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二

礼部一

纲领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礼仪祭祀宴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曰仪部曰祠部曰膳部曰主客部

後改仪部为仪制祠部为祠祭膳部为精膳主客仍旧俱称清吏司

仪制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贰尚书侍郎举其仪制而辨其名数

朝贺

国初朝贺等仪多仍前代之旧其後屡诏删定立为中制以颁示天下具见于诸司职掌若职掌所不及载者或虽载而後复有所损益者今备列于後

正旦冬至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正旦冬至前一日尚宝司陈设御座于奉天殿及宝案于御座之东设香案于丹陛之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之东西北向其日清晨锦衣卫陈卤簿仪仗于丹陛及丹墀之东西设朋扇于殿内东西列车辂步辇于丹墀东西相向鸣鞭四人左右北向教坊司陈大乐于丹陛之东西北向仪礼司设同文玉帛案于丹陛之东金吾卫设护卫官于殿内及丹陛之东西陈甲士于午门外奉天门外及丹墀东西锦衣卫设将军于奉天门外丹陛丹墀及奉天门列旗帜于奉天门外东西典牧官陈仗马犀象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钦天监设司晨郎报时位于内道东近北立纠仪御史二人于丹墀北东西相向内赞二人于殿内外赞二人于丹墀北东西相向设传制宣表等官位于殿内东西相向鼓初严文武官具朝服齐班于午门外鼓次严引礼官引百官由左右掖门入诣丹墀东西北向立鼓三严执事官诣华盖殿伺候内官跪奏皇帝具衮冕陞座钟声止仪礼司官跪奏各执事官行礼赞五拜礼毕赞供事执事官各就位仪礼司官跪奏请陞殿驾兴中和韶乐奏圣安之曲尚宝官捧宝前行导驾官前导扇开帘卷尚宝官置宝于案乐止鸣鞭报时鸡唱晓对赞唱排班班齐赞礼唱鞠躬大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表大乐作给事中二人诣同文案前导引序班举案由东门入置殿中乐止内赞唱宣表目宣表目官跪宣讫俯伏兴唱宣表展表官取表宣表官至帘前外赞唱衆官皆跪宣表讫内外皆唱俯伏兴平身序班即举表案于殿东外赞唱衆官皆跪代致词官跪于丹陛中致词云具官臣某兹遇【正旦则云三阳开泰万物咸新冬至则云律应黄锺日当长至】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佑奉天永昌贺讫外赞唱衆官皆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之东西向立称有制赞礼唱跪百官皆跪宣制【正旦则云履端之庆冬至则云履长之庆】与卿等同之赞礼唱俯伏兴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山呼曰万岁唱再山呼曰万万岁凡呼万岁乐工军校齐声应之赞出笏俯伏兴大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仪礼司官跪奏礼毕中和乐作奏定安之曲驾兴尚宝官捧宝导驾官前导至华盖殿乐止引礼官引百官以次出

万夀圣节百官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万夀圣节百官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恭惟皇帝陛下万夀令节臣某等诚懽诚忭敬祝万万岁夀不传制

