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风集巻三

唐 杜荀鹤 撰

今体五言七言絶句凡五十二首

感寓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春闺怨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马上行

五里复五里去时无住时日将家渐逺犹恨马行迟

钓叟

茅屋深湾里钓船横竹门经营衣食外犹见弄儿孙

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寃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读诸家诗

辞赋文章能者稀难中难者莫过诗直应吟骨无生死秖我前身是阿谁

春来燕

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寛大须穏择安巢处莫道巢成却不安

清溪来明府出二子清诗因遗一絶

珠明玉润尽惊人不称寒门不称贫若向吾唐作双瑞便同祥凤与祥麟

哭陈陶

耒阳山下伤工部采石江边吊翰林两地荒坟各三尺却成开解哭君心

哭贝韬

交朋来哭我来歌喜傍山家葬荔萝四海十年人杀尽似君埋少不埋多

蚕妇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山寺老僧

草屐无尘心地闲静随猨鸟过寒暄眼昏齿落看经遍却向僧中总不言

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秖堪图画不堪行

八骏图

丹艧传真未得真那知筋骨与精神秖今恃骏凭毛色緑耳骅骝赚杀人

赠僧

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秖恐为僧僧不了为僧得了总输僧

秋夕

世间多少能诗客谁是无愁得睡人自我夜来霜月下到头吟魄始终身

溪兴

山雨溪风巻钓丝瓦瓯蓬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下前溪也不知

过巢湖

世人贪利复贪荣来向湖边始至诚男子登舟与登陆把心何不一般行

伤硖石县病叟

无子无孙一病翁将何筋力事耕农官家不管蓬蒿地须勒王租出此中

赠老僧

童子为僧今白首暗锄心地种闲情时将旧衲添新线披坐披行过一生

钓叟

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擡竿一个渔

溪岸秋思

桑柘穷头三四家挂罾垂钓是生涯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春日旅寓

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田翁

白髪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

秋江雨夜逢诗友

故友别来三四载新诗吟得百余篇夜来江上秋无月恨不相逢在雪天

感春

无况青云有恨身眼前花似梦中春浮生七十今三十巳是人间半世人

题花木障

不假东风次第吹笔匀春色一枝枝由来画看胜栽看免见朝开暮落时

顾云侍御出二子请诗因遗一絶

二雏毛骨秀仍竒小小能吟大大诗想得月中仙桂树各从生日长新枝

秋夕病中

坏屋不眠风雨夜故园无信水云秋病中枕上谁相问一 一蝉声槐树头

宿栾城驿却寄常山张书记

一更更尽到三更吟破离心句不成数树秋风满庭月忆君时复下堦行

湘江秋夕

三湘月色三湘水浸骨寒光似练铺一夜塞鸿来不住故鄕书信半年无

旅怀

蒹葭月冷时闻鴈杨栁风和日听莺水涉山行二年客就中偏怕雨船声

赠崔道士

四海兵戈无静处人家废业望烽烟九华道士浑如梦犹向尊前笑掲天

题道林寺

身未立间终日苦身当立后几年荣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

赠质上人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缾鉢可随身逢人不説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説有沈沦

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防房廊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经严陵钓台

苍翠云峯开俗眼澄烟水浸尘心唯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至今

关试后筵上别同人

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呉鄕同年多是长安客不信行人欲断肠

鸬鷀

一般毛羽结羣飞雨岸烟汀好景时深水有鱼衔得出看来却是鹭鸶饥

宿邨舍

野人于我有何情半掩柴门向月明深夜欲眠眠未着一丛寒木一猿声

题新鴈

暮天新鴈起汀洲红蓼花疎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离家

丈夫三十身如此疲马离鄕懒着鞭槐栁路长愁杀我一枝蝉到一枝蝉

旅舍遇雨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送人归淝上

巢湖春涨喻溪深才过东关见故林莫道南来总无利水亭山寺二年吟

自遣

粝食粗衣随分过堆金积帛欲如何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

闻子规

楚天空濶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秋夜苦吟

吟尽三更未着题竹风松雨共凄凄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

秋夜闻砧

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

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絶

人説马当波浪险我经波浪似通衢大凡君子行藏是自有龙神卫过湖

贪残官吏防诚谒毒害商人沥胆过秖怕马当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风波

九江连海一般深未必船经庙下沈头上苍苍没瞒处不如平取一生心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五·彭定求
  卷二十六·董康
  ◆吴惟善·顾嗣立
  楔子·佚名
  卷六·杨慎
  提要·杨甲
  卷二十四·唐圭璋
  四集卷九十六·乾隆
  提要·孙默
  卷四·陆游
  卷二十五·佚名
  卷一百·陈焯
  卷七·方回
  卷十一·陈元龙
  卷七百三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颂赞吊诔〕·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相国酂、文终侯沛萧何,相国平阳、懿侯沛曹参,太子少傅留、文成侯韩张良,丞相曲逆、献侯阳武陈平,楚王淮阴韩信,梁王昌邑彭越,淮南王六黥布,赵景王大梁张耳,韩王韩信,燕王丰卢绾,长沙文王吴芮,荆王沛刘贾,太傅安国

