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生情趣与家庭

我在这个题目之下所要表白的意思,多少与东西文化的研究有点关系。东方很重视家庭,并且似乎嫌其太过,而西方则比较很差。东方人的个性很少一种伸展,个人算是家庭中的一部分;西方则个人独立,所以家庭不甚重要。但是中国人那样个人埋没于家庭之中,甚至连国家都不理会,也是太过。今天所要说明的,就是,在文化变迁中,家庭要变到什么样子,虽然尚难断定,但是据我的观察,像中国这样的重视家庭,是很合变迁潮流的。因为近世人类生活的变动,从16、17世纪开发下来的西方文化,到了现在差不多根本上有一种变迁,而中国这种重家庭是适合这个变迁的。

原来西方从希腊起,即可见其理智的发达。如梭格拉底说:“知识即道德”,即可见其对于理智的重视。从那时起,西方人讲伦理,讲人生的思想史,无不重在理智方面。梭格拉底那些弟子及当初许多思想家都如此。到文艺复兴时代,大陆上还是照旧,英国则更偏功利,以为快乐利害的计较,亦是道德的根本,就是所谓功利主义。但是这个分别计较还是理智,与前还是一贯,其所不同者,即在稍重利害一方面罢了。因为他们思想如此,其生活也确有这种倾向,分别计较的心理很盛。这种理智活动最盛的时候,最宜于个性伸展,因为都带着物我彼此的分别。他们对于自然界持对待反抗的态度,而对人亦然。此即因先认识自己,分别人我,是理智的活动。结果虽然可以克服威权,得到个人的自由,但是到现在西方人已经很感一种苦痛,因为个性伸展到极处而人的生活太机械了。这种现象全欧美都如此,而英国最甚。中国人最尚情感,父母对于子女,子女对于父母,就是兄弟朋友之间,无不是因爱他而忘了自己,很不把自己当一回事,很有无我的倾向。西方很重自我,一切都不退让,虽然因此而得自由,但是人与人间太乏情趣。中国人很重屈己让人,人与人间有一种温和的态度,很有情趣,比西方那样连家人父子之间,都持计较算账的态度好得多!人的生活确是很有待于情趣的培养的。现在西方人那种生活太少趣味,太使人不能忍耐。照我的研究,中国文化彻头彻尾是一个直觉的,虽然缺乏个性的伸展,不能发生德谟克拉西,却是富于情趣,是其特色。直觉与情感是异名同实的。

现在讲此刻的变化。西方人学术思想上有根本的变动,是科学的变动。这所谓科学的不同,尤其是指心理学而言。现在的心理学与前大不相同了。从前的心理学以意识为重,完全重视理智一面,而于本能的情志方面很少留意。最近的行为心理学,就留意到情志方面来了,其方法也由分析的变到看其活动之势的了。到此,他们才晓得,人类生活的唯一源泉,是情志而非理智。要一个人好,不在乎使他明白,而在根本使他的情志方面好,就是说有知识不一定有道德,这是西方心理学上最近的一个大翻案。知道增加知识不一定能使人好。他们一面受了理智过量发达的痛苦,一面又觉悟了从前以理智发达为道德基础的观念之错误,根本上就使他们很着急于中国人所没有丢掉的人生情趣。

要使一个人好,在培养人生的情趣,而培养情趣最好的地方是家庭。

家庭是人的用情所发端之处。一个人不能与家人无情而与外人反倒有情。

家人间的情趣是情趣间的起头,最能使人快乐。时常有情趣,即时常快乐,心理也就常常的好,决不会发生不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都发生不愉快的心理。有情趣培养的人,很少有对不住人的行为。我们一面看西方人的新要求,一面即可看见中国的注重家庭,真能使人增加情趣,都是很合潮流的。

孔子没有别的道理,就是很让人着重家庭的情趣。这就是近来爱讲西方化者所不愿听的“孝”、“悌”两个字。这两个字实在有无穷的妙处,可惜没有人用现代的学理去研究出他的真义。这两个字诚然不能发生个性的伸展,不合于近代的西方化,但是要晓得,假使你留意到西方化目前的变迁之所趋,再能认清这两个字的真义,便不能不承认他们是自然吻合了。

猜你喜欢
  解蔽篇第二十一·荀况
  尚书古文疏证卷一·阎若璩
  卷一百五十二·卫湜
  卷九·袁燮
  卷十二·姜宝
  卷六十一·胡广
  卷二十四·魏了翁
  七月·佚名
  卷八·
  卷二十五·佚名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全文·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卷下·佚名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六·佚名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十三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元【五言古诗】重登牛头峯         圆至【七首】霜叶黄蝶飞崖泉白蛇挂行行寻故迹往物已屡化高步万石上独立一木下悠然顾吾影残日在