事例

洪武三十年奏更朝贺仪同文案玉帛案俱由殿东门举进安于殿中宣表讫举同文案玉帛案俱安于宝案之南令节改称圣节

朝贺仪

洪武间定【以後乐俱同】

殿内中和韶乐

乐器

麾一      箫十二

笙十二     排箫四

横笛十二    箎四

埙四      琴十

瑟四      编钟二

编磬二     应鼓二

柷一      敔一

搏拊二

陞殿

乐章

圣安之曲

乾坤日月明八方四海庆太平龙楼凤阁中扇开帘卷帝王兴圣感天地灵保万夀洪福增祥光旺气生陞宝位永康宁

公卿入门【後不用】

乐章

治安之曲

忠良为股肱昊天之德承主恩森罗拱北辰御炉香遶奉天门江山社稷兴安天下军与民龙虎会风云贺万夀圣明君

丹陛大乐【後奏于奉天门】

乐器

麾一      戏竹二

箫十二     笙十二

笛十二     头管十二

八      琵琶八

二十弦八    方响二

鼓二      拍板八

杖鼓十二

百官行礼

乐章

万岁乐

雨顺风调昇平世万万年山河社稷八方四面干戈息庆龙虎风云会

朝天子

圣德圣威洪福齐天地御堦前文武两班齐摆列在丹墀内舞蹈扬尘山呼万岁统山河壮帝畿礼仪赞稽庆龙虎风云会

还宫

乐章

定安之曲

九五飞圣龙千邦万国敬依从鸣鞭三下同公卿环佩响玎瑓掌扇护御容中和乐音吕浓翡翠锦綉拥还华盖赴龙宫

中宫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诸司职掌

凡正旦冬至前期一日女官陈设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清晨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笺案于殿东门外设班首拜位于中道之东西设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宾位于命妇班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宾引命妇入就拜位女官见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仪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陞座皇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外赞唱进笺引笺案女官前导举笺案女官二人举案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衆命妇跪内赞唱宣笺目宣笺目女官宣讫兴唱宣笺展笺女官诣案前取笺宣笺女官宣讫兴举案者举案于殿东赞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东阶陞乐作自东门入至殿中乐止内赞唱跪班首跪衆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夫人妾某氏兹遇【正旦则云履端之节冬至则云履长之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殿外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降自西阶乐作至拜位乐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言前跪将旨由东门靠东出至于丹陛东西向立称有旨司赞唱跪衆命妇皆跪司言宣旨【正旦则云履端之庆冬至则云履长之庆】与夫人等同之赞兴衆命妇皆兴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命妇以次出

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兹遇千秋令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不传旨

朝贺女乐

乐器

戏竹二     箫十四

笙十四     笛十四

头管十四    十

琵琶八     二十弦八

方响六     鼓五

拍板八     杖鼓十二

乐章

天香凤韶

宝殿光辉晴天暎悬玉鈎珍珠帘栊瑶觞举时箫韶动庆大筵来仪凤昭阳玉帛齐朝贡赞孝慈贤助仁风歌谣正在昇平中谨献上齐天颂

太皇太后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皇太后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仪注俱与前同

朝贺女乐

乐器俱与前同

乐章

天香凤韶

龙楼凤合彤云晓开綉帘天香芬馥瑶堦春暖千花簇夀圣母齐颂祝御筵奏献长生曲坤道宁品类咸育和气四时调玉烛享万万年太平福

东宫亲王并妃正旦冬至宫中朝贺仪

洪武初定其日上位中宫陞乾清宫御座待从导引如常仪引礼引皇太子及妃亲玉及妃诣上位前赞礼赞鞠躬四拜皇太子亲王皆鞠躬四拜平身皇太子妃及亲王妃皆四拜赞礼引皇太子诣前赞跪皇太子跪引礼赞跪皇太子妃诸王及妃皆跪皇太子称长子某兹遇【履端之节履长之节】谨率诸弟某等钦诣父皇陛下称贺赞礼赞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引礼赞俯伏兴平身诸王皆俯伏兴平身皇太子妃诸王妃兴赞礼引皇太子复位赞鞠躬四拜皇太子诸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皆四拜礼毕引礼引皇太子及妃诸王及妃诣中宫前赞礼赞鞠躬四拜皇太子亲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皆四拜引礼赞皇太子诣前赞跪皇太子跪引礼赞跪皇太子妃诸王及妃皆跪皇太子称长子某兹遇【?端之节履长之节】谨率诸弟某等恭诣母后殿下称贺赞礼赞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引礼赞俯伏兴平身诸王皆俯伏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兴赞礼引皇太子复位赞鞠躬四拜皇太子亲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皆四拜礼毕引礼引皇太子亲王及妃皆出洪武七年更定不致贺词止行八拜礼东宫亲王正旦冬至朝贺太后仪同前

