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臣之法

政变后数日,日本《中央报》载有支那细人邹某之言曰:此次政变,非一国之公事,乃康党之私事耳。又曰:康党并非变法之人,皇太后与荣禄乃真变法之人也,今康党既去,中国革新之事将大成矣。又曰:荣禄尝询康以变法之方,康曰,变法不难,三日足矣。荣问其故,康曰,但将二品以上官,尽行杀了,可矣!荣恶其言,故欲去之云云(其言尚多,不具引)。当时局外之人颇惑其言,乃未及数日而党狱大起,逮捕遍于各省;又未数日而八股复,冗员复,弓刀石复,学校废,特科废,农工商局废,报馆有禁,学会有禁,士民上书有禁,新政尽翻。于是稍有识者,知邹某之言之谬,不待辨矣。然犹或疑康南海与荣某,果有是言,以为此次之蹉跌,实由新党急激,有以自招之者。余故记畴昔所闻于南海者而演绎之,以告天下,俾并世无惑,而后之变法者,亦有所采择焉。

变法之事,布新固急,而除旧尤急。譬犹病痞者,不去其痞,而饵以参苓,则参苓之功用皆纳受于痞之中,痞益增而死益速矣。虽然,变法之事,布新固难,而除旧尤难。譬犹患附骨之疽,欲疗疽则骨不完,欲护骨则疽不治,故善医旧国者,必有运斤成风,垩去而鼻不伤之手段,其庶几矣。今守旧党之阻挠变法也,非实有见于新法之害于国病于民也。吾所挟以得科第者曰八股,今一变而务实学,则吾进身之阶将绝也。吾所恃以致高位者曰资格,今一变而任才能,则吾骄人之具将穷也;吾所藉以充私囊者曰舞弊,今一变而核名实,则吾子孙之谋将断也。然犹不止此。吾今日所以得内位卿贰、外拥封疆者,不知经若干年之资俸,经若干辈之奔竞而始能获也。今者循常习,故不办一事,从容富贵,穷乐极欲,已可以生得大拜,死溢文端,家财溢百万之金,儿孙皆一品之荫。若一日变法,则凡任官者皆须办事,吾将奉命而办事耶?则既无学问又无才干,并无精力,何以能办?将不办耶?则安肯舍吾数十年资俸奔竞,千辛万苦所得之高官决然引退,以避贤者之路哉?故反覆计较,莫如出死力以阻挠之。盖全国千万数之守旧党人,不谋而同心,异喙而同辞,他事不顾,而惟阻挠新法之知。语曰:“众口铄金,聚蚊成雷。”不有以安顿之,则其为变法之阻力,未有艾也。今求安顿之之法,盖有数焉。

一曰如其爵位。日本维新以前,公卿以数十计,藩侯以数百计,皆席数百年之业,根深蒂固,其去之之难,视我国数倍焉。乃维新之始,设五等之爵以容之,置华族以宠之,及其后立宪政治既行,则选华族之秀者,为上议院议员焉,是以群贵帖然相安无事。今宜仿其意,满人则自亲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奉恩将军;汉人则自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等,各因其今有之品级而授之。大率大学士、军机大臣授公爵;尚书、总督授侯爵,侍郎、巡抚授伯爵;三四品京堂、藩、臬授子、男爵;其下诸官各以原品相比而授袭职焉,一切皆奉朝请,有庆典覃恩,皆得受赏赐。京官自四品以上,外官自三品以上,皆列为贵族。他日得充上议员之任,如是则富贵不失,恩荣依然,其有才者仍可预国事,其不肖者亦可以支门楣,谣诼必消,阻碍自少。此一法也。

