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说传

张说,字道济,一说字说之。其祖先从范阳迁到河南,就改为洛阳人了。永昌年间,武后考贤良方正,诏令吏部尚书李景谌把考生名字都糊没再来覆校,张说所对的得第一名。后来署为乙等,授官太子校书郎,升左补阙。

武后曾问:“各儒士谈起自己的氏族,都说是炎、黄的后代,难道上古没有普通百姓吗?你倒说说看。”张说说“:古代人没有姓,就像现在的夷狄一样,自从炎帝到姜,黄帝到姬,才以出生地作为姓。后来天子以德建国,就以其德性而赐姓。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而赐给的姓只有十四个。德性相同的,姓也同;德性不同的,姓也不同。再后来,或者用官名,或者用国名;或者用王父的字,赐给为氏族。时间长了,也就作为姓了。

到唐尧、虞舜,再到战国,姓和族都慢慢多起来。周朝衰微,列国也灭亡了,人们各以他原来的国名作为氏,到两汉时,人都有姓了。所以用国名作姓的,以韩、陈、许、郑、鲁、卫、赵、魏为多。”武后说:“说得好。”

久视年间,武后到三阳宫避暑,到了秋天还不回京。张说上疏说:“三阳宫距洛阳一百六十里,有伊水的阻隔,有萫坂的遮挡。夏天已过,秋天来临,渐有水潦之积,道路被冲毁不少,山坡十分险峻,运输十分不便。伊水上又无桥梁,咫尺有如千里。扈从兵马,每日都需要粮草。陛下的太仓、武库都在京都,仓、库内的粮食兵器,蓄积如山。

陛下为什么离开宗庙所在之上都,而安居僻远之山谷?这就像倒拿着戟、剑,把戟柄、剑把给别人看,臣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么做。

“灾祸变乱的发生,都在人疏忽的时候。所以说:‘安乐时定要有所警戒,不要做将来后悔的事。’这是不可再留于此的理由之一。告成地方偏小,各方面人都集聚在此,填掉农田,扩充城廓,又将原居民驱赶出去,在野郊搭篷暂住,风雨突然袭来,无处躲避,孤寡老病的人也都流落街巷。陛下为民父母,将如何对待他们?这是不可再留于此的理由之二。

三阳宫内池亭奇巧,吸引陛下观赏,削去山峦以建楼观,挡住河流,以致海水高涨。下则贯通地脉,上则高出云天。改变了山川自然之气,剥夺了桑农耕种之土。长途运输奇木异石,深山伐木凿石,山谷中劳役之声不断,从春至夏从未间断。劝陛下这样做的人,难道能是君子正人吗?《诗》中说:‘民人有劳有止,则可得到安定。’这是不可再留于此的理由之三。御苑东西长二十里,外面没有墙垣门禁,苑内又有丛林溪谷,是猛兽出没的地方,也是暴徒藏身的地方。陛下常常出行时很少随从,清道警戒都不严格,穿行于林草茂密之处,翻越山陵陡峭之地。假如突然出现猛兽狂人,惊犯了陛下,岂不危险?《易》中说:‘时刻要居安思危,预作防范。’愿陛下为万民着想,自我持重,这是不可再留于此的理由之四。

“如今,北方有胡人窥视边区,南方有夷獠不断骚扰,关西小旱,收成堪忧。

安东是个基本平年。漕运刚刚开始。切盼陛下能及时返回,深居京都,止息人民的劳役,让他们去农耕,施行上国的恩德,以安抚招徕边远之人。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节约无成效的费用,静心淡怀,可臻亿万年。苍苍众生,莫不为此而感幸。臣自我估计臣的粗浅的论议,陛下十句听不进一句。因为臣阻遏了陛下的游兴,用长远的国家利益请陛下丢弃目前的欢乐。还没有取得明主的信任,就已经触犯了贵臣的意志。然而臣只有赤诚之心而不惜死,不愿辜负陛下交付的职责。”

疏奏上去,武后不答理。

长安初年,升任凤阁舍人。那时,张易之诬陷魏元忠,要张说作证。张说在御前对证时说“:魏元忠从未说过不顺之言。”违背了武后的旨意,被流放钦州。

中宗立,召回任兵部员外郎,不久历任工部侍郎及兵部侍郎。因母丧回家。丧期开始,诏令复起任黄门侍郎。张说多次上表辞谢,语言恳切,请求能服完母丧。

那时,礼教衰薄,大多数人都以能在丧期中起复为荣耀,而张说独能坚守礼节,天下人都称赞他。除丧后,依然任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

