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觌传

王觌字明叟,泰州如皋人。考中进士。熙宁年中,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喜欢长久居一职,求任润州推官。二浙旱灾,州郡派官吏视察苗稼灾情,按照监司发布的旨令,不敢多免除赋税。王觌承受檄命重新按察,叹息说:“像这样的旱灾势头,百姓粮食已断绝,倾尽粮仓供给,犹恐怕不能救济他们,还能以赋税督责他们吗?”过了几天,全部免除。监司愤怒,搜集百出。恰逢朝廷派使臣赈济借贷,王觌求见,对使臣诉说民间利弊。使臣感到高兴,回朝推荐王觌,被任命为司农寺主簿,转任司农寺丞。司农当时是清要官职,升官的人多经由这个职位。王觌委任一天,就求外任,韩绛认为他节义高尚,把他留任检详三司会计。韩绛出任颍昌,征召他为签书判官。因在润州公免一事牵连,退居多年,起用为太仆丞,移任太常寺丞。

哲宗即位,吕公著、范纯仁推荐他可当大任,提升为右正言,升司谏。王觌上疏说:“国家安危治乱,与大臣相关联。现在八个执政大臣,而奸恶邪佞占了一半,让一二个元老大臣,如何实行他的志向呢?”因而极论蔡确、章..、韩缜、张..以邪佞为朋党危害正直。奏章几十次上呈,四人相继被贬斥离朝。又弹劾流窜吕惠卿。朝廷舆论认为大的奸臣既已被贬退,担心人情不安定,打算下诏书慰问释放他们,并且告戒制止言事的人。王觌说“:如果真的出于此,恐怕海内有识之士,得以轻议朝廷。舜治罪四大凶人而天下顺服,孔子杀少正卯而鲁国得以治理。在这个时候,没有听说人情不安,也没有听说发出命令以取悦他们的党羽。大抵人君所以用来驾御臣下的,只是升降进退二权而已。提升进用一个好人而天下为好人劝勉,贬退一个奸恶而天下为奸恶恐惧。难道认为奸恶恐惧而朝廷也为之恐惧吗?实在替陛下痛惜。”王觌的话虽然恳切,但不能阻止诏书下达。

西夏主刚即位,有轻视中国的心意。王觌说:“小小的羌人窥伺我厌恶打仗,所以这样桀骜不驯。但所应忧虑的是,不在今天而在将来,所应谨慎的是,不在边备而在皇帝的谋略。敛缩张大取予之权,一定要持重而后可。”洮东擒获鬼章,用笼子关住送到朝廷,王觌说:“老羌虽然就擒,他的儿子统帅众属依旧,疆土种落不比以前减少,怎么可以急忙杀戮以致怨恨。应把他安置在洮、岷、秦、雍州之间,以表示含容好生之德,离间其交谊坚固的朋友而破坏他的死党。”又说“:现在民力损伤,边地费用没有限制,不可不深为之计议。”于是分条开列将帅非其人的请求更换,茶盐危害百姓的请求革除,至于欠债、赈济赡给、赋税聚敛、科须,都指出陈述其利弊得失。

差役法重新实行,王觌认为朝廷意在方便百姓,但议论的人就认为免役法无一事可用。法无新旧之分,惟善者是从。因而采摘对差役法有帮助可以通行的几十条事上呈。于是论青苗法的危害,请求废除新令,而恢复常平旧法,说:“聚敛大臣,只知侵欺财利自己酿成罪恶,不顾以后的危害。以国家的尊严,却与百姓争夺微小的利益,怎么来告示天下呢?”又说“:刑罚时轻时重。熙宁时的大臣,认为刑罚不重,那么人无所惧惮。现在法令已实行,是可以适当放轻的时候,希望挑选质朴厚道通达干练的士人,再加以删正。”于是设置机构编汇法令,使王觌参与其中。大抵都用中典,这就是《元..敕》。

神宗恢复唐代制度,谏官分列于两省。到这时,大臣建议迁到外门,而以其直舍人院为制敕院,名义上是防止泄漏,实际上是不想使其与给舍相通。王觌争辩说:“制敕院,是吏舍。剥夺谏院二省以扩大吏舍;相信胥吏而怀疑忠臣,何示不广。”于是最终没有迁移。

