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31

仁宗皇祐元年九月乙巳,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寇邕州。初,侬氏自唐初即雄于西原,世为广源州首领。唐末,交阯强盛,广源服属之。知傥犹州侬全福为交人所杀,其妻改适商人,生智高,冒姓侬氏。既壮,与其母据傥犹州,建国曰大历。交人攻而执之,释其罪,使知广源州。智高怨交阯,乃乘间袭据安德州,僭称南天国,改元景瑞。因招纳亡命,贡献中国,求内附,朝廷不许。复奉金函书以请,亦不报。智高怒,与广州进士黄师(密)[宓]〈据《宋史》四九五《侬智高传》、《续纲目》、薛《鉴》改。下同。〉等谋据广南,乃数出敝衣易谷食,绐言洞中饥馑,部落离散。知邕州陈珙信之,不设备。智高一夕忽纵火焚其居,因绐众曰:“平生积聚,今为天火所焚,生计穷矣。当取邕、广以自王,否则兵死。”众从之。遂率众五千,沿江东下,攻邕州横江寨,守臣张日新等战死。诏江南、福建等路发兵备之。

四年五月,智高陷邕、横诸州,遂围广州,诏钤辖陈曙等发兵讨之。智高攻陷邕州,执知州陈珙等,欲任司户孔宗旦以事,宗旦不屈,大骂而死。智高即州建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置官属。时天下久安,广南州郡无备,智高所向,守臣辄弃城走,遂陷横、贵、藤、梧、康、端、龚、封八州。知封州曹觐、知康州赵师旦皆战死。智高进围广州,知州魏瓘力战御之。知英州苏缄蒐募壮勇合数千人赴援,扼贼归路,得黄师(密)[宓]父,斩之以徇。而转运使王罕亦自外至,募民兵,益修守备,城得不陷。事闻,命陈曙讨之。又以余靖为广西安抚使,同提刑李枢及曙经制贼盗事。复以杨畋体量安抚广南,发广东钤辖兵赴之。

六月丁亥,以狄青为枢密副使。初,尹洙与青谈兵,善之,荐于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待之甚厚。仲淹授以《左氏春秋》,且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耳。”青由是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累进马军副都指挥使。狄青起行伍,十馀年而显贵,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之,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耳。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帝益重之。至是,自知延州召拜副使,台谏王(居)[举]正〈据《宋史》二六六本传、《续纲目》、薛《鉴》改。〉等谏其不可,帝不听。

秋七月,侬智高陷昭州。九月,以孙沔为广南安抚使。初,以沔知秦州,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臣观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既而昭州钤辖张忠以败闻,帝乃除沔湖南、江西安抚使。沔请发骑兵,求武库精甲。梁适折沔曰:“毋张皇!”沔曰:“前日惟亡备,故至此,(乃)今[乃]〈据《宋史》二八八《孙沔传》、《续纲目》、薛《鉴》改。〉欲示镇静邪?夫实备不至而貌为镇静,危亡之道也。”乃与兵七百人。沔忧贼度岭而北,乃檄湖南、江西曰:“大兵且至,其缮治营垒,多具燕犒。”贼疑,不敢北侵。行至鼎州,加广南安抚使。

智高寇扰日甚,岭外骚动,杨畋等久无功,帝以为忧。智高移书行营,求邕桂节度使。帝将受其降,梁适曰:“若尔,则岭表非朝廷有矣!”会狄青上表请行,遂以为宣抚使,提举广南经制盗贼事。青入对,自言曰:“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番落数百骑,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时命入内都知任守忠为青副,知谏院李兑言:“唐失其政,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是不足法。”遂罢守忠。谏官韩绛复言:“青,武人,不宜专任。”帝以问庞籍,籍力赞青可用,且言:“号令不专,不如不遣。”乃诏岭南诸军皆受青节度。

侬智高陷宾州,复入于邕。时交阯请出兵助讨智高,余靖以便宜许之,请于朝。狄青奏曰:“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以一智高横践二广,力不能制,乃假蛮夷兵,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愿罢交阯助兵。”帝从之。

十二月,狄青勒兵宾州,陈曙兵败,青斩之以徇。青行军,立行伍,明约束,野战皆成营栅。至广南,合孙沔、余靖之兵,进次宾州。戒诸将“无得妄与贼鬬,听吾所为”。广西钤辖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兵八千击贼,溃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齐,兵所致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并召用等三十二人,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沔、靖相顾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 梁紀六·司马光
  卷三十八 至道元年(乙未,995)·李焘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二·徐乾学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目录·缪荃孙
  九一六 满票签为并无科甲出身人员派充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三七九 江西巡抚海成奏呈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清单折(附清单一)·佚名
  京口耆旧传卷六·刘宰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八·阿桂
  卷四十八·司马迁
  黄巢传·欧阳修
  田悦传·欧阳修
  卷三·允禄
  卷五十六·纪昀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九·彭定求

