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西夏称元德七年

春正月,使金贺正旦。

金主始朝日,礼毕,方命各国使人入贺。(《金史·交聘表》及《礼志》)二月,围宋杏子堡。

贺正使回,干顺知金人围汴益急,乘隙围杏子堡。堡在延州平戎寨北,两山对峙,地险厄。鄜延副总管刘光世据之,不能克。(《宋史·刘光世传》)

三月,取宋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

先是,金人灭辽,粘罕遣撒拇来许割天德、云内、金肃、河清四军及武州等八馆之地,约攻麟州以牵制河东之势。至是,夏人乘金与宋攻战之际,遂由金肃、河清渡河,自取之。(《宋史·夏国传》)

夏四月,陷宋震威城,杀其兵马监押朱昭。

夏人知宋戍边士卒入援汴京,遂乘虚入侵,河外诸城悉望风褫气,遂至震威。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诸城既先下,敌怒不得昭,遂约金人并力来攻。昭募锐卒千馀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其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划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 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汝独未知耶?”乃取传禅诏敕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 “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食人之禄,死人之事。汝既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今日我唯有死耳!”因大骂,矢石乱下,夏众散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力竭不可支。昭乃下城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众未应,昭幼子戏阶下,遽起手刃之。长子惊视,又杀之。径领数卒屠其家人,舁尸纳井中。部将贾宗望母适过前,昭起呼曰:“媪乡人也,吾不欲刃,请自入井!”媪从之,遂并覆以土。将士将妻孥者,又皆尽杀之。昭谓众曰:“我与汝曹,俱无累矣。倘我先死,汝曹有得脱者,愿驰至府谷,言我今日事。”会部落子有阴与夏人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各杀其家人,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夏人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夏人欢呼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凡被围百日而城陷云。(《宋史·夏国传》及《朱昭传》)

宋赐国主诏书。

时金人犯阙,夏人亦起兵。鄜延路缴进夏人檄书,宋帝命草诏赐夏国主,解其意以慰抚之。诏曰:“朕居春宫,十有馀载,勿敢怠逸,四方所闻。道君太上皇帝,享国日久,厌万乘之繁,爰议内禅。朕辞不获命,遂登大宝。深惟祖宗基构之隆,上皇付托之重,夙夜兢惕,惧不克任。而金人不道,乘郭药师背叛之故,陷没燕山,俶扰边境,达于都畿,肆为贪残,劫质以往。永念卿屏翰之旧,信誓皎然,义当戮力,同济艰难,以敌王忾。而陕西奏报,乃言卿国点集重兵,五路深入,攻陷城堡,杀伤兵民。朕惟卿明允笃诚,世济忠孝,主于西陲,藩屏帝室,多历年所,英声流闻。今至于兹,殆朕德弗类,嗣政于初,未能绥抚之所致也。西顾怅然,良自伤悼。及得鄜延路帅臣章疏,缴到卿国檄书公牒,省览再三,乃知构兵起于误听。檄书初言中国失德数事,皆曩时大臣误国,上皇已降诏书,深自悔悼。今朕克己求治,以俭先天下。凡淫巧奢丽之具,一切屏去;蠹国害民之臣,咸已窜诛。前日之事,所不复论。中言贺正人使之归,所见京城整龊兵甲、修治楼橹,疑有奸臣变乱,此乃提防金人之故,岂有他哉!终言于本朝信誓之久,义须救援。以此知卿忠义有素,误听致此,初无他心。至于过差之辞,朕初不之辜也。公牒言国书之宝,与旧不同。此乃有司用宝差误,已重窜责。凡兹细故,朕既释然,卿亦宜亮。夫金人以蕞尔海隅之国,背天逆神,灭绝契丹,遂陵中国,淫暴滋甚。使其得志,何有于卿哉!孤军深入,理当剿殄。朕以皇弟肃王在其军中,第命将士驱逐出境,边城宴然。前遣康随、郑惟康道意,必亮此诚。诏到,卿宜释去疑虑,抚谕将士,抽回甲兵,修好如故。高爵厚赐,朕何爱焉!今遣武功大夫王佑、武功郎马持告谕。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夏热,卿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李忠定公文集》)

金人袭夺夏所侵宋地。

金贵人兀室以数万骑阳为出猎,掩至天德,逼逐夏人,悉夺天德、云内、河东八馆武州,惟金肃、河清在大河西,金不能取之。初,金人约以兵取关中,以三城八馆报之。既而夏人自取其地。至是金复背约,袭夺之。于是绝好。(《宋史,夏国传》)