  • 卷七·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七高宗皇帝李治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 【题从《全唐诗》】帝 【即高宗皇帝李治】  皇太子 【即章怀太子李贤】  霍王元轨 【高祖第十四子,封霍王,垂拱四年卒】  相王轮 【即睿宗皇帝李旦】 戴至德 【相

  • 卷二百七·列传第一百四·柯劭忞

      梁德珪 张思明 陈颢 傅岩起 王士宏   梁德珪,字作伯温,一名暗都剌,大都良乡人。祖守信,隆兴都转运盐使。父国祯,内藏库提点。   德珪初事昭睿顺圣皇后,令习国语,通奏对。至元十六年,为中书左司员外郎,擢郎中,六迁至参

  • 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六·荀悦

      四年。秋。雨鱼于新都。长五尺。勃海清河河水溢。灌县邑三十一。坏官亭民舍四万余所。丞相御史李寻。以为阴气盛溢。则水为之长。故一日之内。昼减夜增。所谓水不润下。犹日月变见于天也。应之以政。灾变自除

  • 一四六八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并无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六八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并无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直隶总督臣梁肯堂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

  • 后集卷九·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九 宋 朱子 纂集 曾巩 字子固建昌军人中进士第事英宗神宗官至中书舍人 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以赈给而田居野处之人不能皆至城郭至者羣聚有

  • 吕文显传·李延寿

    吕文显是临海人。宋顺帝升明初年,为齐高帝萧道成录尚书省事,屡次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后来作秣陵县令,封刘陽县男。齐武帝永明元年(483),任中书通事舍人。文显办理公事以严苛认真而被赏识,永明三年(485),兼领南清河太守,和茹法亮

  • 褚遂良传·刘昫

    褚遂良,是散骑常侍褚亮的儿子。大业末年,跟随他的父亲在陇右,薛举称帝时,安排褚遂良为通事舍人。薛举失败后,他投奔朝廷,被任命为秦州都督府兵曹参军。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任起居郎。遂良广博地涉猎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

  • 卷六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四职官略【一】官制【臣】等谨按稽古帝王建国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自云龙水火五雉五鸠其风尚矣唐虞惟百夏商官倍至於成周三百六十之名班班可考秦汉以後迄於

  • 礼二四·徐松

    明堂御札【宋会要】仁宗皇佑二年二月十八日,帝谓辅臣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今冬至日当亲祀圜丘,欲以季秋有事于明堂,行飨帝飨亲之礼,以极孝恭之意。卿等讨寻典故,详议其事。」文彦博等对曰:「此礼久坠,历代未行,非

  • 营缮·朱元璋

    凡诸王宫室,并依已定格式起盖,不许犯分;燕因元之旧有。若王子、王孙繁盛,小院宫室,任从起盖。秦王府(西安) 晋王府(太原) 燕王府(北平) 周王府(开封) 楚王府(武昌)齐王府(青州) 鲁王府(兖州) 蜀王府(成都) 湘王府(荆州) 代王府(大同)肃王府(甘肃

  • 卷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二十八户部十三经费国初廪禄自诸王及公侯文武官以下皆为定制其後又有折色之例随时损益今具録之王府禄米明祖训凡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中一次尽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系按月支

  • 管子补注卷四·刘绩

      宙合第十一【古往今来曰宙也所陈之道既通往古又合来今无不包罗也】  外言二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第一举目】懐绳与准钩多备防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徳之节【第二举目】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隂冬处阳大贤之徳长【第三举

  • 卷十一·惠栋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十一      长洲惠栋撰礼记古义曲礼云若不得谢注云谢犹听也栋案谢犹去位也説文谢辞去也楚辞大招云青春受王逸云去也一作谢史记蔡泽谓范睢云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今时有代谢之语盖本于

  • 卷二十五上·朱熹

    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五上宋 杨复 撰宗庙上 祭礼九上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廐库为次居室为后【重先祖及国之用 曲礼下】 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库门内雉门外之左右故书位作立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

  • 第五 飞箝 3·王诩

    【原文】将欲用之于天下①,必度权量能。见②天时之盛衰,制③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④之一一交一一孰亲孰疏、孰一爱一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⑤,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

  • 卷第十八(第三诵之五)·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八(第三诵之五)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十佛在舍卫国。尔时波斯匿王作是法。若佛在祇洹。我当日日自往奉见。尔时波斯匿王。闻佛在祇洹。即敕人民扫除祇洹。皆令净洁我欲见佛。受敕扫洒除却

  •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佚名

    佛言。地深二十亿万里。地下有润泽。深二十亿万里。泽下有金粟。深二十亿万里。金粟下有金刚。深二十亿万里。金刚下有大水。深八十亿万里。水下有无极大风。深五百二十亿万里。刚维天地制使不落。天地欲坏时有七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