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續日本紀卷第十四〈起天平十三年正月、盡十四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
十三年春正月癸未朔。天皇始御恭仁宮受朝。宮垣未就。繞以帷帳。▼是日。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祿有差。
癸巳。遣使於伊勢大神宮及七道諸社。奉幣以告遷新京之状也。
丁酉。故太政大臣藤原朝臣家返上食封五千戸。二千戸依舊返賜其家。三千戸施入諸國國分寺。以充造丈六佛像之料。」停大射。
戊戌。御大極殿賜宴百官主典已上。賜祿有差。
甲辰。逆人廣嗣与黨且所捉獲死罪廿六人。沒官五人。流罪■七人。徒罪卅二人。杖罪一百七十七人。下之所司。據法處焉。徴從四位下中臣朝臣名代。外從五位下塩屋連古麻呂。大養徳宿祢小東人等卅四人於配處。
二月戊午。詔曰。馬牛代人。勤勞養人。因茲。先有明制。不許屠殺。今聞。國郡未能禁止。百姓猶有屠殺。宜其有犯者。不問蔭贖。先决杖一百。然後科罪。又聞。國郡司等非縁公事。聚人田獵。妨民産業。損害實多。自今以後。宜令禁斷。更有犯者必擬重科。
三月壬午朔。日有蝕之。
己丑。禁外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東人下平城獄。
庚寅。東西兩市决杖各五十。配流伊豆三嶋。
辛丑。攝津職言。自今月十四日始至十八日。有鸛一百八。來集宮内殿上。或集樓閣之上。或止太政官之庭。毎日辰時始來。未時散去。仍遣使鎭謝焉。
乙巳。詔曰。朕以薄徳。忝承重任。未弘政化。寤寐多慚。古之明主皆能先業。國泰人樂。災除福至。修何政化。能臻此道。頃者年穀不豊。疫癘頻至。慙懼交集。唯勞罪己。是以廣爲蒼生遍求景福。故前年馳驛増飾天下神宮。去歳普令天下造釋迦牟尼佛尊像高一丈六尺者各一鋪。并寫大般若經各一部。自今春已來。至于秋稼。風雨順序。五穀豊穰。此乃徴誠啓願。靈■如荅。載惶載懼無以自寧。案經云。若有國土講宣讀誦。恭敬供養。流通此經王者。我等四王。常來擁護。一切災障。皆使消殄。憂愁疾疫。亦令除差。所願遂心。恒生歡喜者。宜令天下諸國各敬造七重塔一區。并寫金光明最勝王經。妙法蓮華經各一部。朕又別擬寫金字金光明最勝王經。毎塔各令置一部。所冀。聖法之盛。与天地而永流。擁護之恩。被幽明而恒滿。其造塔之寺。兼爲國華。必擇好處。實可長久。近人則不欲薫臭所及。遠人則不欲勞衆歸集。國司等各宜務存嚴飾。兼盡潔清。近感諸天。庶幾臨護。布告遐邇。令知朕意。又毎國僧寺。施封五十戸。水田十町。尼寺水田十町。僧寺必令有廿僧。其寺名爲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尼寺一十尼。其寺名爲法華滅罪之寺。兩寺相共宜受教戒。若有闕者。即須補滿。其僧尼。毎月八日。必應轉讀最勝王經。毎至月半。誦戒羯磨。毎月六齋日。公私不得漁獵殺生。國司等宜恒加検校。
己酉。三品長谷部内親王薨。天武天皇之皇女也。
閏三月乙夘。天皇臨朝。授從四位上大野朝臣東人從三位。從五位上大井王正五位下。從四位下巨勢朝臣奈■麻呂從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仲麻呂。從五位上紀朝臣飯麻呂並從四位下。正五位下佐伯宿祢常人正五位上。從五位下大伴宿祢兄麻呂。從五位上阿倍朝臣虫麻呂並正五位下。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犢養。阿倍朝臣子嶋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馬史比奈麻呂。外正六位上曾乃君多理志佐。外從七位上■田勝麻呂。外正八位上額田部直廣麻呂並外從五位下。
