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绩传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格高傲放任,不喜欢拜揖之礼。兄王通,乃隋朝末年的大儒学家,收徒讲学于河、汾间,模仿古人著作《六经》,又著《中说》,以仿效《论语》;但都不为其他学者称道,所以书并不出名,只有《中说》能够传世。

王通知道王绩放任不羁,就不以家事委托他,乡里族人中的婚丧喜庆男儿冠礼等,都不参加。与李播、吕才是好友。

隋大业年间,王绩被举荐为“孝悌廉洁科”,任命为秘书省正字。他不乐意在朝中任职,要求出京为六合县丞,喜饮酒而不理事,这时天下已乱,遭到弹劾,就解职而去。叹息说:“一切自有天意,我就心安理得吧!”于是返回故里。有田十六顷在河中小洲上。仲长子光也是一位隐士,没有妻儿,在北边小洲上盖房居住,已有三十年,不是自己劳动所获就不吃。王绩爱他性情真率,迁居与其邻近。

仲长子光患哑疾,两人从未交谈,相对饮酒十分欢洽。王绩有奴婢数人,种黍,春秋两季自己酿酒饲养野鸭大雁,栽种药草自用。以《周易》、《老子》、《庄子》放置床头,其他的书很少读。想见兄弟时,就过河回家。游览过北山东皋,著书时自己署名为东皋子。骑牛经过酒店时,有时一留就是几天。

高祖武德初年,因为王绩以前做过官,在门下省待诏。按惯例,每天给官员发酒三升,有人问:“待诏有什么乐趣呢?”王绩回答说“:美酒值得留恋!”侍中陈叔达得知此话,就每天发给他一斗酒,时人称之为“斗酒学士”。贞观初年,因病罢官。后又调吏部待命,此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于酿酒,王绩要求担任太乐丞,吏部以非所长而不许,王绩坚持要求说“:这里有深刻寓意。”吏部终于任命了他。焦革死,其妻不断地给王绩送酒,一年多后,焦革之妻又死。王绩说:“老天不让我尽情享受美酒吗?”弃官而去。从此,太乐丞成为闲职。王绩追述焦革酿酒法为酒经,又采集杜康、仪狄以来善酿酒者的方法为酒谱。李淳风说:“您,真是酒家的忠实史官啊。”王绩居处的东南有巨石,他在上面建杜康祠祭祀,尊杜康为师,以焦革陪享受祭。著作《酒乡记》作为刘伶《酒德颂》的续篇。他喝酒可以五斗不醉,有人备酒邀他的,不论其人贵贱都去,写有《五斗先生传》,刺史崔喜喜欢他,请他相见,他回答说“:怎能坐在那儿召见像严君平那样的高人雅士呢?”最后还是不去。杜之松,是王绩的老友,任刺史,请王绩讲礼,王绩回答说“:我不能到地方官那里行繁琐的礼节,谈无用的糟粕,丢掉醇厚的美酒。”杜子松逢年过节送给酒肉。当初,其兄王凝担任隋朝著作郎,撰写隋书未成而死,王绩接着撰写,也没写成。他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嘱家人节俭治丧,自己撰写墓志铭。

王绩做官,因醉失职,家乡人嘲笑他,他就假托“无心子”的故事来表白自己的志趣,说:“无心子住在越国,越王不知道他是德行高操的人,强迫他做官,他并不显得高兴。越国的法规是‘:有丑行的人不予录用。’不久,无心子就以有丑行而传闻,越王罢黜了他,他也无怨怒之色。退而归于茫茫的山野,经过动城时去见机士,机士摸着大腿说:‘咦!你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怎么会因罪而被免职呢?’无心子不答应。机士说‘:希望得到指教。’无心子说‘:您听说过蜚廉氏的马吗?一匹是红鬃白毛,有龙的骨骼、凤的仪态,奔驰起来像舞蹈,整天被役使而热死;另一匹则是大头翘尾,颈似驼、膝如貉,踢咬尥蹶子,被丢弃在野外,全年都长得肥壮。凤不厌恶在山中栖息,龙不羞于在泥淖中盘曲,君子不能仅为求洁而遭祸患,不以躲避污秽来保持纯洁。’”这就是王绩自处的态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凉武昭王(子士业)·房玄龄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九一五 满本堂为并无恩拔副贡科甲出身人员派充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四·杜大珪
  别集下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十二、中文电子字码机·林语堂
  周铁虎传·姚思廉
  李绘传·李延寿
  太宗明元帝纪·李延寿
  元德秀传·刘昫
  王忠植传·脱脱
  卷二十二·长孙无忌
  许秋颿·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回 奖功臣并赐良姻·陈端生

