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十七

宋 徐天麟 撰

礼十一【嘉礼】

诏令章奏

制诏御史【师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

制诏丞相【宣帝制诏丞相封丙吉为博阳侯】

制诏丞相御史【成帝封丙吉孙昌哀帝改元见李寻传】

制诏丞相御史大夫【左迁毋将隆见本传】

制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文帝即位赦天下】

制诏丞相大司空【免孙宝为庶人】

高帝十一年求贤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本纪】

诏书无京兆文不当发【王尊传】

高帝下诏击吴王有敢议诏及不如诏皆要斩【吴王濞传】宣帝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循吏传】

夏候胜言武帝不宜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於是田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不道下狱【夏侯胜传】

哀帝建平二年诏曰六月甲子制书非赦令也皆蠲除之【本纪】

文帝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匈奴传】

武帝元狩六年四月乙巳庙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初作诰【本纪】

元狩六年四月立三王初大司马臣去病昩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愿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臣去病昩死再拜臣闻皇帝陛下三月乙亥御史臣光守尚书令奏未央宫制曰下御史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御史臣光守尚书令丞非下御史书到言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昩死上言大司马去病上疏愿定皇子位制曰下御史臣谨与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等议方今盛夏吉时臣青翟臣汤等昩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昩死请所位国名制曰其更议以列侯家之三月丙子奏未央宫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昩死言臣谨与列侯臣婴齐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谏大夫博士臣安等议曰家皇子列侯不可以垂统於万世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三月丙子奏未央宫制曰家以列侯可四月戊寅奏未央宫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昩死言臣青翟等与列侯吏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议昩死奏请立皇子为诸侯王制曰家以列侯可臣青翟臣汤博士臣将行等伏闻云云今诸侯支子封至诸侯王而家皇子为列侯臣青翟臣汤等窃熟计之不可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昩死言臣青翟等前奏大司马臣去病上疏言皇子未有号位臣谨与御史大夫臣汤中二千石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昩死请立皇子臣闳等为诸侯王陛下固辞弗许臣青翟等窃与列侯臣夀成等二十七人议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他皆如前故事制曰可四月丙申奏未央宫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昩死言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臣昩死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礼仪别奏臣昩死请制曰立某为某王四月丁酉奏未央宫六年四月戊寅朔癸卯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三王世家】

御史中丞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百官表】

大臣奏事不宜漏泄【师丹传】

王嘉曰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姓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本传】

昌邑王淫乱霍光与羣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大司马大将军臣光车骑将军臣安世度辽将军臣明友前将军臣增後将军臣充国御史大夫臣谊宜春侯臣谭当?侯臣圣随桃侯臣昌乐杜侯臣屠耆堂太仆臣延年太常臣昌大司农臣延年宗正臣德少府臣乐成廷尉臣光执金吾臣延夀大鸿胪臣贤左冯翊臣广明右扶风臣德长信少府臣嘉典属国臣武京辅都尉臣广汉司隶校尉臣辟兵诸吏文学光禄大夫臣迁臣畸臣吉臣赐臣管臣胜臣梁臣长幸臣夏侯胜大中大夫臣德臣卬昩死言皇太后陛下臣敞等顿首死罪云云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臣隽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仓议皆曰当废臣请有司御史大夫臣谊宗正臣德太常臣昌与太祝以一太牢告祠高庙臣敞等昩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霍光传】

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题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魏相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之【魏相传】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艺文志】

杂録

衍简侯不疑坐挟诏书论耐为司寇【功臣表】

武帝时公孙弘奏谨按诏书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儒林传序】

武帝每为淮南王报书常召司马相如视草乃遣【淮南王安传】

刘向曰今出令未能踰时而反是反汗也【本传】

傅太后遗诏益封高安侯贤二千户丞相王嘉封还诏书【王嘉传】

文帝时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莫不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无死思见德化之成【贾山传】