王觌在谏院任职,想大破朋党之说。朱光庭攻击苏轼试馆职策问,吕陶辩析其不然,于是兴起洛、蜀二党的说法。王觌说“:苏轼的言辞,不过是有失轻重之体而已。如果全部考究同异,深究嫌疑,那么两种歧见于是区分,党论更烈。学士命词有失旨意,这件事还小;假使士大夫有朋党的名声,那么就是大患了。”皇帝很赞同,搁置不加追究。

不久改任右司员外郎,没有多久,被授官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因议论尚书右丞胡宗愈,出任润州知州,加封直龙图阁、知苏州。苏州有狡黠胥吏,善于探听郡守将帅的意思来屈权,前任太守因此得讥议。王觌查究他的奸恶情状,依法处理,一郡肃然。百姓歌颂王觌的廉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的话。移任江、淮发运使,入授刑、户二部侍郎,与丰稷一起出使辽国,被辽人所礼遇尊重。

绍圣初年,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任成都知府。蜀地肥沃,每亩千金,没有闲田来葬人,王觌索还侵耕官地,标记为墓田。江水横贯城中为渠,因年岁久远水道堵塞,积聚久下成灾的雨而多水灾,王觌疏通治理恢复原样,百姓对他感德,号称“王公渠”。移任河阳,贬为少府少监,分掌南京,又贬为鼎州团练副使。

徽宗即皇帝位,恢复旧职,知永兴军。经过朝廷,留任为工部侍郎,升任御史中丞。改年号的诏书下达,王觌说:“‘建中’之名,虽然取自皇极,但重复承袭前代纪年年号,不对,应以德宗作为劝戒。”当时执政大臣彼此意见多相乖异,王觌说:“尧、舜、禹相传一道,尧没有除去四凶但舜除去了,尧不荐举元凯但舜荐举他,事情未必完全相同;周文王在丰地建造都邑但武王以镐地为都城,周文王关市不征,山川桥梁无禁,周公征收赋税而禁泽梁,这些都不危害他们很好继承、很好绍述前代。神宗在以前建立制度,子孙应遵守在后。至于时代不同事情也不同,需要损益的就加以损益,这于理本来没有什么过失。”执掌国政的人对他的话怀有怨恨,于是改任翰林学士。

四月初一日食,皇帝下诏书责罚自己,王觌值班起草制书,有“惟德弗类,未足以当天心”的话,宰相去掉了这句话,王觌就极力请求外任。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知润州,罢免为主管太平观,于是指定在临江军居住。

王觌清修简淡,人们没有看见他有喜怒之色。坚持正确的意见自始至终,一再遭到贬逐,没有一点改变。无病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绍兴初年,追认恢复龙图阁学士。侄子王俊义。

猜你喜欢
  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十八·荀悦
  卷一百六 天聖六年(戊辰,1028)·李焘
  卷十一·李心传
  第八十六回 信方士药死唐武宗 立太叔窜毙李首相·蔡东藩
  皇清开国方略巻五·阿桂
  卷之九百三十一·佚名
  王羲之传·房玄龄
  章昭达传·姚思廉
  郑孝穆传·令狐德棻
  成宗本纪·宋濂
  卷九十三·杨士奇
  附录·刘铭传
  ●皇朝通典卷四十四·佚名
  第五章·管子之初政·梁启超
  三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昏·闻一多

    太阳辛苦了一天,赚得一个平安的黄昏,喜得满面通红,一气直往山洼里狂奔。黑暗好比无声的雨丝,慢慢往世界上飘洒……贪睡的合欢叠拢了绿鬓,钩下了柔颈,路灯也一齐偷了残霞,换了金花;单剩那喷水池不怕惊破别家的酣梦,依然活泼泼地

  • 唐诗拾遗卷三·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拾遗卷三明 高棅 编七言古诗长孙无忌新曲家住朝歌下早传名结伴来游淇水上旧含情玉佩金钿随步动云罗雾縠逐风轻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李康成采莲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钿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