睿宗即位,升张说为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重福的党羽几百人,案子长久不能判决。诏令张说去审讯,只一个晚上就将主谋审出。诛杀了张灵均、郑..,其他人被冤枉逮捕的一律释放。皇帝嘉奖他不冤枉好人,不遗漏恶人,给予慰劳。那时,临淄王为太子,张说与司业褚无量都任侍读,太子的行为极守亲礼,十分恭顺。过年以后,升张说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景云二年(711),皇帝对侍臣说:“有术家上言,五天之内将会有急兵入营,你们为我做好防备。”左右惊讶相顾,不知该怎么回答。张说说“:这是有小人想撼动东宫。陛下假若正式公布由太子监国,那就君臣的名份明确了。小人自然胆怯,无妄之灾也就不会产生了。”皇帝醒悟,当即下制由皇太子监国。第二年,皇太子即帝位,太平公主引荐萧至忠、崔..等人为宰相,因为张说不阿附太平公主,任他为尚书左丞,罢知政事,为东都留守。张说心中明白太平公主等人心怀阴谋,于是派使者向玄宗献上一把佩刀,请皇帝迅速决策。皇帝接纳了他的建议。后来,萧至忠等人被诛,张说被召回任中书令,封爵燕国公,赐他封二百户。

起初,武后末年时,曾在冬季表演由西域传来的泼寒舞蹈,中宗曾登楼观赏。

现在,因四夷来朝,再次做这种表演。张说上疏说“:臣听说韩宣到鲁国去见到周礼的庄重,十分感叹,孔子去齐国,列数倡优的罪孽。那时的诸侯国尚且如此看重正统礼乐,何况天朝呢?如今四夷前来求和,派使者来谒见天子,应该用礼乐来接待他们,且让他们参观兵威。他们虽说是戎夷少数民族,但也不可轻视。

怎么知道他们中间没有驹支一样的辩才、由余一样的贤人呢?而且用冷水泼胡人而乞寒,没听说有典,裸体跳舞,浇水投泥,盛德之人怎能观看?恐怕不符合用礼乐教化边远之人,用盛德折服不义之军的道理吧。”皇帝接纳,从此再不做泼寒胡之游戏。

张说一直与姚崇不相和,因此被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不久又因事牵连,下任岳州刺史,停止其他封户。

张说既不能得执政者之欢心,内心常怀警惕。张说平时与苏瑰很要好,那时苏瑰的儿子苏耮任宰相。张说写了篇《五君咏》献给苏耮。文中五君之一就是苏瑰。在瑰逝世忌日送过去。苏耮读了诗感动得呜咽不止。不久,见着皇帝时就说张说忠良正直有功,不该丢弃在外地,于是调张说为荆州长史。

不久,派张说为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入朝时以军装晋谒。皇帝大喜,任他为检校并州长史,兼天平军大使,修国史,敕令他带着稿本就在军中修撰。

开元八年(720),朔方军大使王聈诛杀了河曲降将阿布思等一千多人。当时并州的大同、横野等军有九姓同罗、拔曳固等部落的人心中都怀疑惧。张说拿了符节,只带了二十轻骑,直到他们的部落,宿于帐下,召见部落的酋长大豪,加以安抚慰勉。副使李宪认为虏人不可测,不该轻易入不测之地。张说回答说“:我的肉不是黄羊肉,不怕他们会吃;我的血不是野马血,不怕他们会刺。一个士,应该见危难时舍命相救,到部落中去正是我舍命之时。”九姓人为张说之义所感,安下心来。后来,王聈去讨伐兰池的叛胡康待宾,皇帝诏令张说去与王聈一同商量对策。当时,党项羌也连兵来攻银城,张说率领一万人马出合河关乘其不备,打得他们大败,直追赶到骆驼堰。羌人胡人自相猜疑,夜间自相残杀。康待宾逃入铁建山,其他的人也都逃散。张说招纳党项,让他们回到原地。副使史献建议杀尽党项,张说不同意,向皇帝奏请设置麟州以安顿羌人。

就在这一年,召张说回京,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张说要让给宋瞡、陆象先,未蒙允许。第二年,诏令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亲赴五城,督各州兵马,时常巡边。那时,庆州方渠降胡康待宾的余党康愿子又叛,自称可汗,掠夺牧马,涉河出塞。张说督兵进讨,追到木般木山将康愿子抓获,且捕得叛胡三千人。