己未。遣使運平城宮兵器於甕原宮。
乙丑。詔留守從三位大養徳國守大野朝臣東人。兵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豊成等曰。自今以後。五位以上不得任意住於平城。如有事故應須退歸。被賜官符然後聽之。其見在平城者。限今日内悉皆催發。自餘散在他所者亦宜急追。
己巳。難波宮鎭恠。庭中有狐頭斷絶而無其身。但毛屎等散落頭傍。
甲戌。奉八幡神宮秘錦冠一頭。金字最勝王經。法華經各一部。度者十人。封戸馬五疋。又令造三重塔一區。賽宿祷也。
乙亥。勅賜百官主典已上并中衛兵衛等錢各有差。
夏四月辛丑。遣從四位上巨勢朝臣奈■麻呂。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從五位下民忌寸大楫。外從五位下陽侯史眞身等検校河内与攝津相爭河堤所。
五月乙夘。天皇幸河南觀校獵。
庚申。令諸國常額之外差加左右衛土各四百人。衛門衛士二百人貢之。
丙子。讃岐國介正六位上村國連子老。越後國掾正七位下錦部連男笠等。与官長失礼不相和順。仍解却見任。
秋七月辛亥。從四位上勳十二等巨勢朝臣奈氏麻呂爲左大辨兼神祇伯春宮大夫。從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爲右大弁。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清河爲中務少輔。從五位上橘宿祢奈良麻呂爲大學頭。從四位上黄文王爲散位頭。從五位上紀朝臣淨人爲治部大輔兼文章博士。外從五位下猪名眞人馬養爲雅樂頭。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爲民部卿。外從五位下文忌寸黒麻呂爲主税頭。正五位下下道朝臣眞備爲東宮學士。
戊午。太上天皇移御新宮。天皇奉迎河頭。
辛酉。宴群臣于新宮。奏女樂高麗樂。五位已上賜祿有差。▼是日。授左大弁從四位上巨勢朝臣奈■麻呂正四位上。并賜以金牙餝斑竹御杖。
辛未。正五位上紀朝臣麻路爲式部大輔。
八月丁亥。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木人爲兵部少輔。從四位上長田王爲刑部卿。外從五位下大伴宿祢御中爲少輔兼大判事。從五位上百濟王慈敬爲宮内大輔。正四位下智努王爲木工頭。外從五位上紀朝臣鹿人爲大炊頭。外從五位下車持朝臣國人爲主殿頭。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家主爲鑄錢長官。從五位下小治田朝臣廣千爲尾張守。從五位下百濟王孝忠爲遠江守。外從五位下陽侯史眞身爲但馬守。正五位下阿倍朝臣虫麻呂爲播磨守。外從五位下大伴宿祢百世爲美作守。
癸巳。佐渡國自去六月至今月。霖雨不止。有傷民産。免當年田租調庸。
丙午。遷平城二市於恭仁京。
九月辛亥。免左右京百姓調租。四畿内田租。縁遷都也。
乙夘。勅。以京都新遷大赦天下。天平十三年九月八日午時以前天下罪人。大辟已下。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無問輕重。咸釋放却。其流人未達前所。已達前所。及年滿已編付爲百姓。亦咸釋放還。其在流所生子孫。父母已亡。無可隨還者。亦不限年之遠近。情願還。皆録名聞奏。但不願還者恣聽之。又縁逆人廣繼入罪者咸從原免。又大養徳。伊賀。伊勢。美濃。近江。山背等國供奉行宮之郡。勿收今年之調。」以正四位下智努王。正四位上巨勢朝臣奈■麻呂二人爲造宮卿。
丙辰。爲供造宮。差發大養徳。河内。攝津。山背四國役夫五千五百人。
