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蔡挺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蔡挺(1014-1079)字子政,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直龙图阁,知庆州,屡拒西夏犯边。神宗即位,加天章阁待制,知渭州。治军有方,甲兵整习,常若寇至。熙宋五年(1072),拜枢密副使,元丰二年卒,年六十六,谥敏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宋史》本传称挺“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魏泰《东轩笔录》卷六称其词“盛传都下”。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

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

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蔡挺词作鉴赏

这首《喜迁莺》慷慨雄豪,是作者人品与词品的绝妙象喻。《宋史》本传说蔡挺“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

上片从平淡处入手,以边塞秋景自然引起。此处的景物都是虚写,旨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曳的枯草衰蓬。继之而下的“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眼前。“陇上铁衣寒早”一句,以“陇上”和“寒早”

与前面的秋景相应和,同时自然地以“铁衣”二字引出戌边上卒。因此,这之后便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而当时仁宗皇帝对戍边士卒也能体恤。据《宋史。仁宗本纪》载,庆历二年冬,诏恤将校阵亡,其妻女无依者养之宫中;四年六月,诏诸军因战伤废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给米人三斗;五年三月,诏边兵第赐缗钱。朝廷如此,将士们自然会舍生忘死加以报效,因此他们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于是,作者吟出“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这样有激情、有气势的词句。橐鞬是装甲胄、弓箭的袋子,锦领指战袍。这里是说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因何特指山西?这是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上片由写景到写人,情绪则由低抑到高昂。

下片“谈笔”二字须与“刁斗静”相连理解,才能得其真意,这不是一般生活中的谈笑,而是说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当然,就宋与西夏之间的当时局势说,还只是做到了紧守边关,保得边境无事。“刁斗静”是说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也是这个意思。唐代边塞烽火台每夜放烟一炬,称为“平安火”。这几句一方面写出了当时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对前面表现出来的昂扬士气做了一个不露痕迹的补充收结。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这几句是说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不用武力去镇压,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这三句又为后面的两句作好铺垫。“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二句,一反前情,忽作悲愁之语。其实,这正是词人“渭久,郁郁不自聊”的结果。由于作者后半生多穷荒边塞,且多属太平时期,因此,他自然会生出岁晚难归、年华空逝的叹息。

全词以“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作结,对前面表露出的两种不同情绪都起到了回应的作用。一方面,因为边境平静,使得少年壮士有此“金樽频倒”的豪情。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因归去无望,暂且把酒自宽的情绪。

这首边塞词气势昂扬,因有作者经历为本,其豪情则更为真切感人。

猜你喜欢
  范梦龙·唐圭璋
  李甲·唐圭璋
  ●卷四·陈衍
  ◆陈乡贡栎(定宇集)·顾嗣立
  卷一百九·王奕清
  卷三十一·梅鼎祚
  卷三十七·乾隆
  卷六·文洪
  卷六十六·陈邦彦
  卷四百三十五·陈廷敬
  卷七百三十七·佚名
  卷二十二·徐倬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八·康熙
  一块晦色的路碑·徐志摩
  后集卷三·蔡正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苏轼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十东坡词词曲类一【词集之属】【臣】等谨案东坡词一巻宋苏轼撰轼有易传诸书别着録宋史艺文志载轼词一巻马端临经籍考则称东坡词二巻此本乃毛晋所刻旧有晋跋云得金陵刋本凡附入苏黄秦栁之作俱经删去

  • 于伯渊·隋树森

    于伯渊,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孟称舜《录鬼簿》录作“平阳令”。生卒年不详。《录鬼簿》将其更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可知他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庄一拂先生认为其“约元世祖

  • 卷十一·王昶

    黄氏一首 叶小纨一首 顾道善一首 刘碧一首 沈宪英一首谢季兰一首 端淑卿一首 项兰贞一首 陈氏一首 顾文婉三首商景兰一首 张引元一首 袁彤芳一首 李玉照一首 王朗一首王凤娴二首 叶纨纨二首 吴山一首 