二曰免其办事。宋之官制,有爵、有阶、有官、有职、有差,今日本亦大略仿之,有爵、有阶、有勋、有官。凡此诸制,骤视之似觉其无谓,然实新旧交代之际,无可如何之法也。夫爵阶、勋官、职差等名号之差别,起于何也?凡立一种之官制,其初必行之而有效,所设之官,必求可以任所治之事。及行之既久,而疲玩生焉。旧班之官不足以任事,于是乎欲设新班以易之。然旧班之人又不能一扫而去也,于是不得不别设一名焉,以为位置,使旧班者虽无其权,而仍有其名焉,使新班者虽无其名,而可有其权焉,于是乎新旧之间可以相安。自古以来,官制之变迁未有不由此者也。今试以宰相一职论之,汉初为相国,后更名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同谓之三公。东汉以后,则宰相之权移而至尚书令、录尚书事,而三公之官犹可以不废也。魏晋渐移而至中书令、中书监,而三公及尚书令之官仍可以不废也。降至唐初,为内史令,为中书令,为侍中,中叶更为左右仆射,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而中书令、侍中之官犹可以不废也。至于本朝,国初宰相之职为大学士,至雍正间其权移而至南书房,然大学士之官犹可以不废也。乾隆以后,更移而至军机处,然大学士、南书房之官犹可以不废也。凡此皆以权任新官,而以名宠旧官,皆不得已之良法也。同治中兴之役,胡、曾、左诸公,以封疆、吏任、练兵、筹饷之事,因本省之属员才不足用,必须调用平日亲信之人,而实缺各官又不能举而易之也。于是乎广设诸局,以善后、厘金等局代藩司之事,以保甲等局代臬司之事,其余各事莫不设专局以办之,下至各府、州、县皆有分局。故当军兴之时,全省之脉络系于各局,实缺官则画诺坐啸而已。盖彼实缺官者,去之则有觖望之虞,用之则有偾事之患,故为两全之策,莫如官自官,差自差,名之所在与权之所在,分而为二焉。此因时制宜之极则也。故变法之后,官制既必当变矣,则惟宜添新衙门而勿裁旧衙门,留此尚书、侍郎、主事、编修、总督、巡抚、布政、按察等名号,以为老耄无用之人升转之阶,使之终其身不失其宠荣焉。若有迁都南部之举,则此辈听其留守北京,如明代南京部院各官之例。此又一法也。

问者曰:徒存其名而不使治事,则其名亦必不荣,而欲其相安,难矣!答之曰:是不然。今举朝之官,本无一事可办也,名为大学士、尚书、侍郎,其实与布衣无异也,所异者其顶带、服色耳。且彼等之所以畏变法者,岂不以畏办事乎哉?其畏办事也,虑己不能任本官之事,而官将不保也。今既免其办事,而又可以不失官,则一切仍其旧而已,非稍有所增损也,正中私怀,而何不相安之有?且即以今之官制论之,詹事府、国子监为翰林升转之阶;通政、光禄等卿寺为部员升转之阶,此人人所共知者也。然则将一切旧衙门,皆作为百官升转之阶,有何不可也?且名之荣固有足以动人者焉。自有军机大臣以后,而大学士之员同于闲散也久矣,而宦途之以大学士为荣如故也。然则存其名以位置旧员,可谓毫发无憾矣。

三曰增其廉俸。今之官吏,所餍足而钦羡者,则陋规也,舞弊也;京官则恃炭敬、别敬也,部员则恃印结也,翰詹则望得差也。变法之后,此等当尽撤,则虽有旧官,而生计殆绝矣。故宜因其品级,而略加其廉俸,使虽不能藉官以致暴富,犹可藉官以免饥寒,亦体恤之道也。此又一法也。或疑中国款项支绌,司农仰屋之时,安可为此坐食之徒,更糜巨帑?不知苟能变法,以中国之大,筹款尚非甚难,国家虽患贫,亦不系此区区也。

然则冗官竟不裁乎?曰:是不然。自变法之年以前起算,听其如常迁转,缺者则不复补,不及十年,而旧官殆将尽矣。且其中之有才而能任事者,仍可授新衙门之差遣。则新班之数日增,而旧班之数日减,此亦自然淘汰之公理也。古人之言汰冗兵者,则既如是矣。夫此法岂徒用之于裁官裁兵而已?化莠民为良民,变学究为志士,其道罔不由是,如此者可称医旧国之国手矣。

猜你喜欢
  ●卷九·黎庶昌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十·刘恕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一·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知事拍马屁·李定夷
  第十六卷 仕绩 七·缪荃孙
  通志卷六十五·郑樵
  卷二·高士奇
  世家卷第十二 高丽史十二·郑麟趾
  ·祷海神息浪通舟文·丁曰健
  徽宗纪·脱脱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职官三七·徐松
  卷三十·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八十·吴景旭

      癸集下之下  格律  陈卧子辱李司马萍槎赠诗勉以世事兼许文笔云久瞻枢府重明光投我连城云锦章伤乱已闻刘太尉赏音深愧蔡中郎九龙移帐春无草万马窥边夜有霜蚤晩沧江惊驿使诏书先问右贤王朱云子论此诗曰三四稳实

