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百六十九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五年。庚午。七月。丙辰兵部奏、臣部原议、内地陆路武职。不得题补本省。或地处险要。或逼近边疆。如无籍隶他省者可题。准照豫保之例。都司以上、于本籍五百里外。守备、于隔府别营题补。原以边地苗疆而言。乃各省督抚未详例意。将内地陆路。俱援此题请。若逐案指驳。员缺久悬。请嗣后除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陕西、甘肃、湖广等省、险要苗疆营汛。仍准通融办理外。内地各省。概不准援此例。如违例题请。将该督、抚、提、镇、议处。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之陕西长安县民薛栋妻李氏。  

○丁巳。谕曰、兵部查奏八旗、及驻防将军统领、副都统、并绿旗提、镇、副、参、降革原案内。所有公格、尚崇璧、巴兰泰、陈伦炯、史载贤、杨大凯、沈力学、陈汝键、吴英汉、何启贤、韩之桂、杨泽厚等、十二员。着该部行文各该旗籍、咨取来京。带领引见。酌量录用。  

○又谕曰、丁忧总兵官马良柱、前于建昌镇任内。奏请入籍成都。经该部议驳。朕因其亲老。暂准在蜀居住。今应循例回伊张掖原籍。但念伊于军前曾经出力。武职大员内。凑明于外省入籍。亦有特旨俞允者。马良柱现经离任。将来遇缺补用。未必仍在川中。着准于成都入籍。  

○又谕曰、原任总兵官马良柱、服虽未满。业已逾年。着留京教习健锐云梯营兵丁。俟有总兵缺出。令其署理。  

○又谕军机大臣等、总督方观承覆奏、今岁直属年景一摺。据称上年报水四十一州县厅内。成灾者十处。轻灾不赈者十七处。而通省收成。仍实有八分。今年被水共有四十八处。虽被水较大。而偏灾情形。略与上年相等。大势无碍丰稔等语。此时成灾与不成灾。尚未确查。每询问外来召见人员。俱称沿途河水泛溢。积潦未即消减。将来西成光景。果能如昨岁分数。诚为过望之喜。惟冀速晴耳。又闻直属有米价昂贵之处。有称较山西更贵者。未知确否。或因阴雨泥泞。驮运维艰。市肆增价以偿脚费。亦事之所有。但恐穷民因此益加拮据。该督亦宜留心查察。详悉奏闻。一并传谕知之。寻奏、臣途次经由之唐、沙、磁、滹、泜、洺、等河。悉已消落。闻保定以北。连晴以来。道路田间积水。亦日消涸。至直属粮价。向每于秋收前必增长。缘陈粮渐少。新谷未登之故。今年加以阴雨泥泞。四乡米粮入市者稀。又或增价以偿脚费。诚如谕旨皆致贵之由也。臣前已通饬各属。如粮价稍昂。即将仓谷零星平粜。照市价少减。一俟四乡赴卖粮多。即行停止。省城自有官粜。市价已定。臣沿途所查。粮价虽昂。谅亦不至比山西更贵。且米贵之地。亦惟城市贫民拮据。故官粜最为有益。得旨、览奏俱悉。  

○旌表守正捐躯之湖北襄阳县民熊兆生妻李氏。贵州镇宁州民杜士宏妻刘氏。  

○戊午。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曰、御史罗源浩奏、请除抽收税课不实之积弊一摺。琐碎难行。甚属混缪。其谓今岁近畿与江南宿迁等州县。水灾叠见。蠲赈所费。实为浩繁。办理恐虞掣肘。从前间以开捐为灾赈。终非长策。若将税课一一彻底澄清。则国帑增多。灾赈有藉等语。近畿、江南、今岁雨水虽多。致有漫溢之处。然不过一二偏灾。朕令直隶总督方观承比较查奏。今年有四十八州县。上年亦有四十一州县为数相仿。上年近畿固未为非稔岁也。淮、宿、等处。本积水之区。赈恤具有成规。并无需用浩繁之处。从前如乾隆七八年江南水灾。十二年山东饥祲。以其地广灾重。赈给至盈百万以外。曾允开捐。不过一时权宜之计。初非赈恤偏灾。必待取偿捐纳。以为长策。当此国家全盛之时。仓有余粟。库有余帑。何至皇皇焉惟掣肘是虑。以至搜括榷关。累及商旅耶。如罗源浩所云司榷者侵蚀。朕不能保人人必无。亦不谓人人尽有。沽名博誉者。漫谓此时功令森严。人皆畏法。不敢作弊。此语朕亦不信。惟于贪吏舞弊婪赃。严惩不贷耳。有如朱荃之贿卖生童。明福之赃私巨万者。畏法奉公之语。可信耶。不可信耶。但国家办理庶务。祗可整肃纲纪。有犯必惩。毋纵之漏网。致滋玩弛斯已矣。若谓设防立禁。苛察细碎。遂可杜绝弊窦。不知防一弊即生一弊。果如罗源浩所奏、一一行之。又安。能尽除积弊。不过苦累商旅而已。罗源浩此奏。必出于观望。谓朕近年意在去弊恶侵。不知去弊恶侵。乃行政之要。而视司榷者尽为不可信之人。以致束湿周防。累及商旅。朕何忍耶。罗源浩本应议处。念其愚渎。姑宽之。内外诸臣。当感动天良。洗心奉职。不忍欺隐。不敢营私。朕所愿也。其有愍不畏死。侥幸尝试之徒。因此旨而肆无忌惮。朕惟执法绳之。断在必行耳。慎之戒之。罗源浩摺并发。  