于是建议将河曲六州的残胡五万多人迁入唐州、邓州、仙州、豫州等地。将河南朔方之地空出来。张说论功受赐实封三百户。以前,边镇的戍兵常有六十多万。

张说认为太平之时戍兵无事干,建议撤销二十万,让他们回家耕种。天子怀疑此建议的可行性,张说说:“边兵虽多,但各将帅都只管拥兵自卫,役使兵丁营私。

真能制敌,不在兵多。以陛下之英明威武,四夷都能臣伏,不用担心裁减人员会招来寇贼。臣请以臣全家百口人做担保。”皇帝于是同意。当时宿卫的兵贫弱,轮班休假时很多都逃跑了。张说建议招募壮士,修改条令,减少劳役。不到十天,选得精兵十三万,分别补给各卫,增强京师的守卫。这就是后来称为“弓广骑”的卫队。

皇帝从东都回京师,就便到达并州。

张说见皇帝时说:“太原,是国家王业的发祥地,陛下巡视到此,振威耀武,并建碑纪德以表达永恩的意思。由河东入京师,那里有汉武帝时为祭祀后土的月隹上祠,这种祭祀后土之礼长久未行了,历代都没能举行。愿陛下能振兴典礼,为三农祈福。这是恩赐万民之福。”皇帝接受他的建议,过月隹上祠时祭祀了后土。回京后,升张说为中书令。

张说又倡议封禅,受诏令与各儒官草拟封禅时的礼仪程序。旧仪程有不合适的,张说很多都加以改正。皇帝召张说及礼官学士赐宴集仙殿,说:“我今日与各位贤者同宴于此,宜改名为集贤殿。”于是下制,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任张说为集贤院学士,管理院事。封禅回来后,任张说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皇帝诏令张说撰写《封禅坛颂》,刻在泰山,以夸成功。当初,左丞相源乾曜本不同意封禅,而张说再三要求,于是对张说有了看法。及至登山,应该跟随上山的执事官,张说都点他所喜欢的人,而且都超级升为五品。随行的兵士,只加功勋而没有赐物。众人因此而埋怨张说的专权。

御史中丞宇文融先献策,请收集天下的游民及籍外剩田,设置十道的劝农使,分往郡县检察。张说怕他们扰人不便,多次建议不这样做。这时,宇文融奏请吏部设置十铨,由宇文融与苏廷页等分管考察遴选官员之事。宇文融有所建议奏请,张说常常贬抑他。宇文融心中怀恨。于是与崔隐甫、李林甫共同揭发检举张说“招引术士王庆则夜间祈祷,又招引僧人道岸刺探时事,其亲信张观、范尧臣依仗张说的权力,收贿卖权,擅自给太原九姓羊钱一千万”。揭发的内容极为丑恶,皇帝看了大怒,诏令源乾曜、崔隐甫及刑部尚书韦抗,就在尚书省审讯张说,还调出金吾兵包围了他的家。张说的哥哥左庶子张光到朝堂割耳朵鸣冤。

皇帝派高力士去看,见张说蓬头垢面,坐在草席上,他的家人用瓦钵子装着粗米饭及腌菜给他吃,作为自罚。高力士回报了情况,说:“张说往日一向忠心,且与国有功。”皇帝也有些同情他。于是罢了张说中书令之职,诛杀了王庆则等人,牵连的还有十多人。张说既罢了政事,就在集贤院专修国史。张说还上书乞停止右丞相一职,皇帝不许。每遇有军国大事,皇帝总要派人去咨问。崔隐甫等人怕皇帝还会复用张说,就巧文诋毁他,平时不喜欢张说的人又写了篇《疾邪篇》。

皇帝知道后,就诏令张说退休。

张说刚开始任宰相时,皇帝打算讨伐吐蕃,张说秘密奏请允许吐蕃讲和,使边境得以休养生息。皇帝说“:我等王君耯来商量。”张说出来后告诉源乾曜说:“王君耯贪功心急,定会用兵取利。他一进去,我的建议一定不被采纳的。”后来,王君耯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兵。张说估计王君耯会败,于是将辒州的斗羊献给皇帝,上表说:“假如羊能说话,它必定会说‘:斗而不止,当即就有斗死的。’它所以能活命,全赖至仁不残,量力取欢即止。”皇帝明白他的意思,收下羊,赐彩千匹。后来,瓜州失守,王君耯死。