  • 卷三·杜文澜

    卷三酒泉子顾夐黛薄红深一首、春又去句、去字注叶仄、按上一韵意字不能以去字叶、疑至字之误、温庭筠词、玉钗斜篸云鬟髻句、戈氏顺卿云、篸去声、髻当作重、与下文凤&M007383;二字叶、又顾夐揜

  • 卷十四·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胡训导庚 字文刚少孤性明粹从乡先生胡世佐授毛氏诗後与里中单仲友讨论益造渊博为文冲雅工律诗同时名士过从无虚日洪武中荐授本县训导後调

  •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司马迁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

  • 第八十九回 冯婕妤挺身当猛兽 朱子元仗义救良朋·蔡东藩

      却说石显专权,怙恶横行。当时有个待诏贾捐之,为前长沙太傅贾谊曾孙,屡言石显过恶,因此待诏有年,未得受官。永光元年,珠崖郡叛乱不靖,朝廷发兵往讨,历久无功。郡在南粤海内,岛屿纷歧。自从武帝平定南越,编为郡县,居民叛服无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  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吕思勉

    自西力东侵,而中国人遭遇到旷古未有的变局。值旷古未有的变局,自必有非常的手段,然后足以应付之,此等手段,自非本来执掌政权的阶级所有,然则新机从何处发生呢?其(一)起自中等阶级,以旧有的文化为根柢的,是为戊戌维新。其(二)以流

  • 王廷凑传·刘昫

    王廷凑,本为回鹘的阿布思族人,世代隶属安东都护府。曾祖名叫五哥之,事奉李宝臣父子。王武俊收他为养子,因他骁勇、果敢、善斗,王武俊很看重他。由于积年军功被授左武卫将军同正,追赠越州都督。祖父末怛活,追赠左散骑常侍。父

  • 卷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十二征榷考榷茶宋宁宗庆元初除隆安县茶课估钱初元丰开川秦茶场园户既输二税又输土产隆安县园户二税土产兼输外又催理茶课估钱高宗建炎元年立为额至是始除之六年诏四川产茶处岁输经总制

  • 兵五·徐松

    屯戍真宗咸平六年七月内,帝曰:「自来边鄙戍兵受代往还,朝廷须遣使部押。本营既知各办行计,洎别商议改更,或即且留,虚成烦费,各有怨咨。今后替移,并密封宣头,令遣使直至军前施行。」 十一月十一月:《长编》卷五五载于七月。,帝曰:

  • 十四年·佚名

    (丙子)十四年大明崇祯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未,上有疾,停正朝望闕禮。1月2日○戊申,禮曹判書洪瑞鳳,往視諸陵後入來,以英陵弘濟洞爲可用,上以弘濟洞去京遠,使之更往審擇,仍命宦者徐後行,隨瑞鳳以往。擇山時,宦者偕行,始此。1月3日

  • 易经·说卦传·第四章·佚名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 日以遯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 功名第二十八·韩非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

  • 卷三十七·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七钱塘程川撰易三十七系辞下传三三陈九卦初无他意观上面其有忧患一句便见得是圣人说处忧患之道圣人去这里偶然看见这几卦有这个道理所以就这个说去

  • 致何北衡等居士书(二通)·太虚

    一北衡院护、昌猷、晓西院董公鉴:比悉法尊法师等在院教学,颇为精进,渐有成效可期;但闻院费陷于困难,务祈鼎力设法维持,以安院众为祷!顺颂公绥!太虚启。二四、四、十八。(自上海发)二北衡院护大鉴:闻偕贵州吴主席等来温泉,能莅缙云

  • 你我·朱自清

    散文集。朱自清著。列为“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除《自序》外,收1924年8月至1934年秋所写散文29篇。分2辑。甲辑为随笔,12篇,系叙事、抒情、写景、说理之作。文章不落窠臼,变化跌宕,富于

  • 拙轩集·王寂

    诗文别集。金王寂著。“拙轩”乃作者斋名,因以名集。元好问《中州集》卷二《王都运寂小传》称寂“著有《拙轩集》传于世”。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予以著录。原本久佚,今本乃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四库全书总

  • 全唐五代诗格校考·佚名

    本书主要收录了整个唐朝时期的五代诗格经典作品,以及对每个经典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层赏析。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