○己未。谕、朕此次巡幸豫省。着和硕履亲王、和硕和亲王、大学士来保、协办大学士阿克敦、在京总理事务。其月选之文员内、通判、州县、等官。武员内、八旗护军校、骁骑校、及外省送到之补放水手官、骁骑校、等官弁。并年满千总。着王、大学士、照从前之例验看。可传谕该部知之。  

○给事中岱图奏、请将八旗参领等官、及部院衙门旗员、均定期射箭。得旨、所奏是。八旗官员定期射箭。原系旧例。不但参领等当勤加演习。即看箭之大臣。亦当身先习射。以为官员兵丁表率。朕于引见武职官员。且常亲射。况旗员乎。嗣后射箭之期。令参领等官习射外。该旗大臣亦着射箭。违者、令查旗御史参奏。至部院旗员。从前亦令射箭。因伊等各有本衙门应办事件。渐致废弛。然满洲旧习。岂可竟弃不讲。应令其于闲暇之日。不时演习。不必定期。倘有自耽安逸。竟不习射者。经朕查知。决不宽贷。将此通谕八旗知之。  

○以健锐营左翼翼长阿巴齐、为正黄旗蒙古副都统。  

○庚申。谕曰、朱荃在四川学政任内。匿丧赶考。贿卖生童。并勒索新生规礼。赃私累累。已据四川、湖广、浙江、各督抚等、研讯伊弟、及家人等。供据确凿。实近年来学政所未有。伊乃大学士张廷玉儿女亲家。其敢于如此狼籍婪赃。明系倚恃张廷玉为之庇护。且查朱荃为大逆吕留良严鸿逵案内之人。幸邀宽典。后复夤缘荐举。冒玷清华。本属衣冠败类。大学士张廷玉、以两朝元老。严鸿逵之案。缮写谕旨。皆出其手。岂不知其人。乃公然与为姻亲。是诚何心。设在雍正年间。伊必不敢如此。即在伊平日谨守远□礻□(□□古)□之道。亦不当出此。而漫无忌惮至于如此。其忘皇考圣恩为何如。其藐视朕躬为何如。张廷玉若尚在任。朕必将伊革去大学士。交刑部严审治罪。今既经准其回籍。着交两江总督黄廷桂、于司道大员内、派员前往。传旨询问。令其速行明白回奏。再降谕旨。张廷玉深负三朝眷注之恩。即其不得行私而欲归之一念。即已得罪天地鬼神。朕尚欲全其晚节。今乃种种败露。岂容冒叨宠赉。所有历来承受恩赐御笔书籍。及寻常赏赉物件。俱着追缴。至储麟趾参奏朱荃、交部严察议奏时。朕曾以其事问梁诗正。伊并不将朱荃之事详悉陈奏。观其词色。转若储麟趾不应参劾者。且有功令森严、无人更敢作弊之语。现在朱荃、明福、作弊至于如此。何谓无敢作弊。其意岂欲朕信臣下之无敢作弊。遂不加觉察。可以自便已私耶。及部议时。若非朕洞鉴情节。饬令大学士傅恒、详悉查办。一任梁诗正等朦混。则储麟趾可以诬参议处矣。部中定稿。彼此议论。堂司官皆所共闻。令梁诗正抚心自问。尚不足以服其心耶。梁诗正、着交部察议。朱荃平日为人。及匿丧纳贿诸罪状。与夫张廷玉以国家旧大臣。而与叛案中有名人结亲之处。汉大臣御史中、宁不知之。而张廷玉在任时。无一人参奏者。足见朋比瞻顾之习。终不悛改。储麟趾尚能据实参其匿丧一事。较之挟诈行私。及摭拾浮言者。为称职矣。储麟趾、着交部议叙。朱荃在词林中。尝考列一等。或系张廷玉阅卷。或派大臣同阅。若非张廷玉授意嘱托。则阅卷大臣揣摩迎合。且京察大典。张廷玉列朱荃于一等。朕于引见时降为二等。至保举试差人员。汪由敦力保朱荃。明系瞻徇。朕于引见册内。记其人终不妥。近曾以示汪由敦。可见营私交结伎俩。在朕前自不能掩。此等师生朋比之习。不可不严加惩创。汪由敦、着交部严察议奏。寻吏部议处具奏、得旨、梁诗正着革职从宽留任。汪由敦本应革职。但念其其人尚勤慎。学问亦优。着在兵部侍郎任内效力赎罪。刑部尚书、着刘统勋补授。工部尚书、着孙嘉淦补授。储麟趾、着纪录二次。余依议。  