东宫正旦冬至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正旦冬至日典玺官设东宫座于文华殿中锦衣卫设仪仗于殿外东西教坊司陈大乐于文华门内东西北向府军卫列甲士旗帜于门外锦衣卫设将军十二人于殿中门外及文华门外东西相向立仪礼司官设笺案于殿东门外设文武官拜位于文华门外设传令宣笺等官位于殿内东西执事官先行四拜礼讫各就位引礼引各官诣文华门外北向立仪礼司官啓请陞座导引官奉迎东宫具冕服出乐作陞座乐止赞礼唱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唱进笺给事中前导笺案由殿东门入置殿中内赞唱宣笺目宣讫俯伏兴平身唱宣笺外赞唱跪展笺官诣案前取笺宣笺官宣讫内外皆赞俯伏兴平身即举案于殿东外赞唱衆官皆跪代致词官中道跪致词云具官臣某等兹遇【正旦则云三阳开泰万物咸新冬至则云律应黄锺日当长至】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贺毕唱衆官皆俯伏兴平身传令官跪啓传令由东门左出至丹陛东西向立称有令赞衆官皆跪宣令【正旦云履端之节冬至云履长之节】同臻嘉庆赞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仪礼司官跪啓礼毕

东宫千秋节百官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东宫千秋节百官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兹遇皇太子殿下夀诞之辰臣某等敬祝千岁夀不传令

朝贺乐【朔望朝参同】

乐器

戏竹二     箫四

笙四      笛四

头管四     二

琵琶二     二十弦二

方响一     鼓一

拍板二     杖鼓六

陞殿 还宫 百官行礼

乐章

千秋岁

尧年舜日胜禹周庆云生缭绕凤楼风调雨顺五谷收万民畅歌讴

东宫妃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洪武间定

前期女官陈设东宫妃座于宫中南向至日清晨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之东西赞礼女官设外命妇班位于丹墀重行北向设赞礼位于丹墀之东西设引礼二人位于外命妇班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女官二人位于宫内之东西外命妇旣至宫门引礼引命妇入就拜位侍卫者侍班如常仪尚仪入合啓东宫妃服礼服以出侍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赞礼赞班齐乐作赞四拜外命妇皆四拜乐止引礼引班首由西阶升乐作自西门入进当座前北向立定乐止内赞赞跪班首跪赞礼赞跪外命妇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国夫人某等兹遇【履端之节履长之节】敬诣皇太子妃殿下称贺内赞唱兴外命妇皆兴引礼引班首由西门出复至拜位赞礼赞四拜外命妇皆四拜平身乐止尚仪啓礼毕皇太子妃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外命妇以次出

圣节正旦冬至王府庆祝仪【见王国礼】圣节正旦冬至天下司府州县庆祝仪

共武间定

凡遇正旦冬至圣诞之辰各处司府州县官於公厅斋沐各具公服行礼【後改用朝服】告天祝夀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荷国厚恩叨享禄位皆赖天生我君保民致治今兹【正旦冬至圣旦】圣夀益增臣等下情无任欣跃感戴之至圣节正旦冬至蕃王庆祝仪【见蕃国礼】

明会典卷四十二

猜你喜欢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今献备遗卷十五·项笃寿
  第三十六册 天聪五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九·阿桂
  史记集解卷三十七·裴骃
  著者传略·蔡青筠
  祖逖传·房玄龄
  徐豁传·沈约
  裴叔业传·魏收
  叶淇传·张廷玉
  卷四·楼昉
  卷二百二十三上·雍正
  卷二百九十九·佚名
  卷一百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谭苑醍醐卷六·杨慎

    易字説説文引秘书説云日月为易象隂阳也参同契之説亦与此同罗泌云日月为易而文正为勿勿者月彩之散者也故曰散于日下则为易散于日上为曶相对为明对而亏为昒易者朔也所谓朔易昒者晦也明者望也昒者望而食者也是故西曰昒谷

  • 初集卷二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九古今体八十九首【丙寅一】丙寅元旦摄提首纪月惟寅一岁甄陶物两春应律璿枢临太乙膺图珠斗奉元辰庆烟糺缦笼青琐淑景和誾丽紫宸王会千官锵剑佩敷予膏泽万

  • 韩元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元吉(1118 -1187)字无咎,开封雍丘人(《全宋词》谓许昌人),晚居上饶,号南涧翁。以荫为龙泉县主簿。高宗朝历官知建安县,除司农寺主簿。乾道三年(1167),除江东转运判官。四年,以朝散郎入守大理少卿,权中书舍人。八年,权吏