宣帝诏书每下民欣然若更生【王吉传】

元帝罢朱崖诏匡衡云诸见罢朱崖诏书者人人自以为将见太平也【匡衡传】

温水侯安国坐上书为妖言会赦免【王子侯表】

新利侯偃坐上书谩免【王子侯表】

冠礼

孝惠五年皇帝冠【本纪】

孝昭元凤四年加元服【本纪臣天麟按後汉礼仪志注云孝昭帝冠辞曰陛下摛显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禄钦奉仲春之吉辰普尊大道之郊域秉率百福之休灵始加昭明之元服推远冲孺之幼志藴积文武之成德肃勒高祖之清庙六合之内靡不蒙德永永与天无极】

孝宣五凤元年正月皇太子冠皇太后赐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帛人百匹太夫人八十匹夫人六十匹又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男子为父後者爵一级【本纪】

婚礼

宣帝时王吉上疏曰窃见当世趋务不合於道者谨条奏吉意以为夫妇人伦大纲夭夀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又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於妇逆隂阳之位故多女乱【王吉传】

五凤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诗不云乎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勿行苛政【本纪】

平帝元始三年诏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属以礼娶亲迎立轺并马【本纪服?曰轺立乘小车也并马俪驾也】

四年立皇后王氏遣长乐少府夏侯渖宗正刘宏少府宗伯凤尚书令平晏纳采太师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刘歆及太卜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赐皮弁素积以礼杂卜筮大牢祠宗庙待吉月日明年春遣大司徒宫大司空丰左将军建右将军甄邯光禄大夫歆奉乘舆法驾迎皇后於安汉公第宫丰歆授皇后玺绂登车称警跸便时上林延夀门入未央宫前殿羣臣就位行礼大赦天下益封父安汉公地满百里赐迎皇后及行礼者自三公以下至驺宰执事长乐未央宫安汉公第者皆增秩赐金帛各有差皇后立三月以礼见高庙【王后传】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王莾传】

乡射

高帝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习礼弦歌之音不絶於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明大射乡饮之礼【儒林传序】河间献王修兴雅乐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大乐春秋乡射作於学官希濶不讲【礼乐志】

韩延夀为东郡太守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逊【本传】

成帝鸿嘉二年行幸云阳博士行饮酒礼【本纪】

鸿嘉二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礼【五行志】

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奏言民不得挟弓弩十贼张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衆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挟弓弩则盗贼执短兵短兵接则衆者胜以衆吏捕寡贼其埶必得盗贼有害无利则莫犯法刑错之道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吾邱夀王对曰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设守卫而施行阵及至周室衰微上无明王诸侯力政强侵弱衆暴寡海内抏敝巧诈并生是以知者?愚勇者威怯苟以得胜为务不顾义理故机变械饰所以相贼害之具不可胜数於是秦兼天下废王道立私议灭诗书而首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堕名城杀豪杰销甲兵折锋刃其後民以耰锄箠挺相挞击犯法滋衆盗贼不胜至於赭衣塞路羣盗满山卒以乱亡故圣王务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材兴学官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向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礼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执执射乎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旣同献尔发功言贵中也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所为禁者为盗贼之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於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无益於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书奏上以难丞相弘弘诎服焉【吾邱夀王传】

赐酺

文帝初即位赐民酺五日【本纪服?曰酺音蒲文颖曰汉律三人以上无故羣饮酒罚金四两今诏横赐令会聚饮食五日也】

十六年得玉杯令天下大酺

景帝後元年夏大酺五日

武帝元光二年令民大酺五日

元朔三年城朔方大酺五日

太初二年祠后土令大酺五日

太始三年令天下大酺五日

昭帝元凤四年令天下酺五日

宣帝五凤三年大酺五日【并本纪】

赐姓氏【更姓氏附】

高祖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项伯传】

娄敬劝高祖都关中上曰娄者刘也赐姓刘氏【本传】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後也【王嘉传】

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食货志】

金日磾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以休屠作金人祭天故因赐姓金氏云【本赞】

更姓氏

汉兴济北王田安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元后传】夏侯婴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夏侯婴传】