○又谕军机大臣等、据贝勒允祁奏称、永济库恩赏银两。其新旧欠项。业于上年参奏。经内务府议交该督、严饬州县作速完纳。节次咨催。迄今未经咨覆等语。此等事件。自应即为催徵。何以节年任其因循迟滞至此。虽直隶事本纷繁。兼办大差。该督方观承、一时不能兼顾。因此拖延。亦应乘时整理。大抵直省此类积案。亦不止此一事。如民典旗地案件。辗转至今。即高斌、那苏图、任内之事。前后交承。亦尚有存留者。盖事繁尤宜检点。若不加振励。则久而所积愈多。愈难清理。可传谕方观承、令其悉心查明。上紧赶办。以清积案。毋得沉搁。致开废弛之渐。  

○又谕军机大臣等、朱荃匿丧赶考、贿卖生童一案。先经湖广总督永兴等、讯据伊在楚家人。一一供吐。今据永贵审据朱荃之弟朱英等供称、于贿卖书籍外。勒索新进诸生规礼。及补廪出贡等银。约有四五千两等语。朱荃赃私狼籍至此。实堪发指。前已传谕该抚、将朱华、朱英、并曾经随任之在籍家人等、一并解川。交该督策楞、严审定拟。着该抚遵照前谕。遴委干员。将所有人犯。严行锁解赴川。并在楚解往各犯。归案质审定拟。  

○辛酉。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曰、梁诗正不胜翰林院掌院之任。其员缺、着刘统勋兼管。刘统勋现在出差。着孙嘉淦暂行署理。  

○又谕曰、吏部查奏京堂、翰詹、科道、及布、按、等官降革原案内。所有陈世烈、通智、励宗万、富德、陈浩、雅琦、湛露、韩光基、阿拉布坦、陈象枢、高越、王玠、王廷诤、孔传焕等、十四员。着该部行文调取引见。酌量录用。  

○壬戌。除台湾府属彰化县、水冲沙压田园、额徵粟、一百四十石有奇。匀丁银、七两有奇。  

○癸亥。谕曰、顺天乡试房考。定例分经校阅。遵行已久。近有人奏称、欲除内帘寻查关节之弊。请将房考只分房数。不分某经某房者。查旧例、房考校阅试卷。原不分经。后因内帘收掌官、有先将红号关通。临期分递某房考校阅之弊。因掣签分经以限制之。是分经原以除弊。不必再为更改。惟是一经之中。用房考数员。内有籍系同省者。平居素为习熟。入帘时彼此相通。易于照应。朕意不若于定例之中。稍示变通之法。嗣后房考入闱。仍着照旧掣签分经。其一经之内。房考有籍系同省者。令主考官临时酌量对调。阅看他经。亦或厘剔弊端之一道。着为令。  

○谕军机大臣等、副都统衔纪山来京。问伊藏内之事。大约与从前所奏略同。但云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秉性暴虐。众心怨怒。若不改悔。恐不免谋害等语。前纪山在彼办事。用意太过。致伊等生疑。可寄信傅清、拉布敦等、诸事以诚实示之。安详办理。不必访问伊等之事。免生疑虑。再从前拉布敦更换纪山时。闻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业已生疑。所有派副都统衔班第更换拉布敦之旨。暂不必宣布。俟稍缓再行更换。至殊尔默特那木扎勒回藏后。情形若何。令其详悉奏闻。  