秋八月,犯宋泾原。

统制李庠聚兵柏林堡拒之,夏兵分番迭进,庠兵溃,泾原第二将曲端力战,乃却。(《宋史·曲端传》)九月,陷宋西安州。

元符中,以南牟会新城建为西安州,在兰州西北,逼邻夏境,干顺袭取之。(《宋史·钦宗本纪》及《地理志》)

冬十月,与辽亡将小鞠录驱幽、蓟兵围宋建宁寨,破之,杀其寨主杨震。

初,辽亡将鞠录西奔,扰宋麟、府,为杨震父宗闵所败,俘其父母妻子。鞠录乃走西夏,约共攻宋建宁寨报仇,遂杀震。(《宋史·杨震传》)

使金贺天清节。(《金史·太宗本纪》)十一月,陷宋怀德军,杀其知军事刘诠、通判杜翊世。

初,经略使席贡牒知怀德军刘诠,诠奉檄即日就道。夏人素闻诠名,乃屯兵绵亘十里而围之。诠昼夜修战守之备,敌百计攻城,诠悉以术破之。后矢尽粮绝,诠度力不支,乃同通判杜翊世聚焚府库,环牙兵为三匝,出战谯门中,官军歼焉。翊世同妻张氏义不受辱,遂火其室,举家死于烈焰中,翊世自缢死。诠欲自裁,已为敌所执。夏太子遣人置之别室,将官之。诠骂曰:“我宁死,顾肯降贼耶!我苟不死,决不贷汝!”遂遇害。是役,吴玠以百馀骑追击夏人,斩首百四十级,卒以众寡不敌退守。(《宋史·钦宗本纪》及《吴玠传》、《四川总志》)

遣使如金请和,金人执其使。(《宋史·夏国传》)十二月,攻宋兰州,入通川、圆子诸堡,大掠。

兰州恃河为固,每岁河冰合必严兵以备,士不释甲者累月。元符中,兰州录事参军张叔夜筑寨天都山,夏兵不敢窥境。自西安、怀德失守,干顺遣兵攻天都,围兰州,力攻五日,大俘二堡人畜而还。(《西夏书事》)

西夏称元德八年

春正月,遣使如金贺正旦。

金主以宋帝誓书、地图示使人,使人稽首称贺。(《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宋以河西三州畀夏,旋复取之。

金人再犯宋,宋同知枢密院聂昌出河东为金人所劫,以便宜割河西三州隶西夏。晋宁军民大恐,曰:“弃麟、府、丰,晋宁岂能独存?”徐徽言曰:“此使人矫诏耳。三郡在河西,设有诏,犹当执奏,况无之耶?”遂率兵复取三州,夏人所置守长皆出降。徽言慰遣之。(《宋史·徐徽言传》)

二月,金人陷宋汴京,以徽、钦二帝北行。(《金史·太宗本纪》)三月,金人割宋陕西北鄙地与夏。

金人立宋异姓少宰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乃划陕西分界:自麟府路洛阳沟东距黄河西岸,西历暖泉堡、鄜延路米脂谷至累胜寨、环庆路威边寨,过九星原至委布谷口、泾原威川寨、略古萧关至北谷川、秦凤路通怀堡至古会州,自此直距黄河,依见今流行分熙河路尽四边以限封域。复分陕西北鄙以易天德、云内,以河为界。及娄室定陕西,婆卢火率兵先取威戎城。军至威戎东与敌遇,击走之,生致二人,问之,乃知为夏将李遇取威戎也,乃还其人而与李遇通问。李遇军威戎西,蒲察军威戎东,而使使议事于娄室。娄室报曰:“元帅府约束,若兵近夏境,则与夏人相为犄角,毋相侵犯。”李遇亦使人报娄室曰:“夏国既以天德、云内归大国,大国许我陕西北鄙之地,是以至此。”蒲察等遂旋军。既而金元帅宗翰不欲以陕西北鄙与夏,会金主欲罢陕西兵并力南伐,河东诸将不可,曰:“陕西与西夏为邻,事体重大,兵不可罢。”宗翰曰:“初与夏约夹攻宋人,而夏弗应。而耶律大石在西北交通西夏,吾舍陕西而会师河北,彼必谓我有急难。河北不足虞,宜先事陕西,略定五路。既弱西夏,然后取宋。”宗翰盖有意于夏人也。议久不决。(《金史·西夏传》及《宗翰传》)

夏五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构即皇帝位于南京,是为高宗。改元建炎。自是宋南渡矣。(《宋史·钦宗本纪》)金人为夏求侵地于宋。

