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臧榮緒晉書卷十六

  孝友傳  李密

  李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原作普。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書鈔。黜免。引晉書。

  庾袞。元康末。潁川太守徵為功曹。袞服造役之衣。杖鍤荷斧。不俟駕而行。曰請受下夫之役。太守飾車而迎。袞逡巡辭退。請徒行入郡。將命者遂逼扶升車。納于功曹舍。既而袞自取己車而寢處焉。形體雖恭。而神有不可動之色。太守知其不屈。乃歎曰。疑非常士也。吾何以降之。書鈔。功曹。引臧書。

  孫晷

  孫晷原作長孫略。字文度。御覽四百十二引臧書。

  以富春車道少。動經江水。父難于風波。每行乘籃車。晷原作略。常步從。遠者百里。每渡浦。則親入水扶持籃車。御覽四百十二引臧書。

  孫晷卒。見樹哀泣。書鈔。遺愛。引晉書。

  顏含

  顏含字弘原作子弘。無下都字。都。書鈔。

  少有操行。同上。

  肅宗初臨東宮。侍臣宜須儒素有行者。乃徵含太子中庶子。書鈔。中庶子。引晉書。

  王延

  延九歲喪父。御覽四百十二引臧書。

  母卜氏遇之無道。同上。

  延事之。夏則扇枕席。冬則以身溫之。盛寒體無全衣。而親極滋味。御覽四百十二引臧書。

  桑虞

  桑虞字子深。類聚。

  虞家園有瓜熟。有人踰盜。虞見。以園籬多棘刺。使人為開道。及盜負出。見道通。知虞使除之。乃送瓜。叩頭請罪。虞與之。書鈔。瓜。雖引晉書。與新少異。

  何琦

  琦母喪未殯。鄰家失火。煙焰已逼。家乏僮僕。琦撫棺慟哭。風止火息。事類賦注八。

  何琦曰。胡孔明有言。隱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則同。所以在山則異。豈不信之乎。文選田南樹園激流植援注引臧書。

  吳逵

  吳逵合門大小一十三人亡。書鈔。

  傭賃三年內成三墓十三棺。太守張崇之嘉其節操。召為功曹。顯以三牒之命。羔雁之禮。書鈔。功曹。引臧書。

  忠義傳  嵇紹

  嵇紹事母至孝。和色柔聲。常若不足。謹身節儉。朝夕孜孜。親執刀俎。非無使役。以他人不如己之至誠也。御覽四百十二引臧書。

  劉沈

  劉沈字道真。世為北州名族。博學好古。辟衛瓘屬。御覽二百四十九引臧書。

  王育

  王育少孤貧。為人傭。牧羊豕。近學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顧書生抄書。夜截蒲以學書。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甚有慚色。將鬻身以償。於是郭子敬聞而嘉之。代育還羊豕。給其衣食。令育與其子同學。育遂通博經史。仕偽漢。官至太傅。御覽六百十一。