○甲子。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御长春仙馆。至戊辰皆如之。  

○谕、前经降旨。张廷玉所受恩赐物件。俱着追缴。是以令内务府总管德保、前往伊在京赐第内查看。原令将赏赐物件及官房收回。乃并将伊家私有之物。概行查办。殊属错误。着将御赐物件收回。此外查过物件。俱着给还伊家。至护国寺并蚕池口住房。俱属恩赐官房。但蚕池口住房。系圣祖仁皇帝赐伊父原任大学士张英者。仍加恩听伊子孙居住。其护国寺恩赐官房。自应收回。着将此房赏给大学士史贻直居住。其查出现存一万五千余银。着交贮内务府库内。伊有应代朱荃赔交赎罪官项。着于数内扣抵。  

○又谕曰、周绍儒身获罪谴。发往军台。自应实心效力。以赎前愆。乃伊在台安坐。全无出力之处。伊身系旗人。岂应出此。殊属不堪。着发往拉林阿勒楚喀地方、种地赎罪。所有伊坐台之缺。该部照例派员更换。  

○以浙江象山协副将常岱为江南寿春镇总兵。  

○乙丑。谕、据船厂副都统松阿里奏称、今年六七两月。船厂地方阴雨连绵。江水涨溢。该处城内城外旗民房舍田亩。以及仓粮。俱被水淹。人亦间有被伤者。朕闻之深为轸念。恐被灾之后。粮价腾贵。或致乏食。着照松阿里所请。将被灾乏食旗人、于彼处仓储内。先借给三月口粮。民人、着动用该同知所管仓粮。按照人口、散给一月。有应行借给者。亦准其借给。仍交松阿里、立柱、办理。此外有应接续散给之处。作何筹办。方令不致失所。并将被伤人数。漂没房间地亩数目。一面即行详查。应如何悉心筹画。妥协办理之处。着速行具奏。  

○礼部议覆、云南巡抚图尔炳阿奏称、缅甸初次奉表称臣纳贡。应准其来京。从之。  

○丙寅。谕、前经太仆寺奏明。所有牧场马匹。请派副都统一员。会同太仆寺堂官挑选。于九月内赶赴京师。以备明年需用。今据熊学鹏等奏称、满少卿阿布纳、业经奉派随往河南。满卿世贵、奉差前往养息牧等处。所有汉卿汉少卿职名。恭候钦点一员前往。抑或令满卿世贵、于办理养息牧等处事竣。由彼处即到牧场。会同办理等语。国家建官分职。满汉从无歧视。其急公亦当一致。太仆寺虽有查马但派满堂之例。此亦相沿陋习。未必不出于汉堂之规避也。况世贵现在奉差养息牧。该衙门既以汉堂官名签请点。自应候旨派往。乃又称世贵八月内竣事。仍赴牧场。岂太仆寺事务。必系满员专责。而汉堂官即不在应派之列。其进呈名签。苐属虚文塞责耶。熊学鹏身为冏寺正卿。前日越殂渎陈。所言又非裨益政务之实。不过沽名为己。朕已宽宥。今于本身责任之事。乃并无急公之意。言特两端。心存规避。视出差劳苦之事。若非汉员所应办者。于奉职鞠躬之义谓何。熊学鹏、交部严察议奏。卫廷璞、随同陈奏。着一并察议。此差即派熊学鹏前往。会同副都统普庆办理。  

○贷江苏铜山、沛县、砀山、三县雹灾饥民。并缓徵本年额赋。  

○丁卯。上诣安佑宫行礼。  

○谕、据江南河道总督高斌等奏称、六月二十七日。清河县运河北岸豆班集堤工漫溢。当即进埽抢筑。堵塞漫口。计坝工长五十丈。于七月十六日合龙等语。此番伏水异涨。较甚往年。该督等董率文武河员。儹备工料。昼夜抢筑。合龙顺捷。工程稳固。漫水消涸。共庆安澜。甚属可嘉。所有在堵工筑人员。俱着查明交部议叙。  

○山东巡抚准泰疏报、东平、聊城、等县开垦乾隆十三年分旱田、三顷有奇。  

○戊辰。谕、叔恂郡王年老。着赐金黄色纱蟒袍。并许嗣后即服用金黄色。  

○赈恤浙江淳安县水灾饥民。分别蠲缓新旧额赋。  

○己巳。上奉皇太后还宫。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诣寿康宫问皇太后安。  

○谕、前经降旨、于南漕尾帮未交仓粮数内。截留千万石。贮天津北仓备用。今据该督方观承摺奏。尚有应行平粜。及酌借耔种口粮之处。着再截留漕粮十万石。一并存贮。务使拨用宽裕。缓急有资。副朕轸念民依至意。该部遵谕速行。  