金既夺夏地,乃责偿于宋,遣左监军希尹以国书授通问使傅秀,为夏国请熙宁以来侵地。(《宋史·夏国传》。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月,赵子松建三屯之议,大略以为开边之患,验在目前,不可不虑。其熙河五路进筑州军堡寨,欲望将不系紧要控扼去处并罢,明谕夏人,示以德意。)

秋九月,金人来约侵宋,许之。

金兀术回云中,遣保静军节度使杨天吉如夏,约侵宋,同取陕西,许之。金尝渝盟于西夏矣,而干顺许之者,盖畏其威,亦欲从而掳掠耳。(《宋史·夏国传》及《大金国志》。按宋熊克《中兴小纪》:金人左副元帅尼雅满之自驰归云中也,遣使往夏国,约同入陕西,夏人从之。与此作无术不同。)

十月,遣使入金贺天清节。(《金史·太宗本纪》)

是岁,改元正德。(《宋史·夏国传》)

西夏称正德二年

春正月,遣使如金贺正旦。

金主问夏国事宜,使者以岁饥告,命发西南边粟市之。(《金史·高宗本纪》及《西夏书事》)宋遣主客员外郎谢亮持诏来谕。

亮西入关,鄜延经略使王庶遗亮书曰:“夏国为患小而缓,金人为患大而急。方其挫锐熙河,奔北郧延,秋稼未登,兵士困饿。阁下苟能仗节督诸路协同义举,虽未足尽雪旧耻,亦可驱逐渡河,全秦奠枕,徐图恢复矣。”亮不能用,遂由环庆入西夏。庆历后,夏国主尝以宾礼见使者,亮至,干顺乃倨然见之,留居数月,始与约和罢兵。亮归,而夏兵已蹑其后。(《宋史·夏国传》)

取宋定边城。(《宋史·夏国传》)冬十月,遣使如金贺天清节。(《金史·太宗本纪》)金遣使来求天德八馆之地。

初,夏国因契丹为金人所败,遂率众取其天德八馆之地。八馆者,膏腴产稻,夏国得之殊喜。至是,金人怙强,遣使求之,谓他日以陕西奉偿,夏国惧不敢违,而中怀怨愤。又夏国世为知府州折氏所困,时可求已降于金,故金欲因折氏以并夏国。(《中兴小纪》)

西夏称正德三年

春正月,遣使如金贺正旦。

金诸将兵破陕西诸郡,蕃、汉由绥德城逃入夏界者甚众。使人入见,金主谕谨守边备,勿纳流民。(《金史·太宗本纪》及《西夏书事》)二月,遣书宋边臣,索鄜延。

金帅娄室连陷长安、凤翔,宋陇右大震。夏人谍知关陕无备,遂檄延安府言:“大金割鄜延以隶本国,须当理索,敢违拒者,发兵诛讨之。”帅臣王庶檄报曰:“金人初犯本朝,尝以金肃、河清畀尔,今谁与守?国家以奸臣贪得,不恤邻好,遂至于此。贪利之臣,何国无之,岂意夏国躬蹈覆辙!比闻金人欲自泾原径捣兴、灵,方切寒心,不图尚欲乘人之急。幕府虽士卒单寡,然类皆节制之师,左支右吾,尚堪一战。果能办此,何用多言。”因遣谍间其用事臣李遇,夏人竟不出。(《宋史·夏国传》)

七月,宋再使谢亮来。

宋知枢密院事张浚使川、陕,谋北伐金,欲通夏国为援,奏请国书二封,一如常式,一用敌国礼。宋帝诏从之,故有是役。(《宋史·高宗本纪》及《系年要录》)

冬十月,遣使如金贺天清节。

金蒲察、娄室悉取鄜、坊二州地,与夏境接壤。干顺惧其兵威,遣使先期至,金主命仍随高丽使同见。(《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是岁,取宋保安军德静寨。

时宋鄜延之东皆金人,西北即夏境,其属宋者唯保安一军、德静一寨。安抚使郭浩间道之德静,置司招收散亡,与夏人对垒一年,敌不敢犯。浩去,夏人复来,权帅耿友谅战败,仅以身免,遂取保安、德静寨。于是,宋陕以西诸路尽失。(《宋史·郭浩传》)

西夏称正德四年

春正月,遣使如金贺正旦。

宋兵败于高桥,宋帝航海,金将阿里蒲卢浑状闻,金主出示高丽、夏二国使人,以夸其盛。(《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宋谢亮还。