  易雄

  譙王丞為湘州令。易雄為主簿。書鈔。主簿。引臧書。

  城陷為虜。佐吏逃散。雄毀服為僮豎從之。親執勞辱。書鈔。主簿。引臧書。

  羅企生

  羅企生字孟子。諸作宗伯。少多才藝。書鈔。功曹。引晉書。

  殷仲堪鎮江陵。引為功曹。累遷武陵太守。書鈔。功曹。引晉書。

  良吏傳  魯芝

  魯芝字世英。扶風人也。文選讓開府表注引臧書。

  耽思墳籍。研精稽古。自三代之奧典。聖人之微言。皆該覽焉。御覽二百三十八。文選表注引首句。

  大將軍曹爽輔政。高選賢明。以為官屬。延芝為司馬。御覽二百三十八。

  武帝踐阼。為鎮東將軍。文選讓開府表注。

  以老遜位。徵光祿大夫。文選讓開府表注。

  曹攄

  曹攄字顏遠。譙國人也。篤志好學。文選思友人詩注引臧書。

  參南國中郎將。文選思友人詩注。新書無。

  遷高密王左司馬。流人王逌等。侵掠城邑。遇戰敗。死之。文選思友人詩注引臧書。

  范晷

  范晷原作略。字彥長。南陽順陽人。少遊學清河。遂徙家僑居。郡命為五官掾。御覽二百六十四引臧書。

  鄧攸

  鄧攸字伯道。書鈔。

  攸為吳郡守。載米之郡。俸祿無所受。惟飲吳水而已。及去如初到也。書鈔。廉潔。引晉書。

  稱疾去職。郡常有送迎錢數百萬。攸去郡。不受一錢。書鈔。廉潔。引晉書。

  攸選吏部尚書。牧馬于家庭。妻息素食。書鈔。廉潔。引晉書。

  攸為太常時。帝南郊。攸病不能從。車駕過攸問疾。攸力病出拜。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攸每有進退。無喜慍之色。久之。遷尚書左僕射。書鈔。太常。引晉書。

  攸逃奔石勒。負其妻子而去。擔其兒及其弟子綏。度不能兩全。遂棄其己子。卒無嗣。綏服攸喪三年。御覽五百十二引臧書。

  吳隱之

  吳隱之字處默。書鈔。

  隱之為晉陵太守。布政簡惠。文選行狀注引臧書。

  以太學國子博士為左衛率。書鈔。太子衛率。引晉書。

  隱之為廣州刺史。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貪泉。相傳飲之者生貪心。隱之酌而飲之。賦詩曰。嶺南有一水。號曰貪泉深。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事類賦注七。

  隱之遷中領軍。清儉不革。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餘悉分賑親族。家人紡績。以供朝夕。書鈔。領軍將軍。 御覽二百三十七。引少異。宜從挍。

  儒林傳  陳劭

  陳劭字節良。

  武帝泰始中。詔曰。燕王師陳劭。清貞廉潔。行著邦族。篤學好古。博通六籍。宜在左右。以敦儒訓。可給事中。類聚引晉書。

  徐苗

  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御覽百五十三引臧書。

  其兄弟皆早亡。撫養遺孤。慈聞州里。田宅奴婢。盡推與之。御覽五百十二。

  杜夷

  杜夷原作畿。字行齊。書鈔。祭酒。引臧書。

  除國子祭酒。皇太子禮之。執經問焉。書鈔。祭酒。引臧書。

  續咸

  石勒將遷都於鄴。咸固諫。勒怒曰。不斬此老臣。朕宮不得遷也。敕御史收之。中書令徐光表極諫。勒乃悟。停作。賜咸絹百匹。御覽四百五十三。

  徐邈

  徐邈字先一作仙。民。書鈔。太子衛率。引臧書。

  邈姿性端雅。書鈔。太子衛率。引臧書。

  少與鄉人臧壽齊名。孝武帝招延儒學之士。邈既東州儒素。太傅謝安舉以應選。補中書舍人。在西省侍帝。雖不口傳章句。然開釋文義。標明旨趣。撰正五經音訓。學者宗之。遷散騎常侍。書鈔。散騎侍郎。引晉書。