己未。遣木工頭正四位下智努王。民部卿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散位外從五位下高岳連河内。主税頭外從五位下文忌寸黒麻呂四人。班給京都百姓宅地。從賀世山西道以東爲左京。以西爲右京。
丁丑。行幸宇治及山科。五位已上皆悉從駕。追奈良留守兵部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豊成爲留守。
冬十月己夘。車駕還宮。
辛夘。勅。五位已上礼服冠者。元來官作賜之。自今以後。令私作備。内命婦亦同。
癸巳。賀世山東河造橋。始自七月。至今月乃成。召畿内及諸國優婆塞等役之。隨成令得度。惣七百五十人。
戊戌。制。令内外從五位已上自今以後。侍中供奉。
十一月戊辰。右大臣橘宿祢諸兄奏。此間朝廷以何名號傳於萬代。天皇勅曰。号爲大養徳恭仁大宮也。
庚午。始以赤幡班給大藏。内藏。大膳。大炊。造酒。主醤等司。供御物前建以爲標。
十二月丙戌。外從五位下秦前大魚爲參河守。外從五位下馬史比奈麻呂爲甲斐守。外從五位下紀朝臣廣名爲上総守。外從五位下守部連牛養爲下総守。從五位下阿倍朝臣子嶋爲肥後守。」安房國并上総國。能登國并越中國。
己亥。外從五位下引田朝臣虫麻呂爲攝津亮。從五位下甘南備眞人神前爲近江守。從五位下大伴宿祢稻君爲因幡守。從五位上藤原朝臣八束爲右衛士督。
十四年春正月丁未朔。百官朝賀。爲大極殿未成。權造四阿殿。於此受朝焉。石上榎井兩氏始樹大楯槍。
辛亥。廢大宰府。遣右大弁從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等四人。以廢府官物付筑前國司。
癸丑。天皇幸城北苑。宴五位已上。賜祿有差。特齎造宮卿正四位下智努王東■六十疋。綿三百屯。以勤造宮殿也。」外從五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上毛野朝臣今具麻呂並授從五位下。
丙辰。賜武官酒食。仍齎五位已上被。主典已上支子袍帛袴。府生已下衛士已上■綿各有差。
壬戌。天皇御大安殿。宴群臣。酒酣奏五節田舞。訖更令少年童女踏歌。又賜宴天下有位人并諸司史生。於是六位以下人等鼓琴。歌曰。新年始邇。何久志社。供奉良米。万代摩提丹。宴訖賜祿有差。又賜家入大宮百姓廿人爵一級。入都内者。无問男女並齎物。
己巳。陸奧國言。部下黒川郡以北十一郡。雨赤雪平地二寸。
二月丙子朔。幸皇后宮宴群臣。天皇歡甚。授正四位上巨勢朝臣奈■麻呂從三位。從五位上坂上忌寸犬養正五位下。正八位上縣犬養宿祢八重外從五位下。宴訖賜祿有差。
戊寅。免中宮職奴廣庭。賜大養徳忌寸姓。大宰府言。新羅使沙■金欽英等一百八十七人來朝。
庚辰。詔以新京草創宮室未成。便令右大弁紀朝臣飯麻呂等饗金欽英等於大宰。自彼放還。▼是日。始開恭仁京東北道。通近江國甲賀郡。
三月己巳。地震。
夏四月甲申。伊勢國飯高郡采女正八位下飯高君笠目之親族縣造等。皆賜飯高君姓。賜外從七位下日下部直益人伊豆國造伊豆直姓。
甲午。天皇御皇后宮宴五位以上。賜祿有差。授河内守從五位上大伴宿祢■志備正五位下。皇后宮亮外從五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嶋從五位下。
戊戌。授從四位下大原眞人門部從四位上。
五月丙午。遣使畿内。検校遭■百姓産業。
癸丑。越智山陵崩壞。長一十一丈。廣五丈二尺。
丙辰。遣知太政官事正三位鈴鹿王等十人。率雑工修緝之。又遣采女女嬬等供奉其事。
庚申。遣内藏頭外從五位下路眞人宮守等。齎種種獻物奉山陵。
庚午。制。凡擬郡司少領已上者。國司史生已上共知簡定。必取當郡推服。比都知聞者。毎司依員貢擧。如有顏面濫擧者。當時國司隨事科决。又采女者。自今以後。毎郡一人貢進之。