干顺已称制,不得要领而还。(《宋史·高宗本纪》及《夏国传》)冬十月,宋环庆路统制慕洧叛宋来附。

张浚富平之败,斩环庆经略使赵哲。哲将统制官慕洧为环州豪族,遂自庆阳叛附夏国,干顺纳之。(《宋史·高宗本纪》)遣使贺金天清节。

金人立刘豫为齐帝,豫遣使谢封册并贺天清节。夏使遂班于齐使、高丽使之下。(《金史·交聘表》及《太宗本纪》)金遣使来索故辽耶律大石。

使来言,闻耶律大石在和州之域,常与夏人合谋,请执与之。干顺报曰:“小国与和壤州地不相接,且不知大石所住也。”(《西夏书事》)

西夏称正德五年

春正月,遣使贺金正旦。(《金史·交聘表》)二月,宋同州观察副使刘惟辅弃德顺军求附,不受。

金人略宋熙河,惟辅不能守,焚积粟去。金人追及,所部皆走。惟辅与亲信数百匿山寺中,遣人输款于夏国,求附。夏人拒不纳。其亲信军诣金人降,金人杀惟辅。(《宋史·夏国传》。按《高宗纪》刘惟辅死节系于建炎四年十二月甲午,与此异。)

秋八月,宋始不颁《历日》。

自兵交以来,虽未修职贡,宋犹岁颁《历日》。至是,宋帝始诏,以夏本敌国,毋复颁《历日》。(《宋史·夏国传》)冬十月,遣使贺金天清节。

和州回鹘执耶律大石之党撒瓜迪里突迭献于金,金主知夏国不与大石合,使人入见,谕慰之。(《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慕洧叛降于金。

金将撤离喝攻庆阳,破之。慕洧见金兵强,遣使以城降。(《金史·撒离喝传》)十一月,宋川陕宣抚使吴玠始遣人来通书。

川陕地,金已十得其四。时玠败金将兀术于和尚原,西路稍通,乃贻书夏国,使背击金人。干顺不应。(《宋史·夏国传》及《吴玠传》)

西夏称正德六年

春正月,使金贺正旦。

时金以陕西地赐刘豫。干顺遣使贺正,请环、庆二州,金主不许。(《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秋九月,遣人答吴玠通书。

时与金人有隙,屡遣使至宋吴玠、关师古军中通意。(《宋史·夏国传》)馀睹(《系年要录》作伊都)叛金来附,不纳。

馀睹谋结燕云之人图女真,为辽复仇。粘罕侦知,欲诛之。馀睹父子微觉,以游猎为名,逃入夏国。干顺问兵几何,答云:“亲兵二、三百。”干顺以其兵少不纳,遂投鞑靼。金人乃分捕馀睹叛党。于是,河东八馆五百户、山金司、兀宝王府、南北王府四部族衙诸契丹相温酋首率众蜂起,逃入夏国,亦或北奔沙漠。契丹赴金者由此一乱,几成灰烬。(《辽史·馀睹传》、《宋史·夏国传》及《松漠纪闻》)

冬十月,使金贺天清节。(《金史·交聘表》)

西夏称正德七年

春正月,使金贺正旦。

金主以纳契丹叛人诘责,使人顿首谢罪。(《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秋八月,攻金怀德城,不克。

靖康中,夏兵破怀德,设兵戍之。及金人以陕西地畀刘豫,命夏国割怀德与之,干顺心怏怏。时豫寇伊阳,知其无备,以五万众攻之。知军事庞迪开门以待,夏兵疑不敢入。迪以数千骑分门突出,夏众惊溃,失军资、牛、羊甚夥。(《金史·庞迪传》)

冬十月,使贺金天清节。

使人与齐使同入,见齐使,以攻怀德告,金主令持诏还谕责之。(《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

西夏称天德八年

春正月,使金贺正旦。

干顺命使人奏告,请于陕西互市,金主不许。(《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秋七月,宋命吴玠来通信。(《宋史·高宗本纪》)冬十月,使金贺天清节。

金主有疾,不视朝,命使人就馆燕。(《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按是年,奉使者当是宥州刺史王圭。周氏春《西夏书》云:“王圭者,宥州刺史也。金天会十二年冬十一月,皇弟都统经略郎君挞懒向猎于梁山之阳,至唐乾陵,殿庑颓然,爰命有司鸠工修饰。是时复谒陵下,绘像一新,回廊四起,不胜欣怿,与礼阳太守酣饮而归,遂刻乾陵无字碑阴为行记。时圭与职方郎中董应期从行。”)