  時皇太子宮文武之選。皆一時俊彥。書鈔。衛率引臧書。

  建該作太。元中。邈為太子前衛率。書鈔二引。

  雖在東宮。猶朝夕入見。將順匡救。拾遺補闕。書鈔。衛率。引臧書。

  王歡

  王歡字君厚。專精讀書。不營產業。家無升斗。妻患或毀其書。後為通儒。類聚。讀誦。引晉書。

  文苑傳  成公綏

  成公綏字子安。東郡白馬人也。少有俊才。而口吃。辭賦壯麗。文選嘯賦注并參六臣本。

  張華一見甚善之。時人以其貧賤。不重其文。仕為中臺郎。作嘯賦曰。逸群公子。體奇好異。敖世忘榮。絕棄人事。希高慕古。長想遠思。將登箕山以抗節。浮滄海以游志。于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機。研道德之玄奧。愍流俗之未悟。獨超然而先覺。狹世路之阨僻。仰天衢而高蹈。邈跨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于時曜靈俄景。流光濛汜。逍遙攜手。踟跦步趾。發妙聲于丹脣。激哀音于皓齒。響抑揚而潛轉。氣衝鬱而熛起。協黃宮于清角。雜商羽于流徵。飄遊雲于泰清。集長風乎萬里。曲既終而響絕。遺餘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絲竹之所擬。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動脣有曲。發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大而不洿。細而不沈。清激切于竽笙。優潤和于琴瑟。玄妙足以通神悟靈。精微足以窮幽測深。收激楚之哀荒。節北里之奢淫。濟洪災于炎旱。反亢陽于重陰。唱引萬變。曲用無方。和樂怡懌。悲傷摧藏。時幽散而將絕。中矯厲而慨慷。徐婉約而優游。紛繁騖而激揚。情既思而能反。心雖哀而不傷。總八音之至和。固極樂而無荒。若乃登高臺以臨遠。披文軒而騁望。喟仰抃而抗首。嘈長引而憀亮。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放。或冉弱而柔撓。或澎濞而奔壯。橫鬱鳴而滔涸。洌飄眇而清昶。逸氣奮涌。繽紛交錯。列列飆揚。啾啾響作。奏胡馬之長思。向寒風乎北朔。又似鴻雁之將雛。群鳴號乎沙漠。故能因形創聲。隨事造曲。應物無窮。機發響速。怫鬱衝流。參譚雲屬。若離若合。將絕復續。飛廉鼓于幽隧。猛虎應于中谷。南箕動于穹蒼。清飆振乎喬木。散滯積而播揚。流埃藹之溷濁。變陰陽之至和。移淫風之穢俗。若乃遊崇岡。陵景山。臨巖側。望流川。坐盤石。漱清泉。藉皋蘭之猗靡。蔭修竹之蟬蜎。乃吟詠而發散。聲駱驛而響連。舒蓄思之悱憤。奮久結之纏綿。心滌蕩而無累。志離俗而飄然。若夫假象金革。擬則陶匏。眾聲繁奏。若笳若簫。磞硠震隱。訇磕〈口聊〉嘈。發徵則隆冬熙蒸。騁羽則嚴霜夏凋。動商則秋霖春降。奏角則谷風鳴條。音均不恆。曲無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滯。隨口吻而發揚。假芳氣而遠逝。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信自然之極麗。羌殊尤而絕世。越韶夏與咸池。何徒取異乎鄭衛。于時綿駒結舌而喪精。王豹杜口而失色。虞公輟聲而止歌。寧子斂手而歎息。鍾期棄琴而改聽。孔父忘味而不食。百獸率舞而抃足。鳳皇來儀而拊翼。乃知長嘯之奇妙。亦音聲之至極。云云。義見于文也。六臣本文選嘯賦并注引臧書。

  徵為博士。歷中書郎。文選嘯賦注引臧書。

  左思

  左思字太沖。齊國人。文選三都賦序注。

  左思貌醜而口訥。初學記十九。

  少博覽史記。一作文史。欲作三都賦。會妹芬入宮。移家京師。乃詣著作郎張載。訪岷邛之事。遂構思十稔。門庭藩溷。皆著紙筆。遇得一句。即疏之。徵為祕書。賦成。世此字依下引補。人未之重。文選三都賦序注。 書鈔。賦。