周阳由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侯周阳故因氏焉【周阳由传】马宫公姓马矢宫仕学称马氏【本传】

京房本姓李推律自以为京氏【本传】

车千秋本姓田氏为相年老上优之得乘小车入宫殿中故因号车丞相【本传】

明德马皇后恶其先人有反易姓莾【武纪】

灌夫父张孟为灌婴舍人得幸荐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灌夫传】

卫青父郑季与卫媪通生青青有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故青冒姓卫氏【卫青传】

周公後褒鲁节侯公子寛薨侯相如嗣更姓公孙氏後更为姬氏【恩泽侯表】

禁踰侈

汉初定与民无禁【叙传师古曰国家不设车旗衣服之禁】

高祖八年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紵罽操兵乘骑马【本纪】

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吏【食货志】文帝时贾谊上疏曰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绮之里緁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且帝之身自衣皁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岂如今定经制使君君臣臣上下有差而後有所持循矣【本传】

武帝天汉元年秋闭城门大搜【本纪臣瓒曰汉帝年纪六月禁踰侈七月闭城门大搜索踰侈者也师古曰踰法度而奢侈者也】

二年秋大捜【本纪】

元帝时贡禹奏言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节俭後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甚臣下亦相放效衣服履絝刀剑乱於主上主上时临朝入庙衆人不能别异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矫复古化在於陛下天子纳善其忠乃下召令太仆减食谷马水衡减食肉兽省宜春下苑以与贫民又罢角抵诸戏及齐三服官【本传】

成帝永始四年诏曰圣王明礼制以叙尊卑异车服以章有德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或廼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池多蓄奴婢被服绮縠设钟鼓备女乐车服嫁娶葬埋过制吏民慕效寖以成俗其申勅有司以渐禁之青緑民所常服且勿止列侯近臣各自省改司隶校尉察不变者【纪】哀帝即位下诏曰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富民多蓄奴婢田宅亡限与民争利百姓失职重困不足其议限列有司条奏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六十以上十岁以下不在数中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诸名田蓄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本纪】平帝元始三年王莾奏车服制度吏民养生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之品【本纪】

西汉会要卷十七

猜你喜欢
  卷一 周紀一·司马光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吕思勉
  ●王弇州崇论卷之二·李衷纯
  谷山笔麈卷之十二  形势·于慎行
  第四三谕光绪六年四月十日一一二○五-一三·佚名
  第四十三册 天命八年正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纪昀
  卷九·温达
  泰戈尔在我家做客——兼忆志摩·陆小曼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第四·班固
  梅尧臣传·脱脱
  虎门条约·佚名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六十八·佚名
  四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漫叟诗话 全文·佚名

     一、句 法   前人评杜诗云:"'红豆①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便不是好句。"余谓词曲亦然:李景②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③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或改云"如

  • 古今滑稽联话一·范左青

    山阴杜尺庄先生煦,道咸间以名孝廉家居,潜心文学掌故,著书甚多,与宗越岘山人齐名。余于友人处得其寿钮云庄夫妇八十、五十合庆联,上下各自叶韵,极端庄流丽之致。钮氏世居城中诸善衖,时在大善寺设醮,故联中云云。是联友人得诸会

  • 第二十七出 冥追·洪昇

    【商调过曲·山坡五更】【山坡羊】〔魂旦白练系颈上,服色照前“埋玉”折〕恶噷々一场喽罗,乱匆匆一生结果。荡悠悠一缕断魂,痛察察一条白练香喉锁。【五更转】风光尽,信誓捐,形骸涴。只有痴情一点、一点无

  • 卷六·杜甫

    (乾元中公客秦州作) 秦州杂诗二十首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 胜迹(一作传是)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 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 云逐

  • 卷二百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镜类四言古镜铭          【汉】李 尤铸铜为鉴整饰容顔修尔法服正尔衣冠镜铭          【梁】简文帝金精玉英氷辉沼清高堂悬影仁夀摛声云开月见水净珠明