十二月,答吴玠书。

玠奏末帝言:“夏国数通书,有不忘本朝意。”(《宋史·夏国传》)金遣人来索马,却之。

金帅粘罕既取辽,将谋夏,夏为备已久。忽求衅于夏,言欲马万匹,夏人从其请。先以所练精兵每一马以二人御之,绐言于金人曰:“万马虽有,然乏人牵拢,今以五千人押送,请遣人交之。”粘罕选善骑射者往取,实欲窥之也。至境,未及交马,夏人群起,金兵悉毙,复持马归。粘罕气沮,由是不敢西向发矢。(《挥麈后录》)

西夏称大德元年

春正月,金主薨于明德宫,皇孙亶嗣位,是为熙宗。(《金史·太宗本纪》)金遣使来报哀,并告继位。(《金史·熙宗本纪》)

三月,遣使如金吊祭,诏赐宴,不举乐。(《金史·熙宗本纪》)夏五月,归孝子程俊母邵氏。

俊会州人,幼时父母陷于夏国,常号泣自毁。迨长,捐家财数十万往赎,未至,北向号泣,寝食俱废。夏人感动,还其母邵氏。俊日夕承顺,奉养备至,乡里称为至孝。(《甘肃通志》)

秋九月,以濮王仁忠为中书令。

仁忠性谨严,持法峻,人不敢干以私。晋王察哥广起第宅,横征多诛求,蕃、汉苦之。仁忠上疏劾,察哥为之罢役,朝野肃然。干顺嘉其风力,使由左枢密进中书令。察哥阴间之,不问。(《西夏书事》)

西夏称大德二年

春正月,使金贺正旦。(《金史,交聘表》。)

使金贺万寿节。

熙宗本七月七日生,以同皇考忌日,改用正月十七日。(《金史·熙宗本纪》)夏六月,金人以主名来报。

伪齐刘豫表请金主,以御名音切及同音字号降示。金主从礼臣议,并报夏、高丽二国。(《西夏书事》)秋七月,取乐州,复取西宁州。

夏州乳酪河与二州相近,干顺遣兵袭取乐州,进攻西宁、保塞,绥边诸寨俱溃,守将弃城遁。(《西夏书事》)

西夏称大德三年

春正月,使金贺正旦。(《金史·交聘表》)使金贺万寿节。(《金史·交聘表》)降蕃赵继忠奔宋。

继忠,吐蕃瞎征子,初名董合,神宗时与兄木征以洮河降,赐姓名,授六宅副使、西蕃三十八族大首领。梁乙逋与中国构难,遣兵胁降之,遂为役属。至是,因西川宣抚使请内附,夏国遂失右臂。(《宋史·夏国传》)

知西安州任得敬,纳其女为妃。

得敬,本西安州判,夏兵取西安,率兵民出降,干顺命权知州事。有女年十七,使其弟德聪饰之以献,干顺纳为妃,赏赉甚厚,擢得敬为静州防御使。(《西夏书事》)

秋九月,遣使乞地于金,金与以河外三州地。

干顺既得西宁,与金积石等州邻逼,遣使以厚币如金,表乞河外诸州。金主以积石、乐、廓三州与之。时秦人在三州者数千,皆愿归金,金主请约之。权枢密院事刘筈曰:“三小州不足为轻重,恐失两国大信。”遂以其地来归。(《金史·刘筈传》)

冬十月,宋鄜延故将李显忠谋执金帅撒里曷(《金史》作撒离喝)归宋,不克,遂来奔。

显忠青涧人,自唐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阵。金人陷延安,授永奇父子官,永奇聚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耶?”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毋以我故贰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显忠至东京,乃密遣其客雷灿,以蜡书赴行在。已而刘豫废,兀术授显忠知同州。显忠至憩省父,永奇教显忠曰:“同州入南山,乃金人往来驿路,汝可于此擒其酋渡洛、渭,由商、虢归朝。第报我知,我当以兵取延安而归。”显忠赴同州,即遣黄士成等持书由蜀至吴报归朝事。金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撤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入,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得免。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挚家出城,至马翅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二百馀口皆遇害。是日天昏大雪,延安人闻之,皆泣下。显忠仅以二十六人奔夏。(《宋史·李显忠传》)

冬以兵自河清军渡河,由金云中府、天德军界取所亡马于鞑靼,既而回国,往返并不假道。

昔粘罕尝欲假道夏国以攻宋川陕,夏人拒之。今乃擅越金境,以取所亡马,金亦莫之问罪。盖是时粘罕、兀室罢军事,彼知撒里曷无能为也。(《大金国志》)

西夏称大德四年

春正月,使金贺正旦及万寿节,请通互市。

时齐国已废,金尽收陕西地。干顺使请于绥德诸州互市,金主以陕西新定,不许。(《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夏五月,更积石州为祈安城。