    第三十一回奖功臣并赐良姻诗曰:凯歌旋唱奖功臣,侯伯王封并赐姻。可惜奇英婚友鹤,东平忠孝恼慈亲。话说诏书下来,拜郦君玉为保和殿大学士之职。孟嘉龄草诏的,即时来梁衙贺喜。司马宵来歇外轩,先书谢表在窗前。略耽半刻抬身

  • 卷四十二·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四十二平湖沈季友撰秦水市謡长水土人有此謡始皇闻之乃从此过与人乘舟交易以应之按水市合爲沛字应汉祖起沛也水市出天子长水謡时有老妪闻謡甚惧日往窥城门门侍欲缚之妪言其故后门侍以犬血涂门妪

  • 纲目续麟卷一·张自勋

    【戊寅】周威烈王【午】二十三年【秦简公十二年晋烈公止十七年齐康公贷二年楚声公当五年燕闵公二十一年○魏文侯斯二十二年赵烈侯籍六年韩景侯防六年皆始为侯○统旧国五新国三凡八大国】秦简公名悼子分注不书疑漏或曰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六月丙戌朔廷试天下万历三十一年及二十八等年岁贡恩贡选贡生员命辅臣同翰林院掌院学士严加考试取中上中卷各若干进呈下部知之○四川新谷安抚司差都纲番僧仰羊坚藏等八名贡珊瑚左髻等方物各赏给绢钞食茶○

  • 卷之八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四 湖北巡抚福宁奏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佚名

    一四○四 湖北巡抚福宁奏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日湖北巡抚臣福宁跪奏,为遵旨查缴《纲目续编》,循例汇奏,仰祈圣鉴事。窃照乾隆四十八、九年内先后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多有议论偏谬及肆

  • 一二六六 暂署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六六 暂署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初二日暂署陕甘总督 山西巡抚臣勒保跪奏,为遵旨查明汇奏事。窃照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二条,于辽、金、元三朝

  • 九七七 吏部为知照四库馆人员遵旨分别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九七七 吏部为知照四库馆人员遵旨分别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十五日吏部为遵旨查议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日题,本月二十七日奉旨:吴裕德、吴锡麒、李镕、庄

  • 一一九、魏襄王魏哀王乃襄哀王一君两谥考·钱穆

    《史记》:“梁惠王三十六年卒,子襄王立。十六年卒,子哀王立。”《竹书纪年》梁惠王立三十六年改元,又十六年而卒。其后称今王,至二十年而书止。杜预《左传后序》谓:“《史记》误分惠成之世以为后王之年。哀

  • 卷四十七·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七性理六仁或问诚是浑然不动仁是此理流出否曰自性言之仁亦未是流岀但其生动之理包得四者得此生意以有生然后有礼智义信以先后言之则仁为先以大小言之则仁为

  • 兵略训·刘安

    【原文】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跃,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毒者螫,有蹄者驶,喜而相戏,怒而相害,天之性也。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能足也,故群居杂处

  • 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佚名

    ——穷寇不可不猛追 【原文】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1),报檇李也(2)。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3)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4)。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尽(5)。’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6)

  • 卷五 祭礼·颜元

    四时祭【温公曰:「王制:『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注:祭以首月,荐以仲月。」○高氏曰:「何休云:『有牲曰祭,无牲曰荐。大夫牲用羔,士牲特豚,庶人无常牲:春荐韭以卵,夏荐麦以鱼,秋荐黍以豚,冬荐稻以雁,取其新物所宜。凡庶羞不踰牲

  • 法月译·佚名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七万七千人俱,其名曰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以为上首。皆得三昧总持,住不思议解脱。尔

  • 成实论 第十卷·佚名

    成实论 第十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憍慢品第一百二十八问曰。已说三烦恼是生死根本。为更有不。答曰。有。名为慢。问曰。云何为慢。答曰。以邪心自高名慢。是慢多种。若于卑自高名慢。于等计等亦名为

  • 皇明九边考·魏焕

    明魏焕编。十卷。魏焕,字东洲,湖广长沙(今属湖南)人,历官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明初于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头(太原)、固原设立军事重镇,称为“九边”,以防御中国北部境内一些游牧民族的攻

  • 文始真经言外旨·陈显微

    道教经籍。南宋陈显微撰。9卷。《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作者认为老子之道,不可言说。而关尹请老子强为之说,必然言未尽意。关尹当为老子第一弟子,述成此书,以披露《老子》奥旨,其文可贵,然文约义丰,后世难知,故再

  • 五岳真形图序论·佚名

    《五岳真形图序论》,编撰者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北朝。唐初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已引此篇。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正一部。本篇是魏晋道书《五岳真形图》之序论。书中首先论述西王母授汉武帝《五岳真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