  • 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沈约

    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思话子也。初名慧开,后改慧为惠。少有风气,涉猎文史,家虽贵戚,而居服简素。初为秘书郎,着作并名家年少。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外祖光禄大夫沛郡刘成戒之曰:“汝恩戚家子,当应将迎时俗

  • 列传三 宗室·薛居正

    永王存霸,武皇子,庄宗第二弟,同光三年封。庄宗败,为军卒所杀。《欧阳史》云:存霸历昭义、天平、河中三军节度使,居京师食俸禄而已。赵在礼反,乃遣存霸于河中,庄宗再幸汜水,徙存霸北京留守。《通鉴》云:李绍荣欲奔河中就永王存霸

  • 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四·朱国祯

    百寿大寿字一轴。御史张数之家藏者。张始祖曰子成。赘周景端氏。景端无子。尽产遗之。此亦其一。自子成传六世至斆。书画多蠹腐。此贮神龛中。得独完。取而装潢之。字崇四尺有七寸。广杀其寸之六。楷体黑文。其点画中

  • 卷一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王礼考【十六】大狩【臣】等谨按承平之时不忘武事天下所以久安长治也我皇上智勇天锡临御五十余年以来秋猕大典岁岁举行诚以顺时布令协天道之严威柔远绥来绍祖功之骏肃是以平西域奠

  • 世兵第十二·鹖冠子

    道有度数,故神明可交也,物有相胜,故水火可用也,东西南北,故形名可信也。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黄帝百战,蚩尤七十二,尧伐有唐,禹服有苗,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阴阳不乱其气,生死不俛其位,三光不改其用,神明不徙其法

  • 卷十一·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一宋 陈经 撰仲虺之诰【商书】此篇为成汤有慙德而作也仲虺之意在于正君心故其始则有以美之其终则复有以警之美之者所以释汤之慙也成汤于胜夏之后常留慙德于中则必有自沮之意而无日新之德是

  • 论如皋广福寺产权有感·太虚

    如皋广福寺,即万寿宫。地方豪猾,以其名万寿宫也,遂强指为地方公产,封其门。逐其僧。细按之实不然,盖在前清时,皆就各州县固有之寺庵供设万寿牌,因名之曰万寿宫;今广福寺之名万寿宫,亦此类耳。广福寺为主体,万寿宫于客体,不能因客

  • 太子须大拏经·佚名

    西秦沙门圣坚奉 诏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与无央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在四部弟子中央坐。时佛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难从坐起整衣服。叉手长跪白佛言。我侍佛以来二十余年。未尝见佛笑如

  • 佛说萨罗国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昔有大国名曰萨罗。土地广博严净之处。中多人民富乐炽盛。工黠妍雅好盛文饰。多出珍宝五色玄黄。城郭楼阁街巷门室。金银错涂方圆净好。绕城浴池中生莲华。凫雁鸳鸯鸠夷罗鸟。孔雀鹦鹉翔随鸬鹚

  • 菩提资粮论卷第六·龙树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问云何修习答。  四神足为根  欲进心思惟  四无量住持  谓慈悲喜舍  于此四无量中。习近多作已。得心堪能。得心堪能已。便入初禅那。

  • 净土往生传卷上·戒珠

    正传十九人(附见十二人)·西晋江东释僧显·东晋庐山释慧永·东晋庐山释慧远(佛陀耶舍与慧持昙顺附)·东晋山阴释慧虔·东晋庐山释僧济·东晋庐山释慧恭(僧光 慧堪 慧兰附)&mid

  • 目录·性音

    宗鉴法林目录 卷一(皇)世尊  释迦文佛(二十八则)   卷二(皇)  释迦文佛(九则)诸经  经首(一则) 楞严(二十一则)  圆觉(十则)   卷三(皇)  法华(十四则) 文殊般若(一则)  维摩(八则) 金刚(十二