○谕军机大臣等、天津盐政丽柱、在任与该处商人往来交结。经朕降旨申饬。较前已为收敛。但闻其尚有操守不谨之处。盐道叶昱、于伊任亦不相宜。彼中颇有物议。伊二人俱由户部司员外用。恰值同事。不无扶同附和。此语虽得之风闻。但人言如此。亦不可不加详察。着传谕该督方观承、令其密为查访。伊等果有累商肥橐确款。即行据实奏闻。或出自外间浮论。亦着据实具奏。不必因有此旨。豫存成见。故为吹求。惟虚公办理。无容心焉可也。  

○旌表守正捐躯之江苏丹徒县民陈仁声妻田氏。  

○庚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瀛台。  

○兵部议覆漕运总督瑚宝奏、请改卫守备千总繁缺。仪徵、宿州、金山、凤阳中卫、等守备。归并扬州、长淮、镇海、凤阳、等四卫守备兼管。又扬州卫四帮、并入三帮。镇江卫中帮、并入前后两帮。安庆前后两帮、并为一帮。建阳卫宁太两帮、并为一帮。杭州右卫守备嘉兴所千总、并入杭州海宁二卫守备兼管、在案以两卫之事并入一卫。两帮之船并入一帮。应如所请、除扬州、杭州、二卫守备员缺。业经改为繁缺。均毋庸议外。应将江南镇海、凤阳、长淮、三卫。及浙江海宁卫改为嘉兴卫守备员缺。扬州卫三帮、镇江卫前后两帮、安庆卫帮、建阳卫宁太帮、领运千总员缺。均改为繁缺。遇有缺出于事简卫守备千总内。拣选才具优长、并无事故之员。具题调补。所遗员缺归部铨选。从之。  

○是月。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津涿被水。查办情形。得旨览奏俱悉。  

○又奏、六月二十八至七月初一日大雨。保定府河水盛涨查勘被淹村庄堵筑堤埝。及城垣、营房、桥梁、闸座分案估修各情形。得旨、览奏俱悉。今先谒东陵一路。则保定一带诸务。又多余数日之暇矣。所有工程。不致拮据否。  

○又奏、准工部侍郎三和字寄。内开七月初七日、面奉谕旨。着寄信与直督方观承、令按察使玉麟、同署永定河道僧保住等度量水势情形应缓应急如何加埽护堤之处。接续办理。或现今水势平缓。即便加埽合龙。或俟白露前后水性平定。进埽合龙之处。并保护堤岸埽坝。务期妥协坚固。将水分入引河。复归故道。臣钦遵、一俟玉麟到工。公同商度。妥协办理。现在河水大减。淤滩益宽。其已下之正埽边埽悉皆稳固。幸连日晴霁。不独工程易办。于各处田禾尤属有益。又奏、恳准通州接驾。随谒祖陵。得旨、今年应料理之事颇多。皆须卿亲身前往。至遵化易州。乃系熟路。属员可以承办。仍遵旨在第一行营接驾可也。  

○又奏、臣路经定州之唐河。新乐之沙河。正定之磁河。均于七月初一日发水。沙磁二河。旋即消退。田禾无损。惟上游阜平县之平阳等三社。山沟居民。被冲瓦草房一百六十余间。冲去男妇十二名口。当经量加抚恤。其唐河暴涨。据报唐县之军城庄等九村庄。曲阳县之南店树等七村庄。被冲房屋共一千余间。男妇一百九十二名口。已委员前往。会同地方官查勘抚恤。并饬该二县拨运仓谷。照例分别给米。至山田被冲者尚少。现在确勘分别办理。定州原报被水之一百余村。今查明成灾稍重者。约有三分之一。其余或水过本轻。或已补种荍麦。现俱分别查办。又闻正定以南。雨水适均。并少积潦。惟月来粮价稍昂。已通饬酌量开仓减粜。得旨、览奏俱悉。督率属员。一切妥为之。  

○又奏、军机处封寄高斌等抄摺一件豆班集漫口图一幅。行令臣与玉麟、僧保住等、酌量三工漫口现在情形。应否堵筑月堤之处。详悉妥议。臣当即转行玉麟等遵照。比因永定河道白钟山到任。并令参酌。兹据覆称、豆班集漫口。秖系中河余水泛溢。故可择便于水缓处施工。其涨溜全归正河下注。不虞堵截。今永定三工。南为月堤缺口。北为大堤漫口。相对里许。若将月堤堵筑。其已过漫口之全溜。并无去路。实与南河情形不同。现在新开引河。附近漫口。似须仍筑漫口。挤溜归入引河。以复故道等语。与臣意见相同。得旨、是。止可如此办理。  