  • 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二十二·赵尔巽

      华尔勒伯勒东 法尔第福 戈登 日意格德克碑 赫德帛黎   华尔,美国纽约人。尝为其国将弁,以罪废来上海,国人欲执之。会粤匪陷苏州,上海筹防,谋练精兵。苏松太道吴煦识其才,言于美领事,获免,以是德之,原效力,俾领印度兵。既

  • 雍正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郭彦传·令狐德棻

    郭彦,太原阳曲人。祖先为官员随从,到函谷关以西,于是定居冯翊。父亲郭胤,曾任郡功曹、灵武县令。郭彦从少年时就有名气,太祖在雍州时,任命他为西曹书佐。随即授开府仪同主簿,转任司空记室、太尉府属,升虞部郎中。大统十二年(5

  • 元德太子杨昭传·魏徵

    元德太子杨昭,是炀帝的长子,生下来后,高祖就让把他养在后宫中。 三岁时,在玄武门抚弄石狮子,高祖与文献皇后到了那里。 高祖正患腰疼,举起手,搭在皇后肩上。 杨昭见了,回避在一边,像这样做了几次。 高祖感叹说:“这孩子是天生的

  • 王觌传·脱脱

    王觌字明叟,泰州如皋人。考中进士。熙宁年中,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喜欢长久居一职,求任润州推官。二浙旱灾,州郡派官吏视察苗稼灾情,按照监司发布的旨令,不敢多免除赋税。王觌承受檄命重新按察,叹息说:“像这样的旱灾势头

  • 卷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八 朱批王玑奏摺 江南江常鎭道【臣】王玑谨 奏为请免河工旧欠以清尘案以广 皇仁事伏查康熙四十年河【臣】张鹏翮所 题各员欠帑共九十余万两内有未领帑银而开入者有巳做工程而不算者有奉文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田赋考【臣】等谨按宋马端临作文献通考田赋考载唐虞以来至宋宁宗历代田赋之制而附以水利田屯田官田凡七卷明王圻作续考於马氏原目外复增入黄河三卷太湖三江一卷河渠三卷夫河渎江湖本以

  • 卷十七·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七>后褘衣【褘衣后祭先王之

  • 卷四十七·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七宋 陈经 撰吕刑【周书】吕刑之书虽为训刑而作其实轻刑也何以知之即周官而知之周官载五刑之属二千五百是大辟与宫皆五百也至穆王时其属三千大辟之罚至于二百而

  • 卷十·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十新安首源姚际恒成公宣公子,母声姜,在位十八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周二月,夏十二月,无冰,恒燠也。三月,作丘甲。备齐也。归父奔齐,故三桓惧而设备作丘甲。丘甲之法,古无明文,左氏无说

  • 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一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四静虑清净。四静虑清净故实际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四静虑清净。若实际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四无量四无色定清净。四无量四无色定

  • 卷八十(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佚名

    △护国菩萨会第一十八之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五千人。一切皆得无碍辩才。大忍成就降伏魔怨。近於佛智一生补处。皆得陀罗尼无边辩才。力无所畏自在神通。乃

  • 第五十五則 宗智生死不道·胡兰成

    第五十五則宗智生死不道舉:潭州道吾山宗智禪師與弟子漸源至一家弔喪。漸源拍棺云:生邪死邪?師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漸源云:為什麼不道?師云:不道不道。同至中路,漸源云:和尚快與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師云:打即任打,道是不道

  • 卷第十·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峰禅师语录莲峰禅师语录卷第十嗣法门人性深等编杂咏下梅花百咏梅种遗来嘉实木天然嬴得色香一着先枝叶奇从个里发溪山何处不堪传种梅为爱闻香霜雪前多培岩下与溪边个中含尽未生韵发干成花任岁年丐梅久慕

  • 海国闻见录·陈伦炯

    中外交通著作。清陈伦炯撰。二卷。伦炯字资斋,福建同安人。官浙江提督。任炯父陈昂康熙二十年从施入台湾。少从其父,熟谙海道形势,及袭父荫,任澎湖副将、台澎镇总兵官,又为浙江宁波水师提督,皆滨海地, 雍正八年(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