积石蕃族强悍,干顺以兵威胁之,诸部皆服,因更其城名“祈安”。(《西夏书事》)秋八月,立任氏为皇后。

任氏壮重寡言,御下有恩意,与曹氏并居妃位,相得甚欢。得敬欲后其女,常以货贿馈朝贵及宗室执政权者。于是御史大夫芭里祖仁言:“古者,天子娶后,藩国来媵,渚侯一娶九女,盖奉宗庙、广继嗣,阴教之职不可缺,中宫之位不可虚也。伏见陛下,两妃并立,位号相夷,而无嫡以统之,则势必近争情且生妒,岂所以防淫慝、塞祸乱乎?今宜择簪绂名家、勋庸世族、素优才行,配合坤仪,庶几上协神祗之心,下副臣民之望。”干顺询之群臣,咸谓门第才德,无过任妃。干顺遂使芭里祖仁持册,立为皇后,授得敬静州都统军。(《西夏书事》)

是岁,李显忠擒青面夜叉(一作野义)。

显忠之宋奔也,夏人甚喜,遣翰林学士杨某郊劳,礼意良厚。杨推诚,显忠亦无隐,自是无彼我之间。杨因暇日语及金人自得志中原,恃其强盛,每见侵陵,亦有并吞之意,知显忠雄杰,故深相结纳,将倚为用。适有间自延安来报,自显忠之西,金人即饬兵分捕显忠家属二百口,无长幼悉遇害。会大雪,显忠中夜自挈壶酒过杨,杨延之卧内,相与对酌。显忠因泣数行下,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愿得二十万人,生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显忠亦得报不共戴天之仇。杨恻然。翌日,为显忠请于干顺。干顺曰:“尔能立功,则不靳借兵。”时有酋号青面夜叉者,有射骑数万,恃勇桀骜,要索无厌,扰边十馀年矣。夏主患之,顾国中无能制之者,以是属显忠。显忠欣然自任。问须兵几何,显忠曰:“当以计取,得精锐五百足矣。”夏主曰:“此虏未易轻图,与骑三千。”命裹粮卷甲,昼夜疾驱。既逼其境,遇行者,俘以自随。奄至其穴,乃伏骑于旁冈阜间,噪其三面,虏仓卒惶骇。夜叉者,金冠铁面具,画如鬼物,故号“夜叉”。未几,夜叉持大刀,跨马名赤驼,指呼布阵。显忠谓之曰:“汝徒恃犬、羊众,实不勇。果勇,能与我挑战乎?”夜叉问显忠为准?显忠曰:“因汝不臣其主,汝主有请大国,命我伐汝。无多言,速出战!”夜叉怒,挥刀跃马而前。显忠预戒一骑:“俟我与之交驰,从旁过之。”及锋未接,一骑出焉。夜叉顾视间,显忠伺隙投枪,手摔其背,夜叉身偃仆,遂挟以归。其徒窘迫溃走,伏骑乘之,众悉降。干顺大悦,以显忠为静难军承宣使、鄜延歧雍等路经略安抚使,遂许出师。(《宋史·李显忠传》及《名臣碑传琬琰集》、《名臣言行录》)

西夏称大德五年

春正月,使金贺正旦及万寿节。

时高丽贡使未回,金主赐燕,夏使与高丽三使并会。(《金史·交聘表》及《西夏书事》)是月,太白、荧惑合于井。司天谓不利兵。干顺不听。(《西夏书事》)

二月,慕洧攻宋环州,宋以陇右都护刘锜来救。

先是,锜与夏人战屡胜,有威名。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啼遂止。(《宋史·高宗本纪》及《刘绮传》)金慕洧请降,复纳之,以为山讹首领。

洧入金,仕至熙河经略使。及金人与中国议和,归陕西、河南地。洧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洧惧诛,谋潜师袭取关陕。泾原路经略使张中彦与环庆赵彬合兵声讨,洧兵败,亡入夏国,干顺纳之,授以官。(《金史·张中彦传》及《西夏传》)

三月,攻府州,取之。

建炎中,府州守将折可求以城降金,撒里曷许废刘豫立之。及豫废,和议成,割河南、陕西归中国,府州在陕西属中,撒里曷恐可求失望生变,假会饮,鸩杀之。干顺知府州无主,遣兵乘间取其城。(《宋史·夏国传》及《西夏书事》)

