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26

仁宗天圣四年六月庚寅,大雨,京师平地水数尺,坏屋溺人。京东、西及河北、江淮以南,皆大水。

五年六月,京师大旱。通判常州谢绛上疏曰:“去年京师大水,败民庐舍,河渠暴溢,几冒城郭。今年苦旱,百姓疫死,田榖焦槁,秋成绝望,此皆大异也。按《洪范》、京房《易传》,皆以为:‘简祭祀,逆天时,则水不顺下。政令逆时,水失其性,则坏国邑,伤稼穑。颛事者如诛罚绝理,则大水杀人。欲德不用,兹谓张厥灾荒。上下皆蔽,兹谓隔其咎旱。’天道指类示戒,大要如此。陛下夙夜勤苦,思有以上塞时变,固宜策告殃咎,变更理化,下罪己之诏,修顺时之令,宣群言以导壅,斥近幸以损阴。而圣心优柔,重在改作,号令所发,未闻有以当天心者。夫风雨、寒暑之于天时,为大信也。信不及于物,泽不究于下,则水旱为沴。近日制命,有信宿辄改,适行遽止,而欲风雨以时,其可得乎?天下之广,万几之众,不出房闼,岂能尽知?而在廷之臣,未闻被数刻之召,吐片言之善。朝夕左右,非恩泽,即佞幸,上下皆蔽,其应不虚。昔两汉日食、地震、水旱之变,则策免三公以示戒惧。陛下进用丞弼,极一时之选,而政道未茂,天时未顺,岂大臣辅佐不明邪?陛下信任不笃邪?必若使之,宜推心责成,以极其效。谓之不然,则更选贤者。比来奸邪者易进,守道者数穷,政出多门,俗喜由径。圣心固欲尽得天下之贤能,分职受业,而宰相方考资进吏,无敢建白,‘欲德不用’之应,又可验矣。今阳骄莫解,虫孽渐炽,河水妄行,循依违之迹,行寻常之政,臣恐不足回灵意,塞至戒。古者谷不登则亏膳,灾屡至则降服,凶年不涂塈。愿下诏引咎,损太官之膳,避路寝之朝,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勿崇私恩,更进直道,宣德流化,以休息天下。至诚动乎上,大惠洽于下,岂有时事之艰哉?”帝嘉纳之。

七年六月丁未,夜,大雨震电,玉清昭应宫灾。中丞王曙上疏曰:“昔鲁桓、僖宫灾,孔子以为桓、僖亲尽当毁。汉辽东高庙及高园陵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郡国,便殿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为天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今玉清昭应宫之建,非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荥阳县尉苏舜钦诣登闻鼓院上疏曰:“臣观今岁,自春徂夏,霖雨阴晦未尝少止,农田被灾者几于十九。臣以为任用失人,政令多过,赏罚弗中之所召也。天之降灾欲悟陛下,而大臣归咎于刑狱之滥。陛下听之,故肆赦天下以为禳救。如此则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抵罪,而欲以合天意也。古者断决滞讼以平水旱,不闻用赦。故赦下之后,阴霾及今。前《志》曰:‘积阴生阳,阳生火,灾见焉。’乘夏之气,发泄于玉清宫,雹雨杂下,烈焰四起,楼观万迭,数刻而尽,非慢于火备,乃天之垂戒也。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诏,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察辅弼及左右无裨国体者罢之,窃弄权威者去之,念政刑之失,收刍荛之论,庶几可以变灾为祜。浃日之间,未闻为此,而将计工役以图修复。都下之人,闻者骇惑,聚首横议,咸谓非宜,皆曰:‘章圣皇帝勤俭十馀年,天下富庶,帑府流衍,乃作斯宫,及其毕工,海内虚竭。陛下即位,未及十年,数遭水旱,虽征赋减入而百姓困乏。若大兴土木,则费用不知纪极,财力耗于内,百姓劳于下,内耗下劳,何以为国?况天灾之,己违之,是欲竞天,无省己之意。逆天不祥,安己难任,欲祈厚贶,其可得乎?’今为陛下计,莫若来吉士,去佞人,修德以勤至治,使百姓足给而征税宽减,则可以谢天意而安民情矣。夫贤君见变,修道除凶。乱世无象,天不谴告。今幸天见之变,是陛下修己之日,岂可忽哉!昔汉宣帝三年,茂陵白鹤馆灾,诏曰:‘迺者火灾降于孝武园馆,朕战栗恐惧。不烛变异,罪在朕躬,群有司又不肯极言朕过,以至于斯,将何寤焉!’夫茂陵不及上都,白鹤馆大不及此宫,彼尚降诏四方,以求己过,是知帝王忧危念治,汲汲如此。臣又按《五行志》:‘贤佞分别,官人有叙,率由旧章,礼重功勋,则火得其性。若信道不笃,或耀虚伪,谗夫昌,邪胜正,则火失其性。自上而降及滥炎妄起,燔宗庙,烧宫室,虽兴师徒而不能救。’鲁成公三年,新宫灾。刘向谓成公信三桓子孙之谗,逐父臣之应。襄公九年春,宋火。刘向谓宋公听谗,逐其大夫华弱奔鲁之应。今宫灾,岂亦有是乎?愿陛下拱默内省而追革之,罢再造之劳,述前世之法,天下之幸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六·刘昫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四·杨仲良
  瓮中人语·韦承
  椒生随笔·卷七·王之春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复斋日记卷下·许浩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 列传二十·纪昀
  民国三年(1914)七月七日至八月十日·胡适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宗懔传·李延寿
  贺人龙传·张廷玉
  康茂才传·张廷玉
  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臣之法·梁启超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凝泪出门·戴望舒