○又奏、查永平、宣化、二府所属各州、县、厅、额徵本色屯粮。向有加一余耗。雍正七年。经前任布政使王謩议。每石一斗之内。三升留为鼠耗。七升变价充公。嗣于乾隆二年题准、此后粜价银两。节年动用。祇缘章程未立。迄今未汇案咨销。兹据布政司造册详送。查屯耗一项。虽节年并无侵蚀。但既未按年报销。而徵存粮、亦不按年粜变。恐生弊窦。请嗣后永、宣、二属所收屯耗。责令各该府督催。按年变价解司。以充地方公用。及办差之费。动支随时咨部。仍于奏销时。按年汇册咨部查核。至各属办公借垫。本案俱有应领之项。现在陆续报销。如核减不敷。仍令各属照数完补。以符款额。下部知之。  

○直隶按察使玉麟奏、漫口进埽平稳情形。得旨、必俟合龙。此心始慰耳。白钟山乃老河员。可令其将现在情形。并如何进埽。可以成工速而永巩固之处。速行明白奏来。寻奏、据白钟山将现在水势浅深、漫口面宽、应如何进埽各情形。开单代奏。近日天气晴明。水势平稳。本日微雨随霁。得旨、览奏俱悉。昨日工所雨虽小。恐上游或大。秋汛之际。汝等应加意紧防。虽合龙可稍迟待。而已成之工。必不可再弃也。慎之。  

○天津镇总兵王进泰奏、六月二十八九日等日。雨水过多情形。得旨、知道了。近日情形又复如何。将来被水成灾者、约有几分。尚可望收成者、约有几分。详查速奏。  

○两江总督黄廷桂奏、六月大雨水涨。六塘河堤工。漫决不止一处。而豆班集尤要。虽经高斌等、督率抢筑。但漫决既广。沿河居民。猝被水灾。未免失所。现委员驰赴各处。勘明是否成灾。并民人有无伤损另报。臣即亲往查勘。如贫民乏食。即照猝被水灾之例。酌量抚恤。房屋倒塌。亦照例给修葺费。得旨、是督率属员详查妥办。毋致遗滥可也。  

○又奏、安徽歙县绩溪等县、续报被水情形。得旨、今年雨水颇大。朕甚为两江系念。其为灾较之七八年究为何如。  

○又奏、遵旨议覆、南昌镇总兵杨大立奏、请将饶州营添设唬船二只。配兵游巡。应如所奏建造。又兵丁习射。战箭鈚箭兼习。查习射止在弓硬射准。不在箭簇。所以内而八旗。外而各省。均未有鈚战兼习者。应无庸议。得旨、如所议行。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协办河务侍郎张师载奏、豆班集漫口三十余丈。水深溜急。难以刻期合龙。查迤上三岔过水纤道之下纤道。距大堤中宽亦不过三十余丈。深仅二丈。溜势宽缓。施工较易。令即于此处进埽。顺溜抢筑。使涨水全归正河。约计本月初十间合龙后。豆班集漫口上下。自必立涸。仍即将大堤缺口填土。夯硪坚实。得旨、所见是。知道了。  

○又奏、邳、宿、湖河异涨情形。得旨、览奏俱悉。异涨既比雍正八年为甚。其成灾较雍正八年为如何。速行详查具奏。寻奏、查雍正八年、因黄河堤工十余处过水。又洪泽湖天然坝启放。故被灾较多。本年黄河堤岸巩固。天然坝坚闭未启。是以水势虽大。而成灾处。较雍正八年。仅十之二三。现在该督抚委员查勘分数。酌量抚恤。民情安帖。得旨、览奏稍慰。  

○安徽巡抚卫哲治奏、参劾全椒县知县王宗洛原委。乃臣先有所闻。面谕滁州知州朱橒、查明实在劣迹请参。今遵旨据实陈明得旨、外省诸事不实。近省较差。远者较甚。亦岂仅止此一事耶。嗣后但视汝等所为耳。今又留汝此任。汝宜审之勉之。  

○又奏谢留任恩。得旨、汝前任甚不满朕意。兹以一时无人。故复留汝。若不奋勉改过。以此为得计。则非矣。  

○江西巡抚阿思哈、奏报沿河州县被水情形。得旨、其有成灾者。善为赈恤。毋致失所也。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闽省州县被水情形。得旨、毋存讳饰之意。督率属员详妥查办抚恤。  

