸群
  第六十卷 忠节 四·缪荃孙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四·杜大珪
  风倒梧桐记卷一·何是非
  刘义隆传(附刘劭、刘骏传)·魏收
  冯慈明传·李延寿
  后梁纪三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元年(辛未、911)·司马光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司马光
  政学录卷一·郑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李文蔚

    (萧何领卒子上,云)扶将真主立刘朝,晓夜孜孜不惮劳。明良际遇风云会,青史英名万古标。小官萧何是也。奉俺沛公之命,今为军师张良亲至西洛,擒拿申阳、陆贾,得胜而还;又因钟离昧大势军马,与俺交战,被众将一战胜了,将钟离昧大势军马

  • 卷六十二·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二    宋 陈起 编罗与之雪坡小藁 书感 设险重门未足凭民心应是有长城朝廷休戚视田野宗社存亡非甲兵气实精神宁敝竭本枯枝叶可敷荣古人经理先观势两臂于韩孰重轻 蛾眉亭 悠悠飞鹭满

  • 杜荀鹤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荀鹤( 846—907 ),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 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寒微,早得诗名,然屡试不第。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为宣州节度使田頵(yūn)幕僚。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于开平元年(907)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五

  • 序·王世贞

    不佞生晚,当累洽之季,而又家世从缨绂后,窃有志慕说古公卿将相之盛。屈指西京以还,若功臣之族,鲜通籍者。计独有外戚王、马、梁、窦之属,虽鼎贵,不足道。而丞相彻侯父子相继,仅绛、条、韦、平两三氏而已。东京尚行谊,薄华腴,玄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五十七册 天聪六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第五十七册 天聪六年七月至八月七月初一日,遣达雅齐塔布囊率每旗纛臣一员、护军十人,赍书往张家口,书曰:“既誓天地修好,凡事皆当敬天保终。我素不忍屠戮乃惟以和好之道为念,故专意修好,两国若享太平,则各受其福。所以

  • 卷六十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一 唐 张守节 撰 老子伯夷列传第一【其人形迹可序列故云列传老子庄子开元二十三年奉勑升为列传首处夷齐上然汉武帝之时佛教未兴道教已说道则禁恶咸致正理制御邪人未有佛教可导故列老庄

  • 卷七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索隐按序传孟尝君第十四而此传为

  • 沈序·查继佐

    以「春秋」归鲁,无论非作者之意、亦非古之作者之意,至不得已而大书「鲁春秋」,此则作者之意也。作者既已其意归之鲁,吾乃可得而言之矣。夫书必有所以为始终,合二百四十年、列十二公,托始于「春王正月」、终于「西狩获麟」者

  • 卷十五 卫灵公第十五·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记孔子先礼后兵,去乱就治,并明忠、信、仁、知、劝学,为邦无所毁誉,必察好恶。志士君子之道,事君相师之仪,皆有耻且格之事,故次前篇也。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曰:“军陈行列之法。”)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

  •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晏婴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玄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固

  • 外储说左下·韩非

    △经一以罪受诛,人不怨上,跀危坐子皋。以功受赏,臣不德君,翟璜操右契而乘轩。襄王不知,故昭卯五乘而履。上不过任,臣不诬能,即臣将为夫少室周。△经二恃势而不恃信,故东郭牙议管仲。恃术而不恃信,故浑轩非文公。故有术之主,信赏

  • 力命第六·列子

    【原文】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①。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

  • 卷九十七·道世

    △送终灾第九十七(此有四部)▲述意部第一惟四大毒器,有秽斯充;六贼狂主,是境皆著。无复逆流之期,惟有循环之势。至如析一毛以利天下,则堦而弗为;撤一躃以续馀粮,则惜而不与。沦滞生死,封执有为。诸佛为其敛眉,菩萨於兹泣血。窃见

  • 涅瓦大街·果戈理

    《涅瓦大街》(俄语: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是尼古拉果戈理的短篇小说,写于1831年至1834年间,于1835年出版。在果戈理的小说集《彼得堡故事》中,短篇小说《涅瓦大街》其价值尤为突出,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设定了

  • 西村诗集·朱朴

    明诗别集。朱朴(字元素)著。朱朴诗稿甚多,但大部亡佚。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其孙朱彩才搜诸散逸,梓刻之。《西村诗集》凡上下2卷,下卷并附集句、诗余。另别辑《补遗》1卷。前有许云村序。四库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

  • 梵语杂名·佚名

    全一卷。唐僧礼言集。又作悉昙字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系收录日常使用之汉字对译梵语。语汇由身体各部分开始,色香味触、动静行止、数目、年时、鸟兽、药物、衣服、亲族等继之,凡举一千二百五十个汉语,一一注以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