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四

  神宗皇帝

  韩绛经略西事

  熙宁三年九月乙未,工部侍郎、参知政事韩绛为陕西路安抚使,度支员外郎、直舍人院吕大防为宣抚判官。先是,绛奏以夏人寇庆州[1],陕西用兵,请出使。王安石曰:『臣于边事未尝更历,宜往。』上亦欲用安石,乃曰:『王安石未尝行边,今可出使也。』绛以为朝廷方赖安石,不宜往。安石曰:『朝廷所赖,独韩绛耳。』上卒遣绛,仍赐绛诏:『如有机事,可不待奏报,听便宜施行。』(二十四日诏,当考)甲辰,诏执政官同诣韩绛第别绛,绛以翌日西征也。吕大防与绛建攻、守二议,其一:止绝岁赐,以所费金帛及汰去疲兵衣粮分给诸师,别募奇兵骑将,伺其间择利深入,破荡城寨,招收部落。如西兵大举,众寡不敌,则勿与战,俟彼退兵散豫,约邻路间道设伏,邀其归路。其二:严为守备,西兵至则坚壁清野,退则出奇兵邀击。又言:『兵不精、将不勇,求以胜敌,自古未有。为今计,莫若选募兵将,尽其智力。汉之名将,多以良家子从军。晋马隆出救涼州,不用州郡旧兵,于京师立标简募,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余人,深入转战千里之外,遂能破敌立功,此募兵之效也。汉鲁奇以偏将军应募先登,唐娄师德以御史应募为猛士,此募将之效也。』及绛至陕西,即募彊劫贼盗及亡命罪人为奇兵,又分蕃、汉兵为七军,以行扰击牵制之策。又言:『用兵之始,诸将尚循故态,则必致误事。乞惟听宣抚司统制,则事归一体矣。』又言:『朝廷已绝岁赐,又断和市。此二者,是绝彼之大命,理须必争。我必先为之计,以挫其谋。且星居鸟散,不能常聚,点兵数千,动须累日,彼之所短也。建营立戍,一二万之众旦夕可集者,我之所长也。分路置帅,举一路将兵,除守外不满二万者,我之所短也。率数十万众专向一路,以多击寡者,彼之所长也。异时常以我之所短抗彼之所长,所以屡败。今七将并出,伺其未集,便行扰击,似是击我一处则六处牵扯制。一处坚壁,使其防救不暇。制敌之命,无出于此。然后招怀,无所不可矣。』

  十一月癸巳,赵卨权同发遣提点陕西刑狱。时绛方议大发兵取横山,卨言:『大兵过山界皆砂碛,乏善水草,又无险隘可控扼,臣窃危之。若乘兵威招诱山界人户,处之生地,不先储峙,不建城寨,则难以安集。今夏国屡为西蕃攻扰,必欲乘虚破之。当先经画山界控扼之地,然后招降。不然劳师远攻,未见其利也。』乙卯,诏判延州郭逵赴阙。韩绛用种谔谋,将以兵取横山。逵曰:『谔狂生耳。朝廷以家世用之,过矣!他日败国事,必此人也。』绛与逵议出兵,逵力言其不可。使幕府与逵论难,逵曰:『此举不惟无功,恐别生他变,贻朝廷忧。』绛怒,奏逵沮军事,故有是命。命陕西宣抚使韩绛为陕西河东路宣抚使,判官吕大防为陕西河东路宣抚判官。绛时治兵鄜延,欲通道河东,故有是命。

  四年正月戊子,种谔领兵次抚宁堡,夏人有迎降道旁者。左右欲收其甲,谔曰:『今为一家,即吾人也。听以自随。』己丑,次啰兀城。夏帅都啰马尾与其将四人聚兵啰兀之北与马户川,谋袭谔。谔谍知之,以轻兵三千潛出,击破之,马尾脱身遁去,复与其将三人驻兵立赏平[2]。谔遗以妇人衣三袭。明日,遣将吕真率千人,斥候大风尘起,夏人惊曰:『汉兵至矣!』皆溃而去,遂城啰兀,凡二十九日而毕。大小四战,斩首一千二百,降口一千四百。谔始出师,知横山有积粟,今民兵多辇版巩之具,往反三十五日,所将步骑二万元,食官米二斗二升、刍六束,余悉因粮于敌。

  二月癸酉,西兵攻抚宁堡,陷之。上尝问宣徽南院使郭逵曰:『种谔取啰兀、抚宁二寨,或闻夏人复欲取之,当如何?』逵曰:『愿速备抚宁,则啰兀无患。』上曰:『何也?』逵曰:『昔夏人取灵武,先击清远,然后灵州失守。今抚宁地平而城小,戍兵不多,万一用前策,则必先取抚宁。抚宁破,啰兀随之矣。』上深以为然。未及往备,而抚宁已陷,遂弃啰兀。