灵芝生于后堂高守忠家,干顺作《灵芝歌》,俾中书相王仁宗和之。

干顺以所作《灵芝歌》刻石学校。(《宋史·夏国传》及虞集《斡相公画像赞》)夏五月,遣李显忠等伐金。

显忠既立功,干顺乃许出兵二十万骑,以文臣王枢、武臣移讹为陕西招抚使,显忠为延安招抚使,统之伐金。显忠所至,无不望风迎降,独延安闭门拒守。显忠谓之曰:“吾之此来,只求捕害亲者。若得其人,吾于延安之人何憾焉。”已而兵马都监薛昭缒城见显忠曰:“始告捕者苏常、柳仲二入耳。”俄有捕二人以献者,显忠诘之遂服,因剖心以祭。(《宋史·李显忠传》及《名臣言行录》)

显忠自夏归宋。

显忠军至延安,总管赵惟清大呼曰:“鄜延路今复归宋矣!已有敕书。”显忠与官吏观敕书,列拜。显忠大哭,众皆哭,百姓哭声不绝。乃以旧部八百馀骑往见王枢、移讹,曰:“显忠已得延安府,见讲和敕书招抚,可以本部军归国。”移讹不从,曰:“初经略乞兵来取陕西,今既到此,乃令我归耶?”显忠知势不可,乃出刀斫移讹,不及,擒王抠缚之。夏人以铁鹞子军来,显忠以所部拒之,驰挥双刀,所向披靡,夏兵大溃,杀死蹂践无虑万人,获马四万匹。显忠揭榜招兵,以绍兴九年为文书,每得一人予马一匹,旬日间得万人,皆骁勇少壮。行至鄜州,已有马、步军四万馀。撒里曷在耀州,闻显忠来,一夕遁去。显忠至宋,宋帝抚劳再三。(《宋史·李显忠传》。按《宋史全文》六月壬申,签书枢密院事楼招至长安留十馀日,李世辅因遂说夏人南归,夏人多怀土,独与愿从者二千人来。照闻之,因与宣谕使周聿,皆以书招世辅归朝。)

六月,夏招抚使王枢赴行在。

宋枢密行府准备差遣王晞韩以夏国招抚使王枢至行在,楼照言:“陕西新复,正与夏国为邻,此等留之无益,还之可使知恩。”乃诏阁门引见,令临安府燕犒,差行在官馆伴。秦桧又召枢至都堂,谕讲和意,并还近所获夏国之俘百九十人归之,仍命晞韩伴送至境上。晞韩,兴化军人,宣和六年进士,楼照宣抚关陕,辟为属,改京秩。朝廷欲借兵西夏,犄角金人。至是管押生蕃人口归夏,道无疏虞。(《宋史·高宗本纪》及《西夏纪事本末》)

干顺薨,年五十七,在位五十四年,改元天仪治平四年、天佑民安八年、永安三年、贞观十三年、雍宁五年、元德八年、正德八年、大德五年,谥曰圣文皇帝,庙号崇宗,葬显陵。(《宋史·夏国传》。按《宋史·夏国传》作年五十七,考干顺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六月嗣位,时方三岁,是年岁在丙寅,至高宗绍兴九年己未,以甲子计之,当年五十六。《宋史》五十七,盖史臣以纪元计数,而高宗建炎元年即钦宗靖康二年九月,或误以一年作二年也。)

猜你喜欢
  帝纪第十 安帝 恭帝·房玄龄
  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七十·张廷玉
  卷三百七十二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新城录 全文·沈亚之
  卷首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六百八十·佚名
  通志卷一百五十二·郑樵
  三四八 军机大臣奏将江苏续访出违碍各书原封进呈片·佚名
  志卷第十五 高丽史六十一·郑麟趾
  读例存疑卷十一·薛允升
  周法尚传·魏徵
  卷二百八十二·杨士奇
  保靖·沈从文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一·王世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远山堂曲品·祁彪佳

    逸品博笑沈璟词隐先生游戏词坛,杂取耳谈中可喜、可怪之事,每事演三四折,俱可绝倒。四异沈璟巫、贾二姓,各假男女以相赚,贾儿竟得巫女。吴中曾有此事,惟谈本虚初聘于巫,后娶于贾,系是增出,以多其关目耳。词之稳协,不减他作;至于脱

  • 目录·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乾坤清气目録     总集类卷一五言古诗一刘因梦吉六首刘祁京叔三首卢亘彦威一首赵孟頫子昂五首贡奎仲章一首虞集伯生六首范梈德机四首揭徯斯曼硕八首杨载仲二首王士熙继学二首袁□

  • 卷四十二·志第九·柯劭忞

      ○天文下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下   惠宗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二月戊戌,复如之。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六月丁