  皇甫謐有高名于世。思乃造而示之。謐稱善。為其賦序云。玄晏先生曰。古人稱不歌而頌謂之賦。然則賦也者。所以因物造端。敷弘體理。欲人不能加也。引而申之。故文必極美。觸類而長之。故辭必盡麗。然則美麗之文。賦之作也。昔之為文者。非苟尚辭而已。將以紐之王教。本乎勸戒也。自夏殷以前。其文隱沒。靡得而詳焉。周監二代文質之體。百世可知。故孔子采萬國之風。正雅頌之名。集而謂之詩。詩人之作。雜有賦體。子夏序詩曰。一曰風。二曰賦。故知賦者。古詩之流也。至于戰國。王道陵遲。風雅寢頓。于是賢人失志。詞賦作焉。是以孫卿屈原之屬。遺文炳然。辭義可觀。存其所感。咸有古詩之意。皆因文以寄其心。託理以全其制。賦之首也。及宋玉之徒。淫文放發。言過于實。誇競之興。體失之漸。風雅之則。于是乎乖。逮漢賈誼。頗節之以禮。自時之後。綴文之士。不率典言。並務恢張其文。博誕空類。大者罩天地之表。細者入毫纖之內。雖充車聯駟。不足以載。廣廈接榱。不容以居也。其中高者。至如相如上林、揚雄甘泉、班固兩都、張衡二京、馬融廣成、王生靈光、初極宏侈之辭。終以約簡之制。煥乎有文。蔚爾鱗集。皆近代辭賦之偉也。若夫土有常產。俗有舊風。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而長卿之儔。過以非方之物。寄以中域。虛張異類。託有于無。祖構之士。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時也。曩者漢室內潰。四海圮裂。孫劉二氏。割有交益。魏武撥亂。擁據函夏。故作者先為吳蜀二客。盛稱其本土險阻瑰琦。可以偏王。而卻為魏主述其都畿。弘敞豐麗。奄有諸華之意。言吳蜀以擒滅比亡國。而魏以交禪比唐虞。既以著逆順。且以為鑒戒。蓋蜀包梁岷之資。吳割荊南之富。魏跨中區之衍。考分次之多少。計殖物之眾寡。比風俗之清濁。課士人之優劣。亦不可同年而語矣。二國之士。各沐浴所聞。家自以為我土樂。人自以為我民良。皆非通方之論也。作者又因客主之辭。正之以魏都。折之以王道。其土物所出。可得披圖而校。體國經制。可得案記而驗。豈誣也哉。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并注。

  張載為注魏都。劉逵為注吳蜀。自是之後。漸行于俗也。袁本文選三都賦序注。

  張華見而咨嗟深贊之。兼作序。都邑豪貴。競相傳寫。袁本文選注下有遍於海內句。都下紙貴。書鈔。賦。 文選三都賦序注。

  庾闡

  闡出補零陵太守。入湘川。弔賈誼。其辭曰。中興二十三戴。余忝守衡南。鼓栧三江。路次巴陵。望君山而過洞庭。涉湘川而觀汨水。臨賈生投書之川。慨以永歎矣。及造長沙。觀其遺象。喟然有感。乃弔之云。偉哉。蘭生而芳。玉產而絜。陽葩熙冰。寒松負雪。莫邪挺鍔。天驥汗血。苟云其雋。誰與比傑。是以高明倬茂。獨發奇秀。道率天真。不議世疚。煥乎若望舒燿景而焯群星。矯乎若翔鸞拊翼而逸宇宙也。飛榮洛汭。擢潁山東。質清浮磬。聲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峰。信道居正。而以天下為公。方駕逸步不以曲路期通。是以張高弦悲。聲激柱落。清唱未和。而桑濮代作。雖有惠音。莫過韶濩。雖有騰鱗。終仆一壑。嗚呼。大庭既邈。玄風悠緬。皇道不以智隆。上德不以仁顯。三五親譽。其軌可仰而摽。霸功雖逸。其途可翼而闡。悲矣先生。何命之蹇。懷寶如玉。而生運之淺。昔咎繇謩虞。呂尚歸昌。德協充符。乃應帝王。夷吾相桓。漢登蕭張。草廬三顧。臭若蘭芳。是以道隱則蠖屈。數感則鳳睹。若棲不擇木。翔非九五。雖曰玉折。雋才何補。夫心非死灰。智必存形。形託神川。故能全生。柰何蘭膏。揚芳漢庭。摧景飆風。獨喪厥明。悠悠太素。存亡一指。道來斯通。世往斯圮。吾哀其生。未見其死。敢不敬弔。寄之淥水。書鈔弔文引略。因依唐修書旁補。