  三月癸卯[3],上问执政以啰兀存弃,王安石曰:『筑堡则致寇。今抚宁新陷之后,士气沮怯,乃于彼界中作堡,又必致寇。以沮怯之众当力争之寇,则其生变必矣。况又陕西人力疲困,难于供馈乎!』上曰:『啰兀非不可营,但举事仓猝为非。』安石曰:『三代之事,固未及论,但如李牧,犹弗肯速争小利。盖善用兵者其节短,役不再籍,粮不三载。若诚出此,则啰兀小利自不当营,非特出于举事仓卒也。今人才未练,财用未足,风俗未变,政令未行。出一令,尚患州县不肯服从,则其未能兼制西人,固宜云云。』上悦。及是,遂弃啰兀。丁未,吏部侍郎、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韩绛罢相,以本官知邓州。制词责绛云:『听用匪人,违戾初诏。统制亡状,绥怀寡谋。暴兴征师,深入荒域。卒伍骇扰,横罹转战之伤;黄丁驰驱,重疲赍饷之役。边书旁午,朝廷震惊。』翰林学士元绛辞也。初,朝廷命绛宣抚,面授攻、守二策,而枢密院不知。文彦博意绛密受上旨,恐无功,并任其责,奏请为画一以付绛,而无发兵约束。王安石亦乞不预边事,西讨方略,一以委绛。

  四月癸酉,检校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种谔为贺州别驾。初,王安石论谔当深责,以慰谢关辅人心,请置之广南。上曰:『须谔离陕西。』于是再责。

  五年正月辛巳朔。己丑,诏:『鄜延路经略使赵卨询问降羌,如有愿归夏国者,先以名闻。诸路准此。仍牒宥州,令于逐路界口交割。』知原州种古言:『招降蕃部可用为乡导,不当问其愿归。盖汉宫多恶蕃部,恐迫胁令归,即及害恩信。』上曰:『如王广渊计,但欲遣归。盖广渊与韩绛不相能。』安石曰:『今绛已被斥,留得蕃户,陛下亦必不以此为功。纵遣去,不复加绛罪,不知广渊为此何意?』上曰:『欲表见绛所为皆非。』安石曰:『陛下但当论利害,不当探人未必然之私意。臣愚以为:方今所急,在知将帅之情,以道御之,使不敢偷惰欺慢,然后边鄙可治。人主计事,当先校利害。若利害果合如此,恐不须妄疑其人心有所挟,如此,则人人各怀形迹,孰敢复为人主尽力?非特臣所怀如此,前日执政大臣例皆如此。今日计事,陛下尚疑有倾韩绛者,则谁复敢不避形迹,为陛下计事?』上曰:『王广渊每事辙言宣抚司过失。』安石曰:『陛下不当怪广渊屡奏宣抚司过失。方庆州兵未变,广渊数为韩绛言,如此役使兵士非便。绛屡诋毁广渊,以为不忠。而陛下亦疑广渊,后果为广渊所奏,广渊反降两官。广渊岂能内无不平之心?内有不平之心,则其言自然如此。陛下以种古为晓蕃情,今令问蕃人愿归者听归[4],岂有蕃人不晓蕃情者?种古但云可为乡导,即不知如此人,乃能为贼乡导[5],今若推恩,问愿留者留,去者去,即留者皆为我所用,去者亦必怀惠。异时讨伐,固宜有为内应。报德如食秦缪骏马、盗袁盎侍儿之类,则我虽遣去,未为不得其用也。』

  二月辛未,河东经略使刘庠言:『被旨取问愿归夏国人姓名,今具条上。』诏不须俟夏国议界,至官到界,止据所奏愿归蕃户,于鱗州相对界上发遣,人支采绢二疋[6],小儿一疋[7],及令保定军移谍宥州照会。

  校勘记

  [1]庆州 原本作『度州』,据《长编》卷二一五改。

  [2]立赏平 原本『平』字作墨丁,据《长编》卷二一八补。

  [3]癸卯 原本作『已亥』,据《长编》卷二二一改。

  [4]愿归者 原本无『者』字,据《长编》卷二二九补。

  [5]为贼 原本『贼』字作墨丁,据《长编》卷二二九补。

  [6]二疋 原本作『二匹』,据《长编》卷二三○改。

  [7]小儿 原本『儿』字作墨丁,据《长编》二三○补。

猜你喜欢
  皇清开国方略巻四·阿桂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八七○ 谕辽金元三史承办官平恕等俱着加一级纪录三次·佚名
  二八五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复行查缴不应存留书集折(附清单一)·佚名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卷四·章冲
  卷十·傅恒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上·袁枢
  卷四十八·张守节
  司马彪续汉书卷一·周天游
  郑世翼传·刘昫
  庶人李重福传·刘昫
  康延孝传·薛居正
  晋宣帝·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定情·洪昇

    【大石引子·东风第一枝】〔生扮唐明皇引二内侍上〕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唐。层霄雨露回春,深宫草木齐芳。升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韶华入禁闱,宫树发春晖。天喜时