  • ◆王内翰盘(鹿庵集)·顾嗣立

    盘字文炳,广平永年人,徙居汝之鲁山。登金至大四年经义进士第。元中统初,擢益都等路宣慰副使。顷之以疾免,乐青州风土,乃买田渳河之上,题其居曰「鹿庵」,有终焉之志。师围济南,授参议行中书省事,迁翰林直学士,出为真定宣慰使。至

  • 序言·陈端生

    序言陈端生1751—约1796字云贞,钱塘人。嫁淮南范秋塘。范以科场案谪戍。在家奉侍,撰再生缘。后范赦归,未至家而陈卒。再生缘20卷,陈写至17卷,余3卷由梁德绳续稿。后由侯芝整理为80回。有道光二年(1822)宝仁堂刊本梁德绳1

  • 刘秉忠·隋树森

    刘秉忠(一二一六——一二七四),初名侃,曾弃吏为僧,又名子聪,入仕后始更名秉忠,字仲晦,自号藏春散人。先世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人,世代仕辽,后移居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少年志气英爽不羁,年十七即为邢

  •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张廷玉

        王艮 廖升 周是修 程本立 黄观 王叔英 黄钺 王良 陈思贤 程通 高巍 高贤宁 王琎 周缙 牛景先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进士。对策第一。貌寝,易以胡靖,即胡广也。艮次之,又次李贯。三人皆同里,并授

  • 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赵尔巽

      鄂尔泰弟鄂尔奇、子鄂弼、鄂宁 张廷玉子若霭、若澄、若渟、从子若溎   鄂尔泰,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汪钦。国初有屯泰者,以七村附太祖,授牛录额真。子图扪,事太宗,从战大凌河,击明将张理,阵没,授备御世职。

  • 卷之八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六乾隆二十五年九月癸卯谕按察使衔纳世通安抚多伦囘众上谕军机大臣曰纳世通奏奉到由库车调往哈喇沙尔办事沿途防范多伦囘众谕防俟体察得实续行具奏等语前因阿里衮奏贼犯迈喇木等所供

  • 卷三十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三十三 朱批朱纲奏摺 雍正二年七月十三日护理湖南廵抚印务布政使【臣】朱纲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臣】一介庸愚毫无知识於雍正元年五月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 洪武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甲寅,以刑部尚书韩士原为江西布政使,燕府伴读李浚文为左参政,吴府伴读张里仁为右参政。士原,东平之汶上人,仕元为浙江行省都事,来归,授济南乐安州同知,累迁至今

  • 序·王应麟

    《诗》可以观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延陵季子以是观之。太史公讲业齐鲁之都,其作《世家》,于齐曰:&ldquo;洋洋乎,固大国之风也。&rdquo;于鲁曰:&ldquo;洙泗之间,断断如也。&rdquo;盖

  • 第十章 抱一·林语堂

    载营魄抱一 (2 ),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3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4 )?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语译]你能摄持躯体,专一心志,使精神和形体合一,永

  • 《尚 书》·佚名

    作者:刘起釪第一节 从《书》到《书经》我国有一部最古的史书,叫做《尚书》,它大体是相当于奴隶制时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ldquo;尚&rdquo;是上代的意思,&ldquo;书&rdquo;就是历史简册,用现代的话说,《尚书》就是&ldquo;上

  • 卷四十四·道世

    △君臣灾第四十一(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昔如来在世,预以末法嘱累帝释及诸国王。良由天力可以摧万邪,王威可以率兆庶也。今遗法所付者,意在仗以流通。以四众之微弱,恐三宝之废坏。藉王者以威伏,假王者以势逼。令有不肖者寝其

  • 佛说难提释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佛行在俱舍梨国。树名尼拘类。是时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尽佛自说。三月已竟作衣已。当到多人处便难提释闻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

  • 佛说菩萨睒子经·佚名

    安公录中阙译今附西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比罗勒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及众菩萨国王大臣人民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前世初求得菩萨道时。戒行普具精进一心。修集智慧行于

  • 四十二章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迦叶摩腾(梵Ka^s/yapama^tan%ga )、竺法兰(梵Dharmaraks!a )共译。为我国最早翻译之佛教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共有四十二章,故称四十二章经。每章内容简短扼要,最长者仅百余字,最短者二十余字。经中简

  • 大光明藏·宝昙

    凡三卷。全称传灯大光明藏。南宋宝昙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本书系自景德传灯录等书中,抄录传灯诸祖悟法之机缘并加评语。内容包括七佛、西竺二十八祖、震旦诸祖及马祖、黄檗等大师及其法嗣,计收录一九○人。度宗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