○福建布政使陶士僙奏、办理水灾赈恤情形。得旨、虽按例赈恤。而办理在人。须妥为之。  

○湖广总督永兴奏、两湖丰稔。间有一二被水处。灾轻易办各情形。得旨、览奏俱悉。被水之处。虽系一隅。然应加意抚恤。毋致失所也。  

○河南巡抚鄂容安奏、拏获汝宁、南阳、各属私贩棍徒。殃民首恶。严审办理缘由。得旨、足见留心察吏安民。甚嘉悦览之。  

○山西巡抚阿里衮奏、阳曲、榆次、太原、三县被水抚恤情形。得旨、览奏俱悉。其有成灾者。毋致隐漏。加意抚恤可也。  

○四川总督策楞、提督岳钟琪奏、成都府属灌县地方。乾隆六年。经尹继善奏请、于青云沱添设守备、千、把、兵丁、分驻。该处距成都止一百五十里。向系城守管辖。设营时、因威茂改协增兵。将此营改隶威茂。该营为诸番出入总汇。一切夷务番情。稽查办理。祇以松藩镇所属。凡文报皆由协、由镇、以至省城。批查转发。层次而下。绕道至一千四百余里之远。不免迟误。请将青云沱照旧归城守营。其附近之灌县、郫县、崇庆等汛。即令青云营守备兼辖。再城守系参将营制。今既增隶青云沱。则汛地加多。稽察不易。所有城守营管辖之潼绵营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步兵三百名。改隶川北镇就近统辖。得旨、着如所议行。  

○又奏、前奉谕旨查办啯噜。许以自首免罪。当即出示晓谕。并责成各该镇、道、实力督办。又专派佐杂。协同将备。各于山村僻处。轮流密察。半月一报。数月来陆续据报。自行投首者。一百五十余名。量其才技。并查系平日有名啯噜。即分别饬令入伍充壮管束者。五十余名。随从流荡。有父兄亲族可依。取保约束者。一百余名。又续报拏获八十余名。内有恶迹昭着者数人。即提至省城。用重枷长远枷号。其余或于窃盗案内牵连。及伤人赌博等事。分别究拟。目下啯噜敛迹。地方安静。但恐一有疎懈。又必出而肆横。是以一两月之后。即严檄饬查一次。总期认真到底。一二年后。自可翦其根株。得旨、览奏俱悉。要之以久之言尤当。  

○又奏、前经廷臣议准归化城都统卓鼐奏、请将川省私垦山田之啯噜奸民。行令查出。使无地容身。其地亩作何酌量纳粮。一并定议。查啯噜惟不乐于垦田安业。是以流为奸匪。而良民实无私垦之事。应毋庸清查地亩。以免扰累。仍饬原派各员。于深山密箐。轮流搜捕。倘有奸匪依聚山中私垦者。严拏究处。所垦之田。即给附近居民耕种。报闻。  

○策楞又奏、遵旨采集番书。除土番内或有音无字。或字不全备。无凭采录外。所有龙安、松藩、茂州、保县、汶川、雅州、宁远、打箭炉、冕宁、盐源、叙永、等厅、州、县、所辖西番猓猡字语。遵照四译馆西番书例。注明音义。就其同者合之。异者分之。统辖之道、府、厅、州、县、并部落土司。载明卷首。以备稽考。计共十一本。谨缮写进呈。得旨、览。  

卷之三百六十九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选举三等·脱脱
  卷五十七 漢紀四十九·司马光
  补遗·庞元英
  ◎护总宪·陈贞慧
  第四十七回 河北盗横行畿辅 山东贼毕命狼山·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八·徐乾学
  名山藏卷之六十七·何乔远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尚史卷二十四·李锴
  大事记解题卷四·吕祖谦
  卷五十·郝经
  志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八十一·郑麟趾
  第27章 我到河南查看阵地·冯玉祥
  卷九十七·赵汝愚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一十八·彭定求

        卷318_1 【癸巳岁吉甫圜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呈集贤院诸学士】李吉甫   淮海同三入,枢衡过六年。庙斋兢永夕,书府会群仙。   粉壁连霜曙,冰池对月圆。岁时忧里换,钟漏静中传。   蓬发颜空老,松心契独全。赠

  • 卷十·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十(明)袁华 撰○律诗(七言)寄张师允御史兼柬高则诚省郎中台御史国元儒清庙雍雍列六瑚暂奉旗常司礼乐又峩獬廌费谋谟河归故道朝东海日丽中天照八区遥想此时高録事定陪骢马步云衢送季景福链师游