  • ●三槐书屋诗钞卷一·金朝觐

    锦州金朝觐午亭撰 登文昌阁 送徐栗斋之任义州 登翠岩山 望梳妆楼 宿山房 望笔架山 锦州道上 卢峰口怀古 沙河驿 别山戏题 挽于烈妇即依原韵 中秋日闱中忆友 谒尹文端公墓

  • 客中·徐志摩

    今晚天上有半轮的下弦月; 我想携着她的手, 往明月多处走—— 一样是清光,我说,圆满或残缺。 园里有一树开剩的玉兰花; 她有的是爱花癖, 我爱看她的怜惜—— 一样是芬芳,她说,满花与残花。 浓阴里有一只过时的夜莺; 她受了秋凉

  • 巻二·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二明 李蔉 编宋郊二首庄献明肃太后挽词应制寳慈垂毋训一纪御璿除地有占沙旧天仍补石余轩星沦夕纬翟辂去宸居异日金縢啓方知复辟书闰十二月望日立春禁中作闰厯先春破腊寒防花金胜宠千官氷从太

  • 卷七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二十五于邺于邺唐末进士诗一卷书怀长安多路岐西去欲何依浮世祗如此旧山长忆归自离京国久应已故人稀好与孤云住孤云无是非书情负郭有田在年年长废耕欲磨秋镜净恐见白头生未作一旬别已过千

  • 野谷诗稿巻三·赵汝鐩

    宋 赵汝鐩 撰泛洞庭解维武陵岸江肥雨新止兼程趋洞庭势疾建瓴比银光吞上下莫辨天与水我乃航其间滉瀁借一苇吏尘贮两袖到此划湔洗黄昏打头风洪波半空起舟子惶束手喧呼互排诋有篙无处着有缆无地舣铁索二百丈牵猫卧沙底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壬子朔先是播酋杨应龙梗化构乱屡经诸臣具题奉旨勘处迄无定议巡按赵标乃直陈逆酋杀掳之实据及处置之机宜大略不过剿防抚三策而吃紧尤在足饷今川省当采办之时竭膏尽髓不能更有所出以养兵所可处者议抽

  • 卷之三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崔延伯传·魏收

    崔延伯,博陵人。祖崔寿,在彭城陷入江南政权。崔延伯很有力气,少年即以勇壮闻名。出仕萧赜,为缘淮游军,带濠口戍主。太和年间进入皇魏,高祖深深嘉许这种行为,常任统帅。胆量勇气过人,兼有谋略,征讨之处,都立下了战功。积累功劳位

  • 卷十六·曾国藩

    卷十六胸襟篇襟怀宽广,能容天下之物。《呻吟语》曰:涵容是处人第一法,养心第一着。曾国藩说,喜怒形于色,“乃无涵养之力,是薄福之人,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宋代名相吕端外似愚拙,然每临大事不糊涂。军机大臣张廷玉胸中有泾

  • 卷十·佚名

    △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三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大乘经能多利益无量众生。何以故?一切众生因大乘故。得人天乐及涅槃乐。世尊,夫大乘者,何法摄龋何法利益。何法难得。何法障碍。何因缘故名为大乘。佛言:善男子,有一法摄取大

  • 答傅汶明问(二则)·太虚

    问一:佛教分几宗,那一宗最合于未出家者修习?答一:佛教各宗为历史上演变而出,其中有印度原有之宗派;亦有来中国后始有之宗派;亦有来中国后不传者,小乘诸部派是也。中国之佛教十宗:二宗小乘,七宗大乘,律宗通大乘小乘之间。此乃由中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三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三卷广举十二种医譬明经力 释船师譬 释蛇脱皮譬释先陀一 名四实义 明改定经文失义旨事 释卖乳加水譬菩萨品第二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唯除必死一阐提辈案。僧亮曰。答问云何处烦恼

  • 卷第十·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章安旁出世家(旁出之二) ·(二世)龙兴弘景禅师   ·南岳大慧禅师   ·嘉祥吉藏禅师   ·天台明旷禅师   ·玉泉道素禅师   &middo

  • 卷之一·德清

    八十八祖传赞卷之一匡庐憨山释 德清 述秀水寓公 高承埏 补嘉兴上士 钱应金 较陈如尊者传阿若憍陈如尊者。阿若名也。此云解。陈那或云陈如。此云火器。姓也。以先世从事。遂以为氏。佛之母族也。以佛初出王宫入

  •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六·弘储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总目卷第六住衡州南岳福严寺语衡州花药寺语高峰理山寺语武昌东严寺语住汉阳大别山兴国寺语卷第七灵岩廿一录卷上卷第八灵岩廿一录卷下卷第九南岳正续录卷上卷第十南岳正续录卷下嗣法门人济玑等编住衡

  • 道门语要·黄元吉

    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

  •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王子一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简称《误入天台》,题王子一撰。《太和正音谱》有著录。剧写东汉人刘晨、阮肇因天下大乱,不愿为官,入山采药,遇仙女结为夫妇的传说故事。《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天台二女”条即为此故事,本剧即据此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