  • 结论·金毓黻

    本编十章,叙次巳竟,兹再总括所述,撰为结论,以殿编末。 首宜论者,是为史学之分期,愚谓吾国史学,可分五期论之,第一,自上古讫汉初,是为史学创造期;初则史官即为史家,而史籍亦史官之所掌也。继则孔子删《尚书》,作《春秋》,定礼、乐,而

  • 卷三·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三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高后纪第三 高皇后吕氏【荀悦曰讳雉之字曰野鸡应劭曰礼妇人从夫諡故称高也师古曰吕后名雉字娥姁故臣下讳

  • 八 避辫子兵·周作人

    住在补树书屋这几年中间,发生过的大事件是帝制与复辟两事。民六的上半年黎段关系闹得很僵,结果是公民团包围议院,督军团逼迫总统,而督军团的首领又是有辫子的张勋,这情形是够吓人的了。张勋进京以后,六月末我往北大替鲁迅借

  • 怀都传·宋濂

    怀都,姓斡鲁纳台氏,祖父阿术鲁,多次随太祖征讨:伐辽东女直诸部;讨西夏,生擒其国王;伐宋,攻拔信安、宿州、泗州等地。中统三年(1262)春,李王..反叛,朝廷诏怀都随亲王哈必赤征讨,围攻济南。四月,李王..企图突围,怀都奋勇袭击,斩首百余

  • 序·王廷相

    仲尼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正义凿。斯道以之芜杂,其所由来渐矣。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之也。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诠择失精,由是旁涉九流,淫及纬术,卒使牵合传会之妄,以迷乎圣人中庸之轨。故曰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

  • 卷一百七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六十大学之道至交止于信【大学】考异古本经壹是壹作一如见其肺肝无其字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无也字缗蛮黄鸟缗作绵为人臣下为人父下共有者字

  • 卷七·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七宋 朱申 撰夏官司马第四【象夏所立之官也司马掌兵而曰政官者政者正也圣人之用兵所以一正天下也】夏官司马上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言分职以为民极【见天官宰注】乃立夏官司马【建立

  • 明教嵩禅师·惠洪

    禅师名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生藤州镡津李氏。七岁。母钟施以事东山沙门某。十三得度受具。十九游方。时宁风有异女子姚。精严而住山。时年百余岁。面如处子。嵩造焉。女子留之信宿。中夜闻池中有如戛铜器声。以问

  • 维摩诘经纪闻叙·太虚

    民国八年九月,我在北京观音寺听太虚法师讲维摩诘经。于讲义外,还有许多口说,我都随手记在讲义上。毕斗山先生看见了,便介绍我同王尚菩先生相会,约定同编这部书。后来、王先生将他所记的编好,我还没有动手;只得将我的笔记作一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三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三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摩诃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五如是已说一种功德摩诃本地明白离恶品藏大决择分。次当说摩诃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本地道路中

  • 隱元禪師語錄序·隐元

    不慧默,仔細披閱,隱元禪師三會開堂語錄,出入始終黃蘗山者,什九應請福嚴龍泉者,不過什一。自前丁丑,以迄後辛卯結制解制,大開罏韝二十四番,多在黃蘗。至如運水擔柴搬磚弄瓦建殿,閱藏百堵俱興了。中天老人四十年法席種種未了之事

  • 参同契阐幽·朱元育

    《参同契阐幽》是清时期北宗龙门朱元育所作,内里对《参同契》进行内丹学的解释,不同于许多丹经中用语晦涩,条理分明,语句直白,力图将内丹术讲解清晰,并开篇就阐述了阴阳之在内丹中的奥妙,直指其为核心首要关节,分析阴

  • 西王母女修正余十则·闵一得

    纯阳子誓渡众生,已有《九皇丹经注》,为男子修仙之津粱。不忍坐视女子具有夙根、素存道念者不得真传,误入歧途、沦于鬼趣。乃于已未盂冬朔日临焕彩楼,感不二仙子,诚将西王母口授魏元君真传,原名《女大金丹诀》阐之。申改女修

  • 太上洞房内经注·佚名

    《太上洞房内经注》,此经乃中央黄老君降授周真人,实际应为六朝上清派道上所怍。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已提及此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存思洞房三神之法。洞房乃人首九宫之一,据称宫中有中央黄

  • 诗传诗说驳义·毛奇龄

    清毛奇龄(1623—1716)撰。五卷。奇龄有《西河全集》已著录。针对当时盛传托名干子贡、申培之《诗传》、《诗说》而作。明嘉靖年间,鄞人丰坊作《鲁诗世学》一书,不为《毛诗》所束缚,自出新义,往往发旧注所不曾发。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