  李充

  李充字弘度。文選序注。

  充為著作郎。于時典籍混亂。刪除煩重。以類相從。分為四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為永制。五經為甲部。史記為乙部。諸子為丙部。詩賦為丁部。文選王文憲集序注引臧書。

  袁宏

  袁宏少孤貧。以船運租自業。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遂駐聽久之。遣問焉。答云是袁臨汝郎誦詩。尚即迎升舟。與之談論。申旦不寐。自此名譽日茂。書鈔。舟。引晉書。

  袁宏警辯。出為東陽郡。公卿餞于冶亭。謝安欲以猝迫試之。就左右取扇。授之。曰聊以贈行。宏應聲答曰。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合座稱善。事類賦注十四。

  羅含

  羅含字君章。襄陽人。御覽三百九十八。

  少時夢五色鳥入懷。遂取吞之。含覺。胸中如吞物。意謂不吉。乃告叔母朱氏。朱氏曰。此鳥有文章。汝當善文章矣。果如其言。御覽三百九十八雖引晉書。而與新異。

  眾人謂之如荊楚之松竹。荊州刺史桓溫。以為江左之清秀也。御覽三百九十八。

  顧愷之

  愷之好遊會稽。人問山川之美。對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御覽三十八引晉書。

  何楨

  何楨家貧。縛葦織扇。以奉供養。事類賦注十四。史通云。何楨。許詢。文雅高于揚豫。王隱遺而不編。則此自是臧書。

  許詢

  許詢從會稽出都。船泊淮渚。劉真長為丹陽尹。數往船造之。書鈔。詢移居皋屯之巖。常與沙門支遁及謝安石、王羲之等。同遊往來。今皋屯呼為許度巖。御覽五十四。

  王讚

  王讚字正長。義陽人也。博學有俊才。辟司空掾。歷散騎侍郎。卒。文選王瓚雜詩注引臧書。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司马迁
  载记第二十四 慕容宝 慕容盛 慕容熙 慕容云·房玄龄
  卷三十四·志第一·柯劭忞
  ●卷八·李攸
  读礼通考卷四十四·徐乾学
  记清流党·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四·佚名
  第一一六札光绪五年八月廿六日一一三○八-一·佚名
  第六十卷 忠节 四·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一 元纪五·纪昀
  卷八·郭居仁
  袁天纲传·欧阳修
  刘白皋传·薛居正
  和凝传·欧阳修
  魏纪二 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癸卯、223)·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苏泂

    钦定四库全书泠然斋诗集卷八     宋 苏泂 撰七言絶句借屋借屋移来逐半年眼看花发便欣然主人官满吾当去却忆看花又可怜借居借得街南宅子居萧然几案食无鱼山人为办横斜供自洗禅龛净水盂感旧小箱留得旧裳衣母氏亲

  • 诚斋集补钞·管庭芬

    诚斋集补钞杨万里游丰湖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更罗浮。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寄陆放翁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

  • 御选元诗卷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十三五言古诗一耶律楚材过济源和香山居士韵覃怀胜游地济渎垂名久忽见乐天吟笑我输先手丽词金玉振老笔风雷走乗兴试续貂啓我谈天口平湖涌泉注清凉莹无垢凭槛瞰涟漪风髯尘抖擞龙孙十万竿蓊翳浓隂