  • 卷444 ·佚名

    杨蟠 永嘉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 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杨蟠 永嘉双莲桥 昨日采莲者,双双桥畔新。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五·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九周镳雷演祚周钟右罪案列传第九。◎温氏以镳、钟、演祚三人为南渡一大案也;镳以张孙振而死,演祚以阮大铖而死,钟又害于镳而致死。夫马士英力起大铖,孙振辈乃归其狱于从逆诸臣;诸臣多以贿

  • 卷九十三·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三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佞幸传第六十三 汉兴佞幸宠臣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贵幸【师古曰婉顺也媚悦

  • ●四 胁迫北行·佚名

    十六日,粘罕坐帐上,使人掖二帝至阶下,传北国皇帝命曰: 汝父子上负祖宗,下负民物,恣为奢侈,颠倒是非,信任奸佞,以致结怨邻国,天人共弃,不可复君。宜择异姓以代宋后,令元帅府责开封府吏以保明册立。仍令赵桓父子前来燕京,着元帅府差

  • 陈杞世家第六·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本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陈国历史发展的兴亡过程,同时简要记载了杞国的世系源流,篇末兼及概括简介了十一位尧舜之际著名历史人物后裔的下落。在本篇中,太史公首先充分表现了中国史家强调

  • 吴风录·黄省曾

    [明]黄省曾自吴王阖庐造九曲路以游姑胥之台,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作天池,泛青龙舟,舟中盛致妓乐,日与西施为嬉。白居易治吴,则与容满蝉态辈十妓游宿湖岛。至今吴中士夫画船游泛,携妓登山。而虎丘则以太守胡缵宗创造台阁数

  • 卷之五  國初禮賢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國初禮賢錄,一卷,原文未題撰者姓氏。一說劉基撰。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二記:「此書藝文志、千頃堂書目皆作基撰。然錄中所載,即明太祖任用基及葉琛、章溢、宋濂四人事,且有基馳驛歸里,居家一月而薨之文,則非基所作審矣。」故闕名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巻十三·允禄

    雍正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奉上谕八旗所拴官马下五旗竟有给王公等之防卫官员亲军等拴养不时乗骑者官马之设特以备要事之用每日乗之俾其劳苦何得肥壮着交与八旗大臣等将各旗官马务令应养之人拴养该管官员等不可妄徇情面给

  • 卷四十一·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四十一宋 徐天麟 撰职官十一集议下议民政文帝元年三月诏曰方春和时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於死亡其议所以振贷之【本纪】後元年诏曰间者数年岁比不登其与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

  • 呵旁观者文·梁启超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沈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

  • 二年·佚名

    辛丑春正月1月3日○癸丑,〈初三日。〉以鄭致和爲吏曹判書。致和,太和之弟也,太和方爲首相,當擬銓長望也,以嫌不用致和,上再問正二品中無加望之人乎?沈之源、元斗杓遂啓以致和,爲首相所持難,今承下敎,以致和擬入矣。上卒用致和,長

  • 卷三百八十三·佚名

    △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五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真法界真如实际无转越者,色与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受想行识与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世尊,眼处与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耳鼻舌身意处与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

  • 金光明经玄义卷上·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此金光明甚深无量。太虚空界。尚不喻其高广。况山斤海滴。宁得尽其边崖。日轮赫奕。非婴儿之所瞻仰。大舶楼橹。岂新产者之所执持。诸佛行处过诸菩萨所行清净。况二乘心口安可思说。凡夫徒

  • 三四郎·夏目漱石

    中篇小说。作者【日本】夏目漱石。1908年9月—12月连载于《朝日新闻》,1909年5月由春阳堂出版单行本。为作者中期创作的 “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描写从九州到东京上大学的农村青年三四郎,在城市文明的熏陶下,产

  • 墨庄漫录·张邦基

    笔记。南宋张邦基撰。十卷。邦基字子贤,高邮(今属江苏)人。邦基事迹不详,生活于宣和至绍兴年间,所居曰墨庄,因取为书名。内容多记杂事,士大夫轶闻,或评述诗文。书前有自序,称其性喜藏书,常榜其寓所名为“墨庄”,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