六月丁丑。上毛野朝臣宿奈麻呂復本位外從五位下。
戊寅。夜京中徃往雨飯。
秋七月癸夘朔。日有蝕之。
八月甲戌。令左右京四畿内七道諸國司等上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力田人之名。
丁丑。詔授造宮録正八位下秦下嶋麻呂從四位下。賜太秦公之姓。并錢一百貫。■一百疋。布二百端。綿二百屯。以築大宮垣也。
癸未。詔曰。朕將行幸近江國甲賀郡紫香樂村。即以造宮卿正四位下智努王。輔外從五位下高岡連河内等四人。爲造離宮司。
甲申。車駕幸石原宮。
乙酉。宮城以南大路西頭。与甕原宮以東之間。令造大橋。令諸國司隨國大小。輸錢十貫以下一貫以上。以充造橋用度。
癸巳。以民部大輔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牛養等爲裝束司。▼是日。賜陪從人等祿各有差。
甲午。以中務卿正四位下塩燒王。左中弁從五位上阿倍朝臣沙弥麻呂等六人。爲前次第司。宮内卿從四位上石川王。民部大輔從五位上多治比眞人牛養等六人爲後次第司。
丁酉。制。大隅。薩摩。壹岐。對馬。多■等國官人祿者。令筑前國司以廢府物給。公廨又以便國稻依常給之。其三嶋擬郡司。并成選人等。身留當嶋。名附筑前國申上。仕丁國別點三人。皆悉進京。
己亥。行幸紫香樂宮。以知太政官事正三位鈴鹿王。左大弁從三位巨勢朝臣奈■麻呂。右大弁從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爲留守。攝津大夫從四位下大伴宿祢牛養。民部卿從四位下藤原朝臣仲麻呂爲平城留守。即日。車駕至紫香樂宮。
九月壬寅朔。幸刺松原。
乙巳。車駕還恭仁京。
癸丑。大風雨。壤宮中屋墻及百姓廬舎。
戊午。遣巡察使於七道諸國。又任左右京畿内班田使。
己巳。授正五位上紀朝臣麻路從四位下。
冬十月癸未。禁正四位下塩燒王并女孺四人。下平城獄。
乙酉。參議左京大夫從四位下縣犬養宿祢石次卒。
戊子。塩燒王配流於伊豆國三嶋。子部宿祢小宅女於上総國。下村主白女於常陸國。川邊朝臣東女於佐渡國。名草直高根女於隱岐國。春日朝臣家繼女於土左國。
十一月癸夘。參議從三位大野朝臣東人薨。飛鳥朝廷糺職大夫直廣肆果安之子也。
丙午。免左右京畿内今年田租。
壬子。大隅國司言。從今月廿三日未時。至廿八日。空中有聲。如大鼓。野雉相驚。地大震動。
丙寅。遣使於大隅國検問。并請聞神命。
十二月丁亥。地震。
戊子。令近江國司禁斷有勢之家專貪鐵穴。貧賎之民不得採用。
庚寅。正四位下大原眞人高安卒。
庚子。行幸紫香樂宮。知太政官事正三位鈴鹿王。左大弁從三位巨勢朝臣奈■麻呂。右大辨從四位下紀朝臣飯麻呂。民部卿藤原朝臣仲麻呂等四人爲留守。
猜你喜欢 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欧阳修 卷第一百一十八·胡三省 卷之四十五·佚名 卷之七十·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五·司马光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五下·袁枢 卷十六·胡一桂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三年丁亥·恽毓鼎 司马楚之传·魏收 贺若弼传·李延寿 张说传·欧阳修 李颐传·张廷玉 卷九·彭百川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四·允禄 卷十七·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