  • 江开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字开之,号月湖。存词四首 ●菩萨蛮·商妇怨 江开 春时江上廉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 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 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 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江开词作鉴赏 江开的这首词意在写是商妇的忧怨之情

  • 36.杜甫:新安吏·施蜇存

    安禄山之乱,使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强中乾的政权迅速崩溃,暴露出官吏的腐败,将士的懦怯,军队的无组织、无纪律、无斗志,社会秩序的紊乱,人民的贫困。杜甫在这几年中,漂泊于长安、洛阳之间,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有许

  • ●卷十。恩叙五·梁章钜

    道光十九年九月十九日本处奏:军机处行走满、汉章京,自道光十六年九月保奏之后,已逾三年。臣等留心察看,择其行走勤慎者数员,公同酌拟。刑部笔帖式崇祥,请作为候补主事,遇有本部题选咨留主事缺出,即行奏补。理藩院笔帖式崇泰,请

  • 卷八十三·国朝·蒋一葵

    【于谦】 〔字廷益,号节庵。其既杀也,夫人梦公谓曰:“吾被刑,魄虽殊,而魂不乱,独双目失明。吾借汝目光将见形于皇帝。”次日,夫人忽丧明。已而,奉天门灾,英庙临视,见公于火光中隐隐闪闪。时夫人方贬次山海

  • 路史卷三十三·罗泌

    发挥二共和辩嗟乎!后世之士何其不能得古人之意,而惟敏于为妄邪。夷王崩,厉王立。无道三十有七年,王流于彘,共和十四年,宣王立。(右鼓作于是年司马 温公厯年始于是岁) 説者曰:“周室无君,周公、召公共和王政,故号之曰共和。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弘治十年正月癸卯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游泰齐世美分祭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官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

  • 二百零六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二次稻不成实缘由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 江南太平无事,米价照常,每石六钱至七钱三四分不等。百姓安生乐业,鼓腹丰年。 再,江宁二次所种之稻,虽亦发秀,但不能成实,奴才愚昧莫测其由,不胜惶恐。今

  • 33.孟尝君的门客·林汉达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 卷二·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二      元 吴澄 撰内则第二【郑氏曰内则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孔氏曰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后王命冢宰降德于衆兆民【王氏曰后王谓天子也朱子曰注疏言诸侯司徒兼冢宰是也但

  • 卷五百八十七·佚名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又满慈子。有二菩萨。俱证无上正等菩提。一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二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迟证无上正等菩提。具寿当知。宁为菩萨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堕声闻或独觉地

  •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复次光聚王。又如持明人善修瑜伽悉地法门。于秘密五种缚中而受系缚。随所作法不越三昧。是人以一大明句力。悉能断除彼一切缚。而获安住秘密行门。虽在系缚中

  • 北河纪·谢肇淛

    明谢肇淛撰。 是书乃肇淛为工部郎中视河张秋时所作。 8卷。 首列河道诸图, 次分河程、 河渠、 河工、 河防、 河臣、 河政、 河议八记,详叙北河原委, 及历代治河利弊, 资料丰富, 条序分明, 颇为后人撰此类书籍所取法。 又别

  • 北齐文纪·梅鼎祚

    三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 《文纪》,此为其一。北齐著作,刑劭、魏收居首,其余零篇短札,取备卷帙而已。书中所采自正史以来,不过 《文苑英华》、《艺文类聚》诸书。缘在流传本少,搜

  • 续红楼梦·秦子忱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30卷。秦子忱著。卷首题有“秀水郑师靖”的序和“易水谭溁”的题词。清嘉庆四年(1799)原刊本问世,以后有数种坊刻本。作品内容沿着神、鬼、人3条线索离合引伸,叙述了宝玉、黛玉之间上天入地、寻寻

  • 四教仪集解·从义

    凡三卷。宋代天台宗僧从义撰。又作四教仪集解、四教集解、天台四教仪科解。阐解谛观之天台四教仪。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