  • 卷三百八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八十七卢仝卢仝范阳人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徵谏议不起韩愈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後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祸诗三卷月蚀诗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森森

  • 列传第四十六 王舒(子允之) 王廙(弟彬 彬子彪之 彬从兄棱) 虞潭(孙啸父兄子 斐) 顾众 张闿·房玄龄

    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父会,侍御史。舒少为从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恆处私门,潜心学植。年四十余,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时敦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委弃公主。时辎重金宝甚多

  • 卷之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上清帝第七书·康有为

    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呈请代奏折(上清帝第七书)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具呈 工部主事康有为为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可考由弱致强之故,呈请代奏事。窃顷强邻四逼,国势危蹙,皇上忧劳时变,亟筹自强,量势审时, 必有取

  • 卷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九 【起壬子元仁宗皇庆元年○止庚寅元顺帝至正十年】凡三十年 表例说 见第九十八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九>

  • 九一八 军机大臣奏文溯阁收贮全书分拨起运日期并行知直奉督尹预为妥办片·佚名

    九一八 军机大臣奏文溯阁收贮全书分拨起运日期并行知直奉督尹预为妥办片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三日【真按:由为七可知前之为八者为误字或误排矣.】臣等将应送盛京文溯阁收贮之《四库全书》,分作五拨,起程日期,公同各总裁等

  • 王闿运·陶菊隐

    王闿运为近代文学宗匠。弱冠时,以布衣笑傲王侯,与曾文正分庭抗礼。红顶大员十余辈,屏息侍阶下,为之捧盥进茗,可谓扬眉吐气矣。然数窘于孺子,每呼曾仅庵、易哭庵为圣童。庵,文正冢孙也(即曾广钧,字重伯),髫龄俊逸,恒于稠众中举僻

  • 天·周绍良

    №天001【盖】故唐山阳郡巩氏墓志【志文】故山阳县君巩氏夫人墓志摄徐州录事参军将仕郎前守潞州长子县令郑仁光撰夫人其先讳朔,仕于晋,列於春秋,为上大夫,恢赞霸业,有功於国,因封巩邑之田,遂以氏焉。汉魏已降

  •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第十一·晏婴

    景公宿于路寝之宫,夜分,闻西方有男子哭者,公悲之。明日朝,问于晏子曰:“寡人夜者闻西方有男子哭者,声甚哀,气甚悲,是奚为者也?寡人哀之。”晏子对曰:“西郭徒居布衣之士盆成适也。父之孝子,兄之顺弟也。又尝为孔子门人。今其母不

  • 卷六十八·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八    明 湛若水 撰 课功下 隋文帝开皇元年岐州刺史安定梁彦光有惠政隋主下诏褒羙赐束帛及御伞以励天下之吏久之徙相州刺史岐俗质厚

  • 卷四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六杂记下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已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此言居丧而冠及嫁取之礼也末谓服将除也若己居大功之丧而将除则可以冠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乌噜尾螺迦叶有其二弟。一名曩提迦叶。二名誐耶迦叶。是二迦叶各有二百五十学徒。悉在尼连河下流岸侧而住。各于师法勤加修习。是二迦叶一日于尼连河中

  • 卷第三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九之二如是别释。静虑事已。诸等至得云何。颂曰。全不成而得  净由离染生无漏由离染  染由生及退论曰。八本等至随其所应。若全不成而获得者。

  • 摄大乘论卷上·无著

        无著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依止胜相中众名品第一  摄大乘论。即是阿毗达磨教。及大乘修多罗。佛世尊前。善入大乘句义菩萨摩诃萨。欲显大乘有胜功德。依大乘教说如是言。诸佛世尊有十胜相。所说无等

  •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佚名

    姚秦 鸠摩罗什译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大德僧听。冬时一月过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灭。诸大德。为得道故。一心勤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应庵昙华

    凡十卷。又作应庵和尚语录。宋代应庵昙华撰,守诠等编,孝宗乾道二年(11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内容包括卷一至卷六之住妙严禅院、住天童山景德禅寺第十四会之语录,卷七至卷九之法语、书,卷十之颂古、真赞、偈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