  •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陈寿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

  • 卷三百五十二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三月甲午盡其日   三月甲午朔,執政詣內東門,入問候。皇太后垂簾,皇太子立簾外。皇太后諭珪等:「皇子精俊好學,已誦論語七卷,略不好弄,止是好學書。自皇帝服藥,手寫佛經二卷祈福。」因出所寫經示珪等,書字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六·杨仲良

      真宗皇帝   晏夷豆望行牌之变   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先是,晏州多刚县夷人豆望行牌率众劫清井监,杀驻泊、借职牟言,大掠资畜。知泸州江安县、奉职文信领兵趋之,遇害,民皆惊扰,走保戎州。转运使寇瑊即令诸州巡检会江安

  • 附录二:袁宏传及其轶事·袁宏

      (一)晋书袁宏传  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 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

  • 唐鉴卷十六·范祖禹

    德宗五十三年六月张茂宗许尚公主未成婚茂宗母卒遗表请终嘉礼帝许之八月起复茂宗左卫将军左拾遗蒋又上疏谏以兵革之急古有墨衰从事者【衰方崔切】未闻驸马起复尚主也帝遣中使谕之不止乃特召对于延英谓曰人间多借吉成婚

  •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夏。四月。甲戌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舅舅佟国维行礼  ○己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午毛明安多罗贝勒图巴故。遣官致祭  ○调广东琼州总兵官吴启爵、为直隶天津总兵官。升福建台

  • 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明代兴亡】·钱穆

    除却汉高祖,中国史上由平民直起为天子的,只有明太祖。【元末群雄,如河南韩山童、韩林儿,乃白莲教师。湖广徐寿辉,为贩布者,其部将陈友谅,乃渔父。江苏张士诚,为运盐舟人。浙江方国珍,乃贩盐者。安徽郭子兴,则卖卜者之子

  • 错法第九·商鞅

    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 行赏而兵彊,此三者治之本也。夫错法而民无邪者,法明而民利之也 。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功分明则民尽力,民尽力则材自练。行赏而兵彊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故人君之出爵禄

  • 乐庵语録后跋·龚昱

      太平全盛时三光五岳之气未【阙】       厚与今不同况贤于人者哉余自幼侍先尹相山及诸叔父行见其年余七十率皆彊健不甚服温补药余兄弟尝自斟酌气血已为弗类今见子侄辈才二三十歳徃徃饵雄附如常膳又逺不逮吾

  • 卷二十四·赞宁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隋行坚传释行坚者,未知何许人也,常修禅观,节操惟严,偶事东游,路出泰山,日之夕矣,入岳庙,谋之度宵。令曰:“此无别舍,唯神廊庑下可以。然而来寄宿者,必罹暴死之殃。吾师筹之。”坚曰:“无苦

  •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卷下·佚名

      青龙寺山林院一切经    大兴善寺沙门三藏善无畏奉 诏译  持诵本尊真言法品第四  复次此法不思议力如如意宝。如意宝虽无所言。随所愿处必不违愿。此如来法印亦复如是。虽无言无相。作一切法必得成就。此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五·怀感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问曰。佛藏经说。云何名恶知识。云何名善知识。佛告舍利弗言。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如是等唯观涅槃安稳寂灭。唯爱毕竟清净。如是教者。名为邪教。名恶知识。是人

  • 云笈七签·张君房

    道教类书。北宋张君房编集。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七部,故名。喻取七部精英之意。本书包括三洞经教,日月星辰,洞天府地,杂修斋戒,秘要诀法,存思魂神,诸家气法,金

  • 洞玄灵宝玄一真人说生死轮转因缘经·佚名

    《洞玄灵宝玄一真人说生死轮转因缘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三天法师玄一真人为仙人云度讲说生死因缘之事。谓天地与人皆随因缘轮转相生,父母妻子兄弟姐妹皆非常会,死

  • 菊芬·蒋光慈

    现代中篇小说。蒋光慈著。初载上海《创造月刊》第1卷第9、10期。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4月初版,1929年后再版时,书名曾改题《汉江潮》。小说塑造了20年代一群献身于大革命的进步青年形象。主人公江霞是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向

  •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徐学聚

    明徐学聚撰。一卷。系作者辑录《国朝典汇》中之日本一篇。《八千卷楼书目》无“东南”二字,且不著撰人名氏,疑明末已节录单行。内容记述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指福建、浙江、广东等地),遭受倭寇之乱,以及各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