开元十七年(729),张说又为右丞相,升左丞相。到任之日,敕令所司供帐,设音乐,由大内拿出酒食,皇帝还为之赋诗。不久,任开府仪同三司。开元十八年(730)死,终年六十四岁。皇帝为之停止元旦的正会。追赠太师,赐谥为“文贞”。群臣驳议,以为不称“文贞”。

皇帝亲自为他写神道碑,御笔赐谥。这才最后定下。

张说看重气节,讲信誉,在君臣朋友之间,讲究大义。皇帝在东宫时,与他一起秘密商议的事甚多,后来终于成为开元宗臣。朝廷中的大文章,大都出自张说之手。皇帝喜好文辞,要写什么,一定要张说起草。张说善于用人之长,引荐了很多天下的知名之士,帮佐王化,粉饰典章。天子尊崇经术,开馆设学士、修太宗之政等事,都是张说倡议的。他的文章,思路开阔精致,尤其长于碑志,是世人所不及的。后来贬谪到岳州,其时的诗格外凄婉,人们说是得江山之助。曾主管集贤图书。当中虽有一年退休,但仍在家中修史。

当初,皇帝想给张说大学士一衔,张说辞谢说“:学士本没有什么‘大’称,是中宗要推崇所宠的大臣,这才设立的,臣不敢有此称。”再三推辞才作罢。后来在集贤院宴饮,旧例,官尊者先饮。张说说“:我听说儒者所推崇者为道,不以官职为先后。大帝时修史的有十九人。长孙无忌是国舅,每次宴饮都不肯先举杯。

长安年间,我参与修《珠英》。当时的学士也不以官阶为先后。”于是大家同时举杯。当时人都佩服他行为得体。中书舍人陆坚认为集贤院中有些人称不上是学士,所司供膳太好,无益于国,建议罢去。

张说听说后说:“自古帝王功成,会有自满奢侈的失误,有的大建园林池观,有的享乐于声色犬马。现在陛下崇尚儒术,追求王道,亲自来宣讲议论,延请豪杰俊才。丽正书院是天子礼乐之司,费用很小而好处极大。陆生的建议,是他不了解情况所致。”皇帝由此对陆坚很冷淡。

张说曾经为他的父亲做碑文,皇帝为他御笔书写题额:“呜呼,积善之墓。”

张说死后,皇帝派人到他家去抄录他的文章,流行于世。开元后,宰相不以姓著者,称之为“燕公”。大历年间,诏令配享玄宗庙廷。儿子张均、张耹、张聓。

猜你喜欢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陈寿
  列传二十五·薛居正
  卷十八 太平興國二年(丁丑,977)·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九·杨仲良
  第四十七回 孙逸仙造革命排满兴汉·黄士衡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十八·苏辙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三·杜大珪
  御制读龚遂传·班固
   五、宗教·林语堂
  许国传·张廷玉
  英宗前纪·张廷玉
  卷十五·阿桂
  四·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九出 回生·陆采

    〔丑贴扶旦上〕用尽英雄计。寻将窈窕娘。若还得重活。始验有仙方。小姐尸首已送在此。且把来安顿在床上。待解元送了古押衙回来。如法救治。道犹未了。解元早来。【醉落魄】〔生上〕姻缘有分休贪早。时来到。自然合

  • 五集卷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古今体一百八首【甲辰六】诣圣因寺瞻礼皇祖神御殿又至西湖谒圣因圣尧游豫总因民助休泽实被黔赤临莅古曾鲜六巡别绪犹怀庚子岁重瞻欣此甲辰春敬遵前度敢渝越【我

  • ●中山狼·沈泰

    (关中对山康海编西湖林宗沈泰评海阳干城黄之城、武林仲常沈乔阅) 正名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 杖藜老子智杀负心兽。 △第一折 (〔孤扮赵简子引祗从上〕则俺晋国正卿赵鞅的是也。这一个是俺御车的王良,这一个是俺幸臣嬖奚。则

  • 志第三 天文下(月五星犯列舍 经星变附见 妖星客星 星流陨 云气)·房玄龄

    ○月五星犯列舍经星变附见 魏文帝黄初四年三月癸卯,月犯心大星。占曰:“心为天王位,王者恶之。”六月甲申,太白昼见。案刘向《五纪论》曰:“太白少阴,弱,不得专行,故以己未为界,不得经天而行。经天则昼见,其占为兵丧,为不臣,为更