        卷289_1 【长安春夜宿开元观】杨凭   霓裳下晚烟,留客杏花前。遍问人寰事,新从洞府天。   长松皆扫月,老鹤不知年。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卷289_2 【晚泊江戍】杨凭   旅棹依遥戍,清湘急晚流。若

  • 卷一一九 宋紀一·司马光

      起上章涒灘(庚申),盡昭陽大淵獻(癸亥),凡四年。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四二O年)   春,正月,己亥,魏主還宮。   秦王熾磐立其子乞伏暮末為太子,仍領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赦,改元建弘。   宋王欲受禪而難於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五 载记二·纪昀

    载记 【二】南唐○南唐李升 景 煜 【附】 孙晟 刘仁赡 韩熙载 徐铉锴 周惟简 潘佑李平 皇庸继 勋李升李景李煜附△李升李升 【宋史作升】 字正伦徐州人少孤流寓濠泗闲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

  • 九六一 谕《满洲源流考》告竣所有纂修各官等准其议叙·佚名

    九六一 谕《满洲源流考》告竣所有纂修各官等准其议叙乾隆四十八年二月初八日《满洲源流考》奉命编纂告竣,所有纂修各官及誊录、供事等均请给予议叙一疏,奉谕旨:准其议叙。(起居注册)

  • 李壁传·脱脱

    李壁,字季章,眉州丹眣人。他父亲李焘,为典国史。李壁少年时就很颖悟杰出,每天背诵一万多字,文辞精当广博,周必大看见他的文章,惊奇地说“:这是被贬下的仙人啊。”孝宗曾问李焘“:你的儿子们谁可任用?”李焘回答说李壁可用。李壁

  • 开春论第一·吕不韦

    开春一曰: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以此言物之相应

  • 居卫第七·孔鲋

    子思居卫、言茍变于卫君、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卫君曰吾知其材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

  • 子路第十三·孔子

    本篇以论政的内容居多。包括为政先正己,富民兴教,近悦远来等政浩思想。同时也有关于“士“的论述。全篇原文共30章,本书选20章。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请益②。曰:“无倦。” 【注

  • 第2章·老子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1)。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3)。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

  • 指月录卷之十·瞿汝稷

    六祖下第四世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幼于本州黄檗山出家。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熟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属涧水暴涨。捐笠植杖而止。其僧率师同渡。师曰。

  • 卷第五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三今应思择。于圣谛中求真见者初修何行。求见圣谛初业地中。所习行仪极为繁广。欲遍解者当于众圣。所集观行诸论中求。以要言之初修行者。应

  • 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静泰

    释静泰撰夫文字即解脱真场。摽不二之宗。名句称波若玄扄。开唯一之路。是以法籍驰简。诏百亿而同文。至教驱辙。环大千而共轨。玉箱花题。炳发天城。金牒宝词。昭彰龙宇。自悲云西起。慈液东飞。肇渐昭于周星。终大明

  • 昌平山水记·顾炎武

    明顾炎武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居亭林镇,又称亭林先生。明诸生。以后参加抗清斗争。清顺治十六年 (1659) 至康熙十六年 (1677)的十九年中,他多次拜谒明陵,并把在沿途和周围旅行的见闻写成了是书。书共2卷。

  • 绝命辞·陈天华

    陈天华著。发表于《民报》1906年第2号。民主革命的宣传家陈天华曾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后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留日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八千名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政府限止学生从事反清斗争的“规则”,举行停课,陈

  • 周易图书质疑·赵继序

    清赵继序撰。二十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说《易》,多取卦变,兼采汉、宋之学;其辨河图、洛书,不主陈抟、邵雍之说。原本不分卷,《四库全书》馆臣为厘定二十四卷。《提要》指出:“其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陈、邵

  • 冷庐医话·陆以湉

    五卷。清陆以湉 (1802—1865)撰。陆以湉字敬安,号定圃,桐乡县 (今属浙江)人。道光十六年 (1836)进士。三十五岁宦游武昌,三十八岁官杭州教谕。因弟及子均为时医误药而卒,遂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于医术。著

  • 春秋三传谳·叶梦得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传,于《公羊》、《穀梁》多所驳

  •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佚名

    全一卷。金刚智译。略称要略念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内容记述大日经之供养法,系大日经卷七之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