    昏昏的灯,溟溟的雨,沉沉的未晓天;凄凉的情绪;将我底愁怀占住。凄绝的寂静中,你还酣睡未醒;

  • 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宗室·脱脱

        ◎宗室   ○义宗倍(子平王隆先 晋王道隐) 章肃皇帝李胡(子宋王喜隐) 顺宗濬 晋王敖卢斡   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神册元年春,立为皇太子。时太祖问侍臣曰:

  • 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赵尔巽

      荣全喜昌 升泰 善庆柏梁 恩泽 铭安 恭钅堂 庆裕 长庚 文海 凤全 增祺 贻穀信勤   荣全,关佳氏,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威勇侯那铭嗣子。咸丰元年,袭爵,授二等侍卫。从征山东,以功迁头等,还直乾清门。十一年,出为塔尔巴哈台领

  • 卷一百四十一·毕沅

      ◎宋纪一百四十一 ∷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上章摄提格七月,凡一年有奇。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乾道五年金大定九年   春,正月,辛酉,金主与宣徽使敬嗣晖、秘书监伊喇子敬论古今事,因曰:“

  • 卷十四·毕沅

      ◎宋纪十四 ∷起著雍困敦正月,尽屠维赤奋若三月,凡一年有奇。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   春,正月,己未朔,不受朝,群臣诣閤拜表称贺。   庚申,辽主如华林天柱。   丙寅

  • 提要·佚名

      《越史略》三卷,不著撰人名氏,紀安南國事。上卷曰國初沿革,為趙佗以下諸王;曰歴代守任,為西漢至石晉交州牧守姓名;曰吳紀,乃五代末吳權及其子昌岌昌文等事蹟;曰十二使君,乃昌文没後諸將杜景碩等争立事蹟;曰丁紀,則丁部領以下

  • 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军告熸 陷临安幼主被虏·蔡东藩

      却说会稽县尉郑虎臣,奉福王与芮命,愿充监押官。看官道是何因?原来虎臣父曾为似道所倾,刺配远方,虎臣久欲报怨,凑巧遇着这个差使,当然奉命维谨,遂往押似道启行。似道正寓建宁府开元寺中,侍妾尚数十人。虎臣到后,命将侍妾屏

  • 《满文老档》人名、地名索引·佚名

    《满文老档》人名、地名索引凡 例一、本索引包括《满文老档》全部人名、地名。下列太祖朝人名索引,太宗朝人名索引、太祖朝地名索引、太宗朝地名索引四部分。二,全部索引共有8860条。其中太祖朝人名3270条,地名872条,太宗

  • 跋·阮旻锡

    是书为金山钱鲈芗先生熙泰所藏,向无刊本。先生后裔选之茂才慨假录副,俾付印刷,藉以流传。全书行款悉仍原式,间有疑义,亦不敢窜易,所以存旧也。校者跋。

  • 第十七节 加里波的之辞职·梁启超

    加富尔既去,王慰留不可,乃以拉达志代之。拉达志者,无主义,无定见,因循姑息,非乱世宰相才也。受事之后,即命撤散义勇兵(义勇兵,爱国人民报效而来,加里波的所统也)。加里波的不可,乃自下令于军中曰:“政事之方针,非吾侪军人所得与闻。

  • 卷二百十四之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四之六 朱批郝玉麟奏摺 雍正十一年九月初二日福建总督【臣】郝玉麟署福建陆路提督【臣】阿尔赛谨 奏为请 旨事窃照闽省福兴泉漳四府并福宁一州屏藩边海控御岛夷设有水陆二提督以及福宁

  • □□第六十七(阙)·墨子

    (阙)

  • 卷四十八·道世

    △诫勖灾第四十八(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夫以立像表真,化俗彝训;寄指筌月,出道常规。但以妄想倒情,沿流固习;无思悛革,随业飘沦。是以《涅槃经》云:“为善清升,譬同爪土;为恶沈滞,喻等地尘。”良由六贼俱至,十使交缚。或比行厕画瓶

  • 卷第二十二·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中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诸佛子此

  • 卷第五(从第六经九纸末行尽第十经)·澄观

    寿昌元年乙亥岁高丽国大兴王寺奉宣雕造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五(从第六经九纸末行尽第十经) 敕太原府太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有九善知识。第一海幢比丘。第二伊舍那优婆夷。第三大威猛仙人。第四胜热婆罗门。第五慈行

  • 叙·济悟

    叙忆予分守蕲黄赉捧还里。尝路过饶阳。有禅师鹤峰者开路焚修为一方感悦。尚未细悉其为人。迨备藩湖北我友仲子开一来过武昌言。濮上招提有主持福善寺及福寿禅寺者。大畅宗旨。讯之乃即予向所闻之鹤峰也。私心窃向往

  • 汉官六种·孙星衍

    10卷。清人孙星衍校辑。包括《汉官》1卷,东汉王隆撰;《汉官解诂》1卷,东汉胡广注;《汉旧仪》(又称《汉官旧仪》)2卷,东汉卫宏撰;《汉官仪》2卷,东汉应劭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或省称《汉官典仪》、《汉官典职》、《汉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佚名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原题「东海青元真人注」,此人盖系南宋道士。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清河老人序,称赞青元真人注《度人经》,「条分八事,详释二章。首明理性之因,终显命根之秘」。注文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