  • 卷三百三十二·列传第九十一·脱脱

        滕元发 李师中 陆诜 赵禼 孙路 游师雄 穆衍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而字达道,东阳人。将生之夕,母梦虎行月中,堕其室。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廷试

  • 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张廷玉

        姜应麟 陈登云 罗大摐 李献可 孟养浩朱维京 王如坚 王学曾 张贞观 樊玉衡谢廷赞 杨天民 何选   姜应麟,字泰符,慈谿人。父国华,嘉靖中进士。历陕西参议,有廉名。应麟举万历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户科给事

  • 卷四十四·志第十一·柯劭忞

      ○五行中   《洪范》曰:“火曰炎上”。失炎上之性,时则有火灾、草妖、羽虫之孽、羊祸。其征恒燠,其色赤,是为赤眚赤祥。   定宗三年戊申,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   至元十一年十二月,淮西正阳火,庐舍、

  •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赵尔巽

      ◎礼六吉礼六   昭忠祠贤良祠功臣专祠宗室家庙品官士庶家祭   昭忠祠雍正二年谕曰:“周礼有司勋之官,凡有功者,书名太常,祭于大烝。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于以崇德报功,风厉忠节。自太祖创业后,将帅之臣,守土之官

  • ●崇禎長編卷之十三·汪楫

      崇禎元年九月   ○崇禎元年九月   (原文缺)待入境報滿之期即時參奏無駢詞而失寔無參重而處輕無置豺虎而問狐狸俾貪人遺敗類之種如或仍踵弊風空文塞責朕得於省覽立便摘查該科看詳章奏即行紏發以溺職治罪  

  • 卷十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上 【起丙子汉章帝建初元年尽乙丑汉安帝延光四年】凡五十年 【丙子】肃宗孝章皇帝建初元年春正月诏廪赡饥民○诏二千石

  • 鸦片战争之结果·佚名

    鸦片战争既告终,于是中国与欧美大国先后订约者凡三,清廷已确认诸国为平等敌体之友邦,公文照会,禁用夷字。而其时所谓清议者之势力,尚于尔后数十年间,左右一世之舆论,虽清廷亦时为其所劫持焉。独其为战争原因者之鸦片之禁令,清

  • 一三五 在病院中·周作人

    民国九年(一九二〇)我很做了些文学的活动,十一月廿三日下午到东城万宝盖胡同(俗语是王八盖)的耿济之君家里开会,大约记得是商量组织“文学研究会”的事情,大家叫我拟那宣言,我却没有存稿,所以记不得是怎么说了,但记得其中有一条

  • 第三章 人道之苦·梁启超

      鳏寡之苦:人为有知之物,则必恶独而欲群;人为有欲之物,则必好偶而相合。道有阴阳,兽有牡牝,鸟有雌雄,即花木亦有焉。人有男女之质,乃天之生是使然。人道者因天道而行之者也,有以发挥舒畅其质则乐,窒塞闭抑其欲则郁。太古之

  • 原序·陆陇其

    或有问于余者曰陆稼书先生所著有以问学录名者何义也余应之曰先生服膺考亭素矣于四书讲义与困勉录不既彰彰乎兹编之作仍以尊考亭也曰自尊德性道问学并见于中庸而世之言教者谓考亭主于道问学象山主于尊德性之说果然乎曰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四·周祖谟

    襌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楚辞曰遗余褋兮澧浦。音简牒。)关之东西谓之襌衣。有袌者,(前施袌囊也。房报反。)赵魏之间谓之□衣;无袌者谓之裎衣,(音逞。)古谓之深衣。(制见礼记。)襜褕,江淮南楚谓之□褣,(裳凶反。)自关而西谓之襜褕,其短

  • 式微·佚名

    --小人物的牢骚【原文】式微式微①,胡不归②?微君之故③,胡为乎中露④?式微式微,故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

  • 大宋国虚舟和尚语录·虚舟普度

    住杭州灵隐禅寺法嗣 净伏 编师初住建康府半山报宁禅寺入寺。指山门云。前不构店。后不迭村。当阳坐断。上下平分。更看直透云霄之顶。独步乾坤。佛殿。悟道染泥沙。佛祖生冤家。新半山。为甚烧香礼拜。明珠绝颣。皓

  • 卷一·佚名

    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一万安龙德院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洪都翠岩寺语录山门。俗气都销尽。斯门顿豁开。一回亲得入。万古绝尘埃。佛殿。巍巍堂堂。辉辉煌煌。睹闻莫及。声色全彰。既是声色全彰。因甚